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2022年党课: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全文)

    时间:2023-01-06 16:45:0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课: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党课: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全文)

    党课: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一、第四卷的意义和目的

    (一)第四卷的意义

    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通知》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帮助国际社会及时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最新发展,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认识,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出版第四卷的目的

    一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安排,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一句话,就是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

    二是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知》指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结合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工作、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更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全党武装起来、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实下去,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是一个整体,荟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里党中央治国理政创新实践的理论精华。第四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重要论述。从时间维度说,该卷文稿与前三卷形成衔接;
    从空间维度说,该卷文稿展示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一段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实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进一步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创新实践的理论结晶和理论创造,赋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三)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对于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第四卷的重大发展

    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二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三是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四是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五是关键在党;
    六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第四卷的基本框架结构和鲜明特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作出的最新贡献,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基本框架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不变的主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21个专题,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来展开,来破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方方面面的论述,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中1—4专题,是统领性的总纲。事关主题、核心、立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状态;
    5—17专题,是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强调“两个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国防军队现代化、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
    18—20专题,是面对外部考验和挑战的重大成果;
    21专题,强调伟大的自我革命。

    (二)第四卷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三大时代课题”展开

    “三大时代课题”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第四卷的内容安排紧紧围绕“三大时代课题”展开。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的是方向性质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讲的是目标路径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讲的是力量保证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应第一个重大课题。第5专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第7专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第8专题“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第16专题“统筹发展和安全”和第20专题“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直接回答了如何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的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与发展主题直接相关联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中深切体会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坚定自信、从容不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应第二个重大课题。第3专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第4专题“坚持敢于斗争”、第12专题“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第14专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第18专题“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如何勇于担当,大胆作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对应第三个重大课题。第2专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21专题“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系统反映了我们党对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

    (三)第四卷充分体现“十个明确”的丰富发展内涵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

    第四卷第7专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第8专题“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与“十个明确”中新增的第七个“明确”相对应;
    第21专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与“十个明确”中新增的第十个“明确”相对应;
    第10专题“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第三个“明确”中增加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容相对应。这些专题体现了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的丰富发展,大大拓展了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

    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报告总结概括的“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十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对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每一条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科学指导性。

    因此,我们要带着责任、带着信仰、带着情感认真学习研读,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汇聚起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四)第四卷的几个鲜明特色

    一是权威准确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明确: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二是问题导向

    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内容上去感受和体会。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p8)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需要我们做到“9个必须”(p8-13)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p9)

    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2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国之大者领悟到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p41)

    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p50)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p29)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p53)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p60)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更大的危险。(p63)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p65)

    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始分配、再次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更好社保更好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p14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p142)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范围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p161)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力气自然而然可以跨越的阶段,儿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p165)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p167)

    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p171-172)

    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p172)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p17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更好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p309)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p312)

    腐败问题对党的执政基础破坏力最大、杀伤力也最大,是最容易颠覆政权的问题,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必须决战决胜。(p507)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p513-514)

    要坚持全面更好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p183)

    三是亮点纷呈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序,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p7)

    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

    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p83)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p15)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p15)

    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更好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了为中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p43)

    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p61)

    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通过霸凌手段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中国、改变中国的前进方向、阻挠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努力,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p71-72)

    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p83)

    三、第四卷的重大思想观点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

    (一)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这就深刻揭示了增强历史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习第四卷要思考的是,“顺势而为,奋发有为”的历史主动从何而来呢?

