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事迹材料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疫情防控
  • 思想汇报
  • 自查报告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教案设计
  • 范文大全
  • 老子古今观念下的道论思想与文艺思想

    时间:2022-11-26 12:35: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基于对古今的历史性考察,老子提出了旨在复元古的道论思想主张。老子道论思想本身就是其思考古今而得出的理论成果,因而在建构道论思想体系时,老子的古今观念是渗透其中的。在老子道论思想中“古”已经内化成“道”的基本属性,乃至在很大程度上崇元古与崇道在老子那里成了二而为一的概念。而老子的道论思想在重新刻画其古今观念的同时也把这种观念性的影响渗透到了他对文艺的相关认识之中。老子否弃文艺、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以及“复归”的发展论思想无不是这一思想特征的具体体现。后世文学批评家刘勰等人对老子这一思想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也反映出老子古今观念及其文艺思想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老子;古今观念;道论思想;文艺思想

    作者简介:李波,男,西北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渭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B223.1 I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5)03-0126-08

    古今观念是指人们在古今认识的基础上对古今关系、古今发展历程所形成的理解以及由此构成的观念,它是人们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对古今问题形成的观念性认识。古今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一种观念形态,它作为人们观念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其他思想观念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由于处在社会转型与变革时期,古今问题在先秦诸子那里显得尤为突出。在先秦思想家们看来,古今不仅仅是一种时间的区分,更是一个关涉理想社会建构的文化选择。是向前看,还是向后看,已成为一种文化祈向的时间标识。总之,古今问题在先秦诸子思想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故此我们对诸子思想的探究显然也离不开对其古今观念的考察。但是这个问题显然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目前从古今观念层面对先秦诸子思想展开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古今意识相当强烈的老子而言,在古今观念层面研究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古今观念的角度,对老子的道论思想与文艺思想作相应的审视,借此说明老子古今观念与其相关思想的潜在关系。

    一、老子古今观与其道论思想

    《汉书·艺文志》对道家有过这样的描述: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1](P334)

    班固在这里追溯道家的渊源显然是以老子事迹为依据的,所以这段话也可看作是班氏对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的粗略认识。从这段话中我们至少可以了解有关老子古今观念的两点信息:一是老子思想及其古今观念与其史官的身份有一定的关系;二是老子善于在历览古今的基础上标举其理论主张。而这两点其实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可以从老子的生平事迹中得到很好的验证。据《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2](P2139)老子作为掌管藏书的史官,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善于从古今历史发展演变的角度来阐释自己的思想主张也便是顺理成章之事。因此可以说古今维度的确是老子阐释其思想主张的一种重要思路。但是老子到底是如何看待古今的呢?史书的记载不足以让人窥其全貌,直接记载老子事迹的《史记》也仅有寥寥数语。因此,我们对老子古今观念的认识又不得不通过老子本人的著述来完成。

    《老子》一书所反映出来的古今观是非常清晰的,书中老子对古今的态度可以说是迥然有别。一方面他对古代的认识和描述充满了称许和向往,其文曰: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第十五章》)1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第二十二章》)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第六十二章》)

    另一方面他又对当今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第五十七章》)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第六十七章》)

    从对待古今的鲜明态度中我们清晰地了解到老子的古今取向:他显然肯定那更为遥远的古代而贬斥当今社会。实际上,老子以古代为标榜恰恰标明了他对后世、当今社会的强烈不满。

    从以上古今的参照对比中,我们也可以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老子对古今的态度和评价无不与其道论思想密切相关。这正是我们从古今观角度来审视其道论思想的原因。实际上,由于观念的互渗性,老子在古今问题上所形成的观念性认识又无不渗透到他对其道论的阐述之中。因为古今问题的最终指向与归结点正是寻找一种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可行方案,而老子所谓的“道”正是其思考古今、寻找出路而得出的答案。因此,可以说正是在其古今观念的支撑下,老子在“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展开了对“何以为治”的探索。这样的探索在先秦诸子其他各派那里同样存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强调仁义道德,以圣王时代为理想和标榜;墨子学派基本也是崇古的,但是他们抱着为用的目的并不固守某一具体的古代圣王;法家则更多强调“因时变法”,对现实的认可明显多于对古代的肯定。而在老子这里,“激于对现实的不满”[3](P360),他所推崇的理想社会则是更为久远古老的时代,即他在《第八十章》中所说:

    小国寡民。……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一个“小国寡民”的社会显然远在圣王时代之前,所以有人把道家所推崇的古代称为“元古”2,的确有其道理。

    老子之所以推崇这样的元古时代,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才是一个有道的社会。由此我们看到老子口中称道的“古代”与其推崇的“道”之间的密切关系。有道的社会无一不以古代为标榜,失道的例子无一不以当今为标靶。甚至可以说,在老子那里古今的区分并不在于时间上的区分而是在于有道与否的区分。借此老子的道论思想就与其古今观念完全纠结在了一起。乃至在有的时候,“古”与“道”在老子那里已经成了一个可以互换的概念,“古”已经内化成“道”的基本属性。且先来看一下老子有关“道”的描述,《第二十五章》有言曰:

    推荐访问:思想 古今 老子 文艺 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