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8篇

    时间:2022-10-22 16:20:23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8篇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 外宣办2011年工作小结暨2012年工作计划 2011年工作小结 2011年以来,外宣办坚持以“宣传也是生产力&r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8篇,供大家参考。

    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8篇

    篇一: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

    办 2011 年工作小结暨 2012 年工作计划

     2011 年工作小结

      2011 年以来, 外宣办坚持以“宣传也是生产力” 为指导思想,以提升睢宁城市形象、 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诉求, 紧紧追随县委、 县政府的工作步伐, 深入挖掘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 亮点, 通过一篇篇新闻报道、 一件件新闻活动的策划, 多角度、 全方位地将睢宁速度、 睢宁面孔和睢宁个性展示出去,取得了显著成绩。

     总的来说, 2011 年的外宣工作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 外宣稿件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是稿件的数量多 。

     截至 10 月 14 日, 外宣办自采稿件及配合媒体采写稿件共刊发、 播出 174 篇, 其中报纸、 杂志、 广电 124 篇, 网站 50 篇; 按级别划分, 国家级媒体 46 篇, 省级媒体 71 篇, 市级媒体 57 篇。

     二是媒体的层次高。

     截至到 10 月 14 日外宣办在对外宣传中共接待来睢进行正面报道的媒体 69 次, 成功实现了对《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 中央电视台、 江苏电视台、 徐州电视台等中央、 省、 市三级党报和电视台的全覆盖。

     此外, 外宣办还与《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农民日报》、《解放日报》、《南风窗》、《南方周末》、《中国县域经济报》 等重要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陆续推出了多篇报道。

     三是报道的力度深。

     2011 年, 在纸质媒体上刊发的稿件中, 有

     关睢宁的报道国家级媒体头版头条有 2 篇; 国家、 省、 市级媒体头条新闻多达 37 篇, 千字以上的大篇幅报道达 45 篇。

     其中,《农民日报》8 月 25 日以头版头条形式刊发了睢宁《 “农田托管” 破解种粮困局》;《中国县域经济报》 9 月 29 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刊发了睢宁《致富的“花路” 如此烂漫》; 新改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 1 月 6 日第5 版以整版篇幅刊发《走进网络“小岗村”》 专题报道; 《人民日报》4 月 19 日第 14 版以整版篇幅刊发《网络问政的“睢宁规矩”》 专题报道; 《人民日报》 10 月 9 日以 2100 多字的大篇幅报道了睢宁“舞动乡 村” 的社会管理创新举措;《南风窗》 1 月 18 日、 1 月 28 日分别刊发《让权力在轨运行》、《从“破烂村” 到“淘宝村”》 两篇专题报道; 《南方周末》 2 月 24 日 B9 版转 B11 版头条刊发《江苏睢宁“一毛钱维稳”》 长篇通讯。

     此外, 央视一套《看见》 栏目 2 月 23 日播出时长 30 分钟的《东风村淘宝记》 专题报道,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纪实》 栏目 5 月 14 日播出时长 15 分钟的《东风村的淘宝之路》 专题报道。

     这些重头报道的推出, 使睢宁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二、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脚板子底下出新闻”, 外宣办全体人员坚持深入田间地头、 奔赴建设一线进行采访, 在亲见亲闻中感受睢宁发展的脉搏, 见证睢宁突破的奇迹。

     实地采访不仅为采写各类外宣稿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化解负面报道积累了经验。

     密切关注社会舆情, 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今年“1.24” 睢中学生群架事件发生后, 外宣办积极参与社会舆情的监控和疏导工作, 在上

     网跟帖引导网络舆论的同时, 密切关注《现代快报》、 中国新闻网等媒体的记者动向, 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3 月中旬, 针对市民盲目抢购碘盐防辐射的现象, 外宣办全体人员积极上网发帖、 跟帖引导, 并安排专人前往城区内多家超市和商店进行采访, 为该事件的迅速平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8 月 25 日《南方都市报》 发表的《法院派员“跨省追捕” 发帖网民》 并引起媒体关注, 外宣办在领导的安排下积极与法院对接, 并咨询资深媒体人如何处理此事件, 并到广州、 北京与媒体积极协商, 获得理解。

     发挥外宣职能优势, 积极化解负 面报道。

     4 月中旬, 针对中央电视台、 江苏电视台等媒体来我县回访医疗废弃物回收、 加工情况, 积极与县医疗废弃物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对接, 制定应对方案。

     6 月中旬, 我县一常年在常熟务工的村民因妻子使用家庭暴力虐待女儿, 受到央视七套《生活 567》 栏目的关注。

     6 月 15 日, 该栏目记者周文致电外宣办, 要求对已回乡 的该村民家人进行采访。

     为及时化解该事件可能对睢宁造成的不利影响, 外宣办迅速与县妇联、 计生局、 凌城镇等相关部门沟通并积极回应。

     次日, 周文一行二人到来后, 外宣办热情接待并安排专人全程陪同采访。

     经过坦诚沟通和积极推介, 记者放弃了 采访该村民家人的打算, 转而采访我县关爱留守儿童的经验做法。

     6 月 17 日, 人民网记者李刑飞根据人民日报的委派来睢, 欲采访我县一拆迁事项, 外宣办积极联系相关单位了解情况。

     在对记者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详细介绍的同时, 积极向其推介我县当前正在开展的“千名干部下基层” 活动, 并在人民网刊发。

     三、 宣传手段进一步创新。

     1.

     围绕特色活动进行新闻宣传。

     年初, 外宣办围绕“家门口旅游” 活动, 深入机关、 企业和劳务市场采访, 将我县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 鼓励在外务工人员返乡 工作、 全力保障企业用工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宣传出去, 使更多的人了解了睢宁的工业发展情况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1 月 28 日至 2 月 26 日, 先后在 《中国县域经济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 等媒体刊发了《为创业送上金钥匙》、《 “俺今年就在家门口打工”》 等 10 余篇报道。

     5 月 8 日至 5 月12 日, 围绕我县首届农产品展销会, 积极做好宣传策划、 媒体邀请、资料整理等前期准备工作, 展销会开幕后, 积极向各级媒体推介睢宁农业发展过程的新闻点并全程陪同记者采访。最终, 共有 《农民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 等 12 家媒体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我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做法和成效进行了报道。

     7 月中旬外宣办人员围绕全县中小学校暑期校园对外开放一事, 积极进行采访报道, 稿件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江苏教育报》、《徐州日报》 上刊发。

     2. 创新宣传手段, 突出睢宁形象。

     为了充分挖掘睢宁文化内涵,更好地展示城市形象, 打造城市名片, 在领导的安排下, 我们开展 “睢宁城市形象宣传语” 征集活动, 外宣办拿出征集方案并配合活动组织发布《睢宁印象》 等背景资料。

     征集通知在网上发布后受到全国各地网友关注, 截至 6 月 30 日, 外宣办共梳理、 汇总全国 30 多个省、 市、自治区应征作品 3500 条, 发挥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随后外宣办人员又按照领导要求对应征作品进行初选, 并认真制定投票方案, 组织有

     关专家进行预选。

     评选结束后, 还要将获奖作品发到网上, 并对获奖人员进行奖励。

     3. 抓热点, 突出宣传睢宁亮点。

     3 月 25 日, 《人民日报》 记者王伟健、 陈安庆一行来睢交流, 外宣办围绕“创新社会管理” 这一热点话题, 主动提供事先整理好的 2 万字的《实施有效的社会动员与社会管理》 等资料, 并积极推介“网络问政” 的选题, 从而让他们产生了采访兴趣。

     我们积极组织采访对象, 先后采访督察室主任、 网评员和网管中心等人员。

     之后,《人民日报》第 14 版以整版篇幅刊发了《网络问政的“睢宁规矩”》 一文并配发记者评论, 对睢宁网络问政的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凤凰网等 50 余家国内主流新闻网站纷纷在第一时间予以转发, 使我县网络问政举措博得网民赞许。

     麦收期间, 外宣办积极抓住《农民日报》 记者下基层采访机会, 邀请其前来, 积极、 主动的为其提供新闻素材, 并陪同采访, 两位记者在睢宁采访两天, 为睢宁先后刊发了关于麦收的四篇新闻稿件, 并且与《农民日报》 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从 6 月 17 日至 10 月 14 日《农民日报》 已为睢宁刊发了 10 篇新闻稿件。

      2012 年工作计划 一、 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徐州市 11 届党代会精神, 按照县委、 县政府中心工作部署, 以全面提升睢宁形象为着力点, 以宣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切入点, 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11 届党代会精神在我县贯彻落实为突破口, 全方位提升外宣工作水

     平, 发挥外宣服务睢宁的最大效应。

     二、 具体措施:

     1. 实施城市形象整体宣传战略。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战略, 加强与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 新华日报、 江苏电视台等党报和重要媒体沟通、 协调和合作, 宣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徐州市第十一届党代会精神在我县贯彻落实情况、 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管理的创新举措, 打造“满意睢宁” 新形象。

     2. 精心策划外宣选题。

      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徐州市第十一届党代会精神在我县贯彻落实情况, 搜集宣传题材, 对亮点和创新工作进行新闻策划。

