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2022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4篇

    时间:2022-10-22 20:05:33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2022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4篇2022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干部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心得体会发言 X年X至X日,我有幸参加了X市X县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学习、认真笔记,深入思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4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4篇

    篇一:2022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心得体会发言

      X 年 X 至 X 日,我有幸参加了 X 市 X 县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学习、认真笔记,深入思考,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整个培训活动组织之细密、管理之严格、课堂之紧张、内容之丰富、方式之创新、讲述之实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把我培训学习期间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内容系统,学府文化底蕴深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专题培训学习活动虽然只有 X 天,但具体、实在、全面、系统的授课内容和学习气氛给参训的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培训内容系统,高屋建瓴。X 天培训进行了 X 场专题授课,授课内容为《生态文明思想解读》、《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两山理论”的浙江经验》、《实施乡村振兴的意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振兴路径》、《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农民组织化与乡村振兴》等等,还安排了 X 场现场教学,培训班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深切感受声誉卓著学府的文化底蕴。浙江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举办培训班,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浙江大学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二、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互动交流,让我感悟颇多。通过这次专题培训学习,让我感悟颇多:一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就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二是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三是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四是做好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

     三、以服务保障为目标,用足用活用好国土资源政策,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本人深感自己身上责任重大,今后,我将以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措施为着力点,立足实际,创新方法,用足用活用好国土资源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一)科学规划用地,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用地。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发展用地的关系,坚持以规划为引导,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乡村振兴民生项目,安排乡村振兴各项工程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用地。有效保障全县乡村振兴项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实现乡村振兴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强地灾防治,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时向上级申报地质灾害治理资金和搬迁项目,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避让项目的实施,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及产财安全,解决了部分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问题,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工作。

     (三)开展土地整治,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继续抓好X 年投资 X.X 万元实施的八腊乡、向阳镇、纳直乡、三堡乡、更新乡、坡结乡、下老乡等 X 个乡镇 X 个行政村 X.X 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完成后将建设高

     标准基本农田 X.X 公顷,约 X 人受益,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乡村振兴。

     (四)推进增减挂钩,促进城乡建设统筹发展。抓好获得批准立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 X 个项目,涉及到 X 等 X个乡镇 X 个行政村(社区)以及平 X 等 X 个国有林场,拆旧区总规模 X 公顷,项目主要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土壤改良以及村庄整治等工作。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优化全县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尤其是对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助推乡村振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本人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活用国土政策,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尽自己一份力量。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 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正值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江南美丽田园城市的历史时刻,结合赴浙江的所学、所看、所想,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 ( 一) ) 坚定信心,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气魄和胸怀,往实处干,往实效处干。要坚决贯彻“两山”理论,焦点不

     散,靶心不变,久久为功。在确保农业农村绿色基调的基础上,推进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振兴,用一张蓝图统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一是建议每年全市高规格召开一次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科学统筹,细致谋划,分段推进,一环紧扣一环,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真抓、用心抓的工作局面。二是各地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按照“条块结合,高效对接,科学规划,有序建设”的要求,形成全市乡村振兴“1+N”方案,在思想上同频,行动上共振。三是完善市区乡村四级乡村振兴考核机制,定期组织项目拉练,公布正反典型案例,形成工作“闭环”和责任“倒逼”,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把全市乡村振兴的“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 ( 二) ) 顺应大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发韧于农村的这场变革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四十年来农业农村现代进程的历史轮廓,以及乡村改革发展各项议程,充分说明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和拐点条件是城镇化的充足发展,浙江经验印证了这一发展脉络和相应规律,鄂州乡村振兴之路也须遵循相关规律和内在逻辑。在大格局、大趋势、大逻辑下做好城乡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首先,要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打通阻碍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梗阻,使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

     得益彰,进而在资本下乡与农民进城之间形成置换机制,再向资本下乡与农民返乡的阶段转化,形成劳动、资本、技术和土地的优化组合。其次,在农村内部要大力实施价值提升工程,不断挖掘农业农村新的价值和功能,既注重新型经营主体,也尊重小农自然发展路径。围绕生态农业、农村电商、农村新业态和农旅结合等方面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要在产品供给、要素供给、制度供给上全面协同发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综合提升,以鄂州城市发展基础和临空经济转型发展的独特条件,助力“互联网+农业”异军突起。

