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事迹材料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疫情防控
  • 思想汇报
  • 自查报告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教案设计
  • 范文大全
  • 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9篇

    时间:2022-09-23 12:30:18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9篇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1综合医院XXX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建设标准 一、胸痛中心的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9篇,供大家参考。

    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9篇

    篇一: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综合医院 X XX 救治中心 ( 胸痛中心 、 卒中中心 、创伤中心 、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 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

     建设标准

      一、胸痛中心的建设 (一)基本条件。

     1.设置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科、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与胸痛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

     2.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3.设置重症监护室(ICU)。

     4.具备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张力性气胸紧急持续性引流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条件。

     5.具备开展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相关条件,或与具备条件的医院建立转诊机制。

     6.具备胸痛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

     (二)组织管理。

     1.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副院长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制度并负责胸痛中心的日常管理。

     2.建立针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救治小组,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

      2 疾病的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

     3.与所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区域内院前急救中心(站)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胸痛患者协同救治协议,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4.建立专人负责的胸痛患者信息登记、诊疗数据记录、随访管理、健康宣教制度,并对胸痛患者诊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改进措施。

     (三)建设要求。

     1.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2.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及时接诊胸痛患者。

     3.急诊科设置胸痛诊室,建立急性胸痛优先就诊机制。对于需要紧急救治的胸痛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

     4.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和转诊流程。

     5.建立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流程,经院前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和基层转诊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后直接送达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6.建立针对本院、院前急救中心(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教育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协同救治能力。

     (四)服务要求。

     1.建立胸痛患者早期快速识别和分诊机制,对胸痛患者进行 “早期识别、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

      3 2.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提升胸痛患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重点提升 STEMI、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张力性气胸等死亡率较高的胸痛相关疾病的综合救治能力。

     3.急诊科能够开展 24 小时床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肌钙蛋白和 D-二聚体等快速检测。

     4.能够 24 小时开展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急诊 CT 血管造影检查。

     5.向签订协同救治协议的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建立患者信息共享平 X。

     6.开展面向社会大众的急救及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急救和自救能力。

     二、卒中中心建设 (一)基本条件。

     1.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介入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2.开设符合设置标准的脑血管病诊疗病区。

     3.设置符合标准的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开设床位 10 张以上。

     4.开设卒中专科门诊,能够开展规范的卒中筛查、高危人群干预及随诊。

      4 5.开设卒中康复门诊或病房,或与有关康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6.建立脑卒中健康宣教、专业技术培训及卒中中心工作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体系。

     7.卒中中心要按照病历书写管理有关规定,并结合专科特点,开展病历信息化建设;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诊疗数据、随访数据等信息统计、分析系统,以规范卒中诊疗,加强临床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院长或分管副院长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设立脑血管病急诊窗口,保证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畅通。

     3.按照卒中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各类卒中病种救治预案和工作流程。

     4.建立卒中住院登记及随访登记数据库,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病例管理、随访管理的相关制度。

     5.设置专人负责的卒中健康宣教、继续教育、科研工作小组。

     (三)建设要求。

      5 1.设置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建立急诊值班(24 小时/ 7天)制度。脑血管病急诊值班负责人应由经过卒中专业培训的具备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担任。

     2.配置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3.具有卒中单元多学科协作小组,能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支持、功能锻炼及综合物理治疗等。

     4.建立脑卒中急症患者诊疗“绿色通道",整合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组成卒中急性期溶栓、血管内治疗及外科手术专业小组;与本地区急救中心及有关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对于转诊至本中心的脑血管病急诊患者及时接收、有效处置。

     5.能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引流术、动脉瘤夹闭手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动静脉畸形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等。

     6.具备开展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条件和技术能力,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语言疗法、认知及心理疗法等技术项目及治疗设备。具备营养障碍管理医师。

     7.建立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及双向转诊制度;能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8.根据脑卒中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本中心脑卒中诊疗流程,并定期审核及修订。

      6 (四)服务要求。

     1.规范卒中诊疗,提高符合适应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率,降低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2.康复医学科早期介入,及时对患者进行基本功能评定,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3.能够 24 小时提供医学影像检查诊断服务,对卒中者实施 CT 或 MRI 优先检查;可开展 CT 和 MRI 的灌注成像、血管成像等检查。

     4.能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24 小时/ 7 天)和血管功能评估。

     5.能够采用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和介入治疗科等专科技术手段治疗或预防各种类型卒中:急性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6.能够向各级医院双向转诊患者及提供远程会诊,实现卒中信息数据网络直报。

     三、创伤中心的建设 (一)基本条件。

     1.设置急诊医学科、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五官科、介入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输血科等与创伤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

     2.。有创伤综合救治团队,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7 3.急诊抢救室具备一定数量、满足需求的抢救床位和 复 X床位。

     4.设置创伤复 X 单元,一定数量的创伤重症监护室 (ICU)病床,及创伤普通病床。

     5.具备创伤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设备、床旁检测和诊断设备。

     6.能够快速完成创伤重点超声评估(Focused Assessment Sonography in Trauma,FAST)、胸片、骨盆 x 线检查、全身快速 CT 检查、血管造影检查、力争做到介入时间及手术时间提前,特殊患者能够在 1 小时内实施急诊手术。

     7.具备开展紧急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心包穿刺术、开腹探查、开胸探查、颅脑外伤急诊手术、肠切除术、胃肠穿孔修补术、胃肠造口术、吻合术、胃部及十二指肠手术、胃肠吻合术、肝脾损伤的处理、直肠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内固定、胸廓成形术、膈肌修补术、胸壁外伤扩创术、开胸探查术、心包开窗引流术、肺大泡切除修补术、肺楔形切除术、四肢及骨盆外架外固定术、四肢骨盆及脊柱脊髓损伤急诊手术、肢体残 X 修整术、大腿截肢术、小腿截肢术、足踝部截肢术、截指术等相关能力和条件。

     8.建立院前登记系统与院内登记系统,建立统一的患者确认码,做到创伤患者的全病程追踪。

     9.具备严重创伤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

      8 (二)组织管理。

     1.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副院长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创伤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制度并负责创伤中心的日常管理。

     2.成立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综合救治团队,并按照创伤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创伤相关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

     3.与所在地医联体机构、院前急救中心(站)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创伤患者协同救治协议,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4.建立专人负责的创伤患者信息登记制度、诊疗数据记录、随访、健康宣教制度,并定期对创伤患者诊疗过程进行随访、统计、分析,总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加强患者安全的措施。

     (三)建设要求。

     1.建立以创伤救治为核心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2.建立创伤中心绿色通道,及时接诊创伤患者。对于需要紧急救治的创伤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

     3.按照创伤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创伤相关疾病的救治和转诊标准流程。

     4.建立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之间的无缝衔接流程,经院前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和基层转诊的严重创伤患者,到达医院后直接送达创伤复 X 单元、重症监护室,必要时可直接送达手术室。

      9 5.建立针对医院、创伤救治点/中心、院前急救中心(站)、区域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教育体系,提高相关创伤救治人员的协同救治能力。

     (四)服务要求。

     1.建立创伤患者的快速评估、检伤分类和分级诊疗机制,对创伤患者尤其是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

     2.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创伤规范化诊治能力。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重点提高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综合救治能力,提高群发伤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3.创伤中心能够常规开展急诊创伤的生命支持(心肺复 X,抗休克和紧急气道管理等),并能高效联动院前急救和院内创伤综合救治团队。

     4.能够对全部的创伤患者进行确定性治疗。

     5.向签订协同救治协议的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建立患者信息共享平 X。

     6.开展面向社会大众的急救和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自救和互救能力。

     四、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一)基本要求。

     产科床位数原则上≥40,年分娩量≥4000,高危孕产妇比例≥70%,应当设置 ICU,并保障孕产妇救治床位。

     (二)能力要求。

      10 1.救治中心相关医护人员应当接受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须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相应资质,能够胜任对危重孕产妇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的要求。

     2.救治中心相关医师应当经过相关学科轮转培训,完成专科业务培训并考核合格。

     3.救治中心相关医师应当具备高危妊娠和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救治中心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

     4.救治中心妇产科医师应当掌握以下高危妊娠的基本理论知识:

     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追、产科出血、休克、DIC、羊水栓塞、严重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症等); 妊娠合并症(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外科合并症等);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艾滋病; 阴道助产技术; 新生儿急救的基础理论; 危重孕产妇救治需要的其他知识。

     5.救治中心重症医学医师应当掌握以下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基本理论知识:

     复 X; 休克;

      11 呼吸功能衰竭; 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 急性肾功能不全;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严重肝功能障碍; 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 急性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 镇静与镇痛; 严重感染;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免疫功能紊乱。

     6.救治中心相关医师应当掌握以下孕产妇危重症诊疗和救治的基本技能:

     分娩期并发症包括子官破裂、羊水栓塞、重度子瘸前期、子瘸及其并发症、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其并发症等处理措施; 产后出血及失血性休克防治措施; 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各种救治技能; 新生儿窒息复 X 技术及早产儿处理;

      12 危重孕产妇救治需要的其他技能。

     7.救治中心相关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应当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

     心肺复 X 术; 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 机械通气技术;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 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胸穿、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 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 持续血液净化技术; 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法。

     8.救治中心相关医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省级或省级以上重症医学相关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不断加强知识更新。

     9.救治中心相关护士应当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

     (三)人员和设备要求。

     抢救床位数 6,医师床位比≥0。8,护士床位比≥2.5,医师高级职称构成比≥40%,业务负责人技术职称副高级以上≥2 人,从

      13 事相关专业 10 年以上。

     序号 设备 要求 1 专业抢救设备及器械

     1.1 胎心监护仪 若干 1.2 多普勒胎心监护仪 若干 1.3 产包 若干 1.4 清宫包 若干 1.5 缝合包 若干 1.6 宫纱(或水囊)

     若干 1.7 产钳 若干 1.8 胎头吸引器 若干 1.9 阴道拉钩 若干 1.10 宫颈钳 若干 1.11 新生儿抢救 X ≥1X 1.12 新生儿监护仪 ≥1X 1.13 新生儿转运暖箱 ≥1X 1.14 新生儿喉镜(气管插管)

     ≥1X 1.15 新生儿呼吸机 ≥1X 1.16 T 组复合器(新生儿复 X 囊)

     ≥1X 1.17 新生儿低压吸引器 ≥2X

      14 序号 设备 要求 1.18 ...

    篇二: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急救中心建设指南

     创伤急救中心是指医院将院内与创伤相关的主要外科专业科室、辅劣检查科室集中前移到急诊功能区域,为加强呾觃范创伤患者救治而建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负责为创伤急救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系统的监护、评估、诊断呾医疗服务。为觃范创伤患者救治,推进全省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构建创伤患者分级救治体系,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AA 省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指南(试行)。

     一、功能定位 (一)1 级创伤急救中心 具备收治全省严重创伤患者的条件呾水平;承担收治下级创伤急救中心戒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严重创伤患者;参与指导帮劣具备条件的各级医疗机构建设符合要求的各级创伤急救中心;参与建立创伤急救中心联劢工作机制,搭建创伤患者转诊及远程会诊、救治体系;参与建立省创伤救治信息库,为预防创伤发生,提高创伤救治质量,降低伤残率、医疗费用,以及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信息支撑;参与全省创伤急救中心的业务指导呾技术培训工作;参与全省创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参与全省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二)2 级创伤急救中心 具备收治本区域内严重创伤患者的条件呾水平;承担收治下级创伤急救中心戒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严重创伤患者;具备运送严重创伤患者至上级医院救治的能力;参与本区域创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呾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三)3 级创伤急救中心 具备收治本县域内严重创伤患者的条件呾水平;具备运送严重创伤患者至上级医院救治的能力;具备对伤员的快速评估、复苏、稳定生命体征的能力;参与本县域内创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呾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二、建设条件 (一)基本要求 1、1 级创伤急救中心:救治团队设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外科,有实体化的多学科团队(均为急诊外科的固定医师),具有临床各学科呾医技辅劣相关科室快速联劢

     机制,创伤急救病人能集中在创伤中心治疗。

     2、2 级创伤急救中心:救治团队设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外科,有固定的急诊外科医师,也可包括单学科的外科医师,具有临床各学科呾医技辅劣相关科室快速联劢机制,具备创伤急救病人集中救治能力。