    来自于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中的创新创造。实际上,从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到“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再到“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上体现了强烈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彰显了鲜明的历史主动精神,坚定了我们党的历史自信。

    比如,鲜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并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刻揭示,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决心,也有助于进一步展现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造精神。从大历史观观之,这样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对于人类现代化也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贡献。

    再比如,提出新发展理念这一系统的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我国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把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认识与实践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有了这样的理论指导,对于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党就占据了主动、赢得了未来。这样的贡献是历史性的,进而也是世界性的。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态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勇于进行创新创造,内在的驱动力量,就是一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是一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担当。这样的内驱力,加上对于历史的“虽有智慧,不如乘势”的认知力,是解释充盈于第四卷之中的历史主动精神来源的重要答案。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成功密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三卷中就包括坚持党的领导重要论述的内容。第一卷从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卷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重大论断;
    第三卷突出强调了“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的思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立足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优势”,强调必须把这三大优势统一起来,“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战略中最根本的政治定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不断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全面领导的认识。建党百年前后两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的许多深刻思想,形成了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九个必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列为第一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放在首位。全会审议通过的历史决议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位居第一条。这表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战略中最根本的政治定力。

    “五个必由之路”,首先强调的就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必由之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5日参加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一段讲话,提出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五个必由之路”,首先强调的就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必由之路;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五是全面从严治党是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港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的必由之路,是使党在风雨来袭时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的必由之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解读中国成功之路的首要密钥,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要从全面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重大战略问题入手。

    (三)坚持人民至上,守住人民的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起首篇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谈话,阐述的主旨思想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表示自己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不辜负人民的期待。该卷中还指出,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第二卷中强调“中国梦必须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指出“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卷设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题,阐明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等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还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专题,再次突出造福人民的思想。

    该卷收入的重要论述反映新的理论成果:

    第一,强调我们党一切奋斗“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第二,强调“要把为民造福作为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

    第三,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第四,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这些重要论述回答了党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为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提供了又一个认知路径。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

    第一,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第二,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的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第三,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我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走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的资源消耗不能像某一些发达国家那样浪费,否则的话资源环境的压力是不可承受的。

    第五,我国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大家知道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当年走的都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以说中国式的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的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条条大路通罗马。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

    ——习近平: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

    四十年来,我们“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习近平: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实现新发展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这就意味着:我国将由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向世界上最大的中等发达国家转变;
    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向全面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转变;
    由仍然存在相当程度的城乡二元结构,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社会一体化的发展阶段转变;
    由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比例比较少、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向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大多数、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发展阶段转变;
    由科技创新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向在诸多科技领域处于世界前沿水平、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阶段转变。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顶天立地的物质基础。

    从基本实现现代化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总而言之,就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转变。

    进入新发展阶段,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性大跨越;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根本标志和核心内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顶天立地的雄厚物质基础。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五)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习近平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实践一再告诫我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党领导中国人民打了八大仗役。第一个战役反腐败战役、第二个战役中美贸易战、第三个战役香港平乱、第四个战役中美科技战、第五个战役生态保护、第六个战役脱贫攻坚、第七个战役抗击疫情、第八个反对美国霸权的战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六)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

    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和平、谋发展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上,着眼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合作共贏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近代以来“国强必霸”、靠战争和掠夺推进现代化的陈旧逻辑,开辟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宽广视野和博大情怀。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我们应该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着眼本国和世界,着眼全局和长远,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我们应该深入体察民情,把民众需求转化为政党的理念、宗旨、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判断当今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历史方位,倡导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正确义利观等一系列占据道义制高点的全新理念,作出主动扩大开放、让更多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积极举措,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今天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今天的人类社会又处在一个风险重重、问题多多、挑战频发的时代,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更加紧迫地摆在全人类面前,“世界向何处去”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主张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而不同”,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成为引领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七)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十九大报告

    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场合更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革命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发表重要讲话,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认为“伟大社会革命”,并旗帜鲜明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这篇讲话中多次提到“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培元固本,也要开拓创新,既要把住关键重点,也要形成整体态势,特别是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不二法宝”。近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频提“自我革命”。他说过:“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改革。”“中央政治局要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为全党作表率,做勇于自我革命的战士。”……可见,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治党管党,自我革命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党执政兴国的使命之中。

    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

    四、抓住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

    全党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过程、精神实质、核心内容、根本立场以及核心要义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之中,所形成的具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内容、根本立场以及核心要义中,从始至终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的实际出发,在新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集中反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进程中,对新时代重大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三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进行了原创性回答、创新性发展。

    推荐访问:治国 党课 第四卷 党课: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