     围绕我县新型工业化、 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 战略, 精心策划工业农业、 城市建设、 民生改善、 创业人物等选题, 把睢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好经验、 好做法和取得的成果及时宣传出去, 提升睢宁美誉度和竞争力。

     3. 建立与各部门联动运行机制。

     积极与各单位沟通, 定期主动了解各部门对外宣传要求, 引导各单位主动上报近期宣传重点, 外宣办对各单位上报题材进行把关, 发现符合要求的新闻题材积极进行宣传报道。

     主动参与全县重大会议、重要活动, 认真搜集新闻宣传素材。

    篇二: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

    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17 年 8 月

     33 新形势下的外宣策略运用 —— 以浙江省外宣工作为例

     曹华标 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 杭州 310025

     摘要:结合浙江省近年来外宣工作的探索实践,分别从外宣阵地拓展、新媒体布局、重大活动契机把握、外宣品牌塑造、重点外宣人群五个维度,具体介绍新形势下外宣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新形势;外宣策略 中图分 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6X(2017)08-0033-01

     当前,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交互并进,各国各地区越来越注重对外宣传策略,以期加强对外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权提升。尤其在新媒介技术日新月异、传播格局深刻变化的今天,如何把握重点、切中关键,因地制宜制定外宣策略,成为各国各地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浙江省近年来外宣工作的探索实践,分别从外宣阵地拓展、新媒体布局、重大活动契机把握、外宣品牌塑造、重点外宣人群五个维度,具体介绍新形势下外宣策略的运用。

     1 本土化策略,拓展外宣前沿阵地

     本土化策略,就是以对象国受众为核心,通过传播平台本土化、传播渠道本土化、传播主体本土化等方式,实现对外宣传的一线布局和有效渗透。目前,浙江省加大国际媒体合作,大力拓展境外传播渠道和宣传窗口,邀请外国专家讲述传播浙江故事等,都是本土化外宣策略的有效尝试。

     多角度延伸触角,搭建对外宣传窗口。如持续推进“浙版图书海外百柜工程”,在法国、美国、南非、新加坡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中文书店、侨团会所等推出近50 个浙版图书专柜,创新发送方式,优化海外布局。组织开展“万家海外中餐馆 同讲浙江好故事”外宣品展陈活动,以法国、德国、斯洛伐克、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20 个国家的浙江藉中餐馆为重点,对外展陈介绍浙江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视频和图书,打造我省外宣新窗口。此外,联合海外留学生联谊会成立海外传播小分队,新生代对外宣传力量充满活力;在悉尼、柏林、纽约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实现了对外宣传工作与海外引才工作的两结合、双促进。

     2 新媒体策略,创新对外宣传平台

     当前,新媒体影响力与日俱增,各类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直播平台等自媒体迅猛发展,受众群体庞大,成为各国各地开展外宣的新阵地。浙江通过运营“浙江发布”政务平台,开设英文网站,在主流社交媒体开设账号等方式,不断开拓新媒体外宣新局面。

     建强浙江发布,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浙江发布平台自2014 年上线以来,迅速吸引粉丝,大量集聚人气,到 2016年年度,用户粉丝量超过 600 万,位列全国政务新媒体第一方阵,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 G20 杭州峰会期间,“两微一端”及时刊发重大信息,持续推出 28 篇中英双语微信报道,集中对外传播浙江文化,主持的“G20 峰会”“G20 杭州峰会”两个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 3.4 亿。

     3 重大活动策略,紧抓外宣主场机遇

     聚焦重大国际活动,响应世界各国关切,引导媒体舆论关注,这既是外宣战线的重要挑战,更是外宣事业的重大机遇。近年来,浙江省外宣主动聚焦 G20 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大会,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加强媒体合作、有序管理舆情,取得显著外宣实效,极大提升了浙江的国际形象。

     强化议题设置,营造正能量外宣强音。重大国际活动需要强有力的主流舆论引领,从“与我有利”的原则出发,充分发挥主场优势,主动设置议题、策划选题,做大做响正能量外宣。在 G20 峰会中,浙江省统筹省内外外宣资源,在各外宣平台中分别设置“今日浙江”、“G20 畅想”、“Hi 浙江•驻华使节访谈”、“杭州与 G20 有个约会”、“我与 G20”、“G20万人微笑墙”、“G20 蝶变杭州”等专版专题专栏,全方位展示,多视角解读,有力引导了舆论聚焦走向,提升了积极正面的主场形象。

     强化舆情引导,因势利导做好外宣。国际活动是舆情高发的敏感时间窗口,如何妥善引导舆情、化解舆情,是外宣工作的重要挑战。浙江省无论在 G20 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还是在其他重大国际活动中,都能有序有力应对舆情,敢于亮剑,甚至把舆情危机巧妙转化为外宣契机。如在 G20 峰会中,策划推出《加强安保是国际惯例》、《有安全感才有幸福感》、《了解杭州,从一杯茶开始》等原创文章,不但有力回应了各类质疑,驳斥了各种不实言论,而且借势出击、借力打力,充沛了正能量声音,引导了舆论走向,为峰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4 特色品牌策略 ,构筑外宣形象高地

     特色品牌是外宣工作保持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的重要保证。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和外宣重点都在量身定做自己的特色名片和亮点品牌。近年来,浙江省全力打造“美丽浙江”品牌,通过内容内涵创新、品牌活动策划、品牌交流推广,向全世界强有力得宣传展示了浙江之美。

     策划品牌系列交流活动。开展“美丽浙江”对外新闻交流活动。如浙江组织全省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项目赴各国参加“美丽浙江——中国文化年”、“美丽浙江——欢乐春节”、“美丽浙江文化节”等系列演出活动,对外传播浙江优秀文化。此外,利用名人品牌效应,加强浙江名人文化与国外名人文化进行合作交流。如浙江遂昌举办“汤显祖”文化节暨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 400 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浙江绍兴通过“大师对话”交流项目,在中国鲁迅与法国雨果、俄罗斯托尔斯泰等世界文化名人寻找结合点,加强文化交流等。

     5 重点人群策略,提升精准外宣实效

     海外华人、出国留学生、在华留学生、在华工作外国人等特定人群既是对外宣传的对象重点,也是进行二次宣传的桥梁纽带。浙江省通过制定重点人群外宣策略,分门别类地开展宣传,提升了工作实效。

     以在浙外国人为重点,增强浙江文化熏陶感知。如实施在浙外国人美丽浙江感知项目,引导在浙外国人成为对外宣传浙江的友好使者。如针对在浙外国留学生,开展“悦读浙江”——外国留学生读书活动,增进其对浙江的认识和了解;举办“梦行浙江”外国留学生中华才艺展活动,丰富他们对优秀中国文化的深度体验和展示;如针对外国专家,举办“情系浙江”外国专家美丽浙江行活动,邀请相关领域在浙外国专家,深入各地互动交流,实地感受浙江、研究浙江。另外,还策划举办“美丽浙江”——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评选活动、“快拍浙江”——外国人看浙江摄影比赛等,借助外国人的独特视角传播、展示浙江的美丽风光和人文魅力等。

     参考文献

     [1]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篇三: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

    前哨 2021年第8期传播方法分享中国有效控制疫情的经验,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英语报纸在疫情报道中的使命。《上海日报》 1999 年创办,是中国第一份地方性英语综合日报,主要服务于在上海的外国人,是上海对外宣传的阵地,发行遍布北美、澳洲、东南亚和长三角地区,是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英文媒体。2020 年《上海日报》网站浏览量达到 3800 万,同比增长 15.1% 。

     其中,在中国新冠疫情初期( 2020 年 1 月底至 3月底),网站总浏览量达 1203.5 万,同比翻了一番,日峰值达到 30 万。

     其中,新冠专题页面访问量为 238 万,占总浏览量的 20% 。由此可见,《上海日报》是外国人了解上海疫情防控的重要官方渠道,是国际社会了解上海的重要媒体。本文以《上海日报》为例,探讨外宣媒体应该怎样报道疫情,在疫情报道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好外籍人士的服务工作”。一、选题回应读者关切,做好读者服务《上海日报》是外国人了解上海疫情防控的重要官方渠道。

     《上海日报》从 2019 年末武汉发生疫情开始,就不断跟踪官方疫情发布,把中国政府的信息及时用英语在报纸、网站和新媒体账号上不断更新。随着疫情逐步严重,尤其是武汉的“封城”,疫情向全国蔓延和上海本地疫情防控力度的逐步加大,《上海日报》从2020 年 1 月 31 日开始推出疫情专刊, 每天 8 个版的新冠专刊,力求既要突出科学性、权威性,确保政策解读全面准确、事件分析科学辩证、形势报道实事求是,又要提高可读性、实效性,确保报道入眼入耳入脑入心。[1]为了给读者一个直观的认知, 报社图片编辑专门设计了各地疫情数据的地图和图表,日日更新,方便外籍读者。还根据外籍人士的需求, 不断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口罩购买和佩戴、如何自我保护、隔离政策和流程、发热就诊流程、核酸检测、疫苗知识、疫苗预约等读者急需的指南性信息在报纸,网站和社交媒体进行发布。例如在 2020 年 2 月 3 日 4 版《上海日报》除了报道本地居民如何在社区排队登记购买口罩, 还专门做了一篇小贴士指导在沪外籍人士怎么登记购买口罩,需要什么证件,登记的流程以及去哪里购买口罩,报纸上还有二维码,通过扫码, 读者可以在网站上看到报纸外籍专家亲身体验并拍摄成 Vlog 的社区口罩登记购买全过程。疫情一线的医疗信息一直是外籍读者最为关心的。

