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2010《民族文学》年度奖获奖作品评语

    时间:2023-07-05 14:50:09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编者按】由本刊举办的“2010《民族文学》年度奖”和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视文学剧本遴选”于2010年12月揭晓(获奖篇目分别见本刊2011年第1、2期)。为体现评奖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性,进一步认识获奖和入选作品的优点,加强读者、作者、评者与编者之间的互动,特整理编发部分评语,并配发2010北京民族电影节执行主席牛颂的综述文章,以飨读者。

    作品:《赛麦的院子》(小说)

    作者:马金莲(回族)

    【李建军】小说中的人物是偏远地区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的希望是卑微的。能有一个男孩,对他们来讲,意味着幸福的保障。然而,命运如此残酷,他们的希望之火很快就熄灭了。沉重的苦难像磨盘一样碾压着他们的精神。然而,他们坚毅地承受着这一切,继续生生不息地生活着。作者的叙事含着深沉的情感,有催人泪下之力。是一篇很有分量的作品。

    【秦万里】那座院子如同一个载体,承载赛麦姊妹们的娓娓诉说。无论是哀伤还是欢乐,无论是归来还是离去,无论那院子那人物多么寻常,我们都无法抵挡那诉说带给我们的感动。

    【牛玉秋】贫困的、多女孩的家庭,女孩们在艰辛的劳作中一天天长大,在对母爱的渴望中,在对小弟弟出生的期盼中,在命运的淡淡哀愁中,蕴含着温暖、明亮和安宁。

    【施战军】仁忍与安然在艰难的日常生活中,始终辉闪着光亮,小说的调子舒朗柔和,暗含着对生命由衷的喜欢,由此营造出诗般的意境。看得出作者堪称优秀的创作素质。

    【李小雨】作者通过大西北一个普通放羊女孩的眼睛,以自家院落的热闹和萧条为家族命运的象征,讲述了回族地区多女农户的真实生活。作品表现出面对贫困和强大的传统势力,女性卑下的地位,以及她们的挣扎、柔韧、屈从和对明天的希望。作品语言亲切、绵密,充满动人的细微之处和感人的亲情。

    【白崇人】写回族妇女(包括女孩子)的低下地位和悲苦的命运,真实、细腻、富有生活气息,叙事自然流畅,在原生态中有选择和提炼。人物鲜活,在艰难之中充盈着信心和希望。

    【刘书棋】马金莲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新作者。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发掘生活中的灵感,她的作品多描写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沉重生活,她在沉重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她在冷静的叙述中展开自己的故事,语言纯美。

    【葛一敏】语言的现场感。典型的故事情节,新鲜强烈的生活实感。具有普通性、普遍意义。

    作品:《从狼谷来》(小说)

    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蒙古族)

    【秦万里】特别令人欣喜的是,黑鹤这位少数民族作家将汉语应用得如此娴熟。他的叙述是从容的叙述,是蕴含了诗意的叙述。他的叙述让我们如同听到一种轻轻的吟唱,那声声句句之中,有愉悦有忧伤,充满了眷恋与温情。在倾听的同时,我们似乎又能看到,那人,那狗,那马,那美丽的草原,如同遥远的幻境,扑面而来……在当下国内诸多小说作品中,这篇作品显现出独特的审美品质和精神力量。

    【刘书棋】作者是在草原长大的年轻人。草原上的牧民对牧羊犬有一种深深的感情。作品中对于动物的描写十分到位。他的笔下这些狗有着人一样的性格。它们凶猛、彪悍,忠于主人。狗与狼的大战写得十分精彩,虽然没有过多的描写争斗的场面,但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惨烈的画图。而作品结尾人和狗的分别,弥漫着一种忧伤,写活了人与狗的关系。作者叙述语言沉稳,自然流畅。

    【李小雨】这是人类眼中的动物,是在北方大野上展开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是连接人与自然的历史的碎片。作者展示的其实是刚硬、粗粝的人类生存的另一面,那就是以动物为主角的对忠诚、勇敢、坚贞、友谊的阐释。那些在严酷自然下的简单的生存法则,是如此直接又如此天然正确。作者以丰厚扎实的生活,补充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缺少的情感和生活的本真。

    【牛玉秋】从城里来的孩子在草原上结识了从狼谷来的孩子和他的三只大狗。大自然的气息、大自然的野性强烈地冲击着心灵。作者对叙述有着相当的自觉、自信。

    【白崇人】写人与人、人与动物(犬、马、狼) 、动物与动物、城市与牧区之间的差异与关系,既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又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写法,内容比较深沉,意韵也别具一格。是一篇有震撼性的小说。

    【施战军】情境、情怀、气韵都与草原大地相匹配,读来荡气回肠。

    作品:《金宝》(小说)

    作者:肖勤(仡佬族)

