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事迹材料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疫情防控
  • 思想汇报
  • 自查报告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教案设计
  • 范文大全
  • 防控猪疫病的三道防线(上)

    时间:2022-11-20 08:15:11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目前,我国猪群中发生的疫病,由于存在多种病原(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加之病原基因不断发生变异,毒力增强;新病毒的不断出现(如近年来先后发现博卡病毒、嵴病毒、杯状病毒等);各种免疫抑制因素广泛存在;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造成霉菌毒素中毒;滥用抗生素,诱发病原体抗药性的增高,“超级细菌”的出现;不合理不科学地乱打疫苗,造成免疫失败;以及饲养环境的污染与病死猪只在市场上非法的流动等,致使猪病的疫情越来越严重,病情越来越复杂,发病率与死亡率至居不下,防控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的威胁。

    针对当前我国猪疫病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应采取哪些防控对策,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同仁参考。

    对当前我国猪疫病的防控要遵照“管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控”的方针,全面构建猪疫病防控的三道防线。

    1 防控猪病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饲养生态环境的控制、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以及其它技术措施的实施,尽可能把一切病原微生物与各种有害因子拒之于猪场的门外。尽可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使猪只在安全、舒适、良好的饲养环境中健康生长。

    1.1 科学的饲养管理

    1.1.1管理好饲养人员 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与福利;组织技术培训;饲养人员进出生产区要淋浴,更换工作服、鞋、帽等;人员定向流动,不准串舍、不准随意带入非生产物品及未经消毒的物品进入猪舍;搞好猪群的饲养、猪舍的卫生,观察猪群的状态,并做好记录;做好消毒、免疫与保健工作。

    1.1.2 管理好猪群 生产过程中要数字化,技术操作要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猪群一律要分群隔离饲养(种公猪舍、后备母猪舍、配种妊娠舍、产仔舍、保育仔猪舍、育肥猪舍、隔离舍),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防止疫病交叉传播。当一批猪只全部出舍后,要及时清扫猪舍,安装好饮水器与料槽,修理好损坏的门窗、猪栏、猪圈、保温箱、天棚、墙壁、地面、通道及排污沟等。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2次,干燥后进行3次全面消毒,空舍2天后可进入下一批猪只。

    1.1.3 管理好饲养环境 清除猪舍内外的各种污物、杂物、污水、杂草等,定期消毒,建筑沼气池,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猪舍每周消毒1次,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1次;猪舍外环境每月清扫消毒一次,可选用1∶1 000卫康、1∶1 000消毒威、1∶400菌毒敌、1∶1 000百毒杀、1∶200灭毒净、5%强力消毒灵、1∶400抗毒威、1∶200农福、1∶300碘酸等。改变养猪的生态环境,搞好生物安全各项措施的落实,才能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

    1.2猪舍内要保证“三度”、保持“两干”、坚持“一通”

    1.2.1 保证“三度”

    一是保证猪舍内的正常温度。猪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温度在诸多环境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猪只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4℃,仔猪出生后32~35℃,1周后为27~29℃,3周后为24~26℃;保育猪为22~24℃;育肥猪为17~22℃;后备母猪与妊娠母猪为22~25℃;分娩母猪为24~25℃,分娩后的10天为20~23℃;种公猪为20~22℃.大猪怕热,小猪怕冷。温度过高易造成热应激,诱发高热综合征的发生;寒冷温度过低易造成冷应激,诱发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发生,最终影响猪只的正常生长与健康。温度适宜,猪只生长快,料肉比最低。

    二是保证猪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以64%~75%为宜。

    三是保证适宜的饲养密度。根据猪圈的大小放入猪只,仔猪每头需要有0.6~0.8 m2的活动空间;肥猪每头要求为0.9~1 m2活动空间;后备种猪每头要求为1.3 m2活动空间;生产母猪每头要求为1.6 m2活动空间;种公猪单栏饲养。

    1.2.2保持“两干” 一是要保持猪舍内的清洁干净,二是要保持干燥,在干燥的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不易繁殖,有利于防止病原体的扩散与引发疫病的发生。潮湿的环境不仅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造成疫病的传播,而且不利于猪只健康生长。潮湿的环境不仅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造成疫病的传播,而且不利于猪只生长。

    1.2.3坚持“一通” 猪舍内要常年坚持通风与空气自然流动,可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与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氮等)的数量,有利于防止呼吸道各种疾病的传播与发生。