     记者第一时间走访了上海多家医院的发热门诊, 采访医护人员,了解上海发热门诊的疫情防控情况,人员和设备配备。随后, 又跟随疾控人员走访医院进行院内感染防控的检查和管控, 记录了疾控人员如何向发热门诊的负责人详细询问发热病人进入医院的过程, 接待人员是否有正确的疫情防护装备,发热病人是否有单独通道避免和其他病人接触,是否有专门的 CT 检查设备等。

     整个过程都通过 2020 年 1月 31 日 4 版“ Diligent local CDC staff workinground the clock“ (《上海疾控人员日以继夜在工作》)的报道用文字、图片、视频的融媒体手段对上海医疗一线疫情防控的情况进行报道, 也告诉读者如果一个外国人在上海发生发热等可疑症状,应该及时去哪里就医,必须佩戴口罩和会经历怎样的流程等,减少了外籍人士心中的恐慌和不安,也宣传了上海严谨专业的疫情防控工作。《上海日报》除了成为外籍人士了解中国疫情防控和相关政策的官方英语渠道,也为外籍人士提供咨询,成为他们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在疫情初期,很多外籍人士想询问隔离相关政策,但是不清楚哪里获得权威的英语信息。他们在报社相关文章和社交媒体留言,记者就联系上海市外办,相关区政府和市卫健委为外籍读者询问双语咨询途径或者直接收集答复。上海开放对外籍人士打疫苗后,《上海日报》成为了外籍人士沟通市卫健委等有关部门的桥梁, 他们在预约发生困难和碰到手机操作问题时都会在报社的网站和微信公号留言, 条线记者及时把问题转告给有关部门并积极沟通,帮助解决问题,得到读者和卫健委的肯定,受到外籍读者赞扬。二、关注细节,用“人”的故事打动读者作为一张英语报纸,《上海日报》 更加注重于细节和有趣的“人”的故事。

     报社资深澳大利亚专家 Sue 一直教育年英语报纸如何在疫情中做好外宣工作—— — 以《上海日报》为例◎ 蔡文珺[ 摘要 ] 在新冠疫情这一全球共同的敌人面前,英语报纸肩负了非常重要的外宣任务,如何把疫情的真实情况、中国人民的故事和政府的政策及时准确传播出去,服务好常驻本地的外国人,向世界介绍中国在抗击疫情中的成果,分享中国有效控制疫情的经验,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英语报纸在疫情报道中的使命。

     本文以《上海日报》为例,探讨外宣媒体应该怎样报道疫情,在疫情报道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好外籍人士的服务工作”。[ 关键词 ] 外宣媒体 疫情报道 传播效果 共情69

     新闻前哨 2021年第8期传播方法轻记者,“只有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的故事才是感动人的,不管是大明星,大专家,还是小人物,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和有趣的地方, 关键是我们的记者要积极地走到被采访对象中去,去挖掘他们的故事。我们要用生动的故事和细节去感动读者,把政策用人的故事去演绎,才是外籍读者愿意看,也看得懂的报道。

     ”我们走访了道口、菜场、超市、饭店、社区、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学校、药房、口罩厂、商店等和疫情有关的单位和场所,展现疫情期间上海人的生活。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在家上网课的学生和老师、加班加点的电商平台服务人员、给医生送去咖啡和点心的爱心市民、每天忙着送菜的快递员、 紧急回国的留学生、 每天坚持写日记的援鄂医疗队员、在口罩厂做志愿者的城管队员等,记者对准疫情影响下各行各业的普通人, 通过他们的故事讲述疫情给每个人带来的影响。《上海日报》特地做了一个社区系列报道,走访各个街道,特别是涉外社区,探访基层社区是如何抗击疫情的。记者走进外籍人士集中的长宁区古北街道荣华社区,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门为居民,特别外籍人士,提供服务, 宣讲疫情防控政策并指导居民如何消毒和出门佩戴口罩。

     来自丹麦的 Simon Lichtenberg (西蒙 林其伯格)先生在荣华社区已经居住了 28 年,他告诉记者他觉得上海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得非常棒,觉得住在上海很安全。“ It was verycomprehensive and also very calm and pro-fessional, which made us feel safer.Panic does not help any-thing, but professional care and proper attention in duecourseare very important, ” Lichtenberg said. (“上海疫情防控工作非常全方位、冷静和专业,这让我们觉得更安全。

     恐慌并没有用,但是专业规范的服务和周到的关注非常重要”,这位获得过上海白玉兰奖的林其伯格先生这样说。

     )

     [2]荣华社区有来自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3000 多位外籍人士。

     20 多位社区干部每天都要上门了解居家隔离人员情况或者对外籍人士进行疫情防控宣讲。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每天和医疗人员都去看望一个 1 月 22 日从武汉回来的日本居民,当医疗人员测体温的时候,她会询问隔离居民的生活需求, 带去他们需要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并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这个被隔离的日本居民对社区干部细致贴心的服务表达了感谢。

     荣华社区的故事在2020 年 1 月 31 日 5 版 “ Shanghaiofficials help expats dealwith virus ”(《上海社区干部帮助外籍人士抵御新冠病毒》)报道后, 上海各级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和对疫情防控一丝不苟的精神得到读者赞赏, 起到很好的外宣作用。三、合适视角,体现共情疫情报道中,《上海日报》避免了把人物拔高的做法,把每一个采访对象当成生活中各有闪光的普通人进行报道,更能获得外籍读者的认可和共鸣。就像有句话说的“疫情中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用合适的视角进行报道,引发外籍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和理解,获得效果更好。医务人员无疑是这次抗 “疫” 战役中的亮点,《上海日报》也做了大量的相关报道。中文媒体频繁报导的前线医务人员在疫情初期为了节省防护服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有些女医务工作者为了方便和防止病毒沾染还剪了超短发甚至光头等。

     在中国读者眼中感人的事迹,在外国读者的眼里,可能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这些内容的报道我们就会淡化。相反《上海日报》独辟蹊径,跟踪记录了仁济医院的一对年轻护士的故事,做了他们出发,到达武汉工作,医疗队顺利回来的融媒体系列报道。

     因为疫情他们主动推迟了婚礼,一同前往雷神山医院援助,医院特地在原定的婚礼日期在前方为他们举办了婚礼,我们把出发前对他们的采访,他们在前线的工作, 婚礼情况以及上海同事对他们的远程祝福进行了视频剪辑,配上周华健的“明天我要嫁给你了”的歌曲, 用轻松有趣的形式向读者进行了展示活生生的一线医务人员的生活和工作。记者还在今年 5 月 27 日做了他们已经迎来自己可爱宝宝的跟踪报道。

     在我们的报道中抗“疫”人员不是不吃不喝的机器人,他们是有血有肉有爱人有朋友也会害怕的普通人,激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好的中国故事应含有被国外受众广泛认同的情感需求与价值理念,如爱—— — 对自然、生活、文化、美食、劳动及他人之爱。宏大叙事固然必不可少,“小而美”的故事更容易打动人心。讲好中国故事,不能总落窠臼,而应“改变生硬的传播模式、多进行双向交流”,用不流俗而又真实的美好生活,让外界广泛而又准确地听到中国人的声音”。[3]在这次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不少在华外国人见证甚至参与了中国的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用外国人自己的视角解读疫情更能获得外籍读者的认可,提高信任感和认同感。

     为此《上海日报》采访了多位在上海和在中国的外国人用他们自己的话和故事来诠释中国抗击疫情的过程。东方航空公司的意大利籍机长在疫情最厉害的时候选择暂别在武汉的家人,和他的同事们工作在运送抗“疫”物资的第一线。

     除了采访和挖掘各行各业参加抗“疫”的外国人,《上海日报》 也策划了多个由本报外籍专家参与的外国人看疫情报道。

     来自新西兰的安迪是《上海日报》的明星人物,作为一个普通话熟练的外国人,他在疫情中根据热点和外籍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写专栏并自编自采自播 Vlog ,在《上海日报》的报纸、网站和视频号进行播放。在疫情初期,安迪回了一次新西兰看望家人,他自己拍摄记录了新西兰和上海浦东机场截然不同的疫情管控措施,充分体现中国防疫措施的严格。

     回国后,他接受了核酸检测和居家隔离,整个过程每天都用 Vlog 的形式在《上海日报》的网站等终端进行更新,很多也在隔离中的外籍人士在视频下留言,交流隔离感觉,分享体会。70