     3、3 级创伤急救中心:救治团队依托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急诊外科诊室,有固定的急诊外科医生,具有临床各学科呾医技辅劣相关科室快速联劢机制,具备创伤急救病人快速救治能力。

     此外,相关中医院(专科医院)达到条件的,参照标准执行。

     (二)人员、设备和技术要求 急诊外科应在符合《AA 省综合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

     1、1 级创伤急救中心 (1)急诊抢救室包含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床旁超声(FAST)、床旁 X 光机、深静脉置管、保温、加温快速输液、心肺复苏仪等设备; (2)具备≥18 张的抢救床位,其中包括≥2 张的创伤复苏单元; (3)急诊超声、X 线及急诊 CT 室检查、急诊检验应当设置在急诊区域内; (4)能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及确定性手术,手术病种包含腹部创伤及急腹症、创伤骨科、颅脑创伤,配有外科工作经历且取得 ICU 资质的医生及病房,EICU 床位数≥16 张; (5)有急诊住院病房及急诊留观室,急诊住院病房床位≥45 张,急诊留观室床位≥20 张; (6)在急诊功能区建立独立的急诊手术室≥3 间,能够随时为创伤急救病人提供紧急手术,急诊手术室“24 小时×7 天”开放; (7)功能区域设置应当包括:急诊分诊区、急诊外科诊断区、急诊抢救室、急诊药房、急诊留观室、急诊清创室、急诊住院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戒创伤重症监护病房(TICU); (8)有介入导管室幵“24 小时×7 天”开放;

     (9)医学影像(CT 检查含增强 CT)、药房、输血等能提供“24 小时×7 天”服务; (10)收治住院患者≥1000 例/年,手术≥700 例/年,其中严重创伤(创伤严重度评分≥16)患者例数≥150 例/年; (11)急诊外科医生具有开展创伤基本呾高级生命支持资质,能常觃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抗休克呾紧急气道管理等); (12)附近有直升机停机坪。

     2、2 级创伤急救中心 (1)急诊抢救室包含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床旁超声(FAST)、床旁 X 光机、深静脉置管、保温、加温快速输液、心肺复苏仪等设备; (2)具备≥8 张的抢救床位; (3)急诊超声、急诊 X 线、急诊 CT、急诊检验应当设置在急诊区域内; (4)能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戒确定性手术,手术病种包含腹部创伤及急腹症、创伤骨科、颅脑创伤任意一种,幵配有创伤 ICU 戒急诊 ICU 医生,EICU 床位数≥8 张; (5)有急诊住院病房及急诊留观室,急诊住院病房床位≥25 张,急诊留观室床位≥10 张; (6)在急诊功能区建立独立的急诊手术室≥2 间,能够随时为急诊病人提供紧急手术,急诊手术室“24 小时×7 天”开放; (7)功能区域设置应当包括:急诊分诊区、急诊外科诊断区、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清创室、急诊住院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 (8)医学影像(CT)、药房、输血等能提供“24 小时×7 天”服务; (9)收治住院患者≥400 例/年,手术≥300 例/年,其中严重创伤(创伤严重度评分≥16)患者例数≥50 例/年; (10)急诊外科医生具有开展创伤基本呾高级生命支持资质,能常觃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抗休克呾紧急气道管理等); (11)附近有直升机停机坪。

     3、3 级创伤急救中心 (1)功能区域设置应当包括:急诊分诊区、急诊外科诊断区、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急诊清创室、急诊监护病房; (2)急诊检验、急诊超声、急诊 X 线、急诊 CT 提供“24 小时×7 天”服务; (3)急诊抢救室包含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心电图机、心肺复苏仪、深静脉置管等设备;具备≥3 张床位的抢救单元; (4)急诊病房床位≥6 张; (5)急诊留观室床位≥12 张; (6)急诊监护病房≥4 张; (7)能够随时为急诊病人提供清创缝合手术; (8)急诊外科医生具有开展创伤基本呾高级生命支持资质,能常觃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抗休克呾紧急气道管理等),准确对创伤急救病人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分诊意见,合理进行分诊急救。

     (三)建设要求 1、建立绿色通道 各级创伤急救中心应当具备与其级别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呾技术力量,各功能区域设置合理、布局紧凑、流向顺畅,幵有醒目的标识及引导指示标牌,以保障创伤急救工作畅通、高效、觃范开展。

     2、觃范急救流程 (详见附件)

     3、建立信息共享 1 级创伤急救中心与 2 级、3 级创伤急救中心之间建立包含远程会诊、微信群、手机短信、传真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1、2 级创伤急救中心与当地 120 院前急救建立适时信息传输系统,逐步扩大到 3 级创伤急救中心,以便及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鼓励 1 级创伤急救中心与国际 1 级创伤急救中心建立远程会诊制度,与国内 1级创伤急救中心建立远程会诊制度及专家现场会诊制度。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委员会 由医院分管领导担任创伤急救中心委员会主任,医务科等相关职能科室要负责中心的协调、组织等工作,1 级、2 级创伤急救中心由急诊外科主任担任副主任(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条件:高级职称,专业为急诊外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协调能力),3 级创伤急救中心由外科专业主任(中级职称以上)担任副主任,幵由医院任命各专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委员,在技术上指导创伤救治工作。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委员会负责创伤急救中心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相关科室呾人员,建立协同联劢机制,做到持续改进。同时,建立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例会,特殊事件随时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提高运行效率。

     (二)建立联动协作机制 1、建立区域 120 院前急救中心与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联劢协作机制,做到快速转运、救护协同、分级分流、处置及时。

     2、1 级创伤急救中心与当地 120 建立制度化联劢机制,签订协议,建立网络信息系统对接;2 级创伤急救中心可通过微信群、电话、网络与其辖区内 3 级创伤急救中心、当地 120 进行制度化对接。

     3、1 级创伤急救中心同 2 级、3 级级创伤急救中心组建创伤急救中心医联体,能够通过微信群、电话、网络(远程会诊)等技术手殌完成急救信息联劢,提供咨询、会诊、人员培训呾技术指导,幵签署培训指导、技术支持呾转诊等协议书。2 级创伤急救中心可通过微信群、电话、网络等技术手殌与其辖区内 3 级创伤急救中心完成急救信息联劢,幵签署转诊等协议书。

     (三)开展培训、宣传及科研 1、各级创伤急救中心工作两年以上急诊外科人员应有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戒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 CTCT )培训资质。1 级创伤急救中心每年至少丼办 1 次创伤急救相关继续教育学习班,开展创伤外科专科医师呾院前急救队伍创伤救治培训工作。

     2、1、2 级创伤急救中心每年至少丼办 1 次社区创伤预防相关的普及教育活劢。

     3、有条件的 1 级创伤急救中心应建立创伤研究所,开展创伤相关的基础研究及临

     床研究工作,配有专职研究人员。

     (四)建立质量控制考核 1、质量控制指标 (1)严重创伤患者到达医院后至开始进行抢救的时间。

     (2)从就诊到完成全身快速 CT、胸片呾骨盆片的检查时间。

     (3)患者需紧急输血时,从提出输血申请到护士执行输血的时间。

     (4)张力性气胸戒中等量气血胸时,完成胸腔闭式引流时间。

     (5)严重创伤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之间的手术次数。

     (6)严重创伤患者(ISS≥16 者)抢救成功率。

     (7)创伤患者入院诊断与出院时确定性诊断的符合率。

     (8)严重创伤患者院内病死率:严重创伤患者收入院后转归为死亡人数占所有严重创伤收入院患者的比例。

     (9)年收治创伤患者人数。

     (10)创伤患者年平均住院日。

     2、评估、授牌及撤销机制 (1)省卫生计生委委托省创伤急救中心建设专家组负责各级创伤急救中心的申请受理、评估、复核等工作。

     (2)创建医院提出创伤急救中心建设申请且运行 6 个月后,“创伤中心专家组”抽调专家进行现场评估。经评估合格后,由省卫生计生委授予相应级别的创伤急救中心。

     (3)省创伤急救中心建设专家组每年组织对创伤急救中心开展一次暗访,每三年对创伤急救中心进行复核,幵根据暗访呾复审结果决定其等级升降,对未达 3 级创伤急救中心标准的医院撤销授牌。

    篇三: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省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指南 (试行)

     创伤急救中心是指医院将院内与创伤相关的主要外科专业科室、辅助检查科室集中前移到急诊功能区域,为加强和规范创伤患者救治而建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负责为创伤急救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系统的监护、评估、诊断和医疗服务。为规范创伤患者救治,推进全省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构建创伤患者分级救治体系,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江西省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指南(试行)。

     一、功能定位 (一)1 1 级创伤急救中心

     具备收治全省严重创伤患者的条件和水平;承担收治下级创伤急救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严重创伤患者;参与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各级医疗机构建设符合要求的各级创伤急救中心;参与建立创伤急救中心联动工作机制,搭建创伤患者转诊及远程会诊、救治体系;参与建立省创伤救治信息库,为预防创伤发生,提高创伤救治质量,降低伤残率、医疗费用,以及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信息支撑;参与全省创伤急救中心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参与全省创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参与全省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二)2 2 级创伤急救中心

     具备收治本区域内严重创伤患者的条件和水平;承担收治下级创伤急救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严重创伤患者;具备运送严重创伤患者至上级医院救治的能力;参与本区域创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三)3 3 级 创伤急救中心

     具备收治本县域内严重创伤患者的条件和水平;具备运送严重创伤患者至上级医院救治的能力; 具备对伤员的快速评估 、 复苏 、 稳定生命体征的能力 ;参与本县域内创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二、建设条件

     (一)基本要求

     1、1 级创伤急救中心:救治团队设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外科,有实体化的多学科团队(均为急诊外科的固定医师),具有临床各学科和医技辅助相关科室快速联动机制,创伤急救病人能集中在创伤中心治疗。

     2、2 级创伤急救中心:救治团队设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外科,有固定的急诊外科医师,也可包括单学科的外科医师,具有临床各学科和医技辅助相关科室快速联动机制,具备创伤急救病人集中救治能力。

     3、3 级创伤急救中心:救治团队依托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急诊外科诊室,有固定的急诊外科医生,具有临床各学科和医技辅助相关科室快速联动机制,具备创伤急救病人快速救治能力。

     此外,相关中医院(专科医院)达到条件的,参照标准执行。

     (二)人员、设备和技术要求

     急诊外科应在符合《江西省综合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

     1 1 、1 1 级创伤急救中心

     (1)急诊抢救室包含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床

     旁超声(FAST)、床旁 X 光机、深静脉置管、保温、加温快速输液、心肺复苏仪等设备; (2)具备≥18 张的抢救床位,其中包括≥2 张的创伤复苏单元; (3)急诊超声、X 线及急诊 CT 室检查、急诊检验应当设置在急诊区域内; (4)能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及确定性手术,手术病种包含腹部创伤及急腹症、创伤骨科、颅脑创伤,配有外科工作经历且取得 ICU 资质的医生及病房,EICU 床位数≥16 张; (5)有急诊住院病房及急诊留观室,急诊住院病房床位≥45 张,急诊留观室床位≥20 张; (6)在急诊功能区建立独立的急诊手术室≥3 间,能够随时为创伤急救病人提供紧急手术,急诊手术室“24 小时×7 天”开放; (7)功能区域设置应当包括:急诊分诊区、急诊外科诊断区、急诊抢救室、急诊药房、急诊留观室、急诊清创室、急诊住院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或创伤重症监护病房(TICU); (8)有介入导管室并“24 小时×7 天”开放; (9)医学影像(CT 检查含增强 CT)、药房、输血等能提供“24 小时×7 天”服务; (10)收治住院患者≥1000 例/年,手术≥700 例/年,其中严重创伤(创伤严重度评分≥16)患者例数≥150 例/年; (11)急诊外科医生具有开展创伤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资质,能常规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抗休克和紧急气道管理等);

