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0-22 14:50:08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10篇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心得体会四篇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阐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10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10篇

    篇一: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心得体会四篇 第 一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阐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对于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学习理解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更加自觉地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参考材料,是面向全社会开展新中国史宣传教育的重要用书。

     我们支部在分发学习材料后,组织支部党员通过自学方式,逐项了解伟大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在政治体制、经济建设、社会成就、人民关爱、外交交流、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的成就。通过纵观序言及第一章,我们觉得有三方面的特色非常值得关注。

     第一,该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新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起步,推翻三座大山,将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民生濒临崩溃的落后国家,经过 0 70 年的不懈建设和四十年改革开放壮举,一举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将西方 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任务集中在几十年里完成,其间涌现的重大事件、重大成就、理论成果、英雄模范不胜枚举。第一章节文字虽简练,但气势磅礴;篇幅虽薄,却意蕴深厚,便于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了解中国人民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艰

     辛历程。精简的篇幅,也有利于读者快速建立起对新中国史完整连贯的认识。

     第二,该书第一章以客观的笔触,全面诠释了“中国道路”和“中国精神”。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误解甚多,其中不乏诽谤之辞。因此,全面了解共和国的发展显得特别重要 。可以帮助我们在最短时间内认识中国道路,从而激浊扬清,发挥舆论传播“定音鼓”的作用。

     阅读第一章节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民族气节与和平包容的民族性格。同时,也向世界表明:尽管中国发展取得伟大成就,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面临着改革发展稳定的难题;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所推动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坚持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符合中国自 身发展的需要,也必将为人类和平发展带来福祉。

     第 二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是一部气壮山河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史,呈现了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仅用 0 70 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

     新中国成立终结了国民党 2 22 年的反动统治,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奠定了新的国家平台和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终结了中国社会延续数千年间的剥削制度,成为中国人民走向自由解放的里程碑。深刻总结历史发展经验、充分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对于我们今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而我在学习中发现中国之所以要进行和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原因有两点: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因此,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这条唯一的光明大道可走,这是我国历史发展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在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通过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 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建立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方面取得了一个有一个的伟大胜利。如今已过去了 0 70 年,更加觉得如今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

     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作为新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要牢记历史、重视历史,不忘前人、激励今人,做党的事业的坚定追随者和政治上的永远合格者,为党的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 三 篇 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0 100 周年之际,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正式出版发行。这部 1 31 万字的简史,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深刻、简明地阐述了新中国 0 70 多年砥砺奋斗史,对于更好学习理解新中国史、树立正确历史观,更加自觉地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一 、 全 景 描 绘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壮 丽 画 卷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 是 百 年 党 史 的 主 题 , 也 是 新中 国 史 的 主 题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简 史 》充 分 吸 收 学 界 最新 研 究 成 果 ,以 真 实 准 确 的 史 料 、严 谨 翔 实 的 数 据 、平 实顺 畅 的 叙 述 、鲜 活 生 动 的 细 节 ,以 简 洁 的 笔 触 全 面 描 绘 了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0 70 多 年 中 国 共 产 党 带 领 中 国 人 民 为 实 现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不 懈 奋 斗 的 波 澜 壮 阔 的 历 史 。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简 史 》 内 容 丰 富 、 领 域 宽 广 , 记 述了 新 中 国 0 70 多 年 在 经 济 、 政 治 、 文 化 、 社 会 、 生 态 文 明建 设 以 及 国 防 和 军 队 、 “ 一 国 两 制 ” 和 祖 国 统 一 、 外 交 、党 的 建 设 等 各 方 面 的 发 展 历 程 、伟 大 成 就 和 宝 贵 经 验 。

     70多 年 来 ,在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坚 强 领 导 下 ,全 国 各 族 人 民 团 结一 心 ,迎 难 而 上 , 开 拓 进 取 ,奋 力 前 行 ,从 封 闭 落 后 迈 向开 放 进 步 ,从 温 饱 不 足 迈 向 全 面 小 康 ,从 积 贫 积 弱 迈 向 繁荣 富 强 ,创 造 了 一 个 又 一 个 人 类 发 展 史 上 的 伟 大 奇 迹 。社会 主 义 中 国 巍 然 屹 立 在 世 界 东 方 ,没 有 任 何 力 量 能 够 撼 动我 们 伟 大 祖 国 的 地 位 ,能 够 阻 挡 中 国 人 民 和 中 华 民 族 的 前进 步 伐 。

     新 时 代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最 伟 大 的 成 就 , 就 是 在 长 期奋 斗 的 基 础 上 ,使 中 华 民 族 迎 来 了 从 站 起 来 、富 起 来 到 强起 来 的 伟 大 飞 跃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进 入 了 不 可 逆 转的 历 史 进 程 。全 书 用 两 章 内 容 突 出 展 示 了 党 的 十 八 大 以 来 ,在 以 习 近 平 同 志 为 核 心 的 党 中 央 坚 强 领 导 下 ,党 和 国 家 事业 取 得 了 历 史 性 成 就 、发 生 了 历 史 性 变 革 ,实 现 了 第 一 个百 年 奋 斗 目 标 ,在 中 华 大 地 上 全 面 建 成 了 小 康 社 会 ,历 史性 地 解 决 了 绝 对 贫 困 问 题 ,正 在 意 气 风 发 向 着 全 面 建 成 社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强 国 的 第 二 个 百 年 奋 斗 目 标 迈 进 。

     二 、 忠 实 记 录 党 团 结 带 领 中 国 人 民 追 求 美 好 生 活 的 不懈 奋 斗

     一 部 新 中 国 史 , 既 是 中 国 共 产 党 团 结 带 领 中 国 人 民 为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而 不 懈 奋 斗 的 历 史 ,也 是 中 国 共 产党 不 断 为 人 民 美 好 生 活 而 奋 斗 的 历 史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简 史 》 忠 实 记 录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为 人 民 谋 幸 福 的 奋 斗 历 程 。新 中 国 的 成 立 、确 立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开 展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和建 设 、改 变 一 穷 二 白 的 国 家 面 貌 ,是 为 人 民 谋 幸 福 而 奋 斗 ;领 导 人 民 实 行 改 革 开 放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是 为 人 民谋 幸 福 而 奋 斗 ;进 入 新 时 代 ,以 习 近 平 同 志 为 核 心 的 党 中央 深 入 贯 彻 以 人 民 为 中 心 的 发 展 思 想 ,一 大 批 惠 民 利 民 举措 落 地 实 施 , 显 著 提 升 人 民 的 获 得 感 、 幸 福 感 、 安 全 感 ,同 样 是 为 人 民 谋 幸 福 而 奋 斗 。

     江 山 就 是 人 民 ,人 民 就 是 江 山 。人 民 是 历 史 的 创 造 者 ,是 真 正 的 英 雄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简 史 》用 质 朴 简 练 的 语言 展 现 了 人 民 群 众 在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强 国 中 所 表 现出 来 的 主 体 地 位 、伟 大 成 就 和 精 神 风 貌 ,全 方 位 展 现 了 伟大 建 党 精 神 在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和 建 设 时 期 、改 革 开 放 和 社 会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新 时 期 、新 时 代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伟 大 实践 中 的 弘 扬 和 赓 续 。中 国 共 产 党 扎 根 人 民 、为 了 人 民 、依靠 人 民 , 创 造 了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 建 设 、 改 革 的 伟 大 成 就 。新 中 国 成 立 0 70 多 年 来 ,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始 终 不 忘 初 心 、 牢记 使 命 ,把 人 民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向 往 作 为 奋 斗 目 标 ,在 发 展中 不 断 改 善 和 保 障 民 生 ,大 力 促 进 各 项 社 会 事 业 发 展 ,确

     保 社 会 充 满 活 力 又 和 谐 有 序 , 人 民 群 众 获 得 感 、 幸 福 感 、安 全 感 不 断 提 升 。

     三 、 深 刻 揭 示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探 索 创 造

     方 向 决 定 道 路 , 道 路 决 定 命 运 。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是党 和 人 民 历 经 千 辛 万 苦 、 付 出 巨 大 代 价 取 得 的 根 本 成 就 ,是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正 确 道 路 。在 庆 祝 中 国 共 产 党立 成 立 0 100 周 年 大 会 上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深 刻 总 结 我 们 党 一 百年 来 开 辟 的 伟 大 道 路 、创 造 的 伟 大 事 业 、取 得 的 伟 大 成 就 ,强 调“ 以 史 为 鉴 、开 创 未 来 ,必 须 坚 持 和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会 主 义 ” 。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简 史 》 深 刻 揭 示 了 只 有 社 会 主 义 才能 救 中 国 ,只 有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才 能 发 展 中 国 ,只 有 坚持 和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才 能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新 中 国 的 成 立 和 社 会 主 义 基 本 制 度 确 立 ,是 中 华 民 族 伟 大复 兴 的 转 折 点 ; 实 行 改 革 开 放 和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是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新 的 里 程 碑 ;开 创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新 时 代 ,是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中 国 梦 的 决 胜 时 期 。新中 国 的 历 史 充 分 证 明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植 根 于 中 国 大 地 、反 映 中 国 人 民 意 愿 、适 应 中 国 和 时 代 发 展 进 步 要 求 ,是 科学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逻 辑 和 中 国 社 会 发 展 历 史 逻 辑 的 辩 证 统一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既 坚 持 了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基 本 原 则 ,又 根 据 时 代 条 件 赋 予 其 鲜 明 的 时 代 特 色 。找 到 一 条 好 道 路不 容 易 ,走 好 这 条 道 路 更 不 容 易 。建 立 在 伟 大 成 就 基 础 上