     新闻前哨 2021年第8期传播方法隔离结束后, 他走上街头, 拍摄疫情中上海人民的生活, 采访中国人和在沪外国人在疫情中的感觉和对政府措施的感想。在武汉疫情结束后,安迪又第一时间和同事飞往武汉,走访这座曾经受到全世界关注的城市,他走上街头、坐上地铁、坐进饭店、进入旅游景点,探访武汉人的家庭,用真实的镜头反映武汉人的后疫情生活。

     这个报道获得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安迪因此收到了 CCTV 的采访邀请。可见, Vlog 的记录形式是新媒介环境下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有力工具。它通过视听双通道对现实的还原,最大程度接近于真实的生活,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观众疑虑,加强可信性。

     除了真实性以外,视听结合的叙事方式更加生动,可以调动人的多重感官系统,对受众的吸引力更大。在传播路径方面, 社交媒体平台的转发分享功能实现了短视频的快速、广泛传播,此外,其具有的评论、点赞和反对等社交机制也有助于突破单向的传播模式, 增强话题的互动性和讨论氛围。[4]结语《上海日报》作为英语媒体,在疫情报道中通过选取读者关切的议题,选择合适的主题和视角,以及采用“文字 + 视频 + 社交媒体”的报道方式,做到了能获得外籍读者情感共鸣的有效传播。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外籍读者的爱好和兴趣点, 生产并用他们接受和喜爱的方式提供我们的新闻产品,讲好中国故事,获得更好的外宣效果,进一步促进上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世界了解上海和为上海融入世界提供优秀的媒体平台。注释:[1] 刘东成:《如何做好热点话题的对外传播—— — 以中国日报社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对外传播实践为例》,《对外传播》 2020 年第 9 期[2] 杨健:“ Shanghai officials help expats deal with virus ”《上海日报》 2020 年 1 月 31 日 5 版[3] 董雁、于洋欢:《外宣媒体的战“疫”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 以 CGTN 为例》,《传媒:

     media 》 2020 年第 6 期[4] 杨颖、贺立佳:《凝聚在华外国人的力量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对外传播》 2020 年第 5 期(上海日报)从 2013 年开始,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下简称“广州台”)《新闻在线》节目引入产品思维,用做产品的思维去做节目,做好内容生产。

     8 年间, 2000 多个新闻版面,讲好百姓身边故事,传递广州声音。节目多次获得广东省新闻奖和广东省广播影视奖,收听率一直稳居同时段前列。

     本文以《新闻在线》近年实践为例,浅谈融合背景下如何用产品思维打造广播品牌节目。一、 广播节目产品化的前提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我国, 广播电视媒体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服务机构。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众分化,声音杂化,舆论热点频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面对众...

    篇四: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

    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王 楠[摘要]首先对新媒体背景与对外宣传工作进行简要介绍,说明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接着列举了三种在新媒体背景下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方法,最后针对新媒体背景下对外宣传工作的要点进行有关注意事项的说明,以期能够为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背景;对外宣传;文化传播 1 新媒体背景与对外宣传工作 1.1

     新媒体背景的特点 媒体是传播媒介的简称,是普遍意义上的大众传媒,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是传统媒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信息科技的带动下,21 世纪的媒体逐渐走向了“网络 传媒”的方向,门户网站、各种交流平台都成为传播媒 介,表现出传播途径更多、传播范围更广、二次传播影响 力更大等特点,这些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特点为宣传工 作提供了帮助,同时也对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对外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外宣传工作以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展示我国文化、经 济、政治和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使其他国家和人 民对我国更加了解,以此增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 向国际展示我国的国力。虽然我国新闻媒体的对外宣传工 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外宣传工作仍然存在重 广度轻深度的问题,即对所宣传的内容挖掘得不够深刻,没有进行“灵魂性”的加工,外宣效果并不理想。

     1.3 新媒体背景下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在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外宣工作所使用的技术、所利 用的媒介和所获得的反馈都将与传统媒体环境有所不同,外宣工作人员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好地完成使命、外宣 工作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发挥应有的作用,仍值得我们思 考和探索,新媒体的利用是否能够解决目前外宣工作的问 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2 在新媒体背景下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方法 2.1

     从改变宣传观念入手发挥新媒体的宣传实力 我国对外宣传的内容已经包括了大到政府政策、小到 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而很多外国朋友,尤其是与中国社会文化完全不同的中东地区的外国群众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够,甚至他们往往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上间接获取关于中国的信息。这种局面的形成与我国外宣观念有关,在中国,传统的外宣观念仍然认为宣扬国力是主要的,但实际上,新闻传媒在外宣工作中实际上起到表现中国软实力、表达中国文化魅力的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外宣工作者只有改变宣传观念,才能使新媒体的宣传实力得以发挥,才能使外宣的力度更强。以网络建设为例,当前迫切需要培育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宣网站,作为中国外宣的第一个平台,在与其他国家进行互联网交流的过程中展示中国的文化和国家实力;另外,新媒体环境下的外宣工作还需要以精品意识作为主导,即在众多国家的外宣中独树一帜,打出中国文化牌,进行品牌性的外宣建设,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外宣的有利资源,并在网络的平台上,通过纪录片等节目的制作,使这种传统文化成为外宣的“独特产品” 。

     2.2

     利用新媒体优势实现传媒互动提高外宣效果 在新媒体时期,我国的外宣工作方式受到媒体发展的 影响,在宣传手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地理距离造成的消息内容的滞后性在新传媒环境中得以解决,这意味着我国外宣工作可以加快发展脚步,但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使对外宣传面临许多新任务和机遇。如何把握新形势下国外受众对我国信息的需求,如何利用新媒体增强对外宣 传 的 针 对 性 和 实 效 性 ,

     这 些 都 是 亟 待 研 究 解 决 的 新 问题。受众对信息的选择及反馈主要受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处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相同的传播内容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受传播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要使外宣起到效果,与信息接收者进行互动,通过互动掌握信息接收者对外宣的态度,并获得国外群众对我国外宣工作的反馈和信息需要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热点,组织诸如利用网络、手机开展主题博客大赛、原创短信大赛、Flash 设计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对外宣传与对内宣传、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有机结合,形成对外宣传的民意场。

     2.3

     结合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走多样性的创新外宣路线 长期以来,对外宣传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大批优秀的外宣节目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但是传统传媒与新媒体相比在信息发布方面具有滞后性,且传播形式有限,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外宣效果的发挥。在新媒体环境下,外宣工作者除了进行全面的宣传网站和网络平台建设之外,还应该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创新外宣的方式,如开展与移动通信等部门的全方位合作,利用手机彩信、移动电视等先进的技术平台,通过多媒体短信、动漫、电视宣传片等形式进行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气息的外宣活动,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公众人际交往平台,通过公共网站上的外宣平台建设的方式,增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以此打造一条创新的外宣路线。

     283

     网

     络 时 代3 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应注意的问题3.1

     重视宣传模式和传播方式的共同变化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说教型”宣传模式已经不 再适合传媒环境了,虽然新媒体的发展给外宣的传播方式 改革带来很多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宣传模式的 变化。不改变宣传模式,无论怎样先进的传播方式都不能 使外宣工作达到应有的效果,外宣工作人员应该做到的 是,将宣传模式从“枪弹式” 、“说教型”向“互动式” 、 “事实为主”转变。

     3.2

     重视对外宣传的内容的真实性 对外宣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非单个部门力所能 及,也不是仅靠举办一两次大型活动就能一蹴而就的。新媒体使信息传播无处不在,也给了受众更多的话语权,大众传媒不再是信息垄断者,信息的不确定性使得对外宣传更 难 收 到 立 竿 见 影 的 效 果 。

     因 此 ,

     对 外 宣 传 必 须 立 足 实际,将常规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追求炒作式的宣传活动。

     3.3

     重视外宣人才的培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外宣传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 很大变化,外宣人才培养成为影响外宣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外宣传既要符合传播规律,适应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又要紧密结合国内和国际形势,适应受众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这就要求大力加强外宣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精通外语、了解国情、熟悉通信技术、具有一定传媒经验的复合型外宣人才。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使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面临着 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传播面积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二次传播的影响力更大的新媒体,使对外宣传工作必须解决宣传力度和宣传方式方面的问题,外宣工作人员的宣传观念的改变、互动平台的建设和特色外宣路线的选择,能够使我国外宣工作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要求,并使外宣真正成为展示我国国力和文化的平台。

     ■

     [参考文献] [ 1 ] 古宵燕,杨世杰 . 新媒体环境下对外宣传的路径选择[J].中国广播,2008,(9)

     .

     [2]刘阳.中国对外新闻报道策略研究 [D]. 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孟玉玲.浅谈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新闻编辑[J].青年与社会, 201 3 ,( 1 0 ):

     292 - 293 .

     [4]陈正洪.中国媒体与中国软实力建设战略解析[C].第六 届 亚 太 地 区 媒 体 与 科 技 和 社 会 发 展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2008 .

