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党史清廉小故事8篇

    时间:2022-10-30 11:3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党史清廉小故事8篇党史清廉小故事 百年党史中的廉洁故事《主席去作报告》 1940年延安,初秋的空气有些清冽,毛泽东应邀为马克思列宁学院作形势报告。当天早晨,负责学院日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清廉小故事8篇,供大家参考。

    党史清廉小故事8篇

    篇一:党史清廉小故事

    年党史中的廉洁故事《 主席去作报告 》

     1940 年延安,初秋的空气有些清冽,毛泽东应邀为马克思列宁学院作形势报告。当天早晨,负责学院日常工作的党总支部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叮嘱韩世福、邓力群、安平生、马洪四位同志:“提前吃饭,今天请毛主席来学院作报告,由你们接送。饭后你们就赶紧到杨家岭接毛主席。” 当年延安的条件异常艰苦,设在兰家坪的马克思列宁学院,其校舍就是土石山上的一排窑洞,教学设备也很简陋。“怎么去接毛主席?”韩世福等四人犯了难。张启龙看到他们为难,便说:“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知道我们的情况,不要紧,去吧。你们早点去,如有变化,我们好另行安排课程。无车无马就陪主席走走吧。” 那时的延安,从兰家坪到杨家岭有一条蜿蜒小道,三四公里的路程,中间隔着延河。韩世福等四人来到延河边,走到用木板搭的便桥桥头时,与毛泽东相遇了。

     毛泽东开口就问:“你们四人风风火火的,要干什么去呀?” 邓力群答:“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 “接我?嗯,我晓得的,是怕我忘了今天有报告会吧。你们放心好了,学院给我的任务,那是忘不了的。”毛泽东

     笑了笑。

     邓力群解释道:“是要我们来接主席的,我们来晚了,很不像话。” 毛泽东摇了摇手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来接,要不得!要不得!”接着,毛泽东环顾四周,很认真地说:“哦,四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 韩世福、邓力群、安平生、马洪都笑了,毛泽东看着他们也笑了:“那才不像话嘛,对不对?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坐八抬大轿,前簇后拥,浩浩荡荡,摆威风。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旧世界打他个落花流水。我们既要革命,又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路,不要接接送送。”就这样,毛泽东和他们一起走到了马克思列宁学院,为师生作了报告。报告会结束后,毛泽东又独自步行回杨家岭。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从杨家岭到兰家坪,毛泽东走这条路时,何尝不是带着对权力和职位的清醒认识在走,何尝不是用求真务实的新风

     正气在走。

     从 1935 年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陕北,到 1948 年党中央东渡黄河前往华北,13 年间,党中央在延安的黄土地上书写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凝聚着人民至上的伟大力量,讲述着清正廉洁的革命风范。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共产党穿越风雨、踏平坎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这条道路、这套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巩固发展。因为,“我们是共产党的领导人,不是当官做老爷,而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是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心连心的。”

    篇二:党史清廉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1 页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

     目录 1、彭德怀的画像................................................. 2、公款吃喝..................................................... 3、家属优待费................................................... 4、王树声收礼................................................... 6、粮草官肖永正................................................. 7、走“后门”的粟裕............................................. 8、私吞税款..................................................... 9、朱德元帅..................................................... 10、公车........................................................ 11、公车........................................................ 12、吴老的后门.................................................. 13、《红旗谱》.................................................

     14、六角钱的检讨...............................................

     15、彭总的小米饭...............................................

     16、贺炳炎探亲.................................................

     17、大米粒都留给大家吃的邓可运.................................

     18、朱正传的“二一添作五”..................................... 19、“2993”原来是“293”......................................

     20、焦裕禄的“除三害办公室”...................................

     21、吃辣椒比赛.................................................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2 页22、“战史上的奇迹”...........................................

     23、连降 6 级的李先念...........................................

     24、贺龙的军法.................................................

     25、聂帅的“争气弹”...........................................

     26、刘氏兄弟分家...............................................

     27、模范根据地的创建者——方志敏...............................

     28、“真理最后会胜利的!”..................................... 29、“红小鬼”“秦老专”.......................................

     30、闵全贵的幸福生活...........................................

