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事迹材料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疫情防控
  • 思想汇报
  • 自查报告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教案设计
  • 范文大全
  • 2022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4篇

    时间:2022-10-21 13:15:0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2022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4篇2022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勇于创新,匠造人生 开篇: 一颗初心,他坚守职责与使命;一份责任,他传递温暖与希望。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产量32.4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4篇,供大家参考。

    2022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4篇

    篇一:2022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创新,匠造人生

     开篇:

     一颗初心,他坚守职责与使命;一份责任,他传递温暖与希望。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产量32.4亿吨,相当于18.004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比例高达48.3%。作为我国重要能源,煤,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踏上矿山成为一名矿井维修电工,到不断学习,历经磨砺成长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潞安集团首席技师,28年一路走来,刘可以用执着与创新,以智慧和汗水,扎根潞安矿业集团王庄煤矿,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

     匠心, 勤奋耕耘 绘写煤 海新篇

     他是一名敢于担当的开拓者,他是一个忠于使命的坚守者,他用担当与责任,创新与坚韧,在茫茫煤海之上,开辟出一方崭新的天地。

     自 1989 年参加工作以来,刘可以立志于在这方天地,创造出属于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业务不熟悉,他就多方求教,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技能不熟练,他便不断磨练,在每天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验证。刻苦的学习与不断的努力,使他很快适应岗位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技能与经验。

     同期解说:

     学习的过程是异常艰难的,尤其是有时碰到了问题,虽然花费很

     多的工夫和时间,但是还是搞不懂,这个时候只有按捺住了性子,认真钻研,积极请教,有一句话叫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再难的问题也能攻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8 年的春华秋实,不断积累,刘可以以堪称匠人般的执着于精益求精的态度,在煤矿工程领域深耕不辍,砥砺奋进,通过对强电知识系统学习,不断实践,他在晶体管电子电路和 PLC 可编程控制技术等煤矿机电技术空白领域卓有建树,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学习晶体管电路、集成电路和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原理和维修知识,以及 PLC 可编程控制技术,克服了一个个难题,系统掌握了晶体管电子电路知识和 PLC 可编程控制技术,为不断攀登技术高峰,探索技术前沿奠定了坚实基础。

     匠造,创新探索推动技术革新

     创新,是汗水与智慧的凝聚,更是责任与担当的见证。

     28 年的风风雨雨,作为奋战在煤矿工程一线的技术人员,刘可以用实际行动诠释出创新的意义,匠造的内涵。

     同期解说:

     既然选择了矿山,我就把心交给了这片土地,我的技能源自于矿山,我要把我的技能更好的服务于矿山。

     为彻底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稳定运营,刘可以每月定期对大功率晶闸管缘阻值进行测试,定期更换可控硅;运用示波器观察触发系统微调电阻的触发角度变化,对变化的触发角度通过调整微调电阻进行调整;定期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观察触发系统和低频信号发生系统

     中的大功率三极管特性变化,遇到特性改变问题,及时进行更换;伴随着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管理方法实施,有效保障着整个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营。

     为不断提升煤矿机械的运营效率,他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大胆创新,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并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针对矿山机械设备故障和疑难杂症,他从不畏惧,勇于攻坚,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总结归纳,创造性的总结出图示法、仪表法、听音法、支路法、替换法、显示法、隔离法、观察法、短接法、分段查找法、故障范围缩小法、切割法和断电法等 10 几种故障快速处理法,为工程安全机械问题解决开辟出崭新道路,有效的解决了生产运营中所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他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奉献者。生活里,他却是古道热肠的热心人。身为领导,严于律己,严格管理,确保营业厅稳定运营。身为同事,他知无不言,乐于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同期解说:

     在工作中要做到“三勤”,勤于动手,切身去做事情,才能更深刻的把理论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勤于动嘴,不懂就要去问,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勤于动笔,将学到的知识记在笔记本上,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才能做到应用自如。