     ( ( 三) ) 紧盯关键,以“独具匠心”的项目和设计,将文创规划设计贯穿乡村振兴始终。无中生有发展都市景观旅居农业,是补齐历史文化欠账,实现农业农村价值提升的重要抓手之一,这方面策划水平有多高实践效果才有多好。我市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得天独厚的好山好水好区位的资源禀赋,襟江抱湖枕名山,自然资源条件不比浙江差。但酒香还怕巷子深。在高质量完成《鄂州市乡村振兴战略暨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编制的同时,如何确保各项规划能高标准落地?差的就是“包装”和文创策划,当务之急,要抓紧引进一批懂农村、有活力、有创意的农村文创策划运营团队,加强对我市重点村的项目化设计、包装和运营。目前此类人才相当稀缺,且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我市应加快出台更

     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政策,加速引进高水平、专业化的文创团队,担任美丽乡村的设计大师、创作大师和“吹鼓手”,让鄂州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统筹力量,以“凝聚多方合力”的方法和路径,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是一项需要打持久战、统筹战、技术战的系统工程,要善于借势借力科学推进。一要巧借外力。全面收集全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汇编成册,滚动刊播,并结合鄂州实际归纳分析,借智借力,分类推广,不搞“千村一样”。同时,要在武鄂黄黄协同发展中借力发力,营造自我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和环境条件。二要善聚内力。成立“全市乡村振兴指导委员会”,从统筹、农林、旅游、文化、科技、金融等相关领域,聘请专家组建参谋团、智囊团,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跟踪指导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三要形成合力。各相关单位有针对性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规划方案,重点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打通资金链、产业链、信息链、政策链和利益链,激活多元主体,激活多种要素,激活多级市场,共筑城乡命运共同体和企村利益共同体,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五)创新思路,以“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将鄂州率先打造成“两个示范市”。当前,全国各地正使出“浑身解数”

     大力开展乡村振兴,鄂州要走在前列,作出标杆,必须用创新的理念,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形成竞争优势。一是以超常规标准选配“领头雁”。以今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扩大范围,不拘一格选准一批有情怀、有思路、有魄力、有带头致富能力的村支部书记,对于优秀的村支部书记,每年拿出一定比例享受乡镇副职经济待遇,完善激励机制。二是以超常规政策引育人才。尽快研究出台“一揽子”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作用发挥的“鄂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政策”,建强一支回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三是以超常规举措强化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百塆示范、千塆整治”工程和“四个三”重点生态工程,注重地域特色,集中优势资源和资本,精心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一批示范性特色小镇和美丽宜居村庄,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四是以超常规力度加大扶持。抓紧出台支持农业农民金融扶持政策,设立“农村发展基金”,充分遵循市场规律,让更多实力雄厚的市场主体投入现代农业产业、旅游产业,让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五是以超常规阵容打造“鄂州品牌”。集中宣传、创作优势力量深度挖掘鄂州历史文化,大力挖掘、讲好“鄂州故事”,按照“有故事、有 LOGO、有创意、有特色、有品牌”的“五有”标准,将更多鄂州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景点、景观带建设及旅游产品开发之

     中,为美丽乡村注入文化之魂,这样的美丽经济才能更持久,更有魅力。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 二

     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范式的转换。即由过去单一重视农业现代化范式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范式转换, 由注重生产效率的一元发展范式向更加注重乡村居民的福利、生活和生态的多元发展范式转换, 由过去城市偏向的范式向农村优先、城乡融合发展的范式转换, 由农村单一发展向农村综合发展转换。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多方面协同发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 要从全球化层次、城市层次、农村和农业部门层次、乡村层次、农户层次等相关层次, 从政府、农业企业、农户、非政府组织、城镇居民等多元主体, 从政治、经济、文化、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内容协同发展。乡村振兴不是封闭的, 而是开放性的。乡村振兴必须既有农村内部资源也有外部资源的双重资源集合, 关键路径是城乡融合。城乡融合不是原有意义上的城乡统筹的资源分配过程, 不是乡对城的被动式的接受, 更不是强势的城市对弱势的乡村新一轮的剥夺。城乡融合是城乡资源平等的交换, 是城乡产业融合性的一体化发展, 是城乡空间差异化条件下的互利性共赢。城乡融合要有更多元的目标, 不是以城市元素替代乡村风格, 也不是以城市文明代替农村文