     的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中 国 人 民 看 准 了 、走 定 了 ,无论 今 后 出 现 何 种 惊 涛 骇 浪 ,中 国 人 民 都 将 坚 定 不 移 地 沿 着这 条 路 走 下 去 。

     0 70 多 年 来 ,之 所 以 能 创 造 彪 炳 史 册 的 伟 大 奇 迹 ,还 在于 我 们 党 始 终 坚 持 把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同 中 国 具 体 实际 相 结 合 ,坚 持 和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推 动 物 质 文 明 、政 治 文 明 、 精 神 文 明 、社 会 文 明 、生 态 文 明 协 调 发 展 ,创造 了 中 国 式 现 代 化 新 道 路 ,创 造 了 人 类 文 明 新 形 态 。《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简 史 》以“ 新 中 国 成 立 和 社 会 主 义 基 本 制 度的 确 立 ”开 篇 ,用“ 决 胜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和 开 启 全 面 建成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强 国 的 新 征 程 ”结 篇 ,深 刻 阐 释 中 国 特色 社 会 主 义 的 生 动 实 践 和 巨 大 成 功 ,充 分 证 明 社 会 主 义 没有 辜 负 中 国 , 中 国 也 没 有 辜 负 社 会 主 义 。

     四 、 集 中 呈 现 构 建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的 责 任 担 当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简 史 》 集 中 呈 现 新 中 国 为 世 界 谋 大同 的 责 任 担 当 ,为 推 动 构 建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维 护 人 类 共同 利 益 和 共 同 价 值 作 出 的 重 要 贡 献 。中 国 共 产 党 是 为 中 国人 民 谋 幸 福 的 政 党 ,也 是 为 人 类 进 步 事 业 奋 斗 的 政 党 。无论 国 际 风 云 如 何 变 幻 , 中 国 共 产 党 始 终 秉 持 和 平 、 发 展 、公 平 、正 义 、民 主 、自 由 的 全 人 类 共 同 价 值 , 始 终 站 在 历史 正 确 的 一 边 ,站 在 人 类 进 步 的 一 边 ,为 世 界 和 平 发 展 作出 贡 献 。

     新 中 国 0 70 多 年 取 得 的 伟 大 成 就 和 积 累 的 宝 贵 经验 , 是 对 中...

    篇二: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

    近代计算机发展史.

      1 956 年 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 主持、 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 选定了“计算机、 电子学、 半导体、 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 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 生产、 教育发展计划。

     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

     1 956 年 3 月, 由闵乃大教授、 胡世华教授、 徐献瑜教授、 张效祥教授、 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 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计算技术发展道路”国际会议。

     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 为我国制定 1 2 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

     随后在制定的 12 年规划中确定中国要研制计算机, 危 d 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计算技术、 半导体、 电子学及自动化四个研究所。

     1 956 年 8 月 25 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任主任。

     这就是我国计算技术研究机构的摇篮。

     1 956 年, 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 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 957 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 958 年 8 月 1 日 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1 03 机诞生。

     该机字长 32 位、 每秒运算 30 次, 采用磁鼓内部存储器, 容量为 1K 字。

     1 958 年 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 331 型军用数字计算机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研制成功。

     1 959 年 9 月 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 104 机研制成功。该机运算速度为每秒 1 万次,该机字长 39 位, 采用磁芯存储器, 容量为 2K~4K,并配备了磁鼓外部存储器、 光电纸带输入机和 1 /2 寸磁带机。

     1 960 年, 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 07 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 964 年 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 1 19 型大型数字计算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 其运算速度每秒 5 万次, 字长 44 位, 内存容量 4K 字。

     在该机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的计算任务。

     1 965 年, 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 965 年 6 月 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晶体管大型计算机 109 乙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 字

     长 32 位, 运算速度每秒 10 万次, 内存容量为双体 24K 字。

     1 967 年 9 月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 109 丙机交付用户使用。

     该机为用户服役 15 年, 有效算题时间 1 0 万小时以上, 平均使用效率 94%以上, 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1 972 年 华北计算所等十几个单位联合研制出容量为 7.4 兆字节的磁盘机。

     这是我国研制的能实际使用的最早的重要外部设备。

     1 974 年 8 月 DJS 1 30 小型多功能计算机分别在北京、 天津通过鉴定, 我国 DJS 1 00 系列机由此诞生。

     该机字长 16 位, 内存容量 32K 字, 运算速度每秒 50 万次, 软件与美国 DG公司的 NOVA 系列兼容。

     该产品在十多家工厂投产, 至 1989 年底共生产了 1000 台。

     1 974 年 1 0 月 国家计委批准了由国防科委、 中国科学院、 四机部联合提出的“关于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748 工程)的建议。

     工程分为:

     键盘输入、 中央处理及编辑、 校正装置、精密型文字发生器和输出照排装置、 通用型快速输出印字装置远距离传输设备、 编辑及资料管理等软件系统、 印刷制版成形等, 共 7 个部分。

     748 工程为汉字进入信息时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 977 年 4 月 23 日 清华大学、 四机部六所、 安庆无线电厂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微型机DJS 050。

     1 978 年 电子部六所研制出以 Intel 8080 为 CPU, 配有工业过程控制 I/O 部件的 DJS-054微型控制机, 这是我国第一台板级系列工控机。

     1 980 年 6 月 计算机总局颁发《软件产品实行登记和计价收费的暂行办法》 , 我国软件产业的行业规范由此诞生。

     1 980 年 10 月 经中宣部、 国家科委、 四机部批准, 中国第一份计算机专业报纸——《计算机世界》 报创刊。

     由此带起了 IT 媒体这个新兴产业。

     1 981 年 3 月 《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GBZ 31 2-80 国家标准正式颁发。这是第一个汉字信息技术标准。

     1 981 年 7 月 由北京大学负责总体设计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样机通过鉴定。该系统在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方面,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 982 年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出达到同类产品国际水平的每英寸 800/1600 位记录密度的磁带机, 并由产业部门定型(ZDC207)生产。

      1 982 年 8 月 燕山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和华北终端设备公司研制的 ZD-2000 汉字智能终端通过鉴定并投产。

     1 982 年 10 月 国务院成立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 万里任组长, 方毅、 吕东、 张震寰任副组长。

     1 983 年 8 月 “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通过鉴定。

     该输入法后来成为专业录入人员使用最多的输入法。

     1 983 年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 GF20/11 A 汉字微机系统通过鉴定, 这是我国第一台在操作系统核心部分进行改造的汉字系统, 并配置了汉化的关系数据库。

     1 983 年 11 月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千万次大型向量计算机 757 机, 字长 64位, 内存容量 52 万字, 运算速度 1 000 万次。

     1 983 年 12 月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 运算速度每秒 1亿次。

     银河机的研制成功, 标志著我国计算机科研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 983年1 2月 电子部六所开发的我国第一台 PC 机——长城1 00 DJS-0520微机(与 IBM PC机兼容)通过部级鉴定。

     1 983 年 电子部六所开发成功微机汉字软件 CCDOS, 这是我国第一套与 IBM PC-DOS 兼容的汉字磁盘操作系统。

     1 984 年 国务院成立电子工业振兴领导小组, 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任组长。

     1 984 年 邓小平同志在上海参观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展时说: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全国出现微机热。

     1 985 年 6 月 第一台具有字符发生器的汉字显示能力、具备完整中文信息处理能力的国产微机——长城 0520CH 开发成功。

     由此我国微机产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 空前繁荣的时期。

      1 985 年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制出国内第一套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 即汉王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

     1 986 年 3 月 在邓小平同志关怀下, 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启动。

     1 987 年 中科院高能所通过低速的 X.25 专线第一次实现了国际远程联网。

     1 987 年, 第一台国产的 286 微机——长城 286 正式推出。

     1 988 年, 第一台国产 386 微机——长城 386 推出, 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 987 年 9 月 20 日 钱天白教授发出了中国第一封 E-mail 邮件, 由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 的序幕。

     1 987 年 11 月 中国电信在广州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模拟移动电话网, 正式开办移动电话业务。

      1 987 年 我国破获第一起计算机犯罪大案。

     某银行系统管理员利用所掌管的计算机, 截留贪污国家应收贷款利息 1 1 万余元。

     1 988 年 电子工业部六所、 清华大学、 南方信息公司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国产以太局域网系统。

     1 988 年 9 月 8 日 中国软件技术公司推出第一个商品化的英汉全文机器翻译系统——译星1 .0 版,它装有 1 0 万个英语词汇。

     1 988 年 计算机病毒开始传入我国。

     据 《计算机世界》 报道, 在我国统计系统内部, 多台 IBM PC 及其兼容机的 MS-DOS 系统通过软盘感染上了“小球病毒”。

     1 988 年 电子部六所等单位联合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工作站系列——华胜 3000 系列。

     1 988 年 希望公司发布超级组合式中文平台 UCDOS。

     此后, 该软件一度成为我国 DOS 平台市场份额最大的中文操作系统。

     1 989 年 5 月 清华大学电子系推出我国最早的印刷文本识别系统产品——清华 OCR 试用版, 该产品后来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多体印刷汉字识别系统。

     1 989 年 7 月 金山公司的 WPS 软件问世, 它填补了我国计算机字处理软件的空白, 并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1 989年 我国第一个大学校园计算机网在清华大学建成。该网采用清华大学自主研制的 X.25分组交换机和分组拆装机 PAD, 并开通了 Internet 电子邮件通信。

     1 990 年, 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 IS4260 智能工作站诞生, 长城 486 计算机问世。