     匠人,风雨无悔开拓崭新未来

     平台不分大小,心怀梦想便可成就传奇。创新没有止境,勇于超越方能赢得未来。28 年岁月,如白驹过隙,对于刘可以而言,他还

     在技术攀登的征程中,大步前行,身在岗位之上,便要用自己的经验和实践,为矿山,为企业,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28 年来,虽然身处工程一线,但刘可以从未放下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主立井全自动卸载系统》、《真空断路器维持方式改造及应用》、《掘进机双旋转喷雾降尘装置设计与应用》、《主斜井皮带煤、矸分离装置》等七项成果,分别获集团公司、矿科技成果一、二、三奖。

     其中,《矿用井下电力机车非接触式励磁分段供电系统》、《主立井全自动卸载系统》、《真空接触器三相不同步检测电路》、《矿用小型电动螺杆式提浆机》等实用新型专利十余项,发明专利一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为专利产品,并在《中国科技博览》、《煤》、《科技与创新》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七篇。

     一项项科技奖项,一份份著作等身,在广阔恢弘的煤海世界,刘可以用他的执着坚韧与创新精神,诠释出身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的奉献与追求,更见证着一位笃志精益的匠人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28 年的春华秋实,一路走来,刘可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从青涩懵懂的新员工到勤于进取的带头人,他的不懈努力,他的创造精神,他的辉煌成就,正激励着一个个煤矿人不断前行,铸就新的辉煌。

    篇二:2022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21 大国工匠之热点时评 3 月 2 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 2021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正式播出。艾爱国、刘湘宾、陈兆海、周建民、洪家光、刘更生、卢仁峰、徐立平、张路明、刘丽等 10 人当选 2021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他们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让人触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关于“大国工匠”之热点时评,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 2022 中考满分作文助力。

      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符号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力争极致的精神,体现了心无旁骛、心如止水的境界,也代表了德技双馨的团队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大国工匠层出不穷,他们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执着专一的敬业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尊崇,如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钟表修复师王津,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211 厂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西区局静安分局一线线务员徐珺,北京工美集团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錾刻师孟剑锋等。这些大国工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称为大国工匠可谓实至名归。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大国工匠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却没有一个专门的“节日”来体现他们的杰出贡献。虽然工匠们默默奉献,视功名如过眼烟云,但我们的社会不应该忘记他们,应该给他们以尊崇的地位。我们的社会要形成一种尊崇劳模的氛围,就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代际传承,并使之成为一种时代符号,这是一种历史的抉择。

     工匠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我们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工匠的杰出贡献。航天科技需要工匠,深海探索需要工匠,历史考古需要工匠,可以说,没有大国工匠们的支撑,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工匠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泱泱大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要让“工匠精神”代际传承就必须有一种庄严的仪式,善待大国工匠就是善待中国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杭州市率先在全国设立首个“工匠日”有着非同寻常的时代意义。

     1.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力争极致的精神,体现了心无旁骛、心如止水的 境界,也代表了德技双馨的团队精神。

     2. 让“工匠精神”代际传承,并使之成为一种时代符号,这是一种历史的抉择。

     3. 工匠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泱泱大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

      努力成为大国工匠 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风采 技能人才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希望广大参赛选手奋勇拼搏、争创佳绩,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要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立志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努力成为大国工匠,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

     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说过,全世界需要技能,一个没有多元化技能的国家,不可能成为一个繁荣的经济体,也不可能在世界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国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嫦娥奔月,都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智慧与拼搏、担当与奉献。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更需要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提供强有力支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一直在 1.5 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 2 以上。这既为广大技能劳动者施展才华、谋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造就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培养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广大技能劳动者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苦练本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玑镂刻花、数控微雕、蒙眼配钥匙……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各种绝技绝活精彩纷呈。荣光背后是夜以继日的钻研琢磨,是挥汗如雨的勤学苦练,是屡败屡试的坚守、硬拼。肯下“苦功夫”、敢啃“硬骨头”,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能练出好技能,锻造“金刚钻”。