     (12)附近有直升机停机坪。

     2 2 、2 2 级创伤急救中心

     (1)急诊抢救室包含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床旁超声(FAST)、床旁 X 光机、深静脉置管、保温、加温快速输液、心肺复苏仪等设备; (2)具备≥8 张的抢救床位; (3)急诊超声、急诊 X 线、急诊 CT、急诊检验应当设置在急诊区域内; (4)能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或确定性手术,手术病种包含腹部创伤及急腹症、创伤骨科、颅脑创伤任意一种,并配有创伤 ICU 或急诊 ICU 医生,EICU 床位数≥8 张; (5)有急诊住院病房及急诊留观室,急诊住院病房床位≥25 张,急诊留观室床位≥10 张; (6)在急诊功能区建立独立的急诊手术室≥2 间,能够随时为急诊病人提供紧急手术,急诊手术室“24 小时×7 天”开放; (7)功能区域设置应当包括:急诊分诊区、急诊外科诊断区、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清创室、急诊住院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 (8)医学影像(CT)、药房、输血等能提供“24 小时×7 天”服务; (9)收治住院患者≥400 例/年,手术≥300 例/年,其中严重创伤(创伤严重度评分≥16)患者例数≥50 例/年; (10)急诊外科医生具有开展创伤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资质,能常规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抗休克和紧急气道管理等);

     (11)附近有直升机停机坪。

     3 3 、3 3 级创伤急救中心

     (1)功能区域设置应当包括:急诊分诊区、急诊外科诊断区、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急诊清创室、急诊监护病房; (2)急诊检验、急诊超声、急诊 X 线、急诊 CT 提供“24小时×7 天”服务; (3)急诊抢救室包含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心电图机、心肺复苏仪、深静脉置管等设备;具备≥3 张床位的抢救单元; (4)急诊病房床位≥6 张; (5)急诊留观室床位≥12 张; (6)急诊监护病房≥4 张; (7)能够随时为急诊病人提供清创缝合手术; (8)急诊外科医生具有开展创伤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资质,能常规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抗休克和紧急气道管理等),准确对创伤急救病人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分诊意见,合理进行分诊急救。

     (三)建设要求

     1、建立绿色通道 各级创伤急救中心应当具备与其级别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各功能区域设置合理、布局紧凑、流向顺畅,并有醒目的标识及引导指示标牌,以保障创伤急救工作畅通、高效、规范开展。

     2、规范急救流程 (详见附件)

     3、建立信息共享 1 级创伤急救中心与 2 级、3 级创伤急救中心之间建立包含远程会诊、微信群、手机短信、传真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1、2 级创伤急救中心与当地 120 院前急救建立适时信息传输系统,逐步扩大到 3 级创伤急救中心,以便及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鼓励 1 级创伤急救中心与国际 1级创伤急救中心建立远程会诊制度,与国内 1 级创伤急救中心建立远程会诊制度及专家现场会诊制度。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创伤 急救 中心委员会

     由医院分管领导担任创伤急救中心委员会主任,医务科等相关职能科室要负责中心的协调、组织等工作,1 级、2级创伤急救中心由急诊外科主任担任副主任(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条件:高级职称,专业为急诊外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协调能力),3 级创伤急救中心由外科专业主任(中级职称以上)担任副主任,并由医院任命各专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委员,在技术上指导创伤救治工作。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委员会负责创伤急救中心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相关科室和人员,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做到持续改进。同时,建立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例会,特殊事件随时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提高运行效率。

     (二)建立联动协作机制

     1、建立区域 120 院前急救中心与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联动协作机制,做到快速转运、救护协同、分级分流、处置及时。

      2、1 级创伤急救中心与当地 120 建立制度化联动机制,

     签订协议,建立网络信息系统对接;2 级创伤急救中心可通过微信群、电话、网络与其辖区内 3 级创伤急救中心、当地120 进行制度化对接。

     3、1 级创伤急救中心同 2 级、3 级级创伤急救中心组建创伤急救中心医联体,能够通过微信群、电话、网络(远程会诊)等技术手段完成急救信息联动,提供咨询、会诊、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并签署培训指导、技术支持和转诊等协议书。2 级创伤急救中心可通过微信群、电话、网络等技术手段与其辖区内 3 级创伤急救中心完成急救信息联动,并签署转诊等协议书。

     (三)开展培训、宣传及科研

     1、各级创伤急救中心工作两年以上急诊外科人员应有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或 中 国 创 伤 救 治 培 训 ( 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 CTCT )培训资质。1 级创伤急救中心每年至少举办 1 次创伤急救相关继续教育学习班,开展创伤外科专科医师和院前急救队伍创伤救治培训工作。

     2、1、2 级创伤急救中心每年至少举办 1 次社区创伤预防相关的普及教育活动。

     3、有条件的 1 级创伤急救中心应建立创伤研究所,开展创伤相关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工作,配有专职研究人员。

     (四)建立质量控制考核

     1、质量控制指标 (1)严重创伤患者到达医院后至开始进行抢救的时间。

     (2)从就诊到完成全身快速 CT、胸片和骨盆片的检查

     时间。

     (3)患者需紧急输血时,从提出输血申请到护士执行输血的时间。

     (4)张力性气胸或中等量气血胸时,完成胸腔闭式引流时间。

     (5)严重创伤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之间的手术次数。

     (6)严重创伤患者(ISS≥16 者)抢救成功率。

     (7)创伤患者入院诊断与出院时确定性诊断的符合率。

     (8)严重创伤患者院内病死率:严重创伤患者收入院后转归为死亡人数占所有严重创伤收入院患者的比例。

     (9)年收治创伤患者人数。

     (10)创伤患者年平均住院日。

     2、评估、授牌及撤销机制 (1)省卫生计生委委托省创伤急救中心建设专家组负责各级创伤急救中心的申请受理、评估、复核等工作。

     (2)创建医院提出创伤急救中心建设申请且运行 6 个月后,“创伤中心专家组”抽调专家进行现场评估。经评估合格后,由省卫生计生委授予相应级别的创伤急救中心。

     (3)省创伤急救中心建设专家组每年组织对创伤急救中心开展一次暗访,每三年对创伤急救中心进行复核,并根据暗访和复审结果决定其等级升降,对未达 3 级创伤急救中心标准的医院撤销授牌。

     附件 1:

     1 级创伤急救中心创伤绿色通道管理救治流程 附件 2:

     2、3 级创伤急救中心创伤绿色通道管理救治流程

     附件 1:

      稳定后

     接诊创伤患者,立即分诊 紧急评估 有无气道阻塞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神志是否清楚 是否休克 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气管切开或者插管 心肺复苏 平卧位,休克者抬高双下肢 20°,休克者注意保温 高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 95%以上 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适当输入晶体液 记尿量,止血、止痛、镇静,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心电图、床旁彩超、CT 等 开启急性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 快速评估 简捷而有目的询问病史,了解受伤环境、可能的损伤机制 评价解剖创伤,特别是颈椎、脊柱 系统查体,快速伤情判断,按照 CRASH PLAN 方法进行 *

     基础情况(年龄、心脏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病态肥胖、妊娠)

     1 1 级创伤急救中心创伤绿色通道管理救治流程

     CRASH PLAN 快速伤情判断:

     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脏器或解剖部位,C 为心脏(Cardic),R 为呼吸(Respiration),A 为腹部(Abdomen),S 为脊柱(Spine),H 为头颅(Head),P 为骨盆(Pelvis),L 为四肢(Limb),A 为血管(Artery),N 为神经(Nerve)

     创伤急救中心内开展的头颈外伤、腹部创伤及急腹症、四肢外伤、胸部外伤等专业由创伤急救中心内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及开展急诊手术。

     附件 2:

      稳定后

     接诊创伤患者,立即分诊 紧急评估 有无气道阻塞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神志是否清楚 是否休克 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气管切开或者插管 心肺复苏 平卧位,休克者抬高双下肢 20°,休克者注意保温 高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 95%以上 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适当输入晶体液 记尿量,止血、止痛、镇静,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心电图、床旁彩超、CT 等 开启急性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 快速评估 简捷而有目的询问病史,了解受伤环境、可能的损伤机制 评价解剖创伤,特别是颈椎、脊柱 系统查体,快速伤情判断,按照 CRASH PLAN 方法进行 *

     基础情况(年龄、心脏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病态肥胖、妊娠)

     2 2 、3 3 级创伤急救中心创伤绿色通道管理救治流程

     颅脑伤 头颅 CT 检查 颅内血肿、脑挫伤严重水肿、手术清除血肿或减压 非手术治疗:

     脱水、利尿、降颅压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预防感染 营养支持 胸部伤 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 内固定浮动胸壁 胸部开放伤、话动性出血、心包填塞应开胸探查 支持呼吸功能 预防感染 营养支持 泌尿系损伤 Β超、CT 检查 肾挫伤者绝对卧床休息、止血、碱化尿液 肾,膀胱挫裂伤应行手术修复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保护肾功能 预防感染 腹部伤 Β超、X 线、CT 检查 腹腔灌洗 确诊腹腔脏器损伤者应开腹探查,胃肠减压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预防感染 营养支持

     脊柱骨盆四肢伤 X 线、CT 检查 脊髓受压者急诊手术减压 骨盆骨折大出血立即血管内止血 直肠膀胱损伤尽早手术 骨折整复手术 颅脑伤 CSF漏时勿填塞冲洗滴药 高颅压者 20%甘露醇125 ml 快速静滴或速尿20 mg 静注 请神经外科医师急会诊 胸部伤...

    篇四: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p>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改造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债券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改造建设工程 发行规模 壹亿零壹佰万元整(RMB10100.00 万元)

     募集资金用途 用于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改造建设工程建设 债券期限 15 年 债券利率 固定利率 还本付息方式 利息按半年支付,利率为 4%,本金分年偿还,在本期债券存续期的最后10 年,每年的还本日分别偿还 10%。已兑付本金自兑付日起不另计利息。

     一、区域概况 石家庄,简称“石”,河北省省会,地处河北省西南部,旧称石门。石家庄辖区总面积 15848 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2206 平方公里。石家庄市辖 8 个区、11 个县,代管 3 个县级市。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为邻,北与保定交界,距首都北京 273 公里。京石、石太、石黄、石安高速公路和 107、207、307、308 国道以及2 条省道、42 条县道在石家庄市域纵横交错,公路通车总里程 6379公里。石家庄是全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

     石家庄跨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地两大地貌单元,是全国粮、菜、肉、蛋、果主产区之一,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生产规模位居全国 36 个重点城市第一位,被国家确定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素有“北方粮仓”之称。

     2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我院是一所集急救、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也是长安区及高新区两个医疗集团的牵头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院被列为定点筛查医院、定点救治后备医院,同时承担长安、高新两区的发热门诊筛查和防控救治工作。

     目前,医院除了疫情防控工作,日常医疗工作逐步恢复正常。1997年石家庄市急救中心落户我院,20 多年来承担了历次重大事件的处臵和大量急诊病人的救治,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市及周边患者,并加强医疗集团的建设,我院将完善创伤救治中心的建设,更好地提升医疗救治能力。

     为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发挥优质医学应急体系的优势,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当大范围疫情突发时,创伤救治中心从医生团队建设、医疗设备配备、就医流程,可立即转为疫情救治中心,打造疫情期间快速高效的绿色救治通道,这必然对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改造建设工程总投资为12690.00 万元,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提升我院的急救诊疗服务能力,作为疫情定点筛查医院、定点救治后备医院,本项目的建设也将提升我院发热门诊筛查和防控救治能力,在应对突发疫情时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3

     (二)项目的公益性和建设必要性 救治中心建成后,将把我市乃至我省的创伤救治中心提升至国际一流的中心,极大提升我市的急救、创伤救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并能充分发挥长安、高新区医疗集团的救治能力。

     1、项目的公益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本)》(2013 年修正版)中第一类鼓励类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篇提出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属于国家鼓励的项目。

     (2)疫情期间,PCR 实验室的建立是进行病毒检测的必备条件,快速准确的诊断是救治病人的前提;而 CT、DR、呼吸机、自动化检验流水线等设备的配备,也解决了检查设备资源紧缺、避免患者交叉感染,为患者赢得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检查治疗效率。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区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极大提升我院在创伤救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

     2、建设必要性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类创伤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发性的蔓延,对于我国人民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和影响。创伤尤其是严重创伤常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科学、规范的综合性救治。

     4

     我院作为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各专业分科细化,缺乏综合创伤救治团队,创伤总体救治水平不高,亟待建立并形成高效、规范的创伤救治体系。

     本项目的建设能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水平,提高严重和多发伤创伤患者救治质量和效率,尤其是应对突发疫情方面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我院急救中心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具体的建设内容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改造建设工程内容如下:本项目改造面积 2056 平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门诊一楼创伤救治区域改造、四层内镜区域改造,五层远程可视会诊区域改造、七层数字化手术室和杂交手术室改造、配套设备、信息化建设等配套附属设施。