    【刘书棋】作者用敏锐的目光和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郑老四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的自私和狡猾。作品以上访为线索,写出了中国社会中的一种畸形现象,这种现象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作者在强调小说中的故事,也力图恢复故事在小说中的地位。他把一连串的故事用一根主线贯穿起来,刻画出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对于郑老四,我们不知道是可怜他,还是鄙视他。作为一个底层人物他是鲜活的。

    【施战军】生活底子和写作功底都十分坚实,与一般完全站在“底层立场”的作品有所区别。“国民性”的审视及对乡村问题的新发现,绝非“一厢情愿”,也不是陷于一般性的乡土批判,而是立于人性的立场。作品既有足够分量,又显出难得的锐气。

    【李小雨】由一个普通案件引发出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凶杀、上访、待业、小镇派出所、放高利贷等多方故事穿插,意想不到的变数,情理之中的复杂,善与恶的争斗,金钱面前人性的失衡,都集中在这个小镇、这一事件上,透出社会急剧变革中人们心理的动荡、不安、困惑和互相间的利益冲突,带有较强的典型意义。

    【白崇人】是一篇不错的作品。作者有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作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不足是叙事过程还可精炼些。

    作品:《新娘》(散文)

    作者: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哈萨克族)

    【白崇人】叙述一个哈萨克族新娘被娘家一群亲属骑马跋涉送到婆家完婚,婚礼后,新郎又将新娘的娘家人送回遥远的异乡。作者朴素的笔墨记叙了这一婚俗的全过程,并将重点放在对人物的描写上。把一个个人物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全篇在热闹的气氛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令人回味。

    【李建军】作者所写的内容是简单的:一个新娘即将离开故乡和亲人时的复杂情感,以及亲人依依不舍的心情。作者娓娓道来,有一丝感伤,但更多的是温暖,是美好的祝福感。这个阿勒泰哈萨克克列部最后的古老的婚嫁,是充满诗意的;它的遥远而古老的仪式,给人一种特别纯粹和神圣的感觉,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这种感觉,就好像人类看见了星空里,一颗将要消逝的行星”。作者的叙事饱含感情,却又从容不迫,显示出一种值得欣赏的写作能力。

    【牛玉秋】草原上的一场婚礼正在进行,浓浓的亲情丝丝缕缕浸入了民风民俗,重复的描述起到了一咏三叹的作用,显示了单纯中的丰厚品格。

    【刘书棋】文章描写了哈萨克人古老的婚嫁习俗,文章虽以新娘为题,但写的却是整个婚礼的温馨过程。作品中充满浓浓的感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中小男孩的形象鲜明,在整篇作品中,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结尾的分手,把作品推向了高潮,忧伤的感情让人难忘。

    【李小雨】浪漫、温暖、纯粹、唯美,一幅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展示出原生态的美。那些缓慢行进中的语言的重复,无意识中透露出对古老传统的赞扬,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时间流逝中,那最后的古老婚嫁方式的留恋……

    【施战军】情感丰富,生活与情境的相融自然而然,非常鲜活的民族气息,极为流畅、贴切的词语表达,清秀可嘉。难得一见的散文杰作。

    作品:白蝴蝶,黑蝴蝶(散文)

    作者:阿舍(维吾尔族)

    【葛一敏】20世纪60年代一个少年关于个体的自己关于一个群体的少年的成长记忆。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停留在单线成长经历中快乐、烦恼、友情、矛盾等等表层的记录,而是通过成长经历这一形式的横向开拓,纵向开掘出了六七十年代“雷霆般的时代潮汐”复杂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李小雨】写“青春记忆”的作品很多,但这篇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不正常岁月里的青少年的懵懂的“集体狂欢”放在大沙漠的残酷、粗野、艰难之中,并将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其中。故事的深刻性就在于:让我们从无意义之中读出了有意义。作品的独白式语言流畅舒缓,议论和抒情都十分精彩。

    【白崇人】记叙一个边远地区的少女在“文革”时期和她的伙伴经历的一些幼稚甚至荒唐的故事,以及从她的眼中看到的那个不正常年代的一些人和事,从而揭示了那个混乱、是非颠倒的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引人深思 。写得生动真切。文字尚好,只是有些拖沓。

    【施战军】无论节奏还是叙述的语调,都表现出一种高超的驾驭文章的笔力。细微真切,方正、感人。

    【牛玉秋】一群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少年,在特定的自然地域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中的成长记忆,深入探索了他们每一次的心灵悸动。

    作品:《哈尼村寨》(诗歌)

    作者:哥布(哈尼族)

    【李小雨】哥布是始终坚持用母语写作的纯粹的诗人。他的诗安静、深沉,有站在山林、寨子、吊桥上低吟的缓慢的节奏感。在漫长的时间里,他坚守在贫困中默默写作,孤独,寂寞。他的倾诉中,充满了对乡村、父兄、土地、自然、民族的爱,谁能理解他悠长、缓慢的句子里容纳了多少爱之深厚的痛苦,以至他说到“苦,苦啊”时,那单纯又丰富的痛苦已超越了个人境遇,成为遥远的大西南一个民族直击人心的隐痛。