     培养精益求精、日进日新的工匠精神。“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工匠精神以匠心为本、品质为重、创新为要,追求精进卓越。秉持心无旁骛、严谨细致的匠心,摒弃“差不多”“大概其”心态,才能积累深厚专业知识、练就过硬专业技能、锻造高精尖产品,成为行家里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源头活水,创新基因深植于工匠精神中。广大技能劳动者应坚持把守正创新贯穿技能实践全过程,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勇于创新创造。

     培养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少一分个人得失的计算,就多一分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干劲闯劲;少一分名缰利锁的羁绊,就多一分“甘坐冷板凳”的坚守、日积月累的沉淀。以恒心守初心、以行动践使命,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广大技能劳动者要以“国计已推肝胆许”的家国情怀、赤子之心,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联结在一起,在急难险重面前当尖兵、打头阵,在技能报国的广阔天地担当奉献、砥砺前行。

     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展现技能人才的风采,需要政、产、学协同发力,健全技能人才培

     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为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引导推动更多青年热爱钻研技能、追求提高技能,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1.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广大技能劳动者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苦练本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2.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源头活水,创新基因深植于工匠精神中。

     3.以恒心守初心、以行动践使命,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不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一位位高技能人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截至 2020 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 2 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 5000 万人。实践充分证明,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离不开技能人才,离不开工匠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引领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立足岗位、奋发有为,把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必将推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用实干成就梦想,在平凡中彰显不凡,汇聚砥砺奋进的强劲动能。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在焊工岗位奉献 50 多年的艾爱国说:“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1.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2.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 3. 把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必将推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用实干成就梦想,在平凡中彰显不凡,汇聚砥砺奋进的强劲动能。

    篇三:2022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22年高考作文热点人物素材:大国工匠01艾爱国:劳模制造 必是精品人物事例艾爱国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2021年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他在上世纪80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3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10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6项,获发明专利1项。他用5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人物速写他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荣获“七一勋章”等多项国家级荣誉。50余年坚守焊工岗位,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国家重点行业攻克40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年过七旬仍奋斗在科研生产第一线,是当之无愧的焊接行业“领军人”。

     02刘湘宾:矢志奋斗 只争朝夕

     人物事例刘湘宾参加工作40多年,在精密加工事业部数控组当了22年的组长,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着国家防务装备惯导系统关键件、重要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加工的惯性导航产品参加了40余次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长征系列火箭导航产品关键零件、卫星、神舟12号载人飞船重要部件生产任务。他率领团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打通该型号研制的关键瓶颈。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航空、船舶等重要部件的硬脆材料精密加工,为我国新型防务装备、卫星研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他还通过持续创新改进工艺方法,开展了大量试验,成功将陶瓷类产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95.5%以上,加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人物速写阅兵式上的防务装备、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龙”、导航的“北斗”等大国重器导航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陀螺仪,有很多出自他和他的团队。从事铣工38年,练出将陀螺仪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的绝活,以精准的导航擦亮大国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断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写中国!

     03陈兆海:中国精度 极致匠心人物事例陈兆海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2001年,陈兆海参建福建石湖港项目,海域情况非常复杂,在没有测深仪的情况下,水深测量施工只能采用“打水跎”(采用水准仪配合水准尺作业)。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准尺好比是顶着2—3节流速练百步穿杨,测深读数时间必须在配重触及海底的2秒内完成,最佳读数时间不足1秒。为抓住这1秒钟,只要没有施工,他就反复练习眼力和反应速度,最后将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条件反射,练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内精准读取水准尺的绝活,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迹。随着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全面启动,他向着更高精度目标发起攻坚,提出了立体成像测量方法,成功引进多波束测量设备和系统并进行优化,实现海底沉管“毫米”级精度对接。人物速写26年工作在测量一线,他先后参与修建了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首座航母船坞、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他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练就了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以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为大国工程建设保驾护航。04周建民:周式精度 如琢如磨人物事例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40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破解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人物速写