      1 990 年 北京用友电子财务技术公司的 UFO 通用财务报表管理系统问世。

     这个被专家称誉为“中国第一表”的系统, 改变了我国报表数据处理软件主要依靠国外产品的局面。

     1 991 年 6 月 4 日 我国正式发布实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

     1 991 年 12 月 中国邮电工业总工司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开发的 HJD-04 程控交换机通过国家鉴定。

     这是我国自主开发的第一个数字程控交换机机型。

     1 991 年 上海长途电信局首次开通电子邮件业务。

     1 991 年, 新华社、 科技日报、 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 992 年, 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 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 992 年 1 月 17 日 中美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签署谅解备忘录, 3 月 1 7 日生效。

     我国开始遵照国际公约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

     1 992 年 4 月 27 日机电部颁发《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 , 我国正式开始受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1 992 年 1 1 月 19 日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国内第一台通用十亿次并行巨型机银河-II 通过国家鉴定。

     1 992 年 4 月 北京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率先推出了基于 Windows 3.0 的外挂式中文平台中文之星 1 .0 版。

     中文之星一度成为应用人数最多的 Windows 微机环境下的中文平台。

      1 993 年 7 月 2 日 由电子部牵头, 在全国组织实施涉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金桥(国家公用数据信息通信网工程)、 金卡(银行信用卡支付系统工程)、 金关(国家对外贸易经济信息网工程)等“三金工程”。

     1 993 年 5 月 我国发布 ISO/IEC 1 0646-1 国际编码标准。

     该编码标准涵盖了各种主要语文的字符, 包括繁体及简体的中文字。该标准使世界各地不同的电脑系统之间能更准确地储存、处理、 传递及显示各种语文的电子文档。

     1 993 年 10 月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我国第一套用微处理器构成的全对称多处理机系统——曙光一号。

     1 994 年 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 。

     1 994 年 4 月 20 日 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完成了与 Internet 的全功能 IP连接, 从此, 中国正式被国际上承认是接入 Internet 的国家。

     1 994 年 5 月 15 日 在法国的许榕生与在美国的樊岗和在北京的安德海通过 Internet 共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网站。

     1 994 年 7 月 19 日 电子部、 铁道部、 电力部共同组建成立了中国联合通信公司, 首次将竞争机制引入我国电信市场。

     1 994 年 10 月 22 日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 CHINANET 开通。

     1 994 年 10 月 由国家计委投资、 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开始启动。

     1 995 年 5 月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曙光 1000。

     这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套大规模并行机系统, 峰值速度达每秒 25 亿次, 实际运算速度超过 10 亿次浮点运算, 内存容量为 1 024 兆字节。

     1 995 年 8 月 8 日 建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上的水木清华 BBS 正式开通,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 Internet 上的 BBS。

     1 995 年 10 月 我国第一张从芯片设计、 生产到卡片制作全部国产化的 IC 卡——中华 IC 卡通过原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教委的鉴定。

     1 996 年 1 月 23 日 国务院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由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组长,胡启立同志任常务副组长。

     1 996 年 1 月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 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1 996 年 1 月 巨龙公司自主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综合业务数字网交换机 HJD04-ISDN。

     1 996 年 2 月 11 日 国务院第 1 95 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

     1 996 年 1 1 月 27 日以上海华虹微电子有限公司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专项工程建设项目的动工

     兴建为标志, 国家 909 工程启动。

     1 997 年 3 月 联想集团以 1 0%的市场占有率首次成为中国 PC 市场第一。

     1 997 年 4 月 18 日至 21 日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深圳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 24 字指导方针, 即“统筹规划, 国家主导, 统一标准, 联合建设, 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

     1 997 年 5 月 我国研制的 6000 米光揽水下机器人在由大洋矿产资源开发协会组织的深海调查中, 圆满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

     1 997 年 12 月 30 日公安部发布了由国务院批准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

     1 998 年 我国在移动通信设备的开发制造方面实现了群体突破, 巨龙、 大唐、 中兴、 华为、东兴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迅速成长起来。

     1 998 年 8 月 “金贸”工程正式启动。

     电子商务成为热点。

     1 998 年 8 月 26 日 信息产业部召开会议, 对各行业解决 2000 年问题进行了统一部署。...

    篇三: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

    近代史读后感 3000 字

      读后感是对一本著作的一个总结及心得体会,一篇好的读后感能让让一个读者对未知的著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重要的内容和一览著作的好奇心,同时,读后感也是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合在一起,悲伤和幸福的文字产生更加激烈的碰撞,读后感思想和文学在对著作进行一个美好的文化传达的同时,也表达着个人内心的呼吁。欢迎参考读后感范文。

      中国近代史,这不仅是中国的单独国家的历史 支 ,更是全世界民族共同 乎 的历史记录,只是与西 似 方人而言,他们现在最 烛 多只是围观者,而与我 酬 们,这是一部不堪回首 荧 的屈辱历史,还好,那 秘 些时光过去了,幸好, 义 它只是中国光荣历史里 畦 面的冰山一角,下面, 琅 让我来慢慢的阐述这部 鸥 书给我们所带来的历史 遗 。

      1840 年,成 葵 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 袖 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 祭 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 樊 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 谍 一个不平等条约——《 细 南京条约》。

      从此 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迅 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 施 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 歼 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 逾 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 蔗 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太 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 习 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 归 国之路的探索史。我们 舟 学好这段历史,必须把 椭 握三条主线。一、一部 阳 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中国 惜 近代

     史是灾难深重的历 翠 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 雀 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 旬 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 量 凌。在中国近代史上, 执 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 毗 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 咸 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絮 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 殷 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 鲸 又一次被打败。184 拿 0 年,英国为了打开中 视 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 雏 鸦片战争,古老的、落 霄 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 著 炮面前战败了,184 块 2 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 萝 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历 —《南京条约》,此后 膜 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 哮 商章程》、中英《虎门 圾 条约》、中美《望厦条 储 约》、中法《黄埔条约 学 》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 阵 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 夸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 苯 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 葱 ,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 锐 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 砂 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 菜 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 捆 和屈辱。1856 年, 尼 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 祸 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 漂 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 妇 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 茨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 钠 《天津条约》,和英法 靖 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 堂 约》。中国丧失了大片 末 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 历 俄掠夺了中国 150 多 小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 钓 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 铸 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烧 建化程度加深了。

      丙 1885 年,法国又发 锡 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 屿 ,清政府又签订了《中 方 法新约》,列强取得了 抹 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 胃 。1894 年中国又在 粪 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 深 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恭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 痈 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 昂 款达到两

     亿两白银,帝 乖 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 肃 中国的狂潮。然而帝国 滞 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 铃 的反抗,进一步控制中 钎 国,1900年八国联 顺 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 至 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康《辛丑条约》,赔款本 临 息超过 10 亿两白银, 蝎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 婉 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 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 寓 成了。一系列的侵华战 电 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 讽 ,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 剑 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 铝 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 梁 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 瞳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咯 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 这 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 煎 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 宿 打的历史教训。二、一 臣 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 直 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 羔 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 侄 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 乃 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 汪 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 锣 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 已 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 谎 众自发的。在第一次鸦 丽 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 渊 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 当 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 移 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 瑞 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 和 、裕谦、海龄、关天培 控 、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 服 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呈 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 御 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 殷 法战争中,冯子才无所 圃 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 狙 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 焰 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 幸 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 辟 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 眯 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 褒 争中,左宝贵、邓士昌 瑶 、林永升、刘丁汝昌等 绪 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 滁 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 壤 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 摘 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

     不 痴 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踩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 赐 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 戳 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 宽 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 渠 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 盲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深 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 署 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 序 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 呐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榆 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 氛 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 轮 ,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 嘘 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 迄 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 臻 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 匪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 崔 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 估 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 疮 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 芋 还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隧 ,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 翼 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 腿 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 辙 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 没 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 抨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矛 咆 盾加剧的 19 世纪末, 沾 终于引爆了中国人民的 文 义和团运动,他们打击 寓 的对象是外国势力,到 笛 1900 年发展到顶点 陪 ,成千上万的义和团团 艰 众以血肉之躯和八国联 屈 军进行了英勇搏斗,尽 馋 管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剿 蕾 杀下失败了,但中华民 七 族的不畏强暴、英勇斗 岩 争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 重 华民族的不可政府性。

     忠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 强 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 斩 ,1919 年爆发了五 韵 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 煎 ,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 咋 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 恢 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 赢 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 茵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 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 担 了条件。三、中国人民 告 的一部探索史在近代中 客 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 斟 根

     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 辕 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 莉 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 镑 。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 矾 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 肌 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 符 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 隧 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 芭 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 异 表,既有地方大员,又 轧 有思想精英。在第一次 崖 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 漏 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 很 现代化,以林则徐、魏 帐 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 邪 度,提出了“师夷长技 证 以制夷”的口号,承认 掘 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 微 ,探索新知,寻求强国 争 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 釜 方学习的新思想。清政 虾 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 腺 ,在历经浩劫后,也进 正 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蚊 在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 征 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猩 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 菏 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 甭 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 逾 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獭 在坚持“中学为体、西 贼 学为用”的前提下,倡 李 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 兴 军事、民用工业,筹划 娄 海军,设立新式学堂, 乍 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 断 在中央以弈欣为首,在 让 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 拯 、左宗棠、张之洞等督 辛 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 轮 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 氨 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 扛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 舌 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 劝 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画 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 晦 了冯桂芬、郑观应、王 曼 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 搔 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 乙 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幽 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 抒 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 路 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耀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 袁 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 同 起了救

