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事迹材料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疫情防控
  • 思想汇报
  • 自查报告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教案设计
  • 范文大全
  • 中外影视的思想文化内涵比较

    时间:2023-06-10 10:0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 以财富为中心的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和以自然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迥然不同的。中国电影比较突出的情感表现特点有:崇尚道德伦理、中庸有度,欣赏柔静的艺术美感,留下充分的叙事和表演空白,给观众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具有内敛、写意和含蓄之美等等。而西方的情感表现特点是大胆、率真、直露、张扬,喜欢不遗余力、淋漓尽致的表达,好像中国画中的工笔那样真实细腻、纤毫毕现。在处理同一题材的中外影视作品中,不仅思想文化内涵不同,艺术手段也有差异。

    关键词 中外影视;思想文化;内涵;比较

    儒释道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它们不仅雕塑出中国人性格的基本特征,而且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思想,全面地浸润了中国的文学及艺术。在西方同仁关注自然,探求宇宙的发展本源与规律的同时,中国的人文学者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生活的现实和现实中的人本身,“形成了独特的‘文人精神’:一是深刻的忧患意识,二是对道德理想的探求和对社会道德秩序的建构与维系,三是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关注政治、参与政治,托政治于学术之中”。这些“文人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影视中,以至于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影视作品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因此,中国影视经常表现的主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抱负,“发乎情止乎礼”、“朋友之妻不可欺”的情感原则及道德伦理等。

    从中国电影发轫时期开始,《孤儿救祖记》、《天伦》等道德影片就成为一大主流,直至20年代4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的鼎盛时期,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代表的道德论争片仍占据了市场的主导方向。进入90年代,中国电视室内剧《渴望》以主人公刘慧芳、主题歌《好人一生平安》作为正面宣传,在人们心目中曾达到一时的高峰。陈凯歌在《霸王别姬》中对段小楼、程蝶衣、菊仙三个人物命运的演绎,千回百转,扑朔迷离,从始至终是一出包裹在道德彩衣中的人生大戏。而颇具儒家风范的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也是一部地道的中国影片。整部影片围绕着伦理的中心在转动,朱师傅与三个女儿的聚与散也是由伦理力量所驱使。从它朴素深沉的母题选择到含蓄微妙的表现手法,直至白描一般流畅平易的镜语风格,无不透着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而道德评价就是这部影片的精髓。至于《卧虎藏龙》,更是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1 爱情态度。

    李慕白对待已死朋友指腹为婚的妻子,为了心中的道义,始终不越雷池半步,含蓄中更显真情,虽然到死也没有一个亲热镜头,但却表达出西方影片男女缠绵也表达不出来的爱情。这就是很多中国人对爱情的态度。

    2 人生态度及处事原则。

    李慕白对待恶人(碧眼狐狸)嫉恶如仇,对待迷途者(玉蛟龙)循循善诱,对待仁者(清官)不论是赠剑还是维护其声誉都表现出尊敬爱护之情,这明显与中国人的政治抱负有一定关系。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八省捕头千里追凶),无不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以及责任、侠义精神。

    3 人格精神。

    李慕白和玉蛟龙最后的选择也颇为感人:李慕白最后是提住那口真气自保(有可能),还是吐出这口真气说出自己的爱,他选择了后者,放弃了生命,给人以返璞归真的感觉。而玉蛟龙最后终于得到自己的爱的时候,却为了挽回对李慕白的愧疚,依靠一个自己无法确认的传说而放弃了生命。或许正是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得《卧虎藏龙》勇夺4项奥斯卡大奖,在美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掀起一股中国文化热。中国太极拳在美国逐渐流行,亚洲面孔的日裔教授被学生追问会不会中国功夫……

    应该说,中国影视艺术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 “中国古代就有灯影、皮影、木偶戏等艺术样式,反映了人们对活动影像的追求愿望。中国古典戏剧、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在处理时间和空间的技巧上,常常与蒙太奇镜头语言处理画面的方法神似;细加分析也常有运用特写、远景、中景等画面和画面组接的技巧,这为我们影视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美学的启示。”

