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事迹材料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疫情防控
  • 思想汇报
  • 自查报告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教案设计
  • 范文大全
  • 基于神韵说下的朱生豪翻译思想分析

    时间:2023-05-30 13:2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神韵说”是朱生豪翻译观念的关键所在,是对朱生豪一生中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真实写照,有着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客观呈现了译本内涵与主题思想,促使译本更具生命力、感染力。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神韵说”下的朱生豪翻译思想。

    关键词:“神韵说” 朱生豪 翻译思想 分析

    朱生豪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之一,是莎士比亚戏剧翻译方面的先行者,所译作品已成为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珍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戏剧领域发展与对外文化交流。“神韵说”是朱生豪翻译理念的核心,也是其在翻译思想方面的关键性贡献,“志在神韵”是朱生豪坚持的翻译原则,忠实译本内容的基础上,赋予译本新的生命力,利于读者和作者近距离交流,把握译本精髓,有效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一.朱生豪与翻译

    朱生豪原名为文森,出生于1912年,浙江嘉兴人。4岁的时候,朱生豪便是在母亲、外祖母启蒙下,开始诵读《百家姓》、《千字文》,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背诵《神童传》、《三字经》,5岁已开始读古典小说,比如,《聊斋志异》、《山海经图说》。12岁已进入美国的私立秀州中学,在和英文教师詹文浒先生认识之后,日渐对英语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戏剧文学,开始阅读关于莎剧的英文片段,比如,《凯撒大帝》。17岁的时候,朱生豪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美国的杭州之江大学,主修中国文学的同时,也修英文。在夏承焘这位词学大师指导下,朱生豪的传统文学修养有了质的提升,加上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其英文水平也提升了不少。1933年,朱生豪大学毕业,到上海世界书局中工作,走上了漫长的译莎之路。1944年,朱生豪便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类型为悲喜剧、历史剧、传奇剧。由于病情恶化,同年,朱生豪病逝,他将自己短暂的一生都倾注在译莎事业上,完成了近百年来我国翻译领域中一项巨大工程,其译莎品在我国近现代英译汉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被称之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文献。

    二.基于“神韵说”下的朱生豪翻译思想

    1.神韵说

    我国传统翻译话语和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建立在传统诗学下的哲学、美学基础上。在我国古代美学中,“神韵”是重要范畴之一,属于理性化的艺术境界,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境界。“神韵说”最早出现在绘画评论方面,而艺术、文学二者联系紧密,“神韵说”便不断出现在文学创作、评论等方面,委曲含蓄、耐人寻味是“神韵说”在文学方面的客观呈现,利于读者获取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创作者的悟性、灵感是“神韵说”在文学方面的关键所在,对译者有着相同的要求。在我国翻译理论方面,矛盾是引入“神韵说”的第一人,还提出了全新的文学翻译批判主张,注重“神韵”、“形貌”二者间辩证统一关系,对新时期译论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神韵说”方面,我国古典诗歌翻译后的韵文极具代表性,也就是朱生豪译莎作品中的中国古诗,极易引起读者强烈共鸣感,深受各层次读者喜爱,已被不断流传。

    2.“神韵说”与翻译

    从某种角度来说,“神韵说”是朱生豪利用翻译的视角,借助我国传统文化,去呈现外国文学作品内涵、主题的一種尝试,这和朱生豪深厚的文学功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神韵说”作用下,朱生豪利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译本深层次含义。由于文学翻译特别注重原文和译文二者在神韵方面的融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内容,在忠实原文内涵、内容的基础上,保留原文“神韵”,彰显译文特色。在文艺美学方面,神韵属于意境、传神方面的重要问题,在研究我国传统译论过程中,研究者也注重文艺美学方法的应用,“悟性”是强调的关键点,可以说,“神韵说”作用下的翻译和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对我国传统译论特征的真实写照。

    3.“神韵说”下的朱生豪翻译思想

    3.1“神韵说”下的朱生豪翻译思想概述

    “神韵说”是朱生豪这位翻译家在翻译思想方面的关键性贡献,“志在神韵”是朱生豪翻译过程中坚持的主要原则,主张在忠实原文意思、韵味的基础上,彰显原文魅力。朱生豪也是诗人,对我国古典诗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译莎过程中,朱生豪并没有将诗体局限于某方面,将诗体不同风格、句式等巧妙应用到译本中,应用其中的诗体也比较多,比如,四言诗、五言诗、楚词体,将看似毫无关联的诗体巧妙融入到统一的网络体系中。在《莎士比亚全集》中,各个剧本都能看到朱生豪借助诗体翻译莎剧的痕迹,而且翻译地恰到好处,译文流畅、风格极具特色等,被国内外称之为莎士比亚戏剧的重大研究者。从“神韵说”的角度来说,在翻译过程中,朱生豪注重走进原文作者内心世界去解读译本,不过分拘泥形式,再现莎士比亚戏剧“神韵”的同时,也是他自身翻译思想的客观呈现。此外,在“神韵说”作用下,朱生豪会结合原文内容,将多样化的翻译对策巧妙应用其中,比如,归化方法。在翻译过程中,朱生豪注重对原文神韵的保持,巧妙利用归化意译,促使莎士比亚作品巧妙融入到设置的译文语境中,利用汉语特色去展现莎士比亚原文意蕴,比如,莎士比亚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Romeo:Turn back dull earth and find thy centre out.”译文为“罗密欧:转回去,你这无精打彩的身子,去找寻你的灵魂吧。”在翻译过程中,朱生豪合理处理“dull earth”中,巧妙增加了“你这”这一主语,促使翻译之后的句子具有较好的统一性。同时,在处理“centre”中,朱生豪借助归化意译法,将其翻译为“灵魂”,而不是该词语原本意思,无形中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