     亡图存的戊戌变 囊 法,又称“百日维。新 感 ”维新派通过办报刊、 牲 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 腻 ,传播了维新思想,领 芹 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 社 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 泽 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 述 日,以失败告终,但在 纤 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 傣 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应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 驭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 妻 ,洪仁玕提出了《资政 女 新篇》,最早在中国提 憋 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菩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 皂 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 堰 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 颇 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叁 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 卜 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 棋 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 务 在 1911 年取得了辛 新 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 貉 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 玉 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膛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 询 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麦 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 炙 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 兼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 善 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匀 ,1919 年中华民族 茧 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 裔 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 裕 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 辆 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 思 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 慢 于在 1949 年建立了 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 蛔 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 浚 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 又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 莎 面。历史已经证明也永 懂 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 僚 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 聘 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 匝 ,中国必将在 21 世纪 颐 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赞

    篇四: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

    通史读后感 1500 字 3 篇

     这部《吕著中国通史》没有采用一般通史的体例。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册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虽然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一些典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条理系统,上下不够连贯,使初学者摸不清头绪,不能构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但在今天看来,这种体例的中国通史,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用处的,它对帮助读 善 者初步掌握中国历史的各 功 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 睬 、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 摘等系统的历史知识有很大 映 的好处。

     当时作者编 帜 写此书,不仅是为了大学 楔 教学上的需要,还有个明 歹 显的目标,就是想从中总 妖 结出一些历史的经验,用 煮 来指导我们今后的行动。

     怨 他说:“颇希望读了的人 凄 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文化 绘 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知 皂 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 显 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 冉 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 烦 。”

     作者当时在这部 基 书中总结了哪些重要的历 面 史经验?对于我们的前途 饱 作了怎样的推测?对我们 黔 的行动又作了怎样

     的启示 偶 呢?重点在于社会经济的 恳 变革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方 磋面。其中“财产”一章, 方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 伸 叙述,着重说明了中国历 糯 代社会改革思潮的主流。

     雇 他认为中国古代有两大社 蔡 会改革思潮:一是儒家( 瘩 主要指经今文学家)主张 佬 “三世”之说,要求从“ 邓 乱世”经历“小康”而到 翟 达“大同”的“太平世” 灰 ,谋求恢复井田制,平均 玫 地权;一是法家,主张节 汾 制资本,实行盐铁等大工 舵 商业官营,管理民间的商 樱 业和借贷。法家的主张, 萍 汉武帝时桑弘羊曾经实行 馏 ,但只收到筹款的结果, 验 没有取得改革社会的成效 纲 。西汉末年王莽综合儒法 亦 两家主张,进行社会改革 田 ,结果完全失败,“乃是 谐 先秦以来言社会改革者公 嗓 共的失败”(96 页)。

     莹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国家 跪 是阶级时代的产物,治者 爷 阶级总是要剥削被治者以 饮 牟利的”,因而不可能由 清 他们来完成有利于人民的 饼 社会改革。

     作者认为 饰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完 雾 成有利于人民的社会改革 孕 ,而且认为“中国历代社 枯 会上的思想,都是主张均 冷贫富的,这是其在近代所 痘 以易于接受社会主义的一 国 个原因”。这是作者从我 瑶 国历来社会改革思潮的主 荡 流中,说明我们所以容易 免 接受社会主义而加以推行 疫 的原因。怎样推行社会主 钎义呢?作者在“实业”一 韭 章中,指出农工商三者之 建 中,“农为尤要”,在叙 豫 述农业“自粗耕进于精耕 脚 的过程”之后,接

     着检讨 眠 “中国农业进化的阻力” 烽 ,认为主要由于土地私有 猫和小农制,其唯一的“出 官 路是要推行大农制”,改 篡 变生产方式,效法苏俄的 午 集合农场,使用耕作机械 扎 ,化除农民私见,因为“ 绢 生活变则思想变,生产的 碱 方法变则生活变”。

     雏 作者一方面通过对经济制 掸 度和社会改革思想发展历 玩 史的叙述,指出必然走向 只 社会主义的趋势;另一方 还 面又通过对于政治制度和 毗 政治改革思想发展历史的 卧 叙述,指出必然走向民主 轩 政治的趋势。“政体”一 根 章,突出地说明殷、西周 跨 、春秋时期的贵族专制政 椰 体内,保存有许多民主政 匈 治的遗迹。《周官》上有 落 “大询于众庶”之法,国 飞 家有危难,国都要迁移, 尘 国君要改立,都必须召集 傲 国人而征询意见。这在《 扑尚书•盘庚》和《左传》 锨 等书中可以找到许多例证 虞 。从《尚书•洪范》可以 鲍 看到“君主、卿士、庶人 褥 、龟、筮各占一权,而以 威 其多少数定吉凶,亦必系 啪 一种会议之法,亦非随意 外 询问”。他因此断言,远 站 古确有民主政治制度,后 固 来才破坏掉的。舆论到后 蚜 来虽然效力渐薄,至有如 绩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 风 然明欲毁乡校之事;然在 市 古初,舆论“必能影响行 嘱政,使当局者不得不从” 喊 。作者又指出,我国从来 泊 民主政治的思想很流行, 驭 见于儒家书中的独多,尤 逗 以《孟子》一书为深入人 喊 心。黄宗羲的《明夷待访 务 录》中《原君》、《原臣 谚 》两篇,对于“天下者天 琳 下之天下”之义,“发挥 掖 得极为

     深切”。作者认为 拜 这种“旁薄郁积的民主思 拳 想”,因为条件未曾完具 牲 而不曾见之于行动,正有 琶 待于时势的变化。作者还 版 认为西洋用代议政体继君 拯 主专制,自有其历史条件 萄 ,而中国却没有这个条件 觅 ,“于是急转直下,而成 亨 为现在的党治”。这里所 颐 说“现在的党治”,是指 坝 当时国民党而言。

     《 荆 中国通史(少年彩图版)

     侦 》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 忍历史的新型图书。它在吸 掖 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 吱 础上,将中华文明的悠久 哥 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 夏 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 绪 式进行编排,直观地介绍 枝 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近 讫 2500 幅珍贵图片,配 王 合丰富翔实的文字叙述, 梗 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 致 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 却 军事、经济、文化、外交 吓 、科技、法律、宗教、艺 纷 术、民俗等领域,不仅是 钢 孩子们汲取知识的宝库, 镑 也是节日不可多得的馈赠 楷 佳品!

     我最喜欢的一 原 篇是:明朝(1368 年 萝 -1644 年)由明太祖 叼 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 壳 、十六位皇帝、十七朝, 昆 历经276 年,是中国历 涯 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 掳 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初期 掳 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

     泞 ,永乐十九年(1421 副 年),

     明成祖朱棣迁都至 晃 顺天府(今北京),而应 汲 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 今 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 汁 。1644 年,李自成攻 芥 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于 直 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明 淤 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 景 唐朝之后的盛世(黄金时 庇 代),史称“治隆唐宋” 辛 、“远迈汉唐”。大明, 裙 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 吵 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 憎 死社稷。当为后世子孙所 那 敬仰。

     政治:

     南宋灭 智 亡五十余年后,元朝统治 溢 者日益残暴黑暗,终于爆 胃 发了元末农民起义。朱元 诣 璋参加了当时的濠州大帅 后 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分支 颜 ,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 蚁 1364 年,朱元璋自称 戌 吴王独霸一方,史称西吴 沉 政权。1368 年,朱元 教璋称帝,以应天府(南京 邱 )为京师,国号大明,年 雕 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 空 元璋即为明太祖。不久他 衍 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北伐 炭 ,攻占大都(北京),蒙 森 元统治者首领北逃,结束 涪了在中原 98 年的统治, 月 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 缝 的王朝——明朝统治中。

     喻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 酚 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 柄 励精图治,至明宣宗的近 裕 百年间,明朝北进蒙古高 黄 原,南征安南,伐锡兰, 七 羁縻马来诸岛族。明初天 沃 下大治,洪武之治、永

     乐 讣 盛世、仁宣之治一个接一 椅 个,一派盛世景象。

     白 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 轧 中有“三杨”杨溥、杨士 喳 奇、杨荣主持政局,“海 斋 内清平,万邦来朝”。1 臻 442 年后,宦官王振开 红 始擅权,1449 年发生 婿 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

     悬 明英宗的弟弟景泰帝果断 粕 任用于谦击败瓦剌,取得 榨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又 蝉 经历景泰、天顺两朝的经 磐 营恢复,国力有所回升, 其 到明朝中叶孝宗时期再次 词 大治,此时政治清明,民 责生安康,对外复立哈密等 诌 卫,历史上称为“弘治中 距 兴”。

     正德朝出现中 揖 衰,至嘉靖初期时重新推 蜒 行新政,政治及国力一度 哥 有所恢复,但因嘉靖末年 杯 ,君臣矛盾突出,社会各 琴 种矛盾萌发,倭寇闹事, 阅 鞑靼常犯边境,国力再次 扩 出现中衰。至隆庆年间徐 漂 阶,高拱等人推行新政, 仪 罢海禁,册封鞑靼俺答汗 汇 等人,史称隆庆新政。到 轴 万历朝,在内阁首辅张居 眺 正的辅政之下实行改革, 财 再度中兴。此时海内清平 冲 ,又先后平定甘肃,贵州 箔 叛乱,并援救朝鲜击败侵 雁 朝日军,史称万历中兴。

     怯 万历年间,经济繁荣,中 和 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州

     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 芯 政,官员更加腐化,地主 埂 阶级疯狂搜刮民脂民膏, 溜 导致江南民变的发生。万 凹 历末年,关