     明, 是二者的融合、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蕴含着党对当前我国“三农”形势的重大判断和对“三农”工作方略的重大创新, 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总揽和“牛鼻子”, 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强化乡村社会和环境治理。一是强化乡村社会治理。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 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村级治理架构,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组织健全、自治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制度, 深化乡村法治, 创新乡村德治, 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强化乡村环境治理。通过大力推行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等路径, 让乡村成为城乡群众向往的美丽乡村。

     其次要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振兴乡村关键是缺乏懂经营、能干又会干的人才, 新型农民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因此, 要着力打造好几支队伍:一是打造好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队伍。坚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一支新时代的有特色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研队伍,

     充分发挥基层科技农业服务队伍作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者和农业生产一线指导者的作用。二是打造好乡村基层管理队伍。创新乡村工作队伍管理机制, 让更多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 担任乡村领导职务, 引导鼓励大...

    篇二:2022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遵循《关于做好 2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任务和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方面重点工作,提出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的“两新”目标。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魂。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当前全国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新途径、新形式,乡村振兴怎么振兴、谁来振兴、振兴成什么样子?这些问题不一而足得到各地区回应,但有经验样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当案例。有的完全照搬城市化一套逻辑,大兴土木引进企业腾地办厂,由于缺乏可持续人力支持和产品保障,最终不了了之只剩企业凋敝;有的一股脑招引大量人才回乡创业或聘请农村职业经理人,但由于缺乏历练以及对特色乡村的认知,最终只是人过无痕空留影,没有对乡村振兴起到实际作用;有的乡村振兴规划得美轮美奂、场面宏大,实际操作下来处处受限、问题百出,农民不仅未曾受益,家园反而被改造得面目全非。

     乡村振兴应为农民而兴。乡村振兴不只是外界眼中的繁荣,更应是农民切身的舒适。农民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了切身的增强,才真正说明短板在补齐、乡村在振兴、国家在富强。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远景目标进行了详细规划,切实指明了新一年乡村振兴的努力方向。

     乡村建设应为农民而建,不搞“刷白墙、换黑瓦”的形象工程,不塑造刻板固化的“千村一面”,而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地域地理构造和历史渊源,立足村庄现有基础,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在进行房屋改造时保留整体风貌,还原乡村的朴与真;乡村治理应为农民而提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内生发展动力,鼓励农民重新拾起村歌、“村晚”、村耕、村游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再现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的“威严”,体现农民的善与淳;乡村产业应为农民而壮大,贴近农村发展实际,在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的同时,加大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发展力度,从本源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的稳与实。

     华夏儿女的根都在土地里,魂都在乡愁处。将富民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提升好、乡村文化传承好、治理能力建设好、党建统领发挥好,乡村振兴之路必将是一道宽阔通途。

     学习贯彻《关于做好 2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在全面脱贫历史任务完成之际,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

     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乡村振兴是挑战也是机遇,农经干部要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工作“精益求精”,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坚持资金精准使用,以实际的为民方针来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精益求精”,为民方针要“实”。中央一号文件中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对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作为农经干部,面对基层农村纷繁复杂的情况,必须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为民方针倘若不“实”,乡村发展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对照文件要求,自觉调整为民服务具体方针,针对实际情况努力提高服务成效,使人民感受到农经工作实打实的影响。要学会换位思考,做好基础调研,充分了解人民所想所需,努力拓展农经服务范围,强化金融服务以及人才培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精益求精”,自身能力要“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农经干部不能只满足于眼前所见,紧抱自身“一亩三分田",而是要有意识地开拓视野,注重平时积累,加强在数字乡村、绿色产业、现代农业等方面的学习。要加强自身适应能力,面对新时期不断变化的基层形势,谨记“智者顺时而谋”,在今年“三农”工作伊始之际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新局面。

