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事迹材料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疫情防控
  • 思想汇报
  • 自查报告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教案设计
  • 范文大全
  • 中国传统经济与政治制度及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时间:2023-01-01 09:30:4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可以称为“前市场经济”或者“不发达的市场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第一阶段;近现代的大工业商品市场经济是第二个阶段;“现代化以后”的金融市场经济是第三阶段。中国真正建立起工业化体系是在1949年以后,因此经济转型有三个特点:第一个转型是20世纪初,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转向现代工业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而90年代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已经开始了“后现代化”——“新经济”。因此,当我国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还没有完成,第二个转型也已开始了,要从还没有完成的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型,这是两个转型的重叠,也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这就是中国社会经济的特殊性。与此相适应,中国的思维方式也要改变,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 工业商品市场经济; 金融市场经济;新经济;新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F0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4-0078-08

    一、中国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的形成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管子·轻重》诸篇论述了在经济领域中,轻重理论就是通过权衡货币、谷物、百物的供需、贵贱等措施,平抑物价、安定民众生活,使国家富强。管子对市场的作用也很重视,认为市场是一个整体,他说:

    市者,货之准也。是故,百货贱,则百利不得;百利不得,则百事治;百事治,则百用节矣。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故曰: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寡,为之有道。[1]

    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侈俭,则百用节矣。故俭则伤事,侈则伤货。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不知量,不知节,不可,为之有道。[1](88-89)

    “市者,货之准也”,“黄金者,用之量也”,实际上就是动态的市场经济平衡论,也就是说,一切商品只有在市场中才能通过价格体现它们的真正价值,而在市场中,最重要的是黄金的作用。这显然是从宏观上看市场经济的运行。

    管子的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影响,王安石变法中就提出,国家应该在丰收年景收购粮食,在歉收年景卖出粮食,保持市场的稳定。中国是一个大国,解决吃饭问题是国计民生的首要大事。

    中国真正形成农业、手工业的市场经济是在秦汉时期。其实,秦代采取郡县制,是消除了诸侯割据,为中国形成一个大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王夫之评价秦统一的意义时说的那样:“天假其私以行大公”。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说中国长期的统一,即使经过动荡,仍然能维持长期统一,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中国形成了一个有广阔空间的农业手工业商品市场,这个统一的市场的力量战胜了分裂的力量,因为割据是不利于商品流通的,所以,人心总是趋向统一。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大一统的思想是与统一的中国市场密切相联的。过去,我们的研究忽略了这个重要的情况。现在我们从新的角度看,就会发现这个明显的特征。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对外贸易的大门,商品交换发展起来。丝绸、茶叶、瓷器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产品。有历史学家统计,南宋时期的经济总量比北宋时期还要多,外贸占经济总量的30%,1840年的时候,清朝的GDP是英国的6倍,占世界的33%,英国占世界的5%。到1894年,清朝的GDP是日本的9倍。[2]因此,我们把中国封建社会定义为“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

    总而言之,掌握轻重关系的规律,了解各种商品(万物)与谷物、货币与万物、谷物与货币彼此间轻重关系的比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调节物价,稳定市场,才能达到和谐。

    第一,土地的所有权、占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及土地流动和买卖市场的形成。

    农业是传统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而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及使用权的分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我国商周时期就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说法,实际上“王权”是国家象征,这是土地国有制的原则,也就是说,国家掌握着土地分配权,王室的所在地叫做“王畿”,其它土地是以分封的形式分配给诸侯、大夫,这些贵族实际上得到的是占有权和使用权,所以,向王室纳贡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战时出兵等各项义务。贵族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世袭继承的。明代王叔英说:“古者田皆在官,……后世田有官民之分。”所谓“官田”,就是国有土地;而“民田”则是指拥有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

    民田的出现,是在战国时代,孟子的“八家共井”是一种劳役地租形式,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所以后世关于“井田制”的争论,往往说不清楚。最明显的土地变革是商鞅变法。分到土地的农民是要向国家交租和服劳役的,同样道理,地主也必须向国家交租,所以收取租税是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体现,无论是从法理上还是从法律的意义上说,作为土地的占有者和使用者都必须对国家承担义务。商鞅变法的特点是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也可以当作遗产被继承。这里必须注意,过去的研究者误认为这种土地买卖是土地私有制,其实被买卖的是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因为买来的土地仍然要向国家交租税,并承担劳役。

    土地兼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大特点,自耕农的小块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是兼并的主要对象。土地兼并过程,实际上就是地租的转移的过程,失地的农民向地主交租。地主拥有的土地越多,经济实力积累得就越大,兼并土地的力量就越强。因此,汉代董仲舒发出了“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感叹。土地兼并的具体形式,一种是购买,一种是巧取豪夺,还有二者兼而有之。土地兼并实际上形成了土地流动的市场,这就是中国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的基础。

    推荐访问:中国传统 政治制度 思想 辩证关系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