     外建州女真努 拿 尔哈赤起兵,明朝开始走 妖 向衰亡。天启年间,魏忠 写 贤宦官集团的专政加快了 宾 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 析 年间,当时连年灾荒,明 辅 廷因财政破产,无力镇抚 扣 ,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后 慨 金的军队也突破长城防线 脖 ,五入关内。崇祯十六年 涪 (1643 年),京城闹 烂 “黑死病”,大批官民染 榜 病死去,次年春李自成率 窖 农民军攻克北京,明朝最 锈 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在 哥 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 也 ,时年崇祯十七年(16 铣 44 年),明朝在全国统 脓 治性的政权结束。同年吴 绷 三桂引领清军入关。

     膨 这本书是一部里程碑式的 浴 史学名著,全面系统地介 掖 绍了自原始社会至鸦片战 薛 争前夕中华民族的发展历 汞 史,论点明确且不失于偏 戒 颇,叙述详密又不失于琐 献 碎,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 夜 作,而且极具可续性。

      灿

     《中国通史》比较全面 慌 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从原 蓑 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讲的很 众 详细,第一章给我们描述 秧 了原始人与原始公社时代 瞧 以及属于他们的文化。1 夜 929 年在北京周口店山 拿 洞里发现了约四,五十万 陛 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 刹 下颚和驱干骨化石,经研 忠 究发现他们居住在石灰炎 广 山洞里,用

     木柴燃火,烧 珍 烤食物,原始人会用火是 踞 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相 药 继在很多地方发现原始人 扭 的化石,比如说,195 懈 4 年山西发现三个人类牙 沃 齿化石和大量石器。甘肃 攘 庆阳县,陕西榆林县油坊 变 头及准格尔河流域都曾有 噪 旧石器的发现,还给我们 羞 叙述了仰韶文化和南方文 帐 化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

     备仰韶文化是中国先民所创 休 造的重要文化之一,距离 憨 现代约有四五千年。据传 猫 说,神农氏时代完了以后 泣 ,黄帝,尧,舜相继起来 羽 ,那时候制作衣裳,“刳 槽 木为舟,剡木为辑,”“ 复断木为许,掘地为。这些 土 传说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大 怎 致有迹象可寻。仰韶文化 唯 遗址是数量最多,表现文 耳 化程度较高,发展较快, 野 成为一支重要文化。

     喇 第二,三章给我们讲述了 铡 夏朝和商朝还有西周,夏 揭 朝这个国家建立在奴隶制 仰 度上面,它有政治机构, 釉 有官吏,有刑法,有牢狱 峪 ,有军队,有强烈的宗教 蔓 迷信,有浓厚的求富思想 报 ,自己武力享受着奢侈放 执 荡的富裕生活,而商朝因 缅 为生产力不是很高,不能 署 促使生产关系起剧烈变化 赴 ,对旧公社制度破坏时有 斌 限度的,奴隶制度并不能 坯 冲破原始公社的外壳。西 辕 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舵 施行裕民政治,招致附近 迢 各地庶民分给小块土地, 官 让他们耕种,必须以无报 者酬为公家种地并服各种劳 臂 役。西周奴隶依然大量存 顿 在,用途是从事工商业, 害 农业劳动,并且供奉建主 殃 的家内使。足

     见奴隶还是 醋 构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 幸 ,作者从各方面比较三个 娄 国家的经济农业和社会的 平 发展。

     大凡名著,总 巳 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 约 ,常温常新。通过读了这 奸 本书我们发现,中国历史 枣 有不同于世界各国历史特 覆 别是不同于欧洲历史的种 韵 种特点,比如说,1 中国 业 传统文化在数干年文明演 补 进过程中,没有出现断层 远 ,2 中华民族历史虽然有 亡 过多次民族冲突,但冲突 峪 的结果,不是走向分裂, 伟 而是走向和睦。这些优点 娱 为人们留下最完整的一份 慕 古文化遗产。文化方面, 钙 儒家文化并非是中国传统 校 文化的唯一代表,却是最 宇 佳代表,儒家文化被社会 椿 接受和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账 ,而儒家文化自身也需要 辑 不断发展和完善。实际上 舆 所谓的儒家文化包括儒, 亮 道,佛等各类文化在共鸣 禄 体系,儒家文化在最大限 蛙 度内满足了中国文化的需 弟 求。

     自 1840 年起 劫 ,中国寻求进步与和富强 烧 的社会运动,具有典型的 仁 耕散结构性质,从林则徐 游 禁烟运动开始,中国经过 茸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篓 等寻求真理的中国人,终 沾 于由闭关自守到面对现实 泡 ,创立共和国,中华人民 涣 共和国的建立不过是万里 司 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中 仰 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裤 比这已经完成的历史任务 探 ,更宏伟,更艰巨。

     多 中国走过的历史告诫我们 郁 ,中国未来要改革开放, 栅 不但使未来的中国人成为 置 中国现代的公民,而且使 培 未来的中国经济成为现代 酝 化经济,使中国的社会和 田 文化,也成为现代化的社 柔 会文化这本书让我们了解 耶 中国文化或者中国历史的 佩 发展,它的内容很丰富, 累 也很全面。让我们这些初 奈 学者更容易理解。我觉得 域 中国通史真的很好,他并 湘 不是粗略的讲真个历史故 谅 事讲下来,而是从政治, 尾 经济,文化,军事等不同 欲 角度来阐述,让读者看到 策 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以此延 梢伸到各领域。我会坚持读 象 下去的!

    篇五: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

    56 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 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 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 1500 次.

     1959 年,中国研制成功 104 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 1 万次.

     1960 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 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 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 机研制成功.

     1964 年,441B 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 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 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 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150 机.

     1970 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 年,每秒运算 11 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 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 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 等 13 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 年,DJS-183,184,185,186,1804 机研制成功.

     1977 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DJS-050 机研制成功.

     1979 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 500 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 年,中国研制成功的 260 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 100 万次.

     1983 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 1 亿次.

     1984 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 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6 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 年,第一台国产的 286 微机——长城 286 正式推出.

     1988 年,第一台国产 386 微机——长城 386 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 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 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 486 计算机问世.

     1991 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 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 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3 年,中国第一台 10 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 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 年,曙光 1000 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 25 亿次.

     1996 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 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8 年,中国微机销量达 408 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 71.9%.

     1999 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 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 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新华社 北京2000 年 8 月 17 日电)

      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大事记

      ●1956 年

     在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指引下,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了我国《12 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8 月,成立了由华罗庚教授为主任的科学院计算所筹建委员会,并组织了计算机设计,程序设计和计算机方法专业训练班,并首次派出一批科技人员赴苏联实习和考察.

     同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我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 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 年

     6 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与北京有线电厂共同研制成我国第一台计算机——103 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运行速度每秒 1500 次,字长 31 位,内存容量为 1024 字节.

     9 月,数字指挥仪 901 样机问世,是中国第一台电子管专用数字计算机.

     ●1959 年

     10 月,我国研制成功 104 型电子计算机,内存容量为 2048 字节,字长 39 位,运算速度为每秒 1万次.103 机共生产了 36 台,104 机生产了 7 台,为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0 年

     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 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字长 32 位,内存容量为 1024 字节,有加减乘除等 16 条指令,主要用于弹道计算.

     ●1961 年

     由南京大学徐家福,北京大学杨芙清等人撰写的《程序设计》一书问世,这是一本我国早期有代表性的计算机高级语言通用教材.

     ●1963 年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推出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代号为 109 机,这标志中国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第二代.

     ●1964 年

     由慈云桂支持研制的 441B 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字长 40 位.

     ●1965 年

     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II"型的操作系统编制完成.108 乙型计算机由华北计算所设计成功,北京有线电厂共生产 156 台.

     ●1967 年

     开始筹建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集中了一大批技术力量,同时开展外部设备中最薄弱的磁盘机,磁带机,打印机的研制工作.

     10 月,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在北京诞生.

     ●1969 年

     为了支持石油勘探事业,北京大学承接了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的任务,称为150 机.

     ●1970 年

     最新型 441B-III 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是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

     ●1972 年

     11 月,每秒运算 11 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在复旦大学的支持下,由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

     ●1973 年

     年初,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有关单位共同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

     路电子计算机,字长 48 位,存储容量 13KB.

     1 月,第四机械工业部在北京召开了"电子计算机首次专业会议",确定把发展系列机作为当前发展方向.

     5月,借鉴美国通用数据机器公司的16位小型机的技术,硬件自行设计,软件兼容,DJS100计算机研制成功.

     到 1973 年止,我国原四机部系统共生产了数字计算机 250 台,模拟计算机 323 台,机床控制设备 133 台,台式计算机 1520 台,在 30 多个行业得到应用.

     ●1974 年

     8 月,第一台 DJS-130 机在北京无线电三厂试制成功.之后,131,132,135,140,152,153 等共 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近 31 个厂点生产,产量近千台.

     8 月,四机部,一机部,中国科学院,新华社,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联合提出"研制汉字信息处理工程",命名为"748 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1976 年

     台湾台中农学院毕业生朱邦复发明了第一代仓颉输入法.

     12 月,由华北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设计,南丰机械厂试制出第一台 DJS-183 机,又先后研制出 184,185,186 和 1804 共 5 个机型.

     ●1977 年

     4月,安徽无线电厂,清华大学和四机部六所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

     4 月,第四机械工业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持召开了全国微型计算机专业会议,会议决定以Intel8080,Motorola6800 两大芯片研制我国 DJS-050 和 DJS-060 两大系列微机产品.

     慈云桂研制的 151-III 型机投入运行,达到每秒 200 万次运算速度

     "银河"巨型计算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投入研制工作.

     ●1978 年

     中科院自动化所与医学专家合作开发出第一个关幼波诊治肝炎的中医专家系统.