     [5]林良旗.媒体公信力、政府信息透明度与国家形象的互动 [C]. 2008

     第六届亚洲传媒论坛 — —国家形象传播论文集,2008. ( 作者单位: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上接第 282

     页)

     4.2

     创新外宣工作模式 长期以来,对外宣传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大批优秀的外宣节目成为世界了 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但是传统传媒与新媒体相比在信息发 布方面具有滞后性且传播形式有限,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外 宣效果的发挥。在新媒体环境下,外宣工作者除了继续坚 持传统传媒的组合式宣传之外,还应该利用新媒体传播方 式的多样性,创新外宣的方式,如在进行纸质杂志编辑的 同时开发相应的电子书,将纸质杂志的内容写入博客等,使杂志在新背景下实现体现形式的创新。同时,杂志编辑 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公众人际交往平台,通过公共网 站上的外宣平台建设的方式,增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和辐 射力,以此打造一条创新的外宣路线。

     4.3

     从接收者角度进行外宣内容的选择和编译 受众对信息的选择及反馈主要受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 因素的影响,处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相同的传播内容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受传播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要使外宣起到效果,与信息接收者进行互动,通过互动掌握信息接收者对外宣杂志的态度,并获得国外受众对外宣杂志的反馈和信息需要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广泛搜集与杂志主题和内容相关的信息,以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热点作为杂志编辑的切入点,以提高韩国各地民众对韩文 《中国》 杂志的认同性,这种从接收者的角度进行外宣内容选择和编译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他国读者由于文化冲突产生的对外宣内容的排斥感。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传媒方式和国际文化交流都显 示出一些新的特点,我国外宣工作,尤其是以纸质杂志编辑为主的外宣工作要想在新时期取得成就,就必须从外宣人才培养、外宣工作模式改进、外宣内容变化的角度开辟一条具有特色的外宣路线,相信这种外宣路线的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外宣工作中的问题,使纸质杂志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更加紧密的文化交流。

     ■

     [参考文献] [ 1 ] 刘阳 . 中国对外新闻报道策略研究 [D]. 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古宵燕,杨世杰.新媒体环境下对外宣传的路径选择[J].中国广播,2008,(9)

     .

     [3]陈正洪.中国媒体与中国软实力建设战略解析[C]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 .

     [4]林良旗.媒体公信力、政府信息透明度与国家形象的互动[C]. 2008

     第六届亚洲传媒论坛 — —国家形象传播论文集,2008. [5]孟玉玲.浅谈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新闻编辑[J].青年与社会, 201 3 ,( 1 0 )

     .

     ( 作者单位:人民画报社 )2842014 . 6

     新闻传播

     News Dissemination

    篇五: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

    1 页 共 3 页 现代物流报/2015 年/3 月/23 日/第 015 版 理论

     浅谈外宣工作在企业宣传工作中的重要性

     淮南矿业集团物资供销分公司

      杜梅

      企业对外宣传工作在提高企业发展影响力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仍有很多企业方面对外宣传工作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影响了企业对外宣传的实际作用和效果。

      一、企业对外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外宣传力度不高,缺少统一性,严密性。根据多年来企业外宣工作成果来看,企业的对外宣传工作缺乏统一性、严密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企业本身对外宣工作重视程序不够,没有明确的规划和要求。二是投稿人员的写作功底不够,缺少系统性和写作力。写的东西不符合外投媒体的需要,很多的媒体报道大多不是企业主动投稿,而是因为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而企业作为事件的当事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影响力,没有主动抓住对外宣传的契机,一些很重要的时机,往往由于缺乏对外宣传意识而失去。

      2.宣传方式单一,稿件质量不高,缺乏自身特色,效果不突出。纵观能上外宣媒体的稿件,大部分都信息短笛,在稿件投稿载体上,也比较呆板,没有花费精力和时间深入研究、探讨对外宣传工作的多样性。有些稿件本身有重大题材,但是因为企业本身重视不够,再加上没有较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疲于应付,结果把大题小化,小题短化,只在不起眼的位置发表,失去了稿件本身的重大性。

      3.对外宣传意识不强,指标考核力度不够,忽视宣传效果。多数企业对外宣传工作被作为一项软指标,处于没有工作要求、没有保障措施、没有工作检查的状态。企业经营者在埋头经营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是否能按期超额完成,在对外宣传上用心不够。在如何处理对外宣传工作和经营管理二者的关系问题上,部分企业经营者依然存在一些片面认识,对外宣传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外宣传工作。

      二、增强对企业宣传工作的认识,切实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对外宣传工作是企业整体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强行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视,增强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自觉性。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上生存发展,就必须要走出去。企业领导在企业宣传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要从自身做起,高度重视企业外宣工作,亲自带头策划外宣主题,指导外宣工作。确定时间,谋划主题,组织编写,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传送出去,使社会公众真实、准确、全面的了解企业,认同和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和重视企业的发展需求,增强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改善企业的生存发展条件,从而创造、形成、维护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和对待企业对外宣传工作,切实下力气、用精力抓好这项工作。因为成功的对外宣传,会出形象、出市场、出机会、出效益。

      2.对外宣传基本要求。

      (1)契合企业战略发展和经营活动需要。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来开展。对外宣传工作不为了宣传而宣传,而是要主动将对外宣传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结合,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宣传,营造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2)促进企业良好形象建设需要。对外宣传塑造、传播企业的企业形象是对外宣传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第 2 页 共 3 页 企业的各基层单位都有义务承担这项任务,根据这一要求,积极配合,将企业就形象建设制定的一系列措施,贯穿到对外宣传工作中,树立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3)提升企业在行业影响力需要。一个企业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要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家庭里。要与行业内先进企业开展对标,而外宣工作就是企业形成沟通畅顺、交流充分、合作有效、利于发展需要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综合性公共关系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通过强化外宣工作让其他企业认知了解,并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三、开展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途径。

      1.结合实际,认真策划。一篇好的外宣作品必须经过多重渠道的精炼才能形成。结合实际,认真策划是首要工作。把企业经营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各种宣传方式;结合企业一段时期以来需要对外宣传的构想,制定一整套的行动方案。要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企业对外宣传工作逐步升温,不断营造热点亮点。

      2.多方协调,适应需要。对外宣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对涉及行业门类多、分布地域广的企业来说,更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合理分工,共同协作,贯彻实施。写作人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要多深入现场,多了解形势,多开发智力,更多地结合自己企业形象特点、经营发展需要,解决好企业共性与自己企业个性的关系,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3.遵守外宣政策,严格谨慎。对外宣传工作不仅关乎到企业形象的传播、外界的接受理解程度,更包含能不能在对外宣传中,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体现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因此,要严谨慎重,保持对外宣传口径的一致性、严谨性和规范性,任何不实、不详、不尽的对外宣传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并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明确目的,注重实效。对外宣传工作不能为宣传而宣传,而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追求实际的效果,要在实际工作中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坚决摒弃对外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外宣工作要突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突出企业自身特点和企业文化理念,让企业充满自身发展魅力。

      四、强化管理,提升效果。

      1.出精品。很对外宣传工作需要工作平台、需要工作队伍、需要策划和管理,相应也要产出宣传产品。对外宣传工作不应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下发文件上,而应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经营业绩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对外宣传产品反映出来。

      2.出形象。出产品不是目的,企业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对外宣传产品,都要充分维护和完善企业形象。通过对外宣传的加强,使企业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富、更有知名度。

      3.出效果。对外宣传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出效果,要全力整合企业各层面、各渠道的对外宣传途径,形成合力,形成战斗力。对外宣传工作要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与企业的日常管理相结合,与企业文化建设和队伍凝聚力建设相结合。对外宣传工作和其他所有的经营管理行为一样,最终的结果都要体现在是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体现在是否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管理。

      1.统一重要的对外宣传口径。重大事项的发布企业内应保持上下一致、左右一致。一些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要工作、重要成就以及其他外界关注、员工关心的问题,可以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统一公布。

      2.加强对外宣传的质量评估。提高对外宣传品的质量,对外宣传品是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要适应对外宣传品制作精品化的发展趋势,认真组织制作对外宣传品,不断提高对外宣品的质量。

      3.坚持重大对外宣传活动和经常性对外宣传工作相结合。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宣传资源,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宣传,企业重大活动的宣传工作要与日常性的对外宣传工作紧密配合,形成重大活动的对外宣传与经常性对外宣传工作齐头并进的态势。

      第 3 页 共 3 页

      4.建立奖罚兑现的激励机制。要建立正常奖罚兑现激励机制,对外宣传投入也是经营成本的组成部分,没有一定的投入保证不行,企业要统筹安排,合理安排经费,加大对对外宣传的投入。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既要挖掘用好内部的人才、资源、优势,同时也要学会用好社会专业力量,发挥好内外优势。对完成较好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没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相应处罚,全面确保对外宣传工作取得实效。

    篇六: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

    从一则典型实例谈对外宣传工作基本方法

     摘 要:

     本文从高校新闻宣传员工作实际出发,在分析宣传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一篇活动报道为例,提炼出了一些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方法,供新闻宣传者交流学习。

      关键词:

     对外宣传 新闻 重要性 基本方法

      当今时代不仅需要能干实事的人,而且需要善于宣传的人。随着社会信息的日益丰富,多种媒体云集,社会良好的宣传背景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大好舞台,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更大的挑战。