    3.2“神韵说”下朱生豪翻译思想

    声韵是“神韵”之韵的关键所在。从“神韵说”角度来说,朱生豪译文中多节律复合便是其客观折射,和其他同类型译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规范了朱生豪笔下的译文。朱生豪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笔下的译文乐感较强,忠实原文内容的同时,注重译文具有的节奏以及韵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诗歌所具有的节奏效果,也使译文有着浓浓的诗意,促使静态的原文成为了极具生命力的散文。在“神韵说”作用下,朱生豪译文音律节奏和卞之琳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翻译中,朱生豪并不会过多考虑音节数在节奏方面的影响,四字俗语、成语不断出现在译文中,和其他经典译文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朱生豪翻译思想的真实写照。在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朱生豪对韵律进行了合理化的创新,注重对旧格律的打破,不断探索复调韵律,韵律成为诗意的具体表现。和卞之琳、梁实秋相比,朱生豪笔下的译文更符合汉语中语法方面的表达习惯,也满足戏剧对话方面的客观要求,是其口语特点的客观折射,译文意思更加浅显、易懂。

    在“神韵说”作用下,朱生豪并不主张翻译欧化,对翻译中的欧式句型进行了批判。比如,在给宋清如书信中,朱生豪批判了译者对“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的翻译,但这并不表示朱生豪在翻译原文中不会用到相关用法。在翻译过程中,朱生豪注重虚词的使用,远远多于同时期的其他译者。在用词方面,用词通俗是朱生豪译文的顯著特征,但大都又是古语,通俗、雅致是朱生豪译文留给大众的深刻印象。同时,在翻译过程中,朱生豪也特别注重译文神韵的体现,是其翻译思想的重大展现。以《无事生非》中“克劳狄奥到希罗墓前的挽歌”为例,在翻译过程中,朱生豪并没有直白地去翻译挽歌内容,而是借助自身已有的文学功底,深层次体会莎剧内涵,将屈原笔下相关意象巧妙应用其中,比如,“兰”,将骚体巧妙应用到译文中,客观呈现克劳狄奥对希罗真挚的感情,将克劳狄奥那种惆怅、悲伤的情感展现地淋淋尽致。该首挽歌译文形式、内容都是对莎士比亚笔下作品神韵、魅力的再现。此外,“神韵说”还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朱生豪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已被经典化,客观折射莎士比亚作品中两位主人公时代气质的同时,也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展现了在当时时代背景下,朱生豪对光明乃至幸福的向往,成为新时期中学课文,不断向当代中学生传递一种精神力量。此外,从“神韵说”角度来说,朱生豪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剧情、韵律二者的把握,出现所谓的“误译”,但不是有意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在翻译过程中,忠实问题是朱生豪注重的重要方面,注重译文完整和统一的基础上,大胆猜测,而这符合读者在阅读方面的客观特征,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一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朱生豪莎士比亚译文中,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莎士比亚住进内心,利于读者更好地走进作者内心世界。

    三.结语

    总而言之,从“神韵说”角度来说,朱生豪笔下的译文极具特色,也是他翻译思想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译莎作品,是其他译者无法复制的,深刻展现了莎士比亚作品内在价值。同时,从长远角度来说,朱生豪译文在我国翻译领域中也有着较深的影响,利于促进我国社会文化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安博,徐云云.翻译文学视野下的朱译莎剧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305:104-109.

    [2]杨钦.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朱生豪的戏剧翻译风格及其成因[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2:162-163.

    [3]曹树钧.论译界楷模朱生豪在中国及世界的深远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13,04:7-12.

    [4]李媛慧,任秀英.朱生豪与梁实秋的莎剧翻译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06:79-81+93.

    [5]曾祥宏.译者主体性视域下的朱生豪莎剧翻译文学性价值解读[J].戏剧之家,2016,20:229-232.

    [6]虞颖.翻译美学观下的朱生豪莎剧翻译的审美特征[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3208:288-293.

    [7]余通.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对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0,01:221-225.

    [8]邓艳.接受美学视角下朱生豪的翻译思想和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07:240-243.

    推荐访问:神韵 翻译 思想 分析 朱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