     他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39年来,完成创新成果1000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他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05洪家光:言传身教 匠心筑梦人物事例洪家光始终秉持“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人物速写他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39岁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先后完成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06刘更生:修旧如旧 匠心楷模人物事例刘更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已近40年。他多次参与重要文物的大修与复制,2013年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中,他成功修复故宫养心殿的无量寿宝塔、满雕麟龙大镜屏等数十件木器文物,复刻了故宫博物院金丝楠鸾凤顶箱柜、金丝楠雕龙朝服大柜,使经典再现,传承于世,为“京作”技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贡献。他多次承担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参与制作了香山勤政殿、颐和园延赏斋、北京首都机场专机楼元首厅等项目的经典家具,设计制作了2014年APEC峰会21位元首桌椅、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座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贺礼、国庆70周年天安门城楼内部木质装饰等国家重点工程家具。他设计的“APEC系列托泥圈椅”荣获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国匠杯”银奖。2021年4月,天坛家具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活家具供应商”,他秉承“产业报国、传承经典”理念,向世界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冬奥会场馆中再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人物速写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精湛技艺,心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他先后参与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颐和园和香山等多处古旧家具的大修与复刻,让许多珍贵文物重现光彩;他数次承担国家外事活动所用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向世界展示着中式家具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07卢仁峰:焊接技能 极致追求人物事例1986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4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100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他牵头完成152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200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批次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2020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人物速写他从事焊接工作42年,即便左手因工伤落下残疾,仍选择继续坚守焊工岗位;他单手掌握十几种焊接方法、练就精湛的独臂焊接绝技;他创新操作法,在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等重要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08

     徐立平:为铸“利剑” 不畏艰险人物事例徐立平是航天科技特级技师,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30余年一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该工序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被喻为是“雕刻火药”。多年来,他承担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武器装备生产,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准操作,工艺要求0.5毫米的整形误差,他却始终控制在0.2毫米内。在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他经常被指定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险、高精度、进度紧等严苛的生产条件下,经他整形的产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从无超差。多年来,他先后数十次参与发动机缺陷修补型号攻关,并创新实现了真空灌浆、加压注射等修补工艺。在某重点战略导弹发动机脱粘原因分析中,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气,钻入发动机腔、精准定位并对缺陷部位完成挖药、修补,修补后的发动机最终成功试车,保障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研制计划顺利进行,为国家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为解决手工面对面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徐立平带领班组开展机械整形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内的20余种发动机远距离数控整形,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人物速写从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从事着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的微整形工作,相当于在炸药堆里雕刻火药。他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自学数控知识并亲手设计出多个改良设备,大大提升了药面雕刻精准度。他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精雕细刻”,以匠人之心,用双手助力着大国航天梦。09张路明:追求卓越 永无止境人物事例

     张路明长期扎根专业技术一线,从事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埋头钻研,聚焦军工通信核心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制,先后突破了短波小型化射频信道的“机芯平台”“高速跳频”软切换技术、“抗强干扰”同轴腔体滤波器、“超宽带大动态”低噪声放大技术等数十项关键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突破了国外在高性能短波侦收、小型化高性能抗干扰电台、超宽带短波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封锁,他参与研制了共4代(模拟、数字、自适应、自动)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数十型号产品,支持了我国在短波、超短波电台等军工通信装备紧跟世界领先水平同步发展。他从1988年至今负责研制“100W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xx战术短波跳频电台”“舰艇遇险救生通信系统”“125W自适应电台”“软件无线电网关”等多个项目。中国自主研发制造战斗机歼20是国防重器,意义重大且深远。他负责其中“X20机载短波通信设备”项目,指导确定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通过试飞验证,该技术方案基本解决了机载短波通信设备发射效率低的问题,较大提升了有效通信距离,满足了飞机远距离覆盖的要求。人物速写他坚守科研一线近40年,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战神”称号。他主导研发了我国四代短波通信产品,曾带领团队成功解决边海防通信难题,他和团队助力新一代战机、新一代通信网络等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屡屡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立下功勋。10刘丽:过硬功夫 源自“铁人” 人物事例刘丽始终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及