    猪舍内还要保持充足的光照,光照可促进猪的新陈代谢,加速骨骼生长,(对妊娠母猪特别需要)并有杀菌作用,诱发母猪发情等。

    1.3做好“三定”工作

    1.3.1 定期消毒 前面已讲述,不再重复。

    1.3.2 定期灭鼠 我国的鼠类超过30亿只,每年偷吃粮食约250万 t(超过每年进口粮食的总量),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人民币。鼠类不仅能吃掉饲料、损坏物品与建筑物等,而且能传播炭疽、布病、结核病、李氏杆菌病、土拉杆菌病、猪丹毒、猪肺疫、沙门氏菌病、猪痢疾、狂犬病、伪狂犬病、口蹄疫、流行性腹泻病毒、博卡病毒、嵴病毒、钩端螺旋体病和立克次体病及旋毛虫病、弓形体病等45种人畜共患病。应每季度用灭鼠药灭鼠1次。可选用立克命(拜耳),直接撒施,灭鼠彻底;杀鼠灵,取2.5%取2.5%杀鼠灵母粉1份,加植物油2份、面粉7份、加水适量制成一克的面丸投放;卫工灭鼠剂,1支10 mL,加温水100 mL,混匀后,再加入玉米面或小麦面500 g,反复搅拌后即可使用;敌鼠钠盐原药1.5 g,加热水100 mL溶解彻底后,再加入适量的糖,拌入1 000 g玉米面或小麦面中,阴干后即可使用。

    1.3.3 定期杀虫 吸血昆虫如蚊、蝇、蜱等可携带细菌100多种、病毒20多种、原虫30多种,可传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0几种。特别是夏、秋季节要注意杀灭各种吸血昆虫。猪场要填平污水与积水沟,清除垃圾、污物,铲除杂草与杂物,疏通排水道与阴沟等,绿化周围环境,彻底杀灭吸血昆虫的滋生之地。可选用1 t饲料中添加诺蝇净(即1%预混剂500 g),连续饲喂7 d;或者用0.05%蚊蝇净喷洒猪舍和猪体,每周2次,杀灭昆虫;或者用0.05%蝇毒磷溶液、或0.1%力高峰(拜耳)溶液或1∶50的拜虫杀溶液喷洒,安全效果好,可杀灭各种吸血昆虫和体外寄生虫。

    1.4养猪场只准养猪

    不要饲养其它动物,如养犬、猫、牛、羊、禽类等动物,否则会造成疫病相互传播,危害猪只的健康与安全。如犬与猫、禽类可传播伪狂犬病与流感病毒,牛与羊可传播口蹄疫、布病、粘膜黏膜病病毒等。

    1.5减少各种应激,避免诱发疫病的发生

    种猪配种、母猪分娩、接产,仔猪断尾、剪牙、去势、断奶、转群、免疫接种、治疗等各个环节,都要注意降低应激反应,保持猪只的自体稳定,以避免由于应激而诱发各种疫病的发生。

    2 防控猪病的第二道防线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各种技术措施加强与提高猪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这是动物机体抵抗疫病的侵袭与保护特异性免疫力的根本和基础。非特异性免疫力不健全,特异性免疫也不会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与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2.1当前猪群中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主要因素

    2.1.1病原性因素

    病毒:蓝耳病病毒(PRRSV)、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HCV)、口蹄疫病毒(FMDV)、伪狂犬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细小病毒(PPV)等。

    细菌:肺炎支原体(MPS)、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附红细胞体等。

    寄生虫:旋毛虫和弓形体等。

    上述各种病原微生物对动物机体的单核细胞、吞噬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均有损伤作用,严重影响到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功能,造成动物机体免疫抑制,明显地降低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力。

    2.1.2 非病原性因素

    动物遗传因素:先天性免疫缺陷、染色体异常、胸腺发育不全、脾脏发育不全等。

    营养因素:猪体缺乏维生素A、B、C、E等;缺乏微量元素铜、锰、锌、铁、硒等,这些必须的营养物质缺乏,可影响免疫器官的发育,阻碍T细胞与B细胞的分化与增殖,造成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低下。

    中毒因素:主要是霉玉米毒素中毒,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烟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等。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溶解淋巴细胞,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与核酸的复制,导致非特异性免疫力全面下降,可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药物因素: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新霉素、氯霉素等)、磺胺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及驱虫类化学药物等滥用、长期使用不仅造成耐药性“超级细菌”的出现,药物残留,而且使猪只非特异性免疫力严重下降,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理化因素:重金属(如汞、铅、砷等)、工业化学物质如氟、苯酚类及甲醛类消毒剂、杀虫剂等能毒害免疫器官、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非特异性免疫力。除外,放射线与紫外线等,可杀伤骨髓干细胞,损害造血干细胞,导致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丧失。

    应激因素:过热、过冷、拥挤、转群、断奶、分娩、接种、换料、长途运输等各种应激因素,可促进动物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造成非特异性免疫力下降,发生应激反应。