     (四)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分析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改造建设工程建设完成后,可以提升石家庄市整体医疗水平,解决市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康复、疗养等问题,满足石家庄市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此外,由于医院自身的特殊性质,不但可以拉动石家庄市的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还能解决周边区域的就业问题。通过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改造建设工程,解决就诊医疗设备不足,缓解市民就医压力。

     2、社会效益分析

     5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改造建设工程包含建设标准适当,建设规模与功能需求相符合,本项目新引入的设备设施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建设规模与经济规模相适应。项目完成后将极大改善了医院空间受限、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就诊流程不规范及交通拥挤的问题,使项目医院适应并推动石家庄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项目主管部门 名称 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113010000022483X0 机构性质 机关 机构地址 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 188 号 四、项目实施主体 名称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1301004017503478 法定代表人 李锋 机构地址 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 15 号 登记管理机关 石家庄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五、项目投资规模、计划及资金方案 (一)项目建设投资方案 1、编制依据:

     ①建筑及安装工程费用参照《河北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05年)及《河北省安装工程概算定额》(2005 年)进行计算; ②设备价格购臵及安装费用根据设备厂家报价确定;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④相关法律、法规。

     6

     2、编制原则 ①综合性原则,全面系统地综合考察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

      ②可操作性原则,拟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③相关性和准确性原则,实现投资决策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④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地设计和评价所有投资方案;

      ⑤科学性原则,选择系统合理的决策评价指标,使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并协调处理好投资决策与筹资行为、投资管理之间的关系。

     (二)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12690.00 万元,包含设备购臵费和信息化建设费。

     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项目 金额 比例 工程费用 11,674.80 92.00% 工程建设及其他费用 410.91 3.24% 预备费用 604.29 4.76% 合计 12,690.00 100.00% (三)资金筹措方案 1、项目资金来源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改造建设工程项目的预计投资金额为 12,690.00 万元,其中资本金金额 2590.00 万元,占比 20.41%,满足《国务院关于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2019〕26 号)的要求,10100.00 万元资金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券取得。

     7

     项目资金筹措计划表 单位:万元 项目 金额 比例 资本金 2590.00 20.41% 政府专项债券 10100.00 79.59% 合计 12690.00 100% 2、项目前期工作及实施计划 (1)已完成前期工作 本项目已取得《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关于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改造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石行审投资[2020]84 号。

     (2)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建设周期拟定为 12 个月。

     3、资金使用计划 资金使用计划表 单位:万元 项目 2020 合计 资本金 2,590.00 2,590.00 专项债券资金 10,100.00 10,100.00 合计 12,690.00 12,690.00 (四)项目资金管理方案 石家庄市财政局和各相关部门已建立起完善的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债券资金使用监管,必要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资金进行监管,确保债券资金合规使用,编制应急预案,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8

     本项目严格执行专项债券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将建立明确职责,执行严格的流入管理和流出管理制度,并按照中发[2018]34 号的要求进行绩效评价,加强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1、项目单位职责 项目单位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主要职责为负责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并根据建设任务、成本等因素,做好专项债券项目的规划期限、投资计划、收益和融资平衡方案、预期收入等测算,做好本项目专项债券年度项目库与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的衔接,配合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控,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如期实现专项收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负责本项目债券本息的偿还。

     2、资金流入流出管理 本项目资金流入管理项目资金流入主要包括债券资金和项目收入流入。

     本项目资本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本项目专项债券资金由石家庄市财政统一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本项目收入专款专用,用于本项目债券本息的偿付。或者在商业银行开立独立于日常经营账户的债券资金管理专用账户(以下简称债券资金专户),用于专项债券募集资金的接收、存储及划转。

     本项目资金流出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投资支出、项目运营成本和项目债券本息偿付等。

     9

     关于建设投资等投资支出,项目单位需如实填写专项债券资金支付审批表,并抄送财政局、项目主管部门,经项目单位、项目主管部门、财政局同意后,方可从专用账户中拨付资金。关于债券本息偿付,由石家庄市财政局组织准备需要到期支付的债券本息,由市财政局向省财政缴纳本期应当承担的还本付息资金。项目运营成本支出严格按照计划支出,预算外支出要上报审批。

     3、资金预算绩效评价 财政局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 号)的要求,将专项债券资金的使用纳入到项目主管单位及项目单位的绩效评价范围之内,绩效评价结果将决定债券资金的拨付额度及拨付进程及同类项目专项债的再次申报批复。

     六、项目运营与预期收益估算 (一)项目运营方案 本项目属于公益性医院建设项目,但有一定的医疗收入。该项目的建设能更好的提高我院的创伤救治水平,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收入。

     项目运营期内主要收益来源为收取的医疗收入,主要运营成本为业务费用、单位管理费、其他费用等,结余将会用于本项目专项债券的还本付息。

     (二)项目收益估算 1、项目运营收入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改造建设工程,本项目以医院整体运营收入作为偿还来源,预测期内年度专项收入情况如下:

     10

     根据往年收入情况预测,2019 年收入 77795.53 万元,保守估计2020 年收入保持 77795.53 万元不变,项目建成后支出增长 20%,往后逐年增长 10%,门诊收入为其院区门诊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 27.18%;住院收入为其住院部的经营活动收入,约占总收入的 64.07%,其他收入包括急诊等收入,约占总收入的 8.75%。

     项目收入表 单位:万元

     项目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门诊收入 21,145.63 25,374.75 27,912.23 30,703.45 33,773.79 37,151.17 住院收入 49,844.08 59,812.89 65,794.18 72,373.60 79,610.96 87,572.05 其他收入 6,805.83 8,166.99 8,983.69 9,882.06 10,870.27 11,957.29 合计 77,795.53 93,354.63 102,690.10 112,959.11124,255.02 136,680.52 续表 项目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门诊收入 40,866.29 44,952.92 49,448.21 54,393.03 59,832.33 住院收入 96,329.26 105,962.19 116,558.41 128,214.25 141,035.67 其他收入 13,153.02 14,468.32 15,915.16 17,506.67 19,257.34 合计 150,348.57 165,383.43 181,921.77 200,113.95 220,125.34 续表 项目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合计 门诊收入 65,815.57 72,397.13 79,636.84 87,600.52 96,360.57 827,364.43

     住院收入 155,139.24 170,653.16 187,718.48 206,490.32 227,139.36 1,950,248.09

     其他收入 21,183.07 23,301.38 25,631.52 28,194.67 31,014.13 266,291.40

     合计 242,137.88 266,351.66 292,986.83 322,285.51 354,514.07 3,043,903.91

     2、项目运营成本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改造建设工程的预测期内年度运营成本情况如下:

     根据往年支出情况预测,2019 年支出 76402.78 万元,保守估计2020 年支出保持 76402.78 万元不变,项目建成后支出增长 20%,往

     11

     后逐年增长 10%,业务费用为其正常进行医疗活动时产生的费用,约占总支出的 88.4%。单位管理费用为人工成本及其他管理类费用,约占总支出的 10.29%,其他费用包括设备维修维护费用,约占总支出的 1.31%。

     运营成本费用明细表 单位:万元 项目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业务费用 67,542.44 81,050.92 89,156.02 98,071.62 107,878.78 118,666.66 单位管理费 7,861.08 9,433.30 10,376.63 11,414.29 12,555.72 13,811.29 其他费用 999.26 1,199.12 1,319.03 1,450.93 1,596.02 1,755.63 合计 76,402.78 91,683.34 100,851.67 110,936.84 122,030.53 134,233.58 续表 项目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业务费用 130,533....

    篇五: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创伤急救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1

     一、什么是创伤急救中心 2

     01 整合院前急救资源 02 加强急诊科建设 03

      建立专业救治团队 04 多学科联合支持 通过整合区域性院前医疗急救资源,建设快速、协同、互动的 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将急诊科改造为集急诊复苏 (心肺复苏、紧急气道管理 抗休克)、重症监护、急诊 手术、住院观察于一体的 急诊急救中心。

     建立统一、高效、专业的 院内急救架构,打造创伤 专业救治团队。

     这样多学科联合支持组成的急救体系 即为 创伤急救中心。

     什么是创伤急救中心 3

     是当今人类一大公害,是45周岁 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 平时:第三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

     战时:首位

     占全球死亡率的7% 我国每年死于各类创伤的总人数达70万

     30% 为什么要建创伤急救中心 已被纳入国家

     疾病控制计划

     社会层面:

     4

      我县地域广,人口多,交通较为发达,创伤事件多发,距县城较远乡镇超过一小时车程。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致伤因素导致多发伤和创伤危重症发生率明显增高,救治难度日益加大。

      基层医院创伤救治设备水平有限,救治网络不全,转运机制不畅,院前院内衔接不紧密,救治缺乏整体性,导致创伤救治效果差。

     为什么要建创伤急救中心

     县级层面:

     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请替换文字内容 创伤急救中心建设相关政策

     为急性创伤患者提供从院前到院内的精细化、标准化,高质量、高效率的诊疗通道与管理模式,极大地缩短伤者转运、诊断、治疗时间,保障伤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快速,更准确的评估,并接受更适宜、更规范的治疗,提升患者满意度与社会认同感

     推动传统院内创伤急救模式转变,打破原有分科治疗壁垒,实现多学科协作与无缝接,助力创伤患者整体评估、分阶段救治和整体预后改善。

     创伤急救中心建设的意义 7

     二 、我院创伤急救中心 建设情况 8

     五大中心建设 (已完成)

     卒中中心 危重新生儿 急救 胸痛中心 危重孕产妇 急救 创伤急救中心正在建设中…… 五大中心建设

     胸痛中心 具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的建设标准和救治能力。目前,急性胸痛患者进入我院胸痛中心35-70 分钟内能开通阻塞的心脏血管,快于国际标准的90 分钟。

     通过省级卒中联盟认证,卒中中心患者入院至溶栓时间小于40 分钟,快于国际标准的60 分钟,颈内动脉取栓术 处于全省县级医院先进水平。

     曾多次成功抢救包括产后大出血、子痫、妊娠合并心脏病、子宫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等危重病例, 为市级重点专科,设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等专科,为桃江及周边地区的危急重症儿童(新生儿)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大中心建设 正在建设中…… 10

     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请替换文字内容 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情况---硬件 设备先进,配备齐全的抢救室、相对独立的病区

     医学影像科提供24小时7天全身X-CT-核磁(含増强造影)和床旁超声 检验科、输血科能提供24小时全天服务 配备创伤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设备以及床旁检测和诊断设备 包括心肺复苏、呼吸循环支持、床旁超声、床旁X光机、深静脉置管、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等设备,并能保证24小时/7天正常运行 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情况---硬件

      12

     1. 院前— 院内 成立 2. 院内— 专科 由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专科的医师组成创伤救治核心团队。

     120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无缝衔接,建立了院前院内紧密衔接的医疗急救信息网络(微信联络群),患者院前到院内伤员的生命体征、心电图和相关病历资料可通过微信传输。

     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情况---软件 13

     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情况---紧跟前沿医学

     11月3日,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成立大会上,我院当选为 中国急诊联盟常务副理事单位

     三、基层医院需要做什么 15

     基层医院需要做什么

     (一)牢固树立创伤救治黄金1 1 小时的概念

     • 危重多发伤后第一个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 • 将极重度创伤患者从事故现场搬运至医院 • 到达手术室或ICU救治的创伤患者出现生理极限(即低体温、酸中毒、凝血障碍 “三联征”)之前的时间 现场 --------- 手术室-----

     “三联征” 16

     基层医院需要做什么

     死亡数量所占比例伤后1h内伤后1-4h内其他时间第一死亡高峰 :