     省部级奖项33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41项。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寿命延长6倍,在60000多口油井应用,年节约维修工时10万小时、节电2.4亿多度。她研发的“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累计多产油60000多吨。作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协会主任,刘丽带领专家团队行程17万公里,走遍石油、炼化、石化生产现场,攻克中国石油生产难题100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704项,技术技能成果获奖2081项,为油气勘探领域技术技能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人物速写她扎根采油井场近30年,用勤奋与韧劲解决了一个个生产难题。她带领“刘丽工作室”全体成员,先后实现技术革新1048项,用团结与创新培养了一批批石油领域人才,在实干与奋斗中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石油精神。

    篇四:2022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近 2021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3 月 2 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 2021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正式播出。艾爱国、刘湘宾、陈兆海、周建民、洪家光、刘更生、卢仁峰、徐立平、张路明、刘丽等 10 人当选 2021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他们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让人触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 2021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阅读他们的事迹,一起致敬匠心!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 2022 中考满分作文助力。

      艾爱国:焊接行业“领军人” 艾爱国,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他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荣获“七一勋章”等多项国家级荣誉。50 余年坚守焊工岗位,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国家重点行业攻克 400 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 100 多项,年过七旬仍奋斗在科研生产第一线,是当之无愧的焊接行业“领军人”。

     艾爱国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 2021年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他在上世纪 80 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 3 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 10 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 6 项,获发明专利 1 项。他用 50 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劳模制造,必是精品”,艾爱国用高度的责任和精湛的技艺,以匠人之心,铸大国重器,充分彰显了焊接行业的使命担当和崇高精神,他用 50 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人物事迹

     素材解读

     刘湘宾:矢志奋斗 只争朝夕 刘湘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 7107 厂数控铣工。阅兵式上的防务装备、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龙”、导航的“北斗”等大国重器导航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陀螺仪,有很多出自他和他的团队。从事铣工 38 年,练出将陀螺仪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的绝活,以精准的导航擦亮大国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断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写中国!

     刘湘宾参加工作 40 多年,在精密加工事业部数控组当了 22 年的组长,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着国家防务装备惯导系统关键件、重要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加工的惯性导航产品参加了 40 余次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长征系列火箭导航产品关键零件、卫星、神舟 12 号载人飞船重要部件生产任务。

     他率领团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打通该型号研制的关键瓶颈。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航空、船舶等重要部件的硬脆材料精密加工,为我国新型防务装备、卫星研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他还通过持续创新改进工艺方法,开展了大量试验,成功将陶瓷类产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 95.5%以上,加工效率提升 3 倍以上。

     “矢志奋斗,只争朝夕”,刘湘宾从事铣工 38 年,练出将陀螺仪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的绝活,以精准的导航擦亮大国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断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写中国!

     陈兆海:索塔上随叫随到的“蜘蛛侠” 26年工作在测量一线,他先后参与修建了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首座航母船坞、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他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练就了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以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为大国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陈兆海,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测量工。中共党员,1974年12月出生,1995年毕业于天津航务技工学校测量试验专业,现为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测量首席技能专家,作为测量施工的主要负责人,他是索塔上随叫随到的“蜘蛛侠”,也是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获得者,更是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厘米级的奇迹……一次次挑战、一次次跨越,专业、专心与专注已经融进他的血液之中,他用执着与人物事迹

     素材解读

     人物事迹

      坚守、用心与细腻,一次又一次撰写着中国工程的技艺和传奇。

     他执着专注、不忘初心。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他不仅精炼了“中国速度”,更创造了“中国精度”。从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及我国首座航母船坞——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工程;到国内最长船坞——中远大连造船项目1号船坞工程;再到我国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星海湾跨海大桥工程,以及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顺利承建的背后,都见证了他攻坚克难、精雕细琢、勇于创新和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一路走来,陈兆海在平凡中创造着非凡,在非凡中演绎着感动。

     “中国精度,极致匠心”是对陈兆海一生工作的真实写照。陈兆海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用工匠精神对待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持之以恒追逐匠梦、呕心沥血传授技艺,凭着对测量事业的执着与热爱,陈兆海将一团团永不熄灭的激情火焰点燃在无数的点与线之间,他所蕴藏的不竭奋斗与赤子情怀弥足珍贵,不仅照亮了自己别样的人生,也诠释出新时代央企工匠的风采与活力,更托起了辉煌的中国梦!