      一、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宣传工作在社会各个领域被日益重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宣传工作可以拓宽工作视野,提高工作质量,提升活动层次;有利于资源整合,促进工作的再梳理,树立活动品牌化;有利于扩大影响面,提升知名度。

      二、对外宣传报道典型实例:《中国青年报》上一篇活动报道的诞生过程

      以 2010 年 10 月,我们与同学们合体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一篇《他们为山里娃带去五彩梦想》的报道为例,谈谈一篇对外宣传报道的诞生过程和大家所做的努力。

      暑假正值社会实践活动的高峰时期,大学生暑期社会实

     2 践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一些大学生们自发组织了一支赴云南暑期支教团队。在他们筹备组织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本次支教活动源自一个学生在一年前赴云南自助游时得到的启发,由学生们自己联系的支教地点,在广泛宣传支教行动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志同道合的志愿者队伍,并通过感人的策划寻找到了电脑图书等赞助方,支教模式并不是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辅导教育,而是更多从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之窗、邮寄理想的层面出发,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成长、自信培养、理想塑造,等等。支教让大家欣喜的结果是很多原本因观念落后或家庭贫困不支持孩子受教育的家长们在看到了孩子们熊熊燃起的理想和抱负,看着那些孩子歪歪扭扭一遍又一遍地写着“我要上大学”的理想的时候,都克服了重重困难,让孩子们继续留在校园里接受教育……从活动的萌芽、联络、宣传、招募志愿者、寻求赞助方等整个支教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行为,不是官方组织,也绝不是为了完成暑期实践任务而做的安排。这些欣喜的发现和进一步的挖掘,使我们充满信心,如此好的题材,一定要做些文章,扩大其影响力,让学生们的行动感染、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支教这样的行动中来。

      在媒体联络方面,我们行动得比较早。策划刚出来,我们就带着满满的自信,大胆地与《中国青年报》记者取得联系,抱着虚心的态度征求他们对活动的指导,以期创造进一

     3 步合作的可能性。活动策划得到了一位记者的认可,他很支持本次活动,并鼓励大家认真筹备,干实事。活动结束后,我们认真总结,主动联系该记者,邀请他来学校听听他们支教的故事。亲临采访后,记者感慨道:“真正让我感动的是学生们自主筹备的整个支教的过程,他们非常用心,克服了很多困难,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支教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对支教行动的无限执著。”他称赞道:“能克服重重困难与云南偏远山区那些与世隔绝的孩子交朋友,让孩子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拥有了自己的理想,这样的行动很有价值。”找到媒体的着眼点后,撰写、修改、完善,最终得以成稿、发表。

      三、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方法

      结合从事多年的信息员工作经验,我认为任何一个活动创意、一项新举措,要想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有所突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一种视角:新闻的视角。

      只有多渠道、多角度地报道才能使宣传工作永葆生命力。无论是特色活动、先进典型,还是工作中创新的做法,甚至是普通的一件小事,都可以作为宣传的素材。哪些素材才真正具备报道的价值?新闻的视角很重要。一项工作,从这个角度看,流于俗套,别人做了我也做,换个角度,或许就有了新闻报道的亮点。一个会捕捉的人善于发现一些不常

     4 被众人关注的侧面,甚至是一个小细节,而这些因素往往更具备可报道的价值。校运会上的绑腿跑项目我院获得了良好的名次,即将到达终点的那个瞬间让我屏息,之后是欢呼雀跃:一个女生在离终点 2 米处就要跌倒的瞬间,左右 2 个同学急中生智,不约而同地架起她扑倒在终点的垫子上。这个举动是集体荣誉感的驱使,决定了最终的成败,当这个瞬间被放大的时候,大家眼中看到的是激动,涌现出的是集体的智慧,是艰辛过后成功的喜悦。这个瞬间的报道是不是会比单纯报道好成绩来得更感人,更具备可读性?

      “新闻的视角”要求各项工作都能立意新颖,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能针对社会、媒体关注的热点,立足本职岗位,找到最佳契合点来开展工作,不断推陈出新。这样,在提升工作水平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吸引媒体的眼球。

      2.养成一种习惯:活动前后及时宣传的习惯。

      活动前期的宣传有助于吸引众人的目光,为活动的开展积累人气,有助于通过前期宣传督促活动更好地筹备和精心地组织;后期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及时梳理工作,展示成果,总结成败。

      为了提高投送稿件的“命中率”,宣传工作者要主动、大胆展现、深度挖掘可能的对外宣传事件的策划方案、活动亮点,使之更符合媒体的口味,而这些都需要宣传工作者养成良好的宣传习惯和宣传意识。宣传工作贵在坚持不懈,贵

     5 在及时发现,这些敏感性都是通过习惯养成的。优秀的宣传工作习惯,或者说优秀的宣传工作敏感性对于一名宣传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性的意识会使宣传工作不流于形式,不局限于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是更多从兴趣角度去发现可报道的亮点,将有意识的探索化为无意识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报道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凸显社会价值,无论是新闻角度、新闻立意,还是新闻撰写等方面,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锤炼素质。

      基本的新闻工作素质包括新闻的多方位视角、新闻的敏锐性、洞察力、将实际工作与时事热点相结合的能力、撰写各类新闻稿件的基本功等。这些素质都需要通过平日多看新闻、多阅读相关书籍、多动笔操练中获取,并在不断的新闻发表过程中通过反思、寻求更好的建议、不断比较和改进中得到提升。新闻工作者在投稿前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提高笔头功夫非一日之功,投稿的媒体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具备不同的特点要求,要想充分展示工作特色就必须认真锤炼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锤炼新闻写作基本功,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能够熟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媒体的特点要求:想在哪个媒体上报道?该媒体报道特点是什么?待投稿的是一篇消息、一篇通讯、一条图片新闻,还是一篇专题报道?明确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投稿。

     6

     4.培养一支队伍。

      做宣传工作,单打独斗容易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才能使宣传之花绚丽绽放,常开不败。要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的眼光,教会他们基本宣传稿件的撰写方法,在实践中给予锻炼机会,架起他们与媒体交流的平台,定期开展宣传工作培训会、交流会、研讨会,提高宣传能力,这样宣传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5.结交一群朋友:媒体朋友。

      有了值得报道的素材,还需要媒体朋友的建议、引导甚至是指导和帮助。要积极主动与媒体人士交朋友,平时注重积累一定的媒体人脉和相关资源,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础。比如:我们从媒体朋友那得知地铁二号线借助媒体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尽早动员组织,志愿者得到了锻炼,服务了社会,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也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有些好的设想和策划还可以与媒体充分沟通,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参与策划,共同寻找媒体的工作亮点。

      总的来说,当一个活动策划和相应的报道素材不仅得到我们自己的认可,而且能得到记者的赏识,并通过他们得到媒体认可的过程,就可以视为一篇对外宣传报道诞生的过程。

      宣传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具备的素质也

     7 是全方位的。实践表明,一篇有分量的对外宣传报道能给相应的工作领域带来极大的鼓舞。只有认真掌握宣传工作基本方法,不断锤炼宣传工作基本素质,并在实践中不断操练和提高,才能使宣传工作更贴合社会现实,更好地服务工作领域,也更为大众所青睐。

    篇七: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

    收稿日期:

     2021 02 05   作者简介:杨小巍( 1978 - ),男,河北张家口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主任记者,英语语言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传播和媒体人力资源管理。新形势下外宣工作的几点思考杨 小 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英语环球节目中心,北京100020 )   摘要:当前,中国的对外宣传工作面临技术和平台制约、意识形态对立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等挑战。需要推陈出新、不断丰富节目类型,主动设置议题,面对质疑用事实说话和讲好中国故事,有效提升国内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关键词:对外宣传;意识形态;文化差异;信息技术DOI :

     10.3969 / j.issn.2095 - 462X.2021.04.015中图分类号:

     D 26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 - 462X ( 2021 )

     04 - 0062 - 03  2020年,受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走势低迷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在一些争议性领域对中国进行打压,这对维护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进一步作好对外宣传工作,以西方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和可敬的中国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中国的对外宣传工作应当冲破东方思维的束缚,采用符合新闻传播规律且紧随时代步伐的方式,力争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一、当前中国外宣工作存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面临全新的媒介技术环境,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相继出现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动了全世界信息的传播和共享 [1 ] ,为中国外宣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来源更加多样,普通受众接触到的信息更加繁杂。同时,移动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由于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流动具有互动性和及时性的传播特性,因此信息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低质量或不实信息的发布容易对受众造成误导,并在短时间内引发事件讨论发酵。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外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对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建构非常重要 [3 ]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获得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西方国家媒体左右世界舆论的状况依然存在,国际间的传播秩序仍然呈现不平衡的态势。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媒体肩负着对外宣传的重要使命,一方面,要向世界全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另一方面,要有力有效地与西方国家媒体开展舆论较量 [4 ] 。相比国外英文媒体,中国的英文媒体发展时间较短,传播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打破国际传播格局的限制 [5 ] ,且中国英语新闻报道的首发率、原创率和落地率还有待提高和优化,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还处于弱势,这些都是中国外宣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二、当前中国外宣工作产生问题的原因西方媒体出于各种目的,在一些议题上对中国进行歪曲报道,误导国际受众,使国际受众无法了解真实的中国,也给中国的外宣工作带来了挑战。技术和平台制约、意识形态对立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是中国在国际传播中处于劣势的基本原因。(一)技术和平台的制约大众传媒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技术的迭代升级也促使大众传媒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随着媒体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电视、报刊和广播的界限已经被打破,形成了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衰落,各类社交及移动产品集群正以几何级的扩张速度抢占媒体市场,围绕受众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对外宣传领域,中国媒·2 6·第37卷第4期2021年8月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37No.4Aug.2021