     31、“脚夫”恽代英.............................................

     32、“未便再荐”...............................................

     34、周恩来的侄儿...............................................

     35、“吃饭要照镜子”的陈云..................................... 36、“雪人”新四军.............................................

     37、朱德同志的扁担.......................................... 37、朱德同志的扁担.............................................

     38、中国共产党党员宋庆龄.......................................

     39、周总理的“影响”...........................................

     40、照相.......................................................

     41、数字无小事.................................................

     42、“怎么办?”............................................... 43、“我不是投降派!”..........................................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3 页44、一床毛巾被.................................................

     45、王树声的平房...............................................

     46、“刘九书柜”...............................................

     47、“走后门”的车票...........................................

     48、周恩来的家训...............................................

     49、国宴上的“娃娃菜”.........................................

      1、彭德怀的画像 1949 年 10 月 1 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诧异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4 页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

     2、公款吃喝 1980 年 1 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欢迎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共花去 400 元。事后有人举报他们公款吃喝,当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张震是老部下且事情不大而放宽要求。他严肃批评了这一做法,指示:“要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谁出主意谁出钱。”在旁人看来,黄克诚这种做法是撕破脸皮,不顾杨勇、张震和他当年共同浴血奋战结下的深厚战斗情谊,其实不然。听说黄克诚要查这件事,杨勇当时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心生不快。但当黄克诚给杨勇打电话说:“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杨勇放下电话,立马就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不用查了,是我的主意,随后杨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 400 元补上饭钱。并作了检讨,了结了此事。

     3、家属优待费 1952 年 11 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 12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5 页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 1952 年 10 月 27 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 27 日寄去一信,请于 12 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 11 月 28 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 年 4 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 6 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6 页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家属优待费。

     4、王树声收礼 1959 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时,他天天拿着饭盒到公共食堂排队买饭。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时,外宾送他一些大小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国库。一次,新来的勤务员几次将小礼品拿到车上说:"王部长,人家说了,这礼品是送给首长您个人的。"王树声却严肃地说:"我这个国防部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外宾打交道的,礼品怎么会是赠送我个人的呢?公私分明,是我们革命战士的一个起码准则,今后务必牢记啊。" 6、粮草官肖永正 1935 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向前在雪山上来回巡视正在爬雪山的部队。突然发现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这位战士没有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他立即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徐向前严厉批评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胆怯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出发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 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仍然是激动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穿上了,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7 页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7、走“后门”的粟裕 一生清廉的粟裕也曾走了一次“后门”。大儿子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从一名普通士兵干起,在祖国的南陲驻扎了 4 年。当这支部队调回内地的时候,恰逢中苏边境形势紧张,珍宝岛燃起战火,粟裕托“关系”走“后门”把粟戎生送到前线。次子粟寒生入伍后,一直在条件艰苦的海军舰艇上工作,因长期海上作业,寒生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根。

     8、私吞税款 1944 年秋,马口维持会会长梁某自当上会长后,勾结日寇,助敌作恶,拒交抗日税费,傅玉和奉命带领十余名队员化妆为马帮,通过了日军两道岗哨,进入马口镇内,把梁某抓了起来。傅玉和并没有枪毙这个汉奸,而是向他宣传新四军政策,望其按规定上缴税款,随后将其释放。三日后,梁某居然如实向新四军缴纳税款。此后,梁某还主动协助新四军购买药材等军需物资。还有一次,傅玉和带队前往商户家征收税款时,却被告知已经收过了,并有字据为证。抗日税款竟然有人敢冒领,傅玉和当即下令,“严查此事。”事情很快查个水落石出,原来是傅玉和的堂弟带人来收税款,立了假冒的字据,并私吞了税款。依据新四军的规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8 页定,私吞税款超过 5 块者当被枪毙,而傅玉和的堂弟足足私吞了20 余块大洋。军法如山,傅玉和虽和堂弟感情很深,还是下令将其枪毙。