    我们可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中国的伦理片严肃、历史片庄重甚至沉重、儿童片充满说教性,总之都是很正统规范的风格,尤其是爱情片“犹抱琵琶半遮面”,似乎总没有西方爱情片的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而且,西方影视对中国影响最深的恐怕就是爱情片。说到西方的爱情片,不得不提《泰坦尼克号》。该片获199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效、最佳摄影等11项大奖。在今天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在被超快感的忙碌渐渐冷淡下来的情绪中,人们可以从这部影片中找到些许人心的温暖。但是,我们透过这部爱情至上的大片,不得不承认它也有明显的金钱等级意识。譬如主人公杰克因赌博赢取了一张船票,要到美国发财的狂喜心态顿时溢于言表。毫无疑问,杰克身上透露了对财富的热望。杰克站在船头狂叫:“我是世界之王!”后来导演卡梅隆在奥斯卡颁奖会上也如此狂嚣,这充分说明了西方中产阶级在赢取财富方面倾尽心智的精神境界。女主人公露丝既珍视爱情,同样珍视“海洋之心”的财富象征。所以许多中国观众直观地认为,这一点已起码说明露丝的爱情不够纯洁。这就是东西方对爱情的文化差别。中国自古以来倡导“安贫乐道”的清高意识,说商人充满铜臭,耻于把爱情、亲情、友情与金钱扯上关系。但《泰坦尼克号》却把爱情与金钱扯上关系,用贵重的“海洋之心”作为贯串全片的重要道具。“其实没有‘海洋之心’,Jack和Rose的浪漫爱情丝毫无损。‘海洋之心’的介入,只是给这段爱情平添一种中产阶级财富魅力的氛围,让人感觉到财富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它使Jack和Rose的爱情不可能完全只在三等舱里完成。华贵生活的实现,似乎才是浪漫爱情的终点。而且《泰坦尼克号》影片的大部分构思都是在炫耀财富的魅力。豪华的游船本身已是一种象征:它把财富的魅力表现得很有生气,并尽量显示西方在20世纪初叶所具有的因敛财有成而无法掩饰的傲慢。”

    以财富为中心的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和以自然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迥然不同的。中国精神认为生命的价值是天地赐予的,只要人把自己看作天地之子,合乎自然与人性地生活,就已经在“享受每一天”了。大概这就是中国文化精神和西方价值精神的巨大差异。

    对财富的热望与攫取,使西方国家在经济上遥遥领先。与雄厚经济实力伴随而来的是霸权思想的不断张扬,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不同。霸权思想使一系列美国动作大片得以产生,如《007》、《终结者》等。《007》电影自从1962年第一部公映后,到今天历经四十多年而长盛不衰,可以说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电影。《终结者》第1、2部是美国电影文化和英雄文化的集大成者,是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神话,其在世界科幻类型电影中的标杆意义和巅峰地位,即使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仍让后继者无法企及。但是到了《终结者3》,“整个片子完全成了两台机器耍酷斗狠、玩命比拼破坏力的超

    级杂耍秀,和醉汉当街斗殴没多大区别,有些场景更是血腥暴力得让人反胃,自然难以感染观众移情人戏进而产生认同感和参与感。一言以蔽之,《终结者3》的最大问题在于:只见机器不见人”。这能否看做是西方霸权思想的投影呢?

    如果说《终结者3》的弊病在于只见机器不见人,那么张艺谋《英雄》的缺点就是形式大于内容。 《英雄》不是以惊险、离奇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而是以遮人耳目的多角度叙事、气势恢弘的电影场景、略显夸张的浓烈色彩、逼真而富有美感的画面构图、匠心独特的服装设计、婉约苍凉又中西结合的电影音乐等综合性的造型艺术凝聚而成的。张艺谋说:“其实我们就是拍一个类型电影,主流的武侠片。出发点很简单,没有特别深邃的思想和意义在里面。类型电影最重要的是好看,在90分钟里能强烈地吸引观众,这样我觉得就成功了。它远远不能和讲思想和哲理的电影比较。”导演的这种心理恐怕注定了这部大片的失败,起码在思想内容上存在瑕疵。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高投入,名演员,大阵势,但获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张艺谋不如李安运气好。李安在国外多年,对国外的环境、语言、文化等方面都很熟悉,所以,《卧虎藏龙》打进了好莱坞。而张艺谋对国外的了解恐怕要间接一些,不免产生一种“隔”感。这恐怕也代表了香港导演与内地导演的差异。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怎样“土洋”结合,走向世界,李安的成功应该对内地影视人有所启示。

    事实上,影视作品的思想性是最重要的。好莱坞赢得观众的深层次的杀手锏就是其寓意深刻的思想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片的“思想性”并不是直白的说教方式来体现,而是深深埋藏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言行举止当中,即以艺术性的方式来体现思想性。进口大片永远是以娱乐为目的的,但是娱乐也永远不会是唯一的目的。所以,中国的影视作品,要想拍出享誉世界的奥斯卡影片,再享《卧虎藏龙》的美誉,就必须把重点放在影片的思想性上。一部影片的思想可以影响其观众的思想。人世之后,西方的思想正随着影视文化的融入,渐渐传到中国,由是观之,我国影视要发展,要进步,已迫在眉睫……