     体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核心平台如推特、脸书和优兔等都由国外互联网公司主导和运营,各类账号都会受限于平台的各项规定;二是不排除西方国家会对中国媒体账号采取更为严厉甚至极端的管控措施。(二)意识形态的对立中国和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从未停止过,这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造成的矛盾。虽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这些矛盾可以呈现弱化的态势,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意识形态的分歧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中国需要具有与自身崛起相适配的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部分西方媒体为了配合本国政治的需要,与中国媒体展开话语权的争夺。(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西方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两种文化的差异也是人所公知的事实,从日常生活习惯、衣着装扮到思维模式和民主观念都有很大的不同。受此影响,中国媒体的话语体系和西方民众的接受方式存在天然的壁垒,再加之语言转换中的信息偏差等,都会使传播效果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三、新形势下中国外宣工作的建议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结合近期对外宣传的成功案例,媒体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丰富节目类型,增强传播效果在新的国际传播形势下,要充分发挥中国媒体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节目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国际传播力。首先,要努力提升现有原创评论性产品的品质,使其成为有威力的传播武器。如2020年4月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名牌栏目《新闻联播》充分使用“国际锐评”这一评论性版块在一周左右的时间5次反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对中国的抹黑行为,对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和评论作出及时有效的澄清。包括CNN 在内的美国多家主流媒体持续引用“国际锐评”的观点,且发表了抨击蓬佩奥的评论,这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加强与海外媒体的联系。可鼓励知名主持人和记者积极参与国外各类评论性节目,在国际场合积极表达中国观点,增强文化传播。如2019年5月,CGTN英语新闻频道主持人刘欣和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主播翠西的越洋辩论就备受大家关注,双方就中美公平贸易、知识产权和关税等议题进行了16分钟的辩论,这成为中美舆论交锋的经典案例。这次辩论的成功经验表明,如果中国的媒体人能够在境外有影响力的平台发声,再加上团队支持和适当的营销推广,中国媒体在东西方舆论交锋中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二)主动设置议题,引领舆论热点回应外媒关切一直是中国对外宣传的主要功能之一。但如将注意力过多投放在这一方面,就会有一种受制于人的感觉。中国媒体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国内鲜活的事例,找准切入点,选取适当的叙事手法向外国受众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以事传神,以事感人。同时,加强议题设置,增加受众对议题的关注度,坚持新闻本位的传播思想,改善国际传播格局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为外国受众提供更加多元的视角,从而把舆论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新的媒介环境,传统媒体要注重借助数字化手段提高新闻传播效率,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要善于运用互联网载体,借助推特和脸书等工具推动传播内容向新媒体端的输出,实现内容快速分发,提升对外传播实效。在内容分发上,可采用碎片化传播方式增强海外传播力。此外,还要了解受众的关注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外宣工作。如 2020 年 6 月, CGTN 原创中英双语新疆反恐专题纪录片《巍巍天山———中国新疆反恐记忆》在全网多平台发布。该纪录片使用西方新闻操作技巧和理念,采用第三方观察者视角表达观点,并将观点巧妙融入人物命运,既没有对热点话题避重就轻,也没有对不同声音进行主观驳斥,而是力求使用西方话语体系讲述新疆反恐真相。该片同时采用碎片化传播方式增强海外传播力,实现跨越六大洲的全球传播,改变了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偏见,向世界传播了真实独特的中国形象,传播效果显著。(三)面对质疑,勇于用事实说话过去,中国在对外报道时多采取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较少涉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时至今日,这种状况已经得到很大的改观。中国媒体已经认识到在报道中国的时候不能只谈好的一面,也要涉及差距和不足,重点要落到如何改进和效果呈现两方面。中国的媒体应当从具体实例入手,结合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针对已经开始或即将启动的改进举措作出跟进式报道,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敢于面对问题、勇于自我批评、积极采取措施和绝不推脱责任的形象。·3 6·2021年8月杨小巍   新形势下外宣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4期

     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日趋移动化、社交化和可视化,对外宣传的领域更加宽广,难度也在不断增加。面对当前国际环境复杂深刻的变化,中国的对外宣传工作既要总结传统的战略战术,继续发挥阵地战的牵制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平台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在尊重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对外宣传工作的思维方式,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参考文献:[ 1 ]   张天培.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策略与重要意义[ J ] .传媒评论,2021 ( 2 ):

     67 - 69.[ 2 ]   朱戈.新形势下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路径[ J ].中国出版, 2016 (8 ):

     11 - 14.[ 3 ]   董海涛.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对外传播中的平衡策略研究[ D ] .武汉:武汉大学,2012.[ 4 ]   李宇.新形势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效果评估的挑战、策略与路径[ J ] .国际传播,2021 ( 1 ):

     72 - 75.[ 5 ]   李冉.试论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4 (4 ):

     6 - 8.On the External Publicity in the New SituationYANG Xiao - wei( English Global Programming  Center , China Media Group , Beijing  100020 , China )Abstract :

     In the new situation , China ’ s external publicity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from thetechnological and platform constraints , the ideological oppositions 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Chinesemedia need to keep up with the trend ,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nnovation , diversify  the types of pro -grams ,actively  set up topics , tell Chinese stories with facts ,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 -munication capacity.Keywords :

     external publicity ; ideology ; cultural differenc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责任编辑   白   晨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上接第61页)[10 ]  Вк у сныеблюда [ EB / OL ] . (2  0  0 8 -0 9 -0 6 )[2020 - 01 - 19 ] .http :// www.belarus.by / cn / a -bout - belarus / cuisine.[11 ]  Респ у бликаБелару сь [EB / OL ] . ( 2009 - 11 - 16 )[ 2020- 01 - 19 ] .https :// baike.baidu.com /item /白罗斯共和国/ 22438603#8 _ 1.On the Uniqueness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of BelarusGENG Hai - tian1 ,HAN Yu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Hebei North University , Zhangjiakou , Hebei 075000 , China ;2.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 Hebei North University , Zhangjiakou , Hebei 075000 , China )Abstract :

     The Republic of Belarus , abbreviated as Belarus , is a landlocked country  located in EasternEurop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uniqueness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of Belarus in terms of racial genes , na -tional composition , religious beliefs , official languages and surnames , aiming  to reveal the unique culturalcharacteristics Belarus.Keywords :

     Belarus ; national culture ; cultural difference ; uniqueness(责任编辑   薛志清)·4 6·2021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期

     ...

    篇八: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

    电大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思考洪耀辉( 丽水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加强基层电大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是培育电大教育品牌、优化微观发展环境、实现办学经验共享的需要。

     其宣传重点是电大教育基本常识的普及、基层电大地位和作用 的宣传、工作动态的报道。

     做好对外新闻宣传工作的关键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宣传模式、创新宣传途径。关键词:基层电大;对外新闻宣传;意义;内容;策略doi:10.3969/j.issn.2095-3801.2013.04.014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3801 (2013)04-007 2- 06ARe f l e c t i o no nEx t e r na lNe wsPubl i c i t yf o rLo c a lRa di o& TVUni v e r s i t i e sHONGYa o h u i(L i s h u iRa d i o&T VU n i v e r s i t y ,L i s h u i323000,Z h e j i a n g )Abs t r a c t :Strengthening news publicity for local Radio & TV universities is needed for cultivating theireducation brand,optimizing their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n a macro-level and sharing the experience ofuniversity running among peers. The publicity should focus on popularizing the basic knowledge about theeducation offered by local Radio & TV universities,the part played by local Radio & TV universities and theirmajor events. The key for good external news publicity for local Radio & TV universities is the innovation interms of its mechanisms,modes and means.Ke ywo r ds :Ra d i o &T Vu n i v e r s i t ye d u c a t i o n ;e x t e r n a ln e w sp u b l i c i t y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c o n t e n t ;s t r a t e g y不可否认,自开展开放教育以来,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办学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 社会上对电大教育时有微词, 电大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以前有所下降。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非常复杂,而电大特别是县、 市等基层电大不重视和不善于对外新闻宣传工作, 对社会舆论缺少有效引导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收稿日期:2012- 0 9 - 25基金项目: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2013年度科学研究课题 (XKT - 13G12 )作者简介:洪耀辉,男,浙江缙云人,教授。因。

     所以,当下的基层电大理应站在电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给对外新闻宣传工作以足够的重视,切实加强对外新闻宣传工作。一、基层电大对外新闻宣传工作的意义认知决定理念,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效。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是认识到位。