     9、朱德元帅 1956 年 9 月 17 日,朱德在中共八大上的发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共产主义者应当是没有私心的人。”这是朱德身居高位时严格律己的基本准则,更是他贯彻共产主义信仰的真实写照。195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他坚决不要元帅工资,直至他去世的 21 年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跟随朱德多年的秘书郭仁后来回忆说:“委员长从来没有拿过元帅的工资,委员长逝世后大家才知道这件事。”在生活上,朱德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尤其是在担任中央重要领导职务后,每顿饭也都是三菜一汤,三盘菜是两素一荤。早上洗脸也舍不得多放水,朱德总是对服务人员说:“要注意节约,节约一滴水、一分钱。自来水不是自来的,不能浪费。有钱不能乱花,要支援国家建设。”平时,朱德穿的都是旧衣服,破了补上补丁继续穿。连床上的被褥和床单都是打着补丁用了二三十年的,子女们和工作人员要给他换新的时,他总会说:“衣服被子只要整齐干净就好,补补能穿能盖,何必买新的?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一件衣服要穿多少年!”1959 年,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后,接见外宾较多,考虑到国际影响,工作人员准备为他做两套新衣服,好在参加外事活动时穿,他就

     经典党史小故事、红色故事汇编(49 个)第 9 页是不同意:“我的衣服不是很好嘛!把钱省下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嘛!”后来经过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劝说和动员,他才勉强同意只做一套新衣服,并且坚持自己出钱。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家里来往的客人多,亏欠了 50 多斤粮食,工作人员想让机关补上。虽然这是政策允许的,但朱德还是很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建议——他不愿意享受特殊照顾,不愿意让国家多为他花一分钱。最后,朱德坚持和一家人吃菜糊糊,硬是用“以瓜菜代粮食”的办法把亏欠的粮食全部补了回来。朱德生前不止一次讲过:我只有两万元存款,这笔钱不要动用,不要分给孩子们,作为我的党费交给组织。他还曾对孙辈们说:“我是无产阶级,我所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交国家。我最珍贵的是屋里那张毛主席像,可以留给你们;我读过的书,你们可以拿去读。”晚年的朱德更加珍惜时间,每天睡眠时间很短,到了吃饭的时候,总得再...

    篇三:党史清廉小故事

    党史中的 廉洁 故事│文本刊整理01 小展览教育全军1928年4月,朱毛会师成立红四军后,部队供给困难,士兵成分也变得复杂,特别是某团三营司务长因诈骗群众被处决案件的发生,使毛泽东深感不安。他指示军部在小井办一次小展览。讲解员通过展出的一把军号和几根针、几条线、几个红薯、几双鞋子、几块银圆等,说明“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的纪律要求。随着展览的举办,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深入军心,部队面貌大为改观。02 一件破布褂1930年,赖森和当选于都县苏维埃执行委员,掌管全县的财务分配。一天,他的堂弟到县苏维埃政府找他,问他有没有东西带回去。赖森和说:

     “带回去的东西没有,倒想叫你把我上次换在家里的破布褂带来我穿。”堂弟很惊讶:

     “过去做官的,要用箱用笼往家搬东西。你做了官还要从家里拿破布褂穿。那些从地主家没收来的绫罗绸缎,你不会捡几件出来穿?”赖森和听了堂弟的话,脸色凝重起来:

     “那是公家的,怎能私用呢。我管的钱物多着呢,若公私不分,我哪有资格当这个官,不成了贪官污吏?那还革什么命呢!”一年后,赖森和在一次作战转移中不幸牺牲,人们发现他贴身穿着的竟还是其弟捎来的那件破布褂。03 毛泽东照章交费1933年8月17日,毛泽东和江西军区参谋长陈奇涵(当时叫陈奇寒)一行4人到苏区江西省长胜县铲田区调查工作。次日清晨临行前,毛泽东对警卫员吴吉清说:

     “你按照规定去区苏维埃政府财政部结清伙食费和食宿费,我们先走一步,你随后赶来。”但区财政部部长怎么也不肯收,吴吉清无功而返,毛泽东大为生气。陈奇涵见状主动请缨去办这件事,毛泽东再三叮嘱其一定要办妥。陈奇涵最终代表毛泽东向财政部转交了食宿费,在区财政部账本上记下:

     “十八日主席毛泽东住,到还大洋1元4角8分。”04 腰缠万贯的“流浪汉”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北上长征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奉命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在一次战斗中,他中弹昏迷,第二天醒来发现战友们早已转移,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他挣扎着爬回原来藏身的洞口,找到一个装着13根金条、银元和首饰的小布包,那是组织委托他保管的党的活动经费。这些钱足够刘启耀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但他丝毫未动私心,把小布包缠在腰间,身穿破棉袄、头戴斗笠、手拿打狗棒,化装成流浪汉沿途乞讨,一边寻找党的组织,一边联络失散的同志,最终将钱全部交回党组织。这本特殊账簿收藏于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39

     05 邓小平婉谢“病号面”1938年,在太行山上,邓小平与司令部、区党委的干部一直同吃一锅饭。红高粱或黑豆面加野菜树叶和在一起蒸成的菜窝头又黑又硬,大家诙谐地称之为“砖头”。一次,邓小平生病了,炊事员单独为他做了一碗热汤面,被他婉言谢绝。他还语重心长地对炊事员说,我们八路军的干部,要像普通战士一样,绝不能搞特殊。06 留作纪念的三块银元1941年3月,中共重庆地下党员肖林受南方局党委安排,开始从事经商活动,为党筹集工作经费。很快,肖林经营的一家商行在江津开张,后扩大发展为大生公司。当解放战争结束,商业经营奉命终止时,肖林把全部资金约合黄金12万两、固定资产折价1000万美元全部向党组织移交。面对不计其数的钱,肖林夫妇常说:

     “那都是党的财产,一分一厘也不能挪用的。”与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肖林,最后只向党组织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 “我想留下三块银元,以作纪念”。如今,这三块银元作为文物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07 为六毛钱作检讨1941年,受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影响,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生活条件极其艰难。为了维持正常运营,董必武亲自制定伙食标准,实行包干调剂。一次,在月底伙食结算的时候,账面上有六毛钱的开支平不了。董必武十分自责,说:

     “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之后,董必武在办事处大会上作了检查,并向中央写了检讨信。08 什么人入党都要坚持党员标准1951年2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爱琴(刘少奇大女儿)党员预备期满。一般情况下,党员预备期内只要没有犯错误就可以转正。然而刘少奇在得知此事后,却提出反对意见。他专门给学校写信,认为刘爱琴并未达到党员标准,不应该批准其转正。

     “不管什么人入党,都要坚持党员标准,严格要求。”最终,组织部门没有批准刘爱琴转正。1958年,刘爱琴主动响应国家机关干部下放边疆的号召,去内蒙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终于在1966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09 不能搞裙带关系1956年,周恩来的家族亲戚到北京找他,想让周恩来给他在北京安排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周恩来教育他说:

     “工作要到绍兴自己去找,北京不能安排。共产党干革命,不能搞裙带关系。”之后,周恩来出钱,给他买了回程车票和招待所的几天餐券,要他好好回原地参加劳动。为这件事,周恩来专门写了《告亲戚朋友书》的10条家规。封面地下党的“红色掌柜”肖林仅留下三块银元作纪念。40

     10 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1964年5月14日,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逝世。从焦裕禄的遗物中可以看到,他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有不少地方破损。当时有人劝焦裕禄同志换个新的,他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是修了修,照样使用。有一次,有名干部提出要装修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严肃地说:

     “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11 人民的财产,应该拿去换外汇1974年,朱德到秦皇岛贝壳厂视察,他走遍各车间,向职工们问好,关切地询问生产情况。贝雕厂职工很受鼓舞,决定将他们精心制作的一幅《山峡夜航》的贝雕画送给朱德,就把画悄悄放在警卫员的车座下送走了。第二天,朱德派康克清把这幅画送回厂。见工人们言辞恳切,康克清亲切地说:

     “老总一再说了,这是人民的财产,应该拿去换外汇,支援国家建设。大家的心意,老总已经收下了,谢谢大家。可是这幅画坚决不能收,我看还是按老总的意见办吧!”12 十全十美某年秋天,一个大军区的两名同志来到陈云的住所,向他汇报军事演习的情况,并带来当地产的两盒葡萄。他们汇报完工作起身告辞时,陈云让他们把葡萄拎走,还说:

     “我是中央纪委书记