    如果以上还不能说明中外影视在思想文化上的差异,那现在就从同一题材的几部电影的比较中再认识一下。

    《一声叹息》、《花样年华》、《廊桥遗梦》和《失乐园》在不同的维度为我们展现了同一个情爱模式一一婚外恋。冯小刚的《一声叹息》讲述的是梁亚洲的婚外恋故事,让人们感觉到苦涩,因为梁亚洲背着妻子与别的女人相恋,自然受到道德的谴责。《花样年华》比之更高明之处是从另外角度对情感世界的窥探,让观众看后感到惋惜叹气、回味无穷。《花样年华》用一种悠远的语调讲述着一场古典而纯粹的爱情,蕴含着神秘和逃避色彩,带着一种沉迷、绵长的味道。《花样年华》的编导体现了我国传统影片诗意化、含蓄的美学特点,一张一弛的写法使故事又相当简捷,两位第三者根本就没让他们上场,这不仅给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充足的表演空间和时间,咀嚼的味道又是无穷的。而苏丽珍身上散发的东方女人魅力,典雅、高贵的品格和温柔的个性又体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花样年华》含蓄而隐晦,片中没有一幕真正的性的场景表现,也没有一次真正的高潮。但王家卫创造了一种紧张、神秘、情欲的调子,把它尽可能地拉伸,并戛然而止,可以说,这部影片是一场“苦乐参半”的梦。这一段婚外恋,虽然肉体上,连一个吻都没有发生,但精神上,他们早已同床共枕。王家卫似乎是深得“无为”思想精髓的中国人,什么都没发生的时候,恰恰一切都已经发生了。片中那种内敛和怀旧的叙事方式,可能是西方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怎能不让生活在快餐式爱情中的西方人觉得新奇呢?《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在影片里,冲动而浪漫的性爱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激烈的冲击,然而女主人公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段爱情,甘于在日后的平淡生活中靠回味来回忆这次情爱,这一切仿佛道出了人们生活中的真谛:爱情不管怎样,都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在爱情中自私地只为了自己。日本的《失乐园》同样也让人震惊,它几乎只为了单纯展示浪漫迷人的性爱,让两个中年人都没有孩子,免去了责任之类的后顾之忧。只不过与《廊桥遗梦》不同,《失乐园》的主人公最终选择了死亡,这也许是一种屈服,也许在男女主人公眼里,他们才是胜利者,也许在他们看来,此生已不是虚度。

    如果说《一声叹息》的落脚点是道德,那么《花样年华》的关注点就是文化心理,而《廊桥遗梦》则倡导了人的责任、义务及牺牲精神,还有《失乐园》把“性作为一种文化”警示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大陆、香港、美国、日本在处理同一个题材时不同的思想文化倾向。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在对性爱的处理上是大胆直露的,但《失乐园》的主人公似乎也具有东方人的含蓄,而《花样年华》更是体现了一种节制含蓄的情感抒情方式和“言外之意”的表述方式。因此,东方电影的情感表达与西方电影有着明显的不同,而由此衍生的行为表现、表现手段、电影风格也都各具风格。中国电影比较突出的情感表现特点有:崇尚道德伦理、中庸有度,欣赏柔静的艺术美感,留下充分的叙事和表演空白,给观众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具有内敛、写意和含蓄之美等等。而西方的情感表现特点是大胆、率真、直露、张扬,喜欢不遗余力、淋漓尽致的表达,好像中国画中的工笔那样真实细腻、纤毫毕现。

    由此可以看出,处理同一题材的中外影视作品,不光思想文化内涵不同,艺术手段也有差异。而艺术上的差异仍然与文化传统密不可分。我们看到,从谢晋电影到知青题材电视剧,从《焦裕禄》、《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到《凡人小事》、《蹉跎岁月》、《渴望》,其间可以清楚地辨别出“主情”的美学传统,而这与西方“主叙事”的传统不同。“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吴贻弓的《城南旧事》,直至谢飞的《香魂女》、《黑骏马》,均呈现出散文式的电影结构,过程与细节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不急不迫,舒缓雍容,许多处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表现出极大的弹性。”而这又与西方影视处理情节的大起大落、复杂曲折有一定差异。

    另外,在剪辑技巧上,中外影视也有所不同。外国影视作品尤其是美国的影视作品节奏紧凑、镜头衔接自然,画面技术含量高,如《袋鼠杰克》里面的红衣袋鼠,采用电脑动画的技术绘制而成,栩栩如生,让人真假难辨。而中国影视常常让人头疼的便是节奏缓慢,情节模糊。很多人看了中国影视常有一种浪费时间而收获不大的遗憾。但愿这种泡沫化现象能尽快消失。

    推荐访问:内涵 中外 思想 影视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