     3 月,全国科学大会将计算机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 8 大带头学科之一,邓小平就计算机发展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10 月,华北计算所的 2780计算机和 151-III/IV型机顺利装上"远望"号测量船,并且顺利完成了中国第一次洲际导弹发射,核潜艇水下导弹发射,第一次同步通信卫星发射的测量任务.

     ●1979 年

     3 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

     中国研制成功仿 8080 的 4 片微处理器和多片的 6800 微处理器,随后研制出单片的仿 8080 与6800 微处理器,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相应型号的微机 DJS-050 系列及 060 系列

     采用中等规模集成电路研制成功了 DJS-140 系列计算机,同时,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了每秒运算 500 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

     年末,台湾台中农学院毕业生朱邦复同台湾 Acer 电脑公司合作,研?语言的微机.

     10 月,王选教授用我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 年

     210,220,240 和 260(后改进型为 265)等 4 种型号相继研制成功,其中 260 机平均运算速度达100 万次/秒.

     8 月,《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字符集(基本集)》GB2312 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1982 年

     我国将计算机发展重点转到微型机上,在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进口成套件或关键件组装的同时,积极开展国产化工作.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改为电子振兴

     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全国计算机发展规划.

     参考DG公司的"诺瓦(NOVA)"16位小型计算机,采用国内中大规模集成电路,推出了"DJS-153"小型计算机,与"诺瓦-3"机兼容的"DJS-185"型机也由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完成.同时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完成的"DJS-186"型机.

     到 1982 年底,中国已经有了 3500 台计算机(不包括微型机),其中进口计算机 500 台,大概有200种机型,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共生产了50台,第二代计算机生产了200台,其余都是DJS-100系列.

     ●1983 年

     1 月,在北京召开计算机工业长远规划专家座谈会,制定"六五","七五"和 2000 年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长远发展规划.

     华北终端设备公司已能批量生产 D-2000 型汉字智能终端及 ZD-1110 型字符显示终端.中国磁记录设备公司已生产出 24 兆磁盘机,6 兆盒式磁盘机等产品.

     8 月,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通过鉴定,输入速度可与西文相媲美.

     11 月,中国研制成功的"757"大型向量流水并行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向量运算 0.1 亿次.

     12 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 I 号"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 1 亿次.

     http://itforum.cei.gov.cn:81/Tech/Tt/5132.htm

     转载者标署出处为"摘自《网络世界》http://www.cnw.com.cn

     中国计算机科学大事年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计算机科学大事记时间事件备注

     1956 筹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由华罗庚授命筹建

     设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由夏培肃完成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5 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

     1958103 型机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计算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与北京有线电厂共同研制;字长31 位,内存容量为 1024 字节,运算速度每秒 450 次.

     数字指挥仪 901 样机问世第一台电子管专用数字计算机

     1959104 型机研制成功

     1960105 型机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字长 32 位,内存容量为 1024 字节,有加减乘除等 16 条指令;主要用于弹道计算.

     1961《程序设计》问世由徐家福,杨芙清等人撰写;是一本中国早期有代表性的计算机高级语言通用教材.

     1963109 型机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标志中国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第二代.

     1964441B 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由慈云桂支持研制,字长 40 位.

     1965DJS-II 型机的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08 乙型机华北计算所设计,北京有线电厂生产,前后共生产 56 台.

     1965 筹建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

     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在北京诞生

     1969150 机北京大学承接了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的任务;为了支持石油勘探事业.

     1970441B-III 型机研制成功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全晶体管计算机.

     1972 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每秒运算 11 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

     机在复旦大学的支持下,由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

     1973150 机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有关单位共同研制;字长 48 位,存储容量 13KB.

     DJS-100机研制成功借鉴美国通用数据机器公司的16位小型机的技术,硬件自行设计,软件兼容

     1974 研制汉字信息处理工程四机部,一机部,中国科学院,新华社,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联合提出

     1976 仓颉输入法台湾台中农学院毕业生朱邦复发明

     DJS-183 机研制成功

     1977DJS-050 机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银河巨型计算机开始研制由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承担研制工作.

     1978 关幼波肝炎专家系统中科院自动化所与医学专家合作开发出第一个关幼波

     1979 成功仿制 8080 的微处理器和 6800 微处理器微机 DJS-045 系列及 DJS-045060 系列.

     DJS-140 系列机

     HDS-9 机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了每秒运算 450 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

     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王选教授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GB2312 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字符集(基本集)》

     1982DJS-153 机

     DJS-185 机上海电子计算机厂

     DJS-186 机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到 1982 年底,中国已经有了 4000 台计算机(不包括微型机),其中进口计算机 450 台,大概有200种机型,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共生产了45台,第二代计算机生产了200台,其余都是DJS-100系列.

     1983 计算机外部设备

     华北终端设备公司已能批量生产 D-2000 型汉字智能终端及 ZD-1110 型字符显示终端;中国磁记录设备公司已生产出 24 兆磁盘机,6 兆盒式磁盘机等产品.

     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通过鉴定

     757 型机大型向量流水并行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向量运算 0.1 亿次.

     银河 I 型机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 I 号"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 1 亿次.

     1984 新技术发展公司宣布成立联想集团的前身

     1985 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产

     1986 中华学习机

     1985 长城 286

     1988 长城 386

     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89EST/IS4260 智能工作站

     1990

     1991

     1992

     1993 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

     1995 曙光 1000

     1996

     1995 银河Ⅲ

     1998

     1999 银河四

     2000GB18030 编码标准

     2001

     2002

     2003

     2004 曙光 4000A

    篇六: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1000 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句话,令我印象颇为深刻。而在这个假期我读了《中国近代史》后,我不仅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更是令我感慨万千。

     《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讲述了中国近代的一段长长的历史。这段历史是曲折的,从中国鸦片战争 1840 年开始,被侵略,被迫签下各种签约,战争不断爆发。那个时候,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任人欺侮,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团结对外,击退了这些贪婪的侵略者。有多少战士战死在沙场上?战士们的尸体遍地,血流成河他们顽强地和侵略者战斗,他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正是有了千千万万英勇的战士,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啊!如今,我们的祖国日渐强大,党中央领导着我们向前走,我们一直牢记习爷爷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战略,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我读了这本书后,内心无比激动,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幸福呀!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时代。但从《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的历史,这段历史是令人难忘的!铭记历史,不忘使命,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伟大信念。

     在现当代,祖国富强的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有一次,我问妈妈:你

     们以前应该比我们更轻松吧,作业要比我们少得多吧?出乎我意料的是,妈妈却回答我说:如果真是那样就好了,我们那个年代比你们苦得多了,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我们那时候,晚餐只有一碗饭,拌着猪油吃,哪有你们那么幸福,你们现在不懂珍惜,还经常浪费食物。那时候国家穷得叮当响,直到我大学以后国家才发展得特别快。妈妈的回答让我深思了,想不到,短短几十年,祖国竟然发展得那那么快,我们是碰上好时代呀,我们这辈人才是最真幸福的!现在国家实施了许多惠民政策,如:大力发展教育,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我顿时明白了,祖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身上,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责任,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决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也许,有些人已经忘掉了过去的历史,忘掉了初心,以为永远都会这样安详。其实不然,在这样美好的生活里,一直有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无论是抗战时期为了胜利而牺牲的千千万万的战士,还是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驻扎在每一个岗位上的平凡百姓,或是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都在为国家的伟大复兴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我们不加一把劲,祖国也许有一天就会历史重演。因此,我们应该牢记我们的使命,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中国近代史》,我铭记了祖国的历史。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新生力量,更要为祖国而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不懈努力!

     指导教师:陈茂芳

     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心得 开展读红色经典活动心得体会 《面向未来的赶考》学习体会

    篇七: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

    近代史读后感 2000 字

      读后感是对一本著作的一个总结及心得体会,一篇好的读后感能让让一个读者对未知的著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重要的内容和一览著作的好奇心,同时,读后感也是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合在一起,悲伤和幸福的文字产生更加激烈的碰撞,读后感思想和文学在对著作进行一个美好的文化传达的同时,也表达着个人内心的呼吁。欢迎参考读后感范文。

      高中的时候我们就在不但的学习历史,历史书 早 上有很多和近代史纲要 谎 上面的内容是雷同的, 贞 在大学里面我很想不通 剪 ,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 伊 又来重新学习这些东西 品 ,温故而知新,通过这 助 些学习,我才更加了解 初 一些历史的真相!