    【牛玉秋】诗情和语言都具有尖锐的刺痛人心的感觉。

    【葛一敏】沉静而忧伤,这是一组带着暖意的诗歌。

    【白崇人】深沉、真情,表现了诗人对民族的热爱,和在历史进程中内心的痛苦。语言形象,有特点,有新意。

    作品:《坚守与超越:2009年〈民族文学〉阅读启示》(评论)

    作者:杨玉梅(侗族)

    【施战军】总体观与微观,大观念与具体分析都见才情见真知。如此全而精微地研究民族文学的学术努力,值得推荐。

    【李建军】这是一篇非常扎实的评论文章。作者通过多作品的细读,系统地梳理了2009年度展示在《民族文学》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基本状况,言之有物,概括性强,很有见地。作者从“时代性与民族性”、“生活内涵与情感容量”、“作家素养与艺术探求”等方面,考察了本年度一群特殊的创作群体创作的特点、成绩,表达了自己的文学理想和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期待:作家们需要有思想修养,追求真善美人生,要能够在“邮票大小的故乡”装下整个人类世界,这样的民族文学才能走向中国文坛,走向世界。

    【刘书棋】作者虽然是在评述《民族文学》2009年刊登的作品,但实际上也是当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一种缩写,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基本功扎实,阅读了大量的作品,评论作品到位,脉络梳理清楚。写出了当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总结与发展,展示出民族文学发展的趋势。

    【牛玉秋】在对丰富翔实的资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文学2009年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究根探源的分析,立论稳健,眼界开阔。

    【白崇人】是一篇不错的总结性文章,难度较大,但作者综合、梳理得有模有样,概括得有血有肉。提出了几个问题,也有现实意义。

    【李小雨】作者阅读了2009年《民族文学》的全部作品,提炼出的几个要点准确明晰,分析也得当精深。

    【葛一敏】对年度的《民族文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少数民族文字原创和翻译获奖作品评语

    【评委会】获奖作品中,无论是少数民族文字原创作品,还是翻译作品,质量上都较往年有明显提升,使人欣慰。蒙古族阿尔泰的组诗《我的草原》大气、厚重,以拷问灵魂的方式多次提出重大主题的设问:“我要成为什么?”“草原究竟是什么?”“为何要写诗?”“我会做人吗,祖国?”作者不回避一生的磨难、挫折,甚至“文革”中的非人遭遇,以最终的爱、赤子的情怀和对明天的祈福包容了个人的得失、民族的成长、祖国的兴衰。他的诗里有时代的担当,有高度的诗人的责任感,同时又有草原上丰富多彩的形象和美的意境。诗意开阔,似将蒙古族“长调”的排比融入其中,读之犹如歌唱。

    朝鲜族朴草兰创作、张春植翻译的小说《当心狗狸》生动展示了朝鲜族传统生存方式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特色;翻译流畅自然,毫无阅读障碍,体现出少数民族母语写作的新境界。

    藏族克珠群佩的小说《命运的抉择》打破了以往藏文小说按编年史讲述故事的模式,以灵活的人称转换、多视角来展现藏族莘莘学子在内地的学习工作状况,在藏文创作者中引起了广泛反响。

    蒙古族阿云嘎创作、哈森翻译到蒙文版的小说《赫穆楚克的破烂儿》由牧民买汽车跑运输这一草原上的新事物,引发出一系列草原上百姓们的价值观念,人情冷暖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缩影。

    维吾尔族凯赛尔•柯尤木创作的小说《苹果树下的梦》,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幻,真真假假,极尽鞭笞、讽刺之能,是一篇喻世、警世、醒世之作,引人深思。此文藏文版的译者多杰卡是位老翻译家,对原文有着深入透彻的理解,充分照顾到原作的表达方式、表现形式,很少用生僻晦涩的词语和方言,有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蒙文版小说《钻戒》的译者贺希格图,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这篇翻译作品生动、含蓄、凝练,比较准确地表达原作的韵味,翻译痕迹少,读来仿佛就是在读原作一样。

    维文版小说《情缘》的译者吾买尔江•阿木提是维吾尔族优秀的中青年翻译家,在维文版还发表了《大登殿》《花儿与少年》《雪越来越温暖》等7篇译作。他把原作包含的社会生活映像较为完满地迁移过来,巧妙运用翻译技巧,追求语言艺术美,力求生动鲜明、准确凝练、词情并茂的境界。

    诗歌《清晨的独白》的译者艾克拜尔•吾拉木,准确还原原作的风格和韵味,基本达到“信、达、雅”的程度,语言湿润感人。

    推荐访问:获奖作品 评语 民族 年度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