     “精益求精”,资金使用要“准”。文件指出,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通过扩大乡村振兴投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等措施以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资金是乡村产业发展乃至整个乡村振兴的“命脉”,农经干部作为资金使用管理者和操作者,理应在资金使用时慎之又慎,不可掉以轻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农经干部要在充分了解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阔视野,以实现乡村振兴新局面为导向,积极关注产业振兴、人居环境、金融服务等方面,保障资金服务,使资金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抓住乡村发展机遇,提供最大的后勤保障支持,使资金使用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

    篇三:2022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2022 年 6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理论文章党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方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要坚持精准发力,从供求两端着眼,科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功能拓展融合,培育壮大三产融合发展组织载体,实现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联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发展阶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主攻方向、明确了方法路径、提供了工作遵循。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2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重点,强化乡村发展的产业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产业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我省是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比全国平均高 3 个百分点。农村发展,根基在产业发展,核心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十三五”期间,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8.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 7.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农业农村经济依然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有效发挥了“三农”压舱石作用。农村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乡村产业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能。

     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发展产业不仅是农民增收、实现脱贫的现实基础,而且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的长效措施。我国已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脱贫的根基

      3 还不牢固,主要是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还面临短板制约,外部环境和市场形势变化也给脱贫产业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当前,要加强对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后续扶持,培育产业自身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创新产业业态和经营模式,提升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产业振兴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农业农村依然是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扩大内需和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农村有着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仅可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而且可以实现农业与工业良性循环、互促发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把乡村生产有机融入现代产业体系,让广大农民深度融入现代产业链价值链。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有助于活跃农村市场,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更好拉动城乡经济发展。

     精准发力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 “精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方法论要义之一,也是实现供求有效对接、提高资源配

      4 置效率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方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要内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要坚持精准发力,从供求两端着眼,科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乡村产业,要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培育特色优势产业。2012 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要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则。我省农村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地貌类型多样,特色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了诸多特色产业集群。要进一步优化我省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种养业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区。围绕发挥京津冀城市群腹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做精做优做强乡土特色产业,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进一步发挥各地特色资源优势,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构建乡村特色产业体系。

     发展乡村产业,要坚持绿色引领、创新驱动,促进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围绕我省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依靠技术突破,

      5 破解瓶颈制约,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施绿色发展引领计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品。实施乡村品牌提升战略,突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利用现代经营手段,打造一批乡村特色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实施质量效益提升工程,紧跟产业和技术发展前沿,深化供给侧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三产融合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 乡村振兴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产业振兴也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联动发展。

     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围绕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和强省转变。要把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作为重点,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加工强县,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乡镇和物流节点集中,加强与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更好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围绕乡村主导产业,建立健全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经营体系,实施纵向一体化经营,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加强农产品物流网络和冷链物流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和高效配送体系。

      6 推动乡村产业功能拓展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多元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教育、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挥我省农业大省、旅游大省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及环绕京津并与京津共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区位优势,大力开发农业和乡村的现代服务功能。重点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发挥我省拥有诸多乡村传统特色手工业、特色产品优势,打造系列“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乡土特色品牌,促进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促进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交叉融合,加快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培育壮大三产融合发展组织载体。统筹县域城乡产业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县城、乡镇、农村功能有机衔接。优化县域乡村产业布局,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更多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经营。围绕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重点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载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

      7 衔接,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完善政策举措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重点保障领域,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吸引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推广“政银担”金融支农模式,发挥“裕农通(河北)”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作用,积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完善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土地保障政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配置各类土地资源。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重点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

     引导各类人才和创新要素支持乡村振兴。落实返乡创业各项支持政策,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针对我省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加强技术研发,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科技服务到村到户到项目。

    篇四:2022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 (共六篇)

     第一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党中央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为乡村振兴合力奏响“协奏曲”。

     前奏嘹亮、振奋人心,让“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实现“C位”出道。一支协奏曲要想“先声夺人”,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需要有绝佳的前奏作为“过门”。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其首要基础还是要从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入手。《意见》指出,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要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做到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同步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上述要求都从强化农业基础支撑作为着眼点,令其“C 位”出道,进而为乡村农业发展之路移除障碍、扫清羁绊。