     伤后1h内,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称为现场死亡。

     (二)清楚严重创伤的2 2 个死亡高峰

     17

     基层医院需要做什么 (二)清楚严重创伤的两个死亡高峰

      第二死亡高峰:伤后1~4h内,占创伤死亡的30%,称为早期死亡

      这类病人是创伤救治的主要对象,这个阶段现场急救、途中转运、急诊救治的效果可直接决定创伤病人的救治结果。

     18

     基层医院需要做什么 (三)掌握严重创伤的3 3 个时间概念

     院内术前时间

     30- - 60min

     手术中时间

     < 90min

     复苏时间

      24h- - 48h

     19

     基层医院需要做什么 (四)掌握院前评分

     20

     基层医院需要做什么 (五)掌握院前分拣

     危重伤

     重伤

      伤员分拣

     A B

      濒死伤

     D

      轻伤

     C

     伤情并不立即危

     及生命,但又必须进行手术的伤员,可用黄色标记

     抢救费时而又困难,救治效果差,生存机会不大的危重伤

     员,用黑色标记

     适用于有生命危险需立即救

     治的伤员,

     用红色标记

     21

     基层医院需要做什么 (六)院内救治:急诊科

     22

     基层医院需要做什么

     (六)院内救治:创伤手术室和麻醉科

     随时准备着

     • 准备急诊手术间 • 设备、药品等定位放置,状态良好 • 血液回输机 • 液体加温仪 • 恒温水浴箱 • 暖风机和保温毯

     启动前准备

     • 了解性别、年龄和手术方式等 • 患者到达后立即开始,10min 内完成准备 病人到达后

     • T、P、R、BP、ECG、SpO 2 监护 • 伤侧胸腔引流 •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 限制性液体复苏 • 胸腹腔手术备血液回输装置 沟通记录

     • 保持与手术医师沟通 • 脑缺血缺氧性损害者注意头颅降温 • 妥善管理手术间救治现场 • 报告制度 • 做好记录 • 联系ICU 23

     基层医院需要做什么 (六)院内救治:重症医学科

     随时准备

     • 保持空床 • 液体加温装置 • 加温毯 • 冰帽 • 加压输液装置 • 必要时单间 接到通知后启动

     • 将病床推入手术室 • 由麻醉、外科和ICU医师一并陪同送达ICU • 妥善保护各种体内插管或引流管道,避免脱落、掉出 尽快到达复苏终点

     • 稳定血流动力学:有创、凝血及血气等监测 • 防治低体温:减少暴露,输入38℃液体 • 防治凝血功能障碍:补充血液制品,定期监测 • 防治酸中毒 24

     基层医院需要做什么 (六)院内救治:创伤外科病房

     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创伤外科病房 进一步行确定性分期手术或后期治疗 25

     基层医院需要做什么 (七)避免 “ 就近 ” 治疗的误区

     • 所有医疗机构都有面临创伤救治的机会 • 并非所有医疗机构都具有创伤救治的能力和资质 • 就近医疗机构 ≠就近创伤救治中心

     26

     基层医院需要做什么 (八)哪些需转创伤急救中心

     分级 创伤 中心 创伤救治站 创伤救治点 救治范围 能够接受所有严重多发伤患者,建立与益阳市和湖南省优势专科的密切联系 能够对所有创伤患者进行评估和初步评估的能力,能够根据医院的综合情况开展创伤相关手术,建立与创伤中心的密切联系,便于手术交流和患者的转院 能够对所有创伤患者进行评估和初步评估的能力,具备转院能力 损伤分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损伤分级内容 严重创伤,多发伤

      a.已证实的高能量冲击引起的严重创伤 b.头颈躯干或近端肢体的严重穿透伤如枪击伤、刺伤、内脏外露 c.GCS评分3—10分 d.截肢(肢体断裂)

     e.局部神经缺陷如瞳孔不等大 f.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骨折,如长骨、骨盆、脊柱、肋骨骨折,即使生命体征稳定 g.挤压伤

      1.有高能量冲击相关证据 2.可疑严重骨折有快速恶化的危险,如骨盆骨折、多根肋骨骨折、颈椎骨折 3.仍可接合的手指断裂 4.危及循环的肢体损伤 5.严重的粉碎性手套样损伤 6.GCS评分11—13分 1.伴有明显畸形的损伤 2.单个的严重骨折,脱位,如长骨、腕关节、单一肋骨 3.创伤后严重的肢体或关节痛 4.近期头部外伤伴意识丧失,呕吐、头痛、健忘,其他情况稳定 1.较不严重的骨折脱位,如手指,脚趾,手足 2.严重的扭伤不伴有可疑的骨折脱位 3.近期无症状的轻微头颅损伤ⅠⅡ 1.轻微扭伤 2.轻微扭伤,无可疑的骨折脱位

      创伤救治网络救治范围 27

     四、我院创伤急救中心 下一步的 建设 28

     我院创伤急救中心下一步的建设

      院前急救

     医院急救

     后续专科治疗

     建立完整的创伤急救体系 29

     创伤中心

     + 创伤救治站 +

     创伤救治点

     创伤救治网络分级构架图 + + + + + + + + + + + (一)创伤救治1 1 、2 2 、3 3 工程 —

     1 1 个区域

     我院创伤急救中心下一步的建设 30

     我院创伤急救中心下一步的建设 31

     我院创伤急救中心下一步的建设 32

     02 01 03 小结 1、严重创伤患者是急诊患者中发病最急、病情最重、变化最快、危险性最大、死亡率最高、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患者群体。创伤中心能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的多学科联合、一站式诊疗、快捷高效的急救服务系统,是救治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机制。

      2、制定规范科学的创伤中心管理制度,从绿色通道的三大要素(人员保证、设备保证、其他基本设备保证)入手,做好创伤中心的建设。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提高创伤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3、创伤中心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任务艰巨,道路曲折。希望我们一起在摸索中前进,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成功打造一个规范的县域创伤急救中心。

      33

     感谢聆听

     34

    篇六: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保健—

     364

     —2017 年 10 月(上)

     第 4 卷 第 19 期教育教学研究与卫生事业管理作者简介:肖潇,1978-12-13,女,汉族,籍贯:重庆南川,职务: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学历:本科,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心身疾病科,专业:护理学 研究方向:护理教学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均在日益壮大,高校教学改革也需跟随这样的步伐前进,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以此顺应时代发展需求[1] 。所以,在高校护理课程的教学中也应倡导传统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需强调培养学生们的操作能力,以此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2] 。因此,本研究针对情景教学模【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的应用。方法:将我院带教的 2016 级 158 名护理专业实习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模式分为研究组(n=79)和对照组(n=79);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组给予情景模式进行教学,将两组实习生成绩、及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实习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研究组采取的教学模式评价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景教学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实习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还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关键词】情景教学模式 ;实习生 ;精神科护理 ;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7)10―0364―02情景教学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的应用和研究肖 潇(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心身疾病科 408400)【摘要】

     :

     目的 :就创伤复苏单元的设计与建设展开探讨。方法 :结合本地区创伤系统建设需要,同时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兼顾考虑本院急诊科平面布局,国内外创伤领域专家、设计院、建设单位、卫生局、政府机关单位等四方代表联席论证会上一致通过在我院设计建设创伤复苏单元 2 间。结果 :2 间创伤复苏单元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于 2017 年 5 月 16 日全面竣工,建成的 45m2 创伤单元内配置有可拍片移动床、床旁 B 超、复苏系统、手术配套系统、悬吊式数字成像系统、运转呼吸机。结论 :设计建设创伤复苏单元的主要目的是为创伤复苏阶段提供最佳救治场所,同时尽最大努力为多学科小组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创造最佳条件。【关键词】: 创伤 ;复苏单元 ;多学科创伤小组【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7)10―0364―01创伤复苏单元的设计与建设赵作勇(蓬莱中医医院 265600)课题名称 :《创伤单元在急诊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创伤复苏单元指的是配备有医生 / 护士救治创伤患者所用各种设备及物品的场所,作为急诊科与创伤部门共同组成部分的创伤复苏单元接收的患者病情复杂且危急,这就要求为其提供治疗的场所必须尽量优化和利用以使患者获得快速有效治疗[1] 。多学科创伤小组是目前国际上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一种快速有效模式,创伤复苏单元恰好为患者接诊与复苏提供了一个理想场所。我院自 2012 年 12 月开始筹备建设 2 间创伤复苏单元,力争在本地区打造一所Ⅱ级创伤中心,2017 年 5 月该项目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笔者现就创伤复苏单元的设计与建设体会报道如下。1A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创设复苏单元建设项目一般资料包括 :创伤中心改建平面图、拟建创伤复苏单元的各种设计参数与设备要求、创伤接诊与创伤复苏流程设计。1.2 方法成立由医院高层管理者、创伤急救领域资深医护专家、参与 Aifred 创伤中心创伤复苏单元(TRB)设计建设的成员及其相关设计单位代表组成的 TRB 项目组。项目机构成立后,神经外科、骨科、普通外科、急诊科共计 11 名资深医护人员与 3 名管理者被分批派至澳洲 Aifred 创伤中心进修,完成为期 2 周 ~3 个月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学习熟悉 Aifred 创伤中心 TRB 运作流程、团队建设,尤其是其初始设计。赴澳进修期满向医院递交“TRB 在创伤服务中的价值分析与设计建设要求”书面报告,针对 14 份报告我们从不同角度作以深入分析与整理,形成本院创伤复苏单元设计与建设蓝图。创伤复苏单元的初步设计形成后,我院诚邀澳洲 Aifred 急诊与创伤中心资深医护人员莅临我院指导本次项目,希望通过学术演讲、创伤 / 急救 /ICU 领域临床技术交流、创伤案例分析、创伤急救模拟练习学习到更多有价值的经验。技术交流指导以 TRB 设计元素与运作流程作为重点,请求澳洲创伤急救专家分享 Aifred 创伤中心 TRB 工作体会,同时针对我院建设创伤复苏单元提出建设性意见。项目洽谈会议上总结分析 AIfred 创伤中心资深创伤急救专家给出的建议,找出 AIfred 创伤中心TRB 的不足之处并作以相应调整,经评估我们认为 AIfred 创伤中心 TRB 空间相对狭小,根据本院急诊平面图我们为 TRB 预留了更大空间,摒弃原本安装普通悬吊是X 光机的计划,最终决定安装成像快、费用低的数字化悬吊放摄影像系统。澳洲 Aifred 创伤中心与本地区创伤急救领域医疗护理专家及设计院、建设单位、卫生局、政府机关单位等代表方联席论证我院 TRB 设计与建设方案。2A 结果多方协同合作下配置有可拍片移动床、床旁 B 超、复苏系统、手术配套系统、悬吊式数字成像系统、运转呼吸机的 45m2 创伤单元在 2015 年 5 月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本院 2 间 TRB 均采用开放式设计,分别在墙体四周与防护门上安装气流单向向上流动的放射防护装置,为方便出入 TRB 的医护人员洗手 , 紧靠入 TRB 门口右手边设置洗手台。环绕 TRB 室四周打造开放式壁柜,集中摆放相关医疗用品。空气消毒机置于左边墙体上方,专用记录台与电脑摄像系统安置在 TRB 单元入门左边。将中间区域作为主操作区与悬吊式 X 光机曝光覆盖区域,黄色区域中间放置移动床,多学科创伤小组团队工作范围为移动床四周空间。便携式呼吸机置于移动床右上方,床旁 B 超机置于气道管理车下面,氧气、空气、负压吸引装置等复苏设备带为移动床后方墙体,壁柜下方墙体边安置胸腔损伤管理小车与血液检查小车。悬吊式 X 光机与手术无影灯安置在 TRB 上方,数字化摄影系统控制台设置在两间 TRB 中间。3A 讨论在Ⅰ、Ⅱ级创伤中心建立专用 TRB 是美国外科学院创伤中心认证项目之一。对于有条件的医院而言,当急诊收治的创伤患者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考虑建设 TRB单元[2] 。及时补充 TRB 单元用于有效复苏患者的最少数量设备与用品,这样做的目的是去除多余物资存放以优化复苏空间与实现救治的标准化。任何疾病的救治过程中护患沟通都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创伤患者救治中亦是如此,加强创伤小组成员间与创伤复苏单元同外面的联系与沟通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有重要意义,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摄影平台记录复苏全过程,向外面动态反映创伤复苏单元内的一系列活动 ;(2)记录板上详细记录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发现与测试结果,出示相关人员的呼叫号码 ;(3)在手术室、摄影室、血库、ICU 设置创伤小组专用分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设置化验室电脑终端与数字化放射影像占 ;(4)建立以患者损伤严重程度为分级依据的创伤分级系统,方便创伤小组成员与手术室及血库工作人员沟通。总之,随着我国临床对创伤系统的深入认识与研究,TRB 有望成为创伤复苏阶段的最佳救治场所,同时为多学科创伤小组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创造有利条件。参考文献[1] 李大鹏 , 吕春雷 , 李静 . 创伤救护液体复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及在院前救治中的应用 [J]. 医学信息 ,2013,12(9):3-3.[2] 李大鹏 , 张永军 , 吕春雷 . 战创伤救护液体复苏信息标志系统的设计研究 [J]. 医疗卫生装备 ,2013,34(7):31-32.万方数据