      奴 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 姻 心思,他说:“别看你 挛 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 并 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 瞅 ,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 烂 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 大 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 民 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 罢 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

     轿 谁能告诉我?”不出所 宝 料,听到这个问题后, 疫 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 违 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 城 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 靠 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 佑 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 事 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 凡 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 刃 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 疗 。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 疵 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 矫 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 甸 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 屏 没有意义。所以,从这 亿 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 涵 我们

     再学一遍是合理的 沿 。他要我们记住:落后 秧 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 帖 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 驳 会被淘汰!这次学习, 教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 糠 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 都 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 力黄子孙。“落后就要挨 龄 打。”在我看来,这个 叉 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

     镊 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 纤 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 辑 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 锁 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 文 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 非 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 珠 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 倾 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征 ,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 样 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皂 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 于 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 增 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 帐 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 颜 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 毙 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 粘 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 围 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 猾 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 夕 国在 1840 年发动的 迢 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 涌 起点的,战败后,清政 诌 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 秩 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 枝 约——《南京条约》。

     退

     从此,中国开始沦 印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涟 。此后又签订了中英《 压 五口通商章程》、中英 邢 《虎门条约》、中美《 颁 望厦条约》、中法《黄 燕 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 度 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卤 ,被迫割地、赔款、开 贱 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 假 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 归 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 员 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

     喀 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 侦 来野蛮和屈辱。后来, 邢 英法在 1856 年又发 议 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钠 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

     被 意 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 港 了《天津条约》。此后 搂 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 欲 京条约》、1885 年 狙 中法的《中法新约》、 秸 1894 年中日的《马 趁 关条约》、1900 年 席 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 芽 》等等。一系列的侵华 辞 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 壶 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 饱 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 炒 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 严 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 珠 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 发 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 啼 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 篡 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 称 挨打的历史教训。如果 异 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 厩 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 役 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 拢 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 吝 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 薄 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 泊 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 洁 ,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 育 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 淹 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 萎 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 寨 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 唐 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 有 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 蚜 去 200 年。虽然我们 瞻 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 惺 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 抑 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 媚 景。其实,中国的历史 痴 ,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 码 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 岂 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 蜘 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 梯 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 波 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 芋 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 余 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 花 ,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乍 像林则徐、关天培、左 癸 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 纫 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 麻 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 卯 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 以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 谣 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 鸣 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 娱 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 颜 的打击,

     社会各阶层的 筑 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 摔 了希望。最后,在第一 僧 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 丙 国家主权,1919 年 亮 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唇 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 崔 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 再 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拉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痘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 殃 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 遣 成立创造了条件。所以 锗 ,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国 雹 、日本,我们应该崇拜 秸 我们中国人自己。还记 渝 得,小时侯,我学会的 剔 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 祸 好》,歌词的最后那一 借 句“全国人民大团结, 呀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 馏 潮”。相信所有的中国 猪 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 依 党就没有新中国》,这 跑 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 迎 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 效存在是有依据的。提到 辅 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 淤 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 湾 的“红军长征”。长征 义 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 磷 但“长征精神”却代代 颅 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 账 火种一样。长征途中许 兼 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 屑 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 野 ,那种不屈不挠,不怕 给 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 弱 气概,那种互帮互助、 侦 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 溯 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 韧 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邮 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 充 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 崖 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 迅 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 谣 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 兆 赞的英勇事迹,但“长 詹 征精神”在他们身上, 悲 同样是熠熠生辉。在这 赢 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 勘 —“一只印着‘谢’字 巫 的干粮袋”:这是发生 勺 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 秸 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 油 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 肖 过草

     地时,他分到了四 绣 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 俊 ,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 钱 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 榆 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 沮 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 蒂 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 厉 充饥,最终,因体力不 粕 支,就这样走了。直到 蟹 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 氢 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阵 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 聘 了事情的原委……看了 貉 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 畔 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 磐 道,在茫茫草地上,哪 镍 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 焦 救命的“宝贝”,意味 瘁 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 疗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荫 ,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 牺 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 鹤 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 适 ,也不愿连累队友;甚 球 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侧 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 匿 的情况,在得知“他们 泻 很好”的回答后,嘴角 媚 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 崎 世……他对人民群众的 湛 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 岿 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 玲 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 脂 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 淹 心中的“长征精神”。

     劫 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 逐 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 摘 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 娜 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 灸 艰难,突破重围,翻雪 返 山,过草地,渡赤水, 章 还要飞夺泸定桥。

      姐 从 1934 年秋开始到 丰 1936 年 10 月,这 形 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 斗 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 拥 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 廊 伦比的里程碑。长征, 迎 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 碳 ,或许已经太遥远了。

     妓 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 汲 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 漫 动魄,但这段历史,还 敲 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 骤 。种种永垂不朽的

     “长 袋 征精神”,值得我们去 亡 揣摩,去学习。当然, 搜 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 遥 中,这些“长征精神” 霹 ,需要在学习中发扬, 靴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 鹅 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 断 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 皇 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 禾 。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 糖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 喻 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 映 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 舱 一个合格的接班者。历 札 史,给我的带来震撼的 憎不仅仅是长征,还有辛 傈 亥革命,百万雄师过长 匪 江,五四运动等等。在 谢 此就不一一叙述它们给 琐 我带来的是如何的感受 炒了。知史可以明得失。

     牡

     我们现在面对的问 画 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 讽 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 对 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 氏 非常有意义的。学史使 吟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 凌 的相似的。以史为镜, 敝 可知兴替矣。

    篇八: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

    计算机发展史与中国计算机发展与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的对比

     1 开始时间• 世界:

     1 946年, 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了。• 中国:

     1 958年,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 03机(八一型),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2发展历程• 世界:•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 中国:• 1 958年,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 03机(八一型),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 965年,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 09乙, 之后推出1 09丙机, 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974年, 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 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 30小型计算机, 运算速度达每秒1 00万次;

     • 2000年, 曙光公司推出每秒3000亿次浮点运算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2001 年,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 芯片 2002年, 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 服务器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 服务器, 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 ”CPU, 采用了 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 采用曙光LINUX操作系统。•2003年, 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 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 使得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龙腾服务器

     3发展趋势• 世界同中国:• 分子计算机:

     分子计算机体积小、 耗电少、运算快、 存储量大。•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利用原子所具•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利用原子所具有的量子特性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全新概念的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

     是一种由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 逻辑操作、 信息存贮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机。

    篇九: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一、 华罗庚和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研究小组

     华罗教授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1950 年华罗庚回国后从清华大学物色了三位科研人员在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杨科研小组任务就是要设计和研制中国自己的电子计算机。

      1956 年春在毛主席提议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国家制定了发展我国科学的 12 年远景规划把开创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事业等项目列为四大紧急措施之一。华罗庚任计算技术规划组长。8 月成立了由华罗庚教授为主任的科学院计算所筹建委员会。

     并首次派出一批科技人员去苏联实习和考察。

     二、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

      1957 年下半年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正式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有线电厂原 738 厂共同承担。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我国第一台小型电脑。八一型电子计算机。

      1958 年 8 月 1 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当时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十次后经过改进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 3000 次。

      1958 年又研制成功了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104 机 1959 年建国十周年前通过试运算。此机由 22 个机柜组成每秒运行速度达到

     10000 次。

      1964 年我国第一台自选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 119研制成功。

      我国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在原子弹和氢弹研制中发挥了作用。

     三、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19651972 年

      代电子管计算机科研人员克服困难以“自更生”为指导以军事应用为指导方针以研制大、中、小型计算机为方向实现了新的飞跃。

      1965 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 109 乙型两年后又推出了 109 丙机在我国两弹试验中发挥发重要的作用。

      1961 年哈工大海军教研室主任慈云桂建议停止设计中的电子管通用计算机并努力吸收新的知识于 1964 年用国产半导体原件研制成功晶体管通用电子计算机机44IBI 使我国计算机顺利进入第二代。

     四、第三代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1973--80 年代 1、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

     1965 年中国开始了第三代计算机的研制。1973 年研制成我国第一台百服次集成电路计算机 150 机每秒 100dn,主内存 130K。

     1974 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 DJS130 小型计算机并通过鉴定。之后又相继完成 13 个机型的研制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军事建设中发挥了作用。

     同时华北计算机所为主要基地先后开发 DJS180、184、185、

     1804 等 5 个机型。

     2、DJS050 机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1977 年 4 月安安无线电厂、清华大学等六个单位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DJS050。

     1979 年中国研制成功仿 8080 的 4 片处理器和多片的 6800 处理器。

     3、银河I 亿次型巨型机我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

      1983 年 12 月经过 5 年努力研制成功银河I 亿次型巨型机每秒运行 1 亿次。

     四、 第四代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 80 年代至今天 1、 2、 线束语

     中国微机产业的高速发展 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

    篇十: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

    国通史》读后感 16 篇 篇 【一】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才能对我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才能是我们拥有中国人应有的优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向来不怎么“感冒”的人来无疑是一味难咽的苦药。《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那早已干涸的历史细胞。

     我们不是搞历史的,不许对中国的历史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们却不能容忍对我国历史的无知,《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进行简要描述,对于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认为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二】

     读史可以让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读一本历史方面的书需要慢慢的品味,慢慢的研究,不可马虎大意,否则在别人面前会闹出笑话。市面上的历史书太多了,但是极品的却很少,这部《中国通史》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通史》将民国时期公认的三位史学大家的代表作编辑整理后,集合到一起,三位史学大家的史书的编写各有优点,集成一套,给读者们带来深刻轻松愉快的阅读。

     张荫麟,号素痴,广东东莞人,在清华求学 7 年,以史、学、才三才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中国史纲》是张荫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 蒋廷黻,字绶章,笔名清泉。湖南省邵阳县(今邵东县)人, 中国历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最早开始了中国近代外交史料的收集研究工作,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并率先在历史系讲授中国近代外交问题,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教学研究的先驱者.著有《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等等。

     吕思勉,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隋唐五代史》等等。

     一个民族开始有它的形成的起源,太古的社会文明开始是混乱的,在后面结合各类不同的民族的文化,采人之长,以补我之短,,经历长久的时间,形成了伟大的华夏民族。

     本书通过的各个朝代的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科学,思想等等来讲述了各个朝代的精彩的社会文明,古代的强大的帝国和帝王们之间的纷争,一个朝代崛起,一个朝代的灭亡,农民的起义推翻暴政的朝代,百家争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近代史的封建社会的注定要灭亡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传承是非常悠久,历史的岁月总在不断流失,年轮刻下历史的印记,各个朝代的帝国的辉煌和腐败。这些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读史才能从历史中得到教训

     【三】

     尽管随着历史长河的奔腾向前,我们很多的过往历史,古人伟事皆已随风而逝。唯有留下那千古的佳话,耐人推敲的故事,影响社会发展的种种往事经过着这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依然让人缅怀,让人推敲,让人追味------常言道:以古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一读史书,今时今日的我们无疑可以从中收获到不少的精神食粮!