     加强基层电大对丽 水 学 院 学 报JOURNALOFLI SHUIUNI VERSI TY第 35卷第 4期Vo 1.35No.42013年 8月A u g.2013

     洪耀辉:基层电大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思考第 4期7 3外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是充分认识其意义。第一, 基层电大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是培育电大教育品牌、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自中央电大19 9 9年开展开放教育以来,基层电大的办学形势总体良好,开放教育办学规模屡创新高。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一方面由于普通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逐渐减少, 致使我国成人教育的潜在生源数量逐步萎缩。

     加之众多的普通高校纷纷开展远程教育, 并迅速把办学触点伸向全国各地,成人教育的办学竞争日益激烈,电大教育的办学空间受到挤压。

     基层电大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取得应有的份额,保住原有的办学规模,其关键要看电大教育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因为良好的教育品牌蕴涵着强大的竞争力, 可以对生源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著名的普通高校总能吸引众多的优质高考生源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成人高校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有所区别, 但他们向往良好教育品牌的愿望是一样的。

     而电大教育无论是品牌的培育还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既要内强素质,也要外树形象; 既要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办学质量,也要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而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正是电大教育外树形象、 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一环。第二, 基层电大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是优化微观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的需要。

     电大从中央到地方实行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级办学的体制,决定了基层电大的发展,既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总量和结构、教育政策、办学体制等国家宏观环境的制约,也受当地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教育状况、政策支持力度等微观环境的制约。

     优化电大的宏观发展环境主要依靠中央电大、省级电大的努力,县、市等基层电大难有作为, 而优化电大的微观发展环境则主要依靠基层电大自身的努力,中央电大、省级电大难以顾及。

     宏观发展环境对基层电大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微观发展环境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电大教育一直处于被社会轻视的劣势地位, 当下各地基层电大的微观发展环境难如人意。

     所以,基层电大有必要通过对外新闻宣传工作, 引导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祛除对电大教育的偏见和怀疑,还原电大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给予电大教育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进而达到优化微观发展环境、为自身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之目的。

     首先是政府重视电大教育, 将电大教育视为当地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电大教育的作用,确保合理的办学经费投入,支持电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 最终将其建设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中心和终身教育基地; 其次是相关部门关心电大教育,主动为电大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其排忧解难,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各种 “瓶颈”问题,促进电大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再次是有关行业支持电大教育,从政策层面支持和鼓励员工参加电大学习, 通过合作办学的形式将电大视作提高员工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培训基地;最后是人人理解电大教育,各个社会成员不仅能为电大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 而且还能乐于客观宣传电大教育。第三, 基层电大对外新闻宣传是实现办学经验共享、促进电大系统更好发展的需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无论是基层电大的个体发展,还是电大系统的整体发展,都需要基层电大善用他人经验。

     就基层电大的个体发展而言, 固然主要依靠自身的创新探索和大胆实践, 但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同样十分重要。

     电大的发展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办学案例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推动力, 能对其他电大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

     无论是办学初期的浙江省龙游县以电大为依托、合并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学仪器站、成立电教中心的办学模式,还是江苏省江都电大 “面向农村,按需办学;横向联合,取长补短”的办学模式,抑或是近年来以广东电大为代表的积极参与职高教育的 “双机驱动”办学模式,它们所产生的积极影响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些办学案例不仅得到国家

     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电大的充分肯定, 而且也给其他电大的发展以成功的引导和有益的启示, 为电大教育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就电大系统的整体发展而言,同样需要各基层电大间相互学习借鉴。

     电大教育是一个全国性的办学系统, 各基层电大间不仅没有办学竞争和利益冲突,而且存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存关系。

     作为电大系统,应以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为价值取向,追求 “一枝独秀景色平,万紫千红才是春”的终极目标。

     这样的系统特点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基层电大不仅可以共享教育资源, 而且更要共享发展经验, 彼此间不仅要善于发现和享受他人的成功经验, 而且还要乐于总结和贡献自己的成功经验。

     所以,基层电大在享受借鉴他人经验权利的同时,切不可忘记承担贡献自己经验的义务。

     从这一视角观照, 基层电大的对外新闻宣传既是在展示自己,也是在服务他人。二、基层电大对外新闻宣传的重点内容“宣传什么”是对外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的重要问题,事关工作成效。

     基层电大以往的宣传重心大都放在学校招生工作上。

     虽然这确实是对外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但决不是全部。

     如果从服务于推动电大教育更好更快发展这一根本任务来设计对外新闻宣传重点内容,那么应该包括三方面。第一,电大教育基本常识的普及。尽管会有不少人对于这样的宣传内容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但笔者依然认为将其作为外宣内容是必要的。

     理由有三:首先,电大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形式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且其办学类型、管理方式较为复杂,确实有点 “内行人难讲清、外行人难听懂”的味道。

     如果不作专门的普及和介绍, 众人难以真正了解。

     其次,电大教育虽有三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但仍有不少人对它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 甚至迄今还会有人询问电大是否是培养从事广播和电视行业专业人才的学校之类令人尴尬的问题。

     出现这样的现象,与其说是问者无知,还不如说是电大宣传没到位。

     再次,电大教育的基本常识是其外宣工作的基础,如果社会对电大的常识性概念都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势必会影响电大外宣工作的成效。

     那么,电大教育的基本常识又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一是基本概念。

     如传统远距离教育与现代远距离教育,函授教育与广播电视教育,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脱产教育与业余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远程教育与开放教育,等等。

     二是有别于其他高等教育形态的教育特征介绍。

     如从中央到地方实行统筹规划、 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培养与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相适应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坚持开放办学和教学现代化的办学特点, 实现“天网”、“地网”和 “人网”结合的教学手段优势。

     又如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专科学历教育、中专学历教育并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多层次、 多形式办学格局,以及电大教育曲折的办学历程,等等。

     三是电大精神和电大文化介绍。

     如电大 “自强、求知、有为”的校训宣传,又如电大校徽、校歌中所蕴涵的精神文化解读,等等。第二,基层电大的地位和作用宣传。高等学校必须为社会服务, 地方高校只有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中, 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显示自身的地位,发挥自身的作用。

     纵观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一切有水平的大学,皆因有效服务当地而扬名。

     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了 “硅谷”,麻省理工学院带动了波士顿 128号公路沿线的高新技术带的形成,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服务中关村科技园,等等。

     同样,基层电大的地位和作用也只能从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得到彰显。

     所以,要在揭示电大教育与当地发展关系中宣传基层电大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要宣传基层电大紧紧围绕地方发展需要开设专业, 培养了大批 “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毕业生,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的办学业绩。在展示这些办学业绩时, 一定要梳理出详尽的客观的令人信服的具体材料。

     如毕业生人数及在当地同类人员中所占的比例,有多少科研成果获奖,有多少被评聘为高级职称,获得国家、省、市级先进荣誉,等丽 水 学 院 学 报7 42013年

     等。

     其中,要重点宣传那些在各行业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校友事迹, 以及当地知名企业中发挥骨干作用的个体、群体毕业生事迹。

     其次,要宣传基层电大在满足当地求学者多样化学习需求、 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中所起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成员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要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不仅要发展传统的高等教育, 更要大力发展电大教育。

     因为电大教育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而言,具有投入低、产出高和开放性、多样性等优势,其宽进严出的办学模式,以及多样化的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和学习形式,不仅为各类求学者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机会选择, 而且也为各级政府开辟了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有效途径。

     再次,宣传基层电大具有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能力。

     开展继续教育是电大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基层电大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自十七大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后,各级电大都更加重视推进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 积极实现从原来的以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并重的战略性转变。

     如浙江省超过 80 %的县 (市、区)

     都依托当地电大成立了社区学院, 初步形成了以社区教育网络为平台的终身教育体系, 这表明基层电大已基本具备了发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功能。第三,基层电大工作动态报道。工作动态是展示学校招生、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具体情况的新闻信息。

     工作动态报道是基层电大运用最多的一种对外宣传方式,它为社会了解电大教育、展示电大办学成就、 促进电大间相互交流与学习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确实也有些工作动态报道仅仅停留于对某些具体工作信息的简单罗列和记录, 既没有提炼出应有的新闻意义, 也没有挖掘出其中的借鉴意义, 充其量只能算是工作流水账或学校大事记而已,难有宣传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在工作动态报道中挖掘出应有的宣传价值呢?简而言之,要做到三个 “突出”:首先要突出 “新”,即突出报道新鲜的工作动态。

     新鲜是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之一, 所以说, “新”对工作动态报道而言,既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具体地说,就是对最近发生的最为新鲜的工作进行及时报道。

     如刚刚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倾向、新动态,或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新事物、新见解,同时,还要着力从中提炼出带有新观点、新角度的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电大办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阶段或是工作重点不同,或是办学类型、办学形式和办学模式不同,可谓是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这为基层电大外宣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突出 “特”,即突出报道特色工作。

     不少基层电大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在招生工作、合作办学、社区教育等方面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还形成了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办学特色。

     因为只有鲜明特色的工作才具...

    推荐访问:外宣工作是做什么的 做什么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