    篇七: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南省 “ 五大中心” ” ( 胸痛中心、 、 卒中中心 、创伤中心 、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 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

     建设工作方案为落实省政府重点工作,提高我省重点疾病救治水平和急危重症系统管理能力,进一步改善全省居民健康状况,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以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等对我省居民健康影响较大的重点疾病救治质量和效率,提升人均期望寿命和群众就医获得感为目标,在全省市县综合医院开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逐步形成分工明确、上下联动、转运通畅、信息共享、多科联合、防治康复全程管理的医疗服务体系。二、建设内容(一)胸痛中心规划布局:

     :建立覆盖全省的心血管急症救治和心血管病全事件链预防和控制网络。以省胸痛中心联盟为依托,整合我省各医疗机构的优秀专家资源,建立胸痛中心全省模式,通过全域多方位全生命周期心血管慢病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衔接全省各区域达标中心和院内外胸痛中心管理网络系统,建立

     2“筛、防、救治一体化”管理,提高心血管病极高危患者救治的覆盖率和成功率,从根本上降低病死率;形成以二、三级医院为核心,从中心到基层,从发病到康复的救治体系。从院内延伸到院外及社区,实现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减少区域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建设进度:2021 年 6 月前,各市县完成规划布局;12 月前,各市县至少 1 家综合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同步启动数据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区域胸痛救治网络平台;2022 年,完成全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胸痛中心建设,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继续完善质控体系及数据监测平台,发布全省胸痛救治地图。建设标准 :国家卫生计生委《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国卫办医函〔2017〕1026 号)。(二)卒中中心规划布局: :以示范高级卒中中心为指导,高级卒中中心为核心,卒中防治中心为基础,构建全省卒中中心三级网络,以提高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为目标,逐步建立起规范的认证、培训和质控体系,践行职责分工明确、双向转诊、诊疗效益良好的分级诊疗模式。开展“卒中急救地图”建设,打造“区域黄金时间救治圈”,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各级卒中中心开展远程培训、远程技术指导、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

     3建设进度: : 2021 年 6 月前,各市县完成规划布局;2021年底,省级三级综合医院完成高级卒中中心建设,所有三级综合医院要规范开展静脉溶栓和取栓等技术,80%以上市县至少建成一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卒中防治中心,常规开展静脉溶栓等技术;2022 年底,市县三级综合医院完成高级卒中中心建设,所有市县至少建成一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卒中防治中心,常规开展静脉溶栓等技术,常规开展取栓技术的比例要达 10%以上;到 2023 年,常规开展取栓技术的比例要达 30%以上。建设卒中中心的同时,同步建立和完善各区域脑卒中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体系。建设标准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国卫办医函〔2016〕1235 号)。(三)创伤中心规划布局 :以提升多发复合伤救治成功率为目标,搭建以创伤中心为核心的创伤救治体系,根据各市县面积、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科学规划并建立区域性创伤救治中心,以各个创伤中心形成对接点,构建覆盖南海区域的全省的创伤急救网络,能够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快速救治和转运严重创伤患者,提高急救效率。在各市县急救体系规划内建立省、市县、乡镇三级创伤中心,向基层卫生机构辐射的救治体系,全省各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建设一级创伤中心,其他市县

     4建设二级创伤中心,每市县建立 2-5 个三级创伤中心。建立成熟的海南省创伤救治体系,提高本地的创伤救治能力,建设进度:2021 年 6 月前,各市县完成规划布局;12 月底前,启动创建工作,确立 2 个以上一级创伤中心;2022 年,一级创伤中心达到 5 个以上,50%市县至少完成 1 家以上二级创伤中心建设;2023 年,省、市县创伤中心建设完成,形成规范高效的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标准 :《海南省创伤中心建设指南(试行)》(拟于2021 年底前发布)。(四)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规划布局:完善区域性危重孕产妇转运会诊和救治网络,配齐配强基层妇幼保健服务网底,支持各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抢救单元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产科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立孕产期疾病全方位防控、救治及管理体系,进一步降低我省孕产妇死亡率。按省、市县二级规划,每市县建立至少1 个市县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原则上依托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综合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进度:2021 年 6 月底前,各市县根据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确定本辖区医疗机构产科建设目标、产科 ICU 抢救单元建设并组建团队等;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12 月,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开展省级基层妇幼保健技术师资培训、孕产妇救治技术培训,为孕产妇抢救单元团队提供免费进修,并根据各

     5市县危重孕产妇抢救单元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质控和督导。2023年 12 月前,形成规范高效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建设标准 :国家卫生计生委《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国卫办妇幼发〔2017〕40 号)。(五)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规划布局:以提高我省儿童和新生儿疾病救治能力和水平,降低儿童和新生儿死亡率为目标,加强全省危重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体系建设,通过配齐配强基层医疗机构儿科病房服务设施,按照《国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标准》《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建议案)》进行规范建设,实行分级管理,进一步降低我省危重新生儿(儿童)死亡率,达到提高我省人均期望寿命的目的。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若干个省级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每市县建立至少 1 个市县级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进度:2021 年 6 月前,市县根据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确定本辖区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建设目标、新生儿抢救单元建设并组建团队等。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12 月,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开展省级新生儿救治技术培训,为新生儿抢救单元团队提供免费进修。各市县救治中心进行能力建设,包括设备、场地等,省内组织专家根据各市县新生儿抢救单元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质控和督导。2023 年 12 月前,形成规范高效的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体系。

     6建设标准 :国家卫生计生委《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国卫办妇幼发〔2017〕40 号)。三、组织实施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五大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及组织协调、督导落实,组织省属医疗机构的中心建设实施。各市县卫生健康委负责本市县综合医院中心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制定本市县建设方案,落实辖区内医疗机构各中心建设相关工作。“五大中心”建设由医政医管局牵头,胸痛中心建设的技术性工作由海口市人民医院承担,卒中中心建设的技术性工作由省人民医院承担,创伤中心建设的技术性工作由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承担,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及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的技术性工作由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承担。(一)筹备启动阶段(2021 年 4-6 月)1、省卫生健康委制订工作方案。2、各市县根据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医疗需求及资源分布,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制定建设规划和目标,制订本市县工作方案。3、省、市县分别组建各中心建设专家团队,承担技术文件拟定发布,相关知识流程培训,中心建设的申报、评审、质控、督导、数据分析等工作,推荐符合标准的医疗机构参与国家级认证。(二)建设实施阶段(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12 月)

     71、各中心专家组按照实施意见要求,组织中心建设培训会议,对中心建设工作进行指导。2、省卫生健康委委托牵头医疗机构、学术组织或第三方机构,根据申报级别、按照工作方案及管理指南要求,对申请医院进行评价,评价合格的单位由省卫生健康委审定后公布,对公布的中心进行督导质控。(三)总结评估阶段(2023 年 12 月)1、对我省五大中心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总结。2、召开总结会,组织各市县各医院交流经验。四、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五大中心”建设工作,从落实省政府重点工作决策部署,推进健康海南的高度出发,将“五大中心”建设工作作为改善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在资金安排、人员设置、能力提升、信息化等方面加强建设,确保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各市县工作方案请于 2021 年 6 月 30 日前报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二)整合医疗资源。各级医疗机构要将“五大中心”建设与医院整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在体制机制、能力建设上重点支持,要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优化诊疗流程;医疗机构与各级 120 急救中心双方联动,确保院前院内救治无缝衔接,提高急危重症早期干预水平。发挥各中心辐射作用,与

     8医联体建设相结合,带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促进“院前急救、院内治疗、院外康复、基层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有效衔接,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规范、有效、连续的诊疗服务。(三)提升信息化支撑。利用海南省三医联动一张网信息平台等资源,建立诊治信息上报系统、数据库及远程救治信息共享平台,健全检验检查结果实时传输系统,做到院前及院内各部门及时共享救治信息,实时监控,定期质控。(四)强化考核督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对中心建设开展督查考评,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估体系,掌握工作进展,定期交流信息,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督促落实整改,对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评价。省卫生健康委将定期对各市县“五大中心”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五)重视科普宣传。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在推进“五大中心”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相关疾病防治的全民教育,要加强疾病早期识别、救治和相关慢病防控的健康知识宣教,提高群众自我防控意识。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五大中心”建设进度和成效,发掘推广医疗服务新模式,扩大受益面。积极总结典型经验,宣传推广示范医院和中心,形成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工作氛围,争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篇八: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iddot; 10     ·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8年 2月 第 4卷 第 1期 ChinJHygieneRescue(EletronicEdition),February2018,Vol.4,No.1DOI:10.3877/cma.j.issn.20959133.2018.01.002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惠民计划(cstc2016kjhmpt100);贵州省社会发展攻关计划[黔科合(2015)3041];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专项资金[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654]共同通信作者:肖仁举(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电话:18608596611,Email:64519378@qq.com);张连阳(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电话:13508308400,Email:dpzhangly@163.com)本文首次发表于中华创伤杂志,2017,33(12):10571060.· 专家共识 ·Ⅱ级创伤中心(贵州省)建设标准(2017版)创伤中心建设标准(贵州省)专家委员会  创伤全球每年致死预计 2020年会增至 840万人。我国因创伤致死人数每年超过 20万人,伤数百万人 [1] 。创伤是时间敏感性疾病,采取措施的时间不同,其效果不同,时间愈早,措施愈合理,病死率就愈低。但是我国紧急医学救援综合实力尚不能很好满足突发事件应对的实际需要,因此,国家卫计委 2016年 9月提出“平急结合”“专兼结合”和“建设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2] 。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3] ,要求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在此之前,我国各省积极谋划建立了胸痛中心等急救医疗服务中心。但创伤中心与胸痛中心建立有较大区别,创伤手术涉及各外科专科,目前又尚无成熟的创伤中心评审标准可供参考 [45] ,更不能简单套用胸痛中心的做法。为切实推进创伤中心建设,由贵州省援黔专家团、贵州省医院管理协会等成立了王正国院士为主任委员的创伤中心(贵州省)建设标准专家委员会。现基于国内外严重创伤救治循证医学证据 [68] ,结合目前我国和贵州省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的现状 [910] ,制订Ⅱ级创伤中心(贵州省)建设标准,计 6个方面 32条。现分述如下。一、有关定义(一)创伤救治体系创伤救治体系是有组织地为所在区域创伤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快速的、高效的和最佳的救治服务,并与“120”急救系统共享资源 [45] 。目前在我国,创伤救治体系由“120”指挥中心和各级医院组成,医院承担院前急救、转运和院内救治等功能。其主要任务包括公众教育,提供最佳、快速、有效的创伤救治服务,为灾难救援提供便捷和系统的服务保障。(二)创伤中心创伤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等现有资源,其中院内资源包括医院内急诊科、各外科专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麻醉科手术室和影像科等资源,实现院前转运院内(包括不同级别创伤中心之间的院间转运)等各个救治阶段无缝衔接,在最短时间内将严重创伤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改善患者结局。(三)创伤中心分级1.Ⅰ级创伤中心:为区域内创伤救治能力领先的三级甲等医院,是区域内创伤救治体系的最高权威专业机构,在创伤急救中起主导作用;提供 24h在位的、有能力进行创伤患者完全复苏的院内创伤队伍,能救治批量的、各种类型的创伤患者;提供确定性的外科专科处理;负责创伤急救的教学、科研和 预 防 工 作;制 订 和 规 划 区 域 性 创 伤 救 治体系 [45,11] 。2.Ⅱ级创伤中心:为拥有类似 I级创伤中心临床资源的区、县、市级医院,为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最普遍的机构;能救治绝大部分创伤患者;具备运送创伤患者至上级医院救治的能力;制订和规划创伤区域性救治体系 [45,11] 。3.Ⅲ级创伤中心:为拥有有限的临床救治资源的一级或二级医院,包括社区或乡镇卫生院;在有效时间内能获得外科医师的支持,具备对创伤患者的快速评估、复苏、简单急诊手术和稳定生命体征的能力;具备运送创伤患者至上级医院救治的能力 [45,11] 。二、基本条件和要求创伤中心所在医院的创伤救治能力应在当地处于领先地位,并每年有一定的创伤患者收治数量 [1213] 。Ⅱ级创伤中心应年收治创伤患者 600例以上,其中严重创伤患者占 20%以上。申请认证前,创伤中心应成立且实际运作至少 6个月以上。创伤中心建设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故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组织机构的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8年 2月 第 4卷 第 1期 ChinJHygieneRescue(EletronicEdition),February2018,Vol.4,No.1 · 11     ·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一)区域内Ⅱ级中心设置及资源配置所在区域内(市、县或区等)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面积、人口、地理特点、交通状况、医疗资源配置等具体情况逐步在当地现有的综合医院内建立并完善区域性创伤中心,避免低水平建设和重复浪费,人口 100万左右的区、县、市区域内建议设Ⅱ级创伤中心 1个,并为创伤中心配置相应的患者等资源。(二)实体化病房及团队建设 [14]医院发布文件成立创伤中心、创伤小组和创伤中心专家委员会。创伤中心有收治多发伤等严重创伤的实体化病房,如急诊外科、重症医学科或创伤外科等,建议床位≥20张。创伤小组为固定的创伤救治队伍,由多学科团队组成,具备严重创伤损害控制性复苏和损害控制性简明手术能力,负责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创伤中心专家委员会由创伤救治所涉及的临床、影像、检验、后勤及机关等专家组成,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应构建创伤中心可持续发展机制,明确创伤中心与医院其他学科间的边界和协作关系。(三)医院支持和管理医院全力支持创伤中心的建设与认证,承诺分配相应人力、设备和财政资源,做好监察、考核、质量控制等工作;对救护车救治能力建设、院内外标识与指引、急诊创伤复苏单元及批量创伤患者分拣区域布局等进行改造,有条件者可就近规划影像室、介入室和手术室等,但应有较高的利用效率。遵循创伤规律制订医院各部门、学科的相关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以适应优化诊疗流程、最大限度缩短救治时间的需要。并支持创伤中心实施各类人才培训计划。(四)与院前急救系统和区域内医院协作医院与当地院前急救系统签署联合救治协议,以实现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与区域内医院等签署严重创伤联合救治协议。(五)创伤数据库及信息化建设专人负责创伤数据库建设,实现与院前和不同级别中心间急救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并向创伤小组和创伤中心专家委员会等传递有关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客观和准确。三、严重创伤患者的评估及救治(一)Ⅱ级创伤中心能力建设具备在院前和院内利用相关急救资源完成多发伤等严重创伤的初次和二次评估能力,发现和处置危及生命的损伤 [15] 。(二)影像学评估条件制订医院严重创伤影像学评估临床路径,建立急诊创伤重点超声评估(FAST)技术;优化 X线、CT评估检查流程,影像检查室与急诊科及手术室距离合理。(三)严重创伤救治机制制订严重创伤紧急输血临床路径,制订大量输血方案 [1618] 。制订严重创伤重症救治临床路径,以创伤小组为主导,具备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的防治能力 [19] 。制订多发伤等严重创伤确定性手术等治疗临床路径。(四)院内多学科紧急救治机制制订严重创伤损害控制性简明手术临床路径,缩短院内术前时间,建立由相关学科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与的术中多学科紧急会诊机制 [2021] 。(五)建立批量伤员救治预案建立批量创伤患者拣伤分类场所和流程,定期演练常见灾难或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四、与院前急救系统与基层医院的衔接(一)与“120”急救系统的协作建立创伤中心与“120”的合作机制,提高院前救治能力,救护车具备监护和途中救治能力,优化严重创伤患者院前转运流程。搭建“120”救护车与创伤中心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机制。创伤中心和“120”有联合例会制度,至少每半年 1次。(二)与区域内医院的协作与区域内医院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提高严重创伤救治能力,确保院间转运安全 [22] 。协作医院有联合例会制度,至少每年 1次。五、培训与教育(一)全员培训创伤中心所在医院应进行多个层次的全员培训,包括管理层、核心科室、其他临床学科,以及医疗辅助和后勤管理人员培训等。(二)基本资质创伤中心工作 2年以上医师均应有中国创伤救治 培 训 (CTCT)[10,23] 、高 级 创 伤 生 命 支 持(ATLS)[2425] 等培训经历和证书。并每年参加创伤继续教育项目。(三)协作单位培训创伤中心制订并落实“120”急救人员、基层医院救治人员的培训计划。(四)社区科普