     周建民:周式精度 如琢如磨 周建民,中国兵器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十四分厂工具钳工。

     他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39年来,完成创新成果千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他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40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破解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素材解读

     人物事迹

     “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这是多么需要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周建民做到了。是什么让他做到了呢?大国工匠的责任与担当,执着忘我的精神让他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让他成为创新达人,顶住各种利益诱惑,让他做好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他的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的精神值得大家去铭记。

     洪家光:“拼命三郎”“工作疯子” 他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39 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先后完成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 300 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谈起 1998 年刚从技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心路历程,洪家光说:“每天与零件打交道,同样的动作做几千遍,我当时也曾迷茫过。但渐渐我想明白了,没有平凡的岗位,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价值,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加工好每一个零件。” 叶片是航空发动机重要的组成部件。2002 年,公司接手了一个难度巨大的任务——打磨飞机发动机叶片的滚轮,并且要把误差缩小在 0.003mm 内。被称为“拼命三郎”“工作疯子”的洪家光主动请缨,带领团队经过 10 多年的马不停蹄,上千次尝试,将误差缩小到了0.002mm。

     此后,他又先后攻克了多个国家新一代重点型号发动机叶片磨削工具金刚石滚轮的加工课题,改写了公司金钢石滚轮大型面无法加工的历史,创造了让同行惊叹的佳绩。此项技术的应用累计为公司创造产值 9200 余万元,并已成功授权为国家发明专利。这个重要的突破写上了“中国制造”,留下了洪家光的名字。

     2020 年,洪家光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这是洪家光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也是他实现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 340 多个技术难题的精神“密码”。2022 年 2 月 3 日,洪家光作为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首棒火炬手,传递冬奥火炬。他说:“作为新时代的航发人,见证并亲历了航空发动机事业迎来新的春天,参与其中、奋战其中,这是人生的机遇,也是奋斗的舞台。我将以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姿态,继续扎根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一线,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奋力跑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加速度。”

     言传身教 匠心筑梦。洪家光始终秉持“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素材解读

     人物事迹

      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 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 300 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 2000 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 13 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 84 项,个人拥有 8 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 30 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这是洪家光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也是他实现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 340 多个技术难题的精神“密码”。他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他那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人敬佩与学习

     刘更生:

     修旧如旧 匠心楷模 刘更生,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龙顺成公司工艺总监。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精湛技艺,心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他先后参与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颐和园和香山等多处古旧家具的大修与复刻,让许多珍贵文物重现光彩;他数次承担国家外事活动所用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向世界展示着中式家具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刘更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已近 40 年。他多次参与重要文物的大修与复制,2013 年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中,他成功修复故宫养心殿的无量寿宝塔、满雕麟龙大镜屏等数十件木器文物,复刻了故宫博物院金丝楠鸾凤顶箱柜、金丝楠雕龙朝服大柜,使经典再现,传承于世,为“京作”技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贡献。

     他多次承担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参与制作了香山勤政殿、颐和园延赏斋、北京首都机场专机楼元首厅等项目的经典家具,设计制作了 2014 年 APEC 峰会 21 位元首桌椅、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大座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贺礼、国庆 70 周年天安门城楼内部木质装饰等国家重点工程家具。他设计的“APEC 系列托泥圈椅”荣获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国匠杯”银奖。2021 年 4 月,天坛家具成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活家具供应商”,他秉承“产业报国、传承经典”理念,向世界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冬奥会场馆中再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素材解读

     人物事迹

     修旧如旧,使经典再现,传承于世,向世界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冬奥会场馆中再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式家具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更生用他的实际行动做到了,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向他致敬!

     卢仁峰:焊接技能 极致追求 卢仁峰,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焊工。他从事焊接工作 42 年,即便左手因工伤落下残疾,仍选择继续坚守焊工岗位;他单手掌握十几种焊接方法、练就精湛的独臂焊接绝技;他创新操作法,在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等重要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 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 4 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 100 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

    推荐访问:2022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工匠 事迹 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