    2.2保护与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技术措施

    2.2.1种猪群要健康优良

    种猪群要生产性能好,产仔率高,料肉比低,生长快,抗病力与抗应激能力强,瘦肉率高等。种群优良,才能繁殖健康优质的仔猪,这是遗传基因所决定的。

    引种一定要严格隔离检疫一个月,做血清学与病原学检查,确定其健康状态。否则,不能作种猪培养。

    2.2.2饲喂全价优质饲料

    供给猪只的饲料一定要营养全价,科学搭配,尽可能使用低氮日粮和氨基酸平衡日粮,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特别要注意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的VA、VE等以及微量元素硒、锌、铬等用量),确保猪只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这是保障猪只的免疫力与抗病力的物质基础,只有把猪只饲养好,坚持“养重于防”,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种疫病的发生。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目前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污染比较普遍,对猪只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据调查,动物饲料及其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率高达30%~ 40%,南方各地还更为严重。霉菌毒素可溶解淋巴细胞,使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毒素能损害抗原呈递细胞和噬菌细胞的功能,减少抗体的产量;毒素还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分解,影响核酸的复制,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等,致使猪只免疫力低下,抗病力下降。接种疫苗不产生抗体,诱发各种疫病的发生。

    饲料霉变严重者应废弃,轻度霉变者可用清水冲洗3次,再用0.1%漂白粉水浸泡3 h,然后再用清水冲洗3次,可除去毒素的60%~90%。烘干或晒干后,粉碎并拌入除酶剂或脱酶剂再喂猪。只能喂育肥猪,不准喂种猪和哺乳仔猪。除酶剂或脱酶剂要使用复合型的防霉剂,不仅其吸附毒素的能力强,而且对猪无毒副作用。超微粉酵母细胞壁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且表面凹陷,能大量的吸附毒素而且不易脱落。酵母细胞壁中葡聚糖能增强猪体抵抗各种病原感染的能力;并能活化免疫系统,提高猪体的免疫力,保持生理机能稳定平衡;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将毒素排出。枯草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许多活性物质和有机酸,对病原菌有极大的抑制作用;能刺激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激活T、B淋巴细胞,提高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复合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生态平衡,修复被毒素损伤的肠道,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转移因子解除霉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恢复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猪只非特异性免疫力。使用时,每100 g本品可拌料1 t,或兑水2 t(霉变较严重者可增加50%的用量),连续饲喂或饮用。长期使用,对猪只无任何毒副作用。

    使用脱霉剂不能一个剂量用到底,因为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多少与温度、湿度、储藏条件、季节有关,在适合霉菌生长条件的情况下,如在潮湿多雨的季节,脱霉剂的添加量,应适度地增加剂量才能有效。

    仔猪还可使用断奶宝(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其代谢产物、促生长因子和特殊载体),每100 g兑水200 L,仔猪断奶前后连续饮用15天 d。母猪还可使用母猪宝(益生菌及代谢产物、细胞因子),每100 g拌料200 kg,连续饲喂,特别是母猪产前1个月使用效果更为明显。可长期使用,对母猪及胎儿无任何毒副作用。还可选用微生态制剂,效果相同。或者使用母猪、育肥猪及仔猪专用的替抗素(F231),复合型微生态添加剂,400 g拌料1 t或兑水2 t,连续饲喂,或饮水即可。或者添加金唯肽C231、唯泰C231(育肥猪和种猪用)、金唯肽C211、唯泰C211(仔猪专用),200 g拌料1 t;可长期饲喂,能有效的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对饲料的利用率与营养成分的吸收率,促生长,提前出栏;增加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力;减少氨气与氮气以及硫化氢、吲哚、腐胺、组胺、酚等有害气体的排出量、降低其浓度而除臭,优化养猪的生态环境。

    2.2.3 针对疫病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我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 t,其中有9.7万 t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全年抗生素用量的46.1%。在猪病防控中要避免使用易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并产生耐药性与药物残留的各类抗生素药物,特别是不要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如氯霉素、痢特灵、链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可的松、雄激素、睾丸激素、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不仅对机体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而且易产生耐药性菌株(出现“超级细菌”)与药物残留,影响预防与治疗疫病的效果,威胁公共卫生的安全。

    因此,在猪病防控中,一定要根据病情科学合理地选择安全、优质、高效的抗生素。首先要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再对症选择药物,最好是先做药敏试验,再根据药物的性质与作用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或预防,方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妊娠母猪禁止使用: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四环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多黏菌素、制酶菌素、古霉素及硝基咪唑类等药物。

    妊娠母猪禁止使用的中药有:巴豆、牵牛子、水银、砒霜、雄黄、轻粉、马钱子、蟾蜍、川乌、藜芦、胆矾、瓜蒂、甘遂、芫花、大戟、班螯、商陆、三枝、麝香、莪术、水蛭、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芦荟、芒硝、三棱、蚖虫、桃仁、瞿麦等,这些药物有的是毒性较强,影响胎儿发育;有的是药物作用激烈,造成流产等。(未完待续)(编辑:狄慧)

    推荐访问:疫病 防控 防线 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