     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在赏鉴着历史的时候,我们更不难发现历史的记载同样有着不同的形式分享。有板有眼地据史记载的;推理延伸地分析讲述的;引经据典地品评一二的!不同的形式史书有着不同的阅读切入点研读。根据着不同的阅读需求,读者们也会有选择地查看对应类型的史书。而此刻我所要分享的便是今日来我真不断翻看的一套中国历史的读本书籍----《中国通史》。

     《中国通历》以上,中,下三个分册的形式加以推出。而全书确切而言其实又是由三位不同的史学大家张荫麟,吕思勉和蒋廷黻引经据典,更结合着近现代公认的史学大家的史料分享为依据,独一无二地编写集结而成了这样一套耐读的《中国通史》。博采而众长,引经据典而又有发挥和突破,分享剖析而又有探讨和琢磨----引领着书外的读者走入一个中国过去的探寻之路。一如本身编辑推荐的:“五千年时间长河,发散的观察视角,一以贯之的传承。”尤其是在时下这个注重国学,尊重历史的时代,这样的一部深入浅出记载中国历史的著作无疑是值得收藏和阅读的。通篇的翻阅,我觉得这套史书有着它的亮点所在。尽管书中记载的历史也许我们在以往的史书中也曾有阅读一二,但是我更觉得本套丛书的经典在于它更是将各个阶段的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动态关联进行了有伸缩性的分享和解析。原本读史就是为了开拓视野,用一个发展性的,阶段性的动态社会历史有机地串联剖析。《中国通史》一书着实出彩地将一个更为生动的,有着真实画面感的历史犹如影片般逐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相较于以往很多的历史类读本,我觉得看这套丛书除了更多地有了深刻的直击感受,更多的还是那种身不由己地动容。历史于书中已经突破,且超越了文字的记载,历史于书中更多的是有着真人,真事,真佐证的那份证实。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份真,所以身为读者的我翻看书时总是不知不觉地仿佛置身于相关的历史情节。细细地翻阅《中国通史》,我们还不难发现的是书中有着大量篇幅的古文穿插,历史画面介入。这样的分享无疑让整个历史的刻画和描述多了不少的生动有趣性。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就事论事,而是那种由此及彼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交相辉映,由此更牵引出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向和变迁。

     通篇的阅读,我个人觉得书中的文字记载着实有着相当大的可信度和可赏性。类似于在“鲁国特色及控制人格”篇章中,我除了看到了整个但是的历史背景,我同样还借由着那样的一段历史走入了孔子的人物刻画。怎么样的时势造就了怎么样的一位 i 儒学创始人物孔老夫子----这样的文字记载和描绘无疑为我更加地对很多的精彩历史片段,伟大历史人物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因为这样的讲述和刻画完美地做到了历史和人物的紧密关联。读史,更是读人,读人更是读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和变迁-----于《中国通史》的三个分册中,我们书外的读者无疑可以答疑解惑更多曾经被切割看待的人,事,物。我更觉得《中国通史》更是引经据典,张弛有道地有机串联起了一个立体饱满的历史过往。一读这套丛书,我觉得自己仿佛踏上了时空的穿梭机,畅享了一次盛况空前的精神大餐!

     【四】

     历史最早要追溯到什么时候呢? 是从结绳记事, 还是从石头上刻字的时代呢? 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了今天,经历了好多年的发展, 每次变更都让时代发生着很大的变革。

     文字让人们有了记录并且传承的前人的观点以及发生的历史事件。

     楔形文字,象形文字, 这些都是依照着人们对于外在世界认知所造出来的字。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里,是仓颉造字, 中国的文字看起来好似那个字本身就能看出它代表的意思, 而无需你去读出它们。

     很多古代的传说里都有着关于这个世界美好的想象,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

     但是说起中国的历史,却丝毫不逊色于这些神话故事。

     中国有着 5000 多年的历史, 从小每每看电视纪录片的节目, 就会听到旁白解说这样讲, 从遥远的远古,到有了朝代记载的夏商周,夏朝的农民起义,商朝末年的武王伐纣,隋唐时期的历史, 明朝的农民起义, 这些都曾经被搬上了戏剧舞台,以及被后世的文人加以修饰和夸张的写成了小说,演艺。

     但是不能不说这些历史本身有着让人发掘的地方。

     《中国通史》是一部按照朝代记录的历史书籍。

     为什么我们要读历史呢? 上学的时候, 可能会说, 因为有这门学科啊。

     那么对于既不需要考试,平时工作中也几乎不接触历史相关的我们,读历史又是为什么呢? 个人认为,首先前人的价值观念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历史事件,一定程度上印象着后人的处事观点、对待事情的看法, 孔子的儒家思想,至今影响着不止中国的人们,也影响着其他国家的人。恐怕孔子自己也想象不到后人会对他的思想这样的推崇。

     经过千年历史之后,仍然有着人们值得学习之处;读历史可以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一些知识,用于自己所专长的行业。

     说起前人的经验, 如果不是孔融理解了应该谦让的道理,那么不会有孔融让梨的故事, 同样,后世的我们也不会知道这个关于谦让美德的故事。

     通读中国的历史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事情, 从夏朝到当代历史的更替是一个长且历史渊源深厚的时间段。

     三位作者合著了这部书,相信也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原因吧。

     我们之前学校中所学的那部分历史, 有中国各个朝代,以及世界史, 却不是连贯性的, 相对于考试来说,课本上的粗略的做些理解和记忆是足够的。

     三位作者简明,生动的描写,客观公正的阐述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如果作为对历史的读物, 则不说值得关注,也不可错过。

     【五】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题目叫《中国通史》。

     一打开《中国通史》这本书,就见到这么一段话: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照亮了中国历史的前进之路。泱泱中华,滚滚逝水……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心灵有了极大的震撼,心想:在古时候,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鸿篇巨著,都等着我们后人去一一品读,把这文明传承下来,俗话说的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千万不可以把中华民族的千年文明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断了代呀!

     《中国通史》这本书主要讲了从华夏起源文明开始——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统一——三国乱争——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两朝的大概的历史过程。

     我认为《中国通史》这本书很好,它帮助我们在先贤哲人的睿智和哲思中汲取智慧精华;它可以帮助我们探求无尽的知识宝藏;它可以让我们看到从盘古开天辟地——明清两朝这段距离的整个历史过程;它还可以帮助我们…… 总之一句话《中国通史》这本书是一个历史的汇演!

     【六】

     我喜欢历史,书成了最好的了解历史的方法。《中国通史》是我很喜欢看的一本书,它讲述了从史前文明到武昌起义推翻清朝,从仓颉造出了最原始的字到詹天佑开发了第一条铁路,从夏朝以前的禅让制到后来的世袭制…… 在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有两个时期: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在汉文帝时期,那时国家富裕,人民安乐,没有贪污、腐败现象。外国都不敢来侵略,只是偶尔小小地打扰一下我国的边界,他们是怕了我们这个强大的国家了,统统俯首称臣,而且还每年都送一些他们的特产进贡给我们的皇帝。在汉朝时候的中国,可是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很发达的一个阶段,那时的外国还都是落后的奴隶社会呢!

     我非常喜欢《中国通史》这本书,它记载了中国千年的文化历史发展,自古至今的智慧结晶,还把历史长河中一件件不起眼但奇妙的事也告诉了我,让我不能不去喜欢。

     【七】

     假期里,我读一套书名字叫《中国通史》,深深吸引着我,感受很深!下面让我给大家讲讲吧!

     这是一套以绘画为主按照中国历史朝代变迁的顺序,以图画佩带文字讲述几千年的历史,按时代先后的顺序有图画表示出来,让我每天倒要读上三个小时爱不释手。我知道了人类的起源,有母系氏族的形成及繁荣,父系氏族的形成,知道了早期人类使用石器从打磨石器到磨制石器一步发展,这样的时期叫做“石器时代”。知道了夏代是奴隶社会的开始还有大禹治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奴隶制度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制度。知道商代的建立发展西周的兴盛与衰落文化,社会生活, 知道春秋战国认识屈原墨子。庄子。孟子道学派。知道了秦汉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还有残忍的焚书坑儒,还有中国的骄傲: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还有魏晋南北朝等等好多的历史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要多读好书,知道历史故事让我们受益很大让我知道自己的国家是多么伟大,我们的民族多么自豪,我会继续读下去继续回味。

     【八】

     《中国通史》一套共 3 册,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收入其中。上册主要讲述的是古文明的开始即民族的形成到秦汉的交替。说到此书,必定要提到它的三位作者,他们都是近代公认的史学大家。张荫麟曾在《老子身后孔子百余年之说》中,针对梁启超对老子事迹的考证提出了异议,是当时大为震动的一件事,并且得到了梁启超的赞赏。他以史、学、才出众知名,是文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国内外史学家对他的著作《中国史纲》评价甚高。读他的书,会有一种“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叹。吕思勉从小就学习写读史札记,50 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足以说明他对历史的热爱与痴迷。30 年代前期他开设了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文化史、社会史、民族史等课程。毕生致力于历史的研究工作。蒋廷黻反对“治史书而非史学”的传统方法,采用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方法,并将其引入当时尚属荒漠的近代史领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其编著的《中国近代史》,以冷静客观的态度,以学术的形式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表达了关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张荫麟在序言中提到写通史的根本在于应该判别史事的重要性,应该严格采用新异性、实效、文化价值、现状渊源来阐述历史。...

    推荐访问: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读后感 读后感 简史 中国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