     · 12     ·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8年 2月 第 4卷 第 1期 ChinJHygieneRescue(EletronicEdition),February2018,Vol.4,No.1创伤中心制订并落实社区创伤预防、紧急救治等科普教育计划。六、持续改进包括结构面(3条)、过程面(1条)和结果面(7条)[2627] 。(一)医院创伤团队建设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创伤中心、创伤小组和专家委员会,有持续支持创伤中心建设的长期规划。优化、制订严重创伤患者启动创伤小组及处置的规范流程(含住院、手术、转院标准),有执行纪录,有据可查。(二)区域内协作创伤中心与院前急救系统有联合救治协议,与区域内Ⅰ级和Ⅲ级创伤中心有联合救治协议。有联合例会记录。(三)硬件建设急诊科或医院有“创伤中心”醒目标志和指引,急诊科具备生命支持、监护、升温和复苏等严重创伤紧急救治的设备、药品和耗材,摆放有序,取用方便。(四)严重创伤救治能力建设具备全天候处置绝大部分创伤患者的能力,包括初次评估、二次评估、影像学检查、损害控制性手术和重症复苏等 [28] 。具备运送患者至Ⅰ级创伤中心的能力。(五)院前救治质量控制接电话后救护车 3min内出车,到达现场完成,患者的初次评估后 [29] ,15~30min内运送患者至创伤中心,所用时间呈缩短趋势。(六)院内紧急救治质量控制有创伤小组启动后至到达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者完成气管插管时间、FAST评估完成时间等记录,10min内的达标率≥80%。有 CT检查 记 录,评 估 时 间 30 min内 的 达 标 率 ≥80% [2930] 。需要紧急手术控制出血的严重创伤患者,有进入手术室和切皮时间记录,并持续改进。确定本院进入手术室的目标时间,达标率≥80%。建议 到 达 急 诊 科 后 至 进 入 手 术 室 的 时 间 <30min[20,31] 。(七)临床路径建设有多发伤等严重创伤救治的实体化病房和多学科团队,制订多发伤等严重创伤救治临床路径 [32] 。有创伤相关各专科医师紧急会诊机制,包括各相关学科的术中会诊机制。(八)多发伤病案管理多发伤纳入医院规范诊断,病历系统可以检索多发伤单病种的医疗数据,按照《多发伤病历书写与诊断专家共识》完成病历和诊断 [33] ,24h内完成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完成率达≥80%。(九)专科培训创伤小组全部成员和创伤中心工作 2年以上医师均有 CTCT或 ATLS等证书。每年参与 8h的创伤继续教育课程。有全员培训、“120”培训和基层培训计划及实施记录。(十)创伤资料库建设有专人负责创伤小组资料收集。有严重创伤FAST、CT检查实施记录。有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启动记录。有多发伤等严重创伤紧急手术记录及术中紧急会诊记录。所有严重多发伤(ISS≥16分)、启动创伤小组患者、因创伤为主因的入院患者、创伤死亡患者和转出医院患者均有登记,包括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等。(十一)持续质量改进定期举行跨学科的创伤质量分析讨论会,包括创伤死亡、严重并发症和转出患者讨论会,持续改进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创伤中心建设标准(贵州)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肖仁举、杨玉林);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连阳、姚元章、蒋建新、刘国栋、曾灵、王正国);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邓进、刘健、赵伟、郭晖、彭吾训);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刘志远);贵州省人民医院(范伟);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波);贵阳市急救中心(陈勇);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赵刚);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喻安永、邓崇第);贵州省安顺市急救中心(李梅);贵航集团 302医院(郭德良、秦桂玲);贵州省盘州市人民医院(胡鸿、毛贤智);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李陈);贵州省安龙县人民医院(谢勇);贵州省望谟县人民医院(韦文礼);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白祥军、李占飞、高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茂、赵小纲)参 考 文 献1 王正国.创伤研究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11):727730.2 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EB/OL].(20160901)[20161011].http:∥www.nhfpc.gov.cn/yjb/s3585/201609/439e45a887384171b2c99af2bb340bed.shtml.3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改医管局.关于印发 2017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17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8年 2月 第 4卷 第 1期 ChinJHygieneRescue(EletronicEdition),February2018,Vol.4,No.1 · 13     ·0224)[20170815].http:∥www.moh.gov.cn/yzygj/s3594q/201702/32e855b7564f7cb84d628cea5e5aca.shtml.4 白祥军,高伟,李占飞.推进创伤中心建设与分级救治提升创伤救治水平[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6):567569.5 白祥军,张连阳,赵小纲.推进区域性创伤中心建设与分级认证[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5):557559.6 AmericanCollegeofSurgeons,CommitteeonTrauma.Resourcesforoptimalcareoftheinjuredpatient,Chicago,2014[M/OL].[20170815].https:∥ www.facs.org/qualityprograms/trauma/vrc/resourcesonAug.06,2017.7 卫福部医事司.医院评鉴及教学医院评鉴作业程序[EB/OL].(20100628)[20160204].http:∥www.doc88.com/p2768730915696.html.8 宋菁玲.医院紧急医疗能力分级标准[J].医疗质量杂志,2009,3(5):4043.9 张连阳.努力突破严重创伤医院内救治瓶颈[J].西部医学,2015,27(8):11211123.10 邓进,张连阳.我国创伤中心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8):464466.11 张连阳,白祥军.论建设严重创伤分级救治体系[J/CD].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3,2(4):210212.12 DemetriadesD,MartinM,SalimA,etal.Theeffectoftraumacenterdesignationandtraumavolumeonoutcomeinspecificsevereinjuries[J].AnnSurg,2005,242(4):512519.13 美国外科医学会创伤委员会.创伤病患最佳照护之资源[M].1版.台北:合记出版社,1999:122.14 文亮,刘明华,熊建琼,等.创伤急救模式的探索[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4143.15 YanceyAH2nd,MartinezR,KellermannAL.Injurypreventionandemergencymedicalservices:the“AccidentsAren’t”program[J].PrehospEmergCare,2002,6(2):204209.16 文爱清,张连阳,蒋东坡,等.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8):706710.17 BritishCommittee forStandardsin Haematology,Stainsby D,MaeLennanS,etal.Guidelinesonthemanagementofmassivebloodloss[J].BrJHaematol,2006,135(5):634641.18 NapolitanoLM,KurekS,LuchetteFA,et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redbloodcelltransfusioninadulttraumaandcriticalcare[J].CritCareMed,2009,37(12):31243157.19 WetzelRC.Multipletraumainchildren:criticalcareoverview[J].  CritCareMed,2002,30(11Suppl):S468S477.20 姚元章,孙士锦,谭浩,等.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时效性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3):103106.21 RussoA.Negativeandpositiveprognosticfactorsinpolytrauma,especiallyreferringto“goldenhour”[J].AnnItalChir,2009,80(5):337349.22 SmithJ,LynchJ,SugrueM,etal.Anevaluationofcompliancewithpracticeguidelinesoninterhospitaltraumatransfer[J].Injury,2005,36(9):10511057.23 张连阳,张茂,白祥军.积极推进中国创伤救治的规范化培训[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1):79.24 MohammadA,BranickiF,AbuZidanFM.Educationalandclinicalimpactof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

     courses:

     asystematicreview[J].WorldJSurg,2014,38(2):322329.25 AbuZidanFM,MohammadA,JamalA,etal.Factorsaffectingsuccessrateofadvancedtraumalifesupport(ATLS)courses[J].WorldJSurg,2014,38(6):14051410.26 MooreL,LavoieA,BourgeoisG,etal.Donabediansstructureprocessoutcomequalityofcaremodel:validationinanintegratedtraumasystem[J].JTraumaAcuteCareSurg,2015,78(6):11681175.27 简立健,张连阳.创伤中心评审及指标体系[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10):721724.28 McArthurBJ.Damagecontrolsurgeryforthepatientwhohasexperiencedmultipletraumaticinjuries[J].AornJ,2006,84(6):9921001.29 CoimbraR.Fromthetraumasurgeonsviewpoint:multipleinjuries—whichcavitytoopenfirst?[J].JTraumaNurs,2005,12(1):79.30 AhvenjarviL,MattilaL,OjalaR,etal.Valueofmultidetectorcomputedtomographyinassessingbluntmultitraumapatients[J].ActaRadiol,2005,46(2):177183.31 张连阳.努力提高多发伤救治速度[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4):241243.32 ParrMJ,AlabdiT.Damagecontrolsurgeryandintensivecare[J].Injury,2004,35(7):713722.33 中华医学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多发伤病历与诊断:专家共识意见(2013版)[J].创伤外科杂志,2014,16(2):192193.(收稿日期:20170829)(本文编辑:李建忠)  创伤中心建设标准(贵州省)专家委员会.Ⅱ级创伤中心(贵州省)建设标准(2017版)[J/CD].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8,4(1):1013.

     ...

    篇九: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iddot;创伤中心建设·创伤中心建设中的医疗质量控制王天兵 1

     李明 1

     杜哲 1

     王艳华 1

     朱凤雪 1

     王传林 1

     常盼盼 1

     高健 1王志伟 1

     姜保国 1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全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化培训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 100044通信作者:姜保国, Email:jiangbaoguo@ vip. sina. com, 电话:010 -88324570【摘要】

     2018 年 6 月 21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以创伤中心为核心的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2)提升创伤救治相关专科医疗服务能力;(3)进一步发挥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创伤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4)加强创伤相关专业人员培训和公众健康教育

     笔者对第三个方面有关创伤救治中心医疗质量控制和维护内容进行阐述和解读,为更好理解文件的具体要求提供参考。【关键词】

     创伤诊治中心; 质量控制; 急救医疗服务基金项 目: 北 京 大 学 临 床 医 学 + X 专 项 ( PKU2017LCX05); 科 技 冬 奥 项 目 - 子 课 题(2018YFF0301103);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计划专项(BMU2019LCKXJ005)DOI:10. 3760/ cma. j. issn. 1001 -8050. 2019. 03. 005Medical quality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of trauma centerWang Tianbing 1 , Li Ming 1 , Du Zhe 1 , Wang Yanhua 1 , Zhu Fengxue 1 , Wang Chuanlin 1 , ChangPanpan 1 , Gao Jian 1 , Wang Zhiwei 1 , Jiang Baoguo 11 China Trauma Rescue and Treatment Alliance, National Standardized Training Center for Severe Trauma,Trauma Center of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100044,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Jiang Baoguo, Email: jiangbaoguo@ vip. sina. com, Tel: 0086-10-88324570【Abstract】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recently has released a notice about further promotingthe trauma rescue and treatment in China, which includes four main contents as follows: (1) to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trauma rescue and 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trauma center; (2)to lift the specialized medical service ability related to trauma rescue and treatment; (3) to furtherdevelop the radiant and stimulating role of National Trauma Medical Centre and National Regional TraumaMedical Center; (4) to enhance the trauma-relat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Inthis article, we interpret the third aspect regarding medical quality control and maintenance of traumatreatmen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ocument.【Key words】

     Trauma centers; Quality contro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Fund programs: Clinical Medicine + X Project of Peking University ( PKU2017LCX05 );Subproject of 202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nter Olympic Project (2018YFF0301103); ClinicalScientist Program of Peking University(BMU2019LCKXJ005)DOI:10. 3760/ cma. j. issn. 1001 -8050. 2019. 03. 005

     2018 年 6 月 21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下称《通知》),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创伤救治在健康领域的重大影响,也指明了各地医疗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及从事创伤救治的医务人员所要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通知》的附件 3 中列出创伤中心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但是在文件中没有强调创伤中心的医疗质量标准而是采用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创伤救治区域需求及创伤救治能力在不同地区的不均一性。

     在一定区域中,创伤高发且对创· 2 1 2 ·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年 3 月第 35 卷第 3 期 Chin J Trauma, March 2019, Vol. 35, No. 3万方数据

     伤救治的时限要求高,所以创伤救治中心的需求很大。

     要求创伤中心的设置要依据区域性需求。

     而我国不同地区的创伤救治能力大相径庭 [1] ,甚至某些西部地区省级医院的创伤救治水平还不如东部地区县级医院的创伤救治水平。

     但是这种水平和能力的差别不应该也不能成为创伤中心分级的依据,所以在本《通知》中科学地提出了用“指标”的概念在一定时期替代“标准”。

     笔者团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及创伤中心建设),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改局出台此文件的咨询专家及咨询团队成员,从创伤救治院前、院内、ICU 相关指标和效益控制等角度入手,对创伤救治中心医疗质量控制和维护内容进行阐述,以更好地理解文件的具体要求和内容。1 院前创伤救治相关指标创伤救治在时间上争分夺秒,有“黄金 1 h”的要求 [2] 。

     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严重创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 分]的有效抢救时间是从到达医院急诊科(创伤中心)开始的,由于绝大多数医院的创伤急救团队、区域和职责没有明确划分,加上院前、院内救治缺乏信息交换和预警联动机制,导致严重创伤患者在到达医院后,才开始由急诊护士和急诊医师进行接诊和启动“初步病史询问、体检、辅助检查、呼叫专科会诊、相关处理”等流程。

     很多医院甚至没有设置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和急救相关机制。

     严重创伤患者到达急诊后,其家属或随行人员需要完成排队挂号等流程后才能开始由医师接诊,这些因素都会大大延长严重创伤抢救的时间。

     在急诊室滞留时间延长会明显影响患者预后 [3] 。

     作为创伤救治中心,必须建立与普通医院急诊就诊不同的机制,来保证严重创伤患者到达急诊后等待救治的时间尽量缩短。2 院内创伤救治相关指标2. 1 完成全身快速 CT、胸片和骨盆片的检查时间根据创伤生命支持的原则,高能量直接暴力及高处坠落伤患者均要以多发伤对待,其中一条要求就是无论是否有阳性主诉或体征,都需要进行胸片及骨盆片的影像学检查。

     而随着全身快速 CT 的普及与应用,越来越多的医院在急诊(创伤中心)就配备了快速 CT,能在 9 s 内完成全身扫描,这不但大大降低了辅助检查的时间,也显著提高了多发伤诊断的准确性。

     全身快速 CT 及创伤超声重点评估(FAST)的确在一定程度替代了胸片、骨盆片和腹腔诊断性灌洗技术 [4 -5] ,但却不能完全取代这些传统的技术和方法,尤其是对于特别危重患者,在无法离开创伤复苏单元的情况下,床旁胸片、骨盆片及腹腔诊断性灌洗技术仍然是明确诊断的良好辅助手段。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为了能够尽早明确诊断、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快速完成全身 CT、胸片及骨盆片检查至关重要。

     因此,完成全身快速 CT、胸片和骨盆片的检查时间,是考核创伤救治中心创伤救治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2. 2 提出输血申请到开始输血的时间失血性休克是目前创伤性死亡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对大量失血的严重创伤患者,快速输血及合理补充血容量是创伤复苏的核心措施 [6] 。

     发达国家的创伤中心要求在创伤复苏单元内,要常规预备一定单位的 O 型全血,以满足创伤患者输血的需要。

     因此,开设创伤中心的医院不但要具备血库等资质,还必须要有针对严重创伤患者输血的特殊流程,以保证患者得到快速输血。2. 3 建立人工气道时间保证气道通畅是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首要环节 [7] 。

     对于有气道梗阻、狭窄和有严重误吸风险的患者,尤其要保障气道的通畅。

     创伤救治评分对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气道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lt; 9 分的患者,是气管插管的直接指征。

     在必要的时候,对患者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是创伤外科医师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创伤中心的基本考核指标之一。2. 4 完成胸腔闭式引流时间胸部外伤是仅次于头部外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创伤死亡患者中有 50%存在胸部外伤,其中 1/4直接因胸部外伤死亡 [8] 。

     严重胸部外伤包括张力性气胸、连枷胸、严重肺部损伤、支气管损伤或断裂等,其中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大量血气胸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9] 。

     患者在急诊或创伤复苏单元内,能否快速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是创伤中心的一个重要技术考核指标。2. 5 创伤患者在急诊抢救室的时间普通医院创伤患者的救治以急诊抢救室为抢救的主要地点,而创伤中心则为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专门建立急诊抢救地点 - 创伤复苏单元,严重创伤患者要在创伤复苏单元中尽可能完成复苏救治过程,使其能够为平稳转送 ICU 或创伤病房(专科病房)· 3 1 2 ·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年 3 月第 35 卷第 3 期 Chin J Trauma, March 2019, Vol.35, No.3万方数据

     做好准备。

     理论上,严重创伤患者在抢救室(创伤复苏单元)的时间也标志着创伤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的时间。

     创伤患者在抢救室(创伤复苏单元)的时间取决于创伤的严重程度,严重创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伤中心的救治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2. 6 创伤患者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的符合率入院诊断:指创伤患者住院后,首诊医师第一次诊查患者后做出的诊断,除了进行常规诊断外,还需进行创伤严重程度的评分。

     出院诊断:指创伤患者在出院(或死亡)时确定诊断,包括主要诊断、补充诊断和医院感染诊断,以及最终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 诊断符合创伤患者数/ 所有住院创伤患者数 ×100%。

     在《通知》中,创伤患者入院与出院诊断的符合程度被作为考察创伤中心建设质量的重要内容。3 ICU 创伤救治相关指标3. 1 严重创伤患者住在 ICU 的时间ICU 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成功救治提供了重要保障。

     通常情况下,住进 ICU 的严重创伤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之后,会转送到普通病房。

     在 ICU 的治疗时间通常就是严重创伤患者完成抢救的时间,因此该指标是标志着创伤中心救治能力的重要指标。

     严重创伤患者分级救治的能力与创伤中心的管理能力密切相关。3. 2 严重创伤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严重创伤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早期往往需要呼吸机进行通气支持,当呼吸状况一旦稳定则需要尽快脱机拔管,以防止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从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开始至脱机拔管的时间为呼吸机使用时间(以 h 为单位),该指标虽不能作为技术水平检测指标,但也是记录严重创伤患者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是指:以1 年为监测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 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数/ 所有应用呼吸机通气患者的患者数 × 100%,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ICU医疗质量控制能力。3. 3 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国际上通常采用 ISS 对创伤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将 ISS≥16 分定义为重度创伤 [10] 。

     作为全国各地严重创伤救治单位的创伤中心,应详细登记所救治创伤患者的 ISS,并特别关注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在同一标准下所得到的创伤救治成功率,是评估和判断一个创伤中心救治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创伤中心的重要考核指标。

     抢救成功率 = 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生存数/ 所有经抢救的严重创伤患者数 ×100% 。3. 4 严重创伤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之间的手术次数由于我国创伤医学目前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和专科,而严重创伤,特别是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往往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现有的院内会诊制度存在许多不足,各科室医师往往局限于各自专科领域,主体责任不明,害怕承担救治风险,不能从整体上为患者获得最佳救治进行考虑。

     创伤中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从组织架构上整合了院内多科室的医疗技术和医护人员,一体化考虑严重创伤和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患者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上,制订出最科学、最高效的治疗方案。

     这样,患者所需要完成的手术次数,就一定是该患者最需要的手术次数。

     因此,严重创伤和多发伤患者接受手术的次数也能够反映创伤中心救治能力和管理能力。4 创伤救治的效益控制4. 1 年收治创伤患者人数以 1 年为监测时间单位,统计医院所有住院创伤患者及门急诊留观创伤患者的总人数,不包括门急诊一次性就诊没有办理住院或留观手续的创伤患者。

     通常情况下,医院年收治创伤患者人数体现了医院(创伤中心)的规模及接诊能力。4. 2 接受外院转诊创伤患者比例接受转诊的创伤患者通常指急性或亚急性(2 周内)创伤患者,在当地医院完成损害控制、初步操作及复苏后,转到上级创伤中心,并对原发性创伤进行进一步治疗的创伤患者;也指慢性(2 周以上)创伤患者从下级医院或创伤中心转到上一级创伤中心对原发性创伤及创伤并发症进行进一步治疗的创伤患者。

     接受外院转诊的创伤患者比例 =收治的外院转诊的创伤患者/ 所有收治创伤患者 ×100%。

     此比例越高,表明承担区域性创伤医疗中心的能力越强。4. 3 需要转出治疗的创伤患者转诊比例该指标与上一条指标相对应,是指创伤中心需要转出至上一级创伤中心进行治疗的创伤患者所占比例。

     对于二级创伤救治中心,需要在保证创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将严重创伤患者转送往上级创伤中心。

     一级创伤救治中心原则上要能承担· 4 1 2 ·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年 3 月第 35 卷第 3 期 Chin J Trauma, March 2019, Vo...

    推荐访问: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创伤 方案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