     高潮得力、直入佳境,让“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实现层层“升级”。“协奏曲”的高潮部分决定了其“晋级”为

     名曲资格的前提。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还需要有强有力的抓手,需要在全过程、全领域持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不遗漏任何一个举措,才能让这项工作有持续向前的推动力。《意见》强调,要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其中不仅要“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还要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做到人尽其责、各就其位,更好地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并通过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等一系列活动,进而抓点带面地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让全面领导工作的“高潮”步步到位、层层升级。

     演奏未完、回味绵长,让“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实现常态“常新”。协奏曲在高潮迭起之后,转而回归平缓的节奏,让听众有沁润心底、回味绵长的感受。要保证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落地,就必须把各项政策、举措、计划、方案都一步步落实到乡村日常建设工作中去,持续推进、规范落实,不留任何“盲区”空档。《意见》要求,要“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必须从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等领域入手,让乡村振兴的每一块“砖瓦”都有去处,每一步“台阶”都能踏实,由此才能让乡村建设的面貌在发展中持续焕新、稳步升级,乡村振

     兴的“红利”真正落到乡村群众的口袋里,提升乡亲父老的幸福感、满意度。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年。从乡村建设的多环节、各领域,由上至下、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的层层聚焦、持续深入、奋力推进,方可合力奏响乡村振兴的“协奏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第二篇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2021 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开新局、应变

     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深刻认识到,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守好“三农”基础,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扩种大豆和油料,实打实调整农业结构,确保成效可考核。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围绕耕地和种子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落实“长牙齿”

     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现在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

     春回大地暖,备耕正当时。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印发。“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十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强决心,为广大农民群众送来了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在 2 月 23 日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等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牢牢守住两条底线 去年以来,克服疫情灾情叠加等不利影响,“三农”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新时代新阶段,‘三农’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唐仁健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 2022 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具体看,文件共包括 8 个部分 35 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两条底线、三项重点、一个加强”,即: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当前,我国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市场运行平稳,但仍面临需求刚性增长和结构性矛盾。唐仁健表示,保障粮食安全,重点要靠责任落实、收益保障和基础支撑。目前,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已经国务院审定,分解下达到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今年,国家将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能保本、经营促增效。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大豆进口量在 1 亿吨左右,如何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唐仁健介绍,主要通过积极恢复东北地区的大豆面积、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和发展油料生产等措施,让“油瓶子”尽可能多装中国油。

     在耕地建设保护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归纳起来就是‘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挖潜力’。”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强调,立足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重点做好“定线、定位、定责”,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

     书,并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

     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具体要求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在四方面下功夫,包括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化重点区域帮扶以及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实。今年,将组织开展政策效果评估,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吴宏耀说,在乡村产业发展上,要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刘焕鑫介绍,在乡村建设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总结各地做法的基础上,对乡村建设的实施机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做到坚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

     唐仁健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条块结合”的特征,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下一步,将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具体要求,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同时,推动健全一揽子乡村振兴的推进机制,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乡村发展规律,稳扎稳打。

     第四篇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于 2 月 22 日正式公布,文件指出 2022年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步伐。会议从全面抓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强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等几个方面阐述了 2022 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其中保障“菜篮子”供给、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与我们农业畜牧工作者息息相关,也为我们 2022 年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是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也是有效保障畜禽产品供应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作为基层畜牧工作者首先要肩负起防控责任,加强动物检疫、做好防控,有效降低动物疫情的风险,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应,从源头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菜篮子”。

     二、加强养殖技术的推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也有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要使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不断推广畜牧养殖技术。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养殖技术推广打好坚实基础。其次,要加强养殖技术的宣传力度,坚持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深入到广大养殖户中去,提供耐心热情的周到服务,真正的把养殖技术“落实到户”。

     三、加强种质资源的普查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战略高度。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指出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我们作为农业畜牧工作者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落实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普查责任,做好普查收集工作,摸清畜禽种质资源家底,切实做好保护种源工作。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也为我们农业农村工作者划清了工作重点。要求我们始终秉承无私奉献精神,实实在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农业农村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第五篇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

    推荐访问:2022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村干部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