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事迹材料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疫情防控
  • 思想汇报
  • 自查报告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教案设计
  • 范文大全
  • 先哲的思想 行动的纲领

    时间:2023-06-10 08:10: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编者按: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发起下,于2008年12月6~7日在南京成立。全省60余位职教精英汇聚一堂,共同研讨陶行知、黄炎培、张謇和毛泽东的职业教育思想。

    研究陶行知、黄炎培、张謇和毛泽东等伟人、哲人、先人教育思想,对于学习、研究和继承先辈的职业教育思想,挖掘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文化资源,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以及打造江苏乃至中国职业教育的思想高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1891~1946年),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主张教育改革;“五四”运动后,推行平民教育,创办晓庄师范;1932年,开展“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推行国难教育和战时教育,出访26国;1939年,提倡全面教育,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1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抗战胜利后,积极投入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不幸逝世。

    中国现代教育之父陶行知先生一生为教育尤其是为我国职业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早期主要的倡导者。他从实践到理论,积极探索,倡导“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提出职业教育是为应济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应以“生利”为职业教育之宗旨,人人都要有独立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他同时认为,职业教育不只是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更应该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劳动者,强调要“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从启蒙到发展、从提倡到亲为、从实践到理论,走过了从“行”到“知”的艰难探索历程,形成了科学的职业教育思想:“行是知之始”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基础;“生利为主义”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教学做合一”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方法论。

    黄炎培:手脑并用 双手万能

    黄炎培(1878~1965年),字楚南,后改字韧之(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师从蔡元培,开始全面接触西方新式教育观念和全新的科学民主思想;1902年,立志教育救国,致力教育改革;1906年,创办浦东中学;辛亥革命后,担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致力于发展教育,培养人才;1917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抗战开始后,参与创建了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民主建会,投身民主革命,致力抗日反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国家领导人,并继续领导中华职业教育社;1965年12月1日病逝于北京。

    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实践和思想开我国职业教育之先河。早在20世纪初,黄炎培先生积极投身我国近现代新式教育和职业教育实践,先后组织成立了职业教育研究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的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提出了切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大职业教育主义”,将职业教育的视野扩展到平民教育、生活教育、农民教育和农村改进运动之中。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提出了“社会化,科学化”的办学方针和“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强调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并以“敬业乐群”为校训。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者和实践者。

    张謇:父实业 母教育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自幼习读四书五经,潜心科举;1894年,中一甲一名状元。1895年后,全力投入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902年,筹建通州师范学校,致力于师范教育;1905年,任江苏教育会会长,创办复旦公学,创建南通博物苑;1906年,创建吴淞商船学校;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并参与创建中国公学;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2年,创办医学、纺织、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09年,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辛亥革命后,任中央教育会长,创建盲哑学校,创办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14年,创设河海工科专校;1917年,支持同济医工学堂在吴淞复校;1921年,成立上海商科大学;1926年2月,购沙田作为男女师范基产,3月参加女师纪念会发表演说,7月,病逝。

    我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凭着对时世的洞察、对民族的责任、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积极践行“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兴办实业,创办学校,实行“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求学生“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务求“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同时,张謇经过对当时中外教育现状思考,探索建立了层次丰富、类型多样、开放完整的教育体系,并从国计民生出发确立了“兴教以启民智”的教育宗旨,开启了我国现代教育、民主教育的崭新征途。可以说,张謇先生一生不仅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尤其是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作出了宝贵贡献。

    毛泽东:教育与职业、学问与生计合一

    毛泽东(1893~1976年),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13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开始对职业教育的早年探索;1919年,接受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1921年8月,在长沙创办湖南自修大学;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成功的职业教育实践;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直接领导教育工作,担任红军大学校长、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倡导建立抗日军政大学等高等职业学校,并亲自讲课和编写讲义;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两个必须”、“三育两有”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教育政策,保证了教育为人民大众根本利益服务的方向。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教育、发展教育的思想精髓和政治智慧。在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丰富宝库中,许多方面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毛泽东及其他领导同志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学校办工厂、农场,工厂、农场办学校,要求学校普遍开设劳动与技术课程,并积极推行半工半读,号召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勤工俭学。毛泽东职业教育思想充分彰显出毛泽东思想中一以贯之的本土化、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特色,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职业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荐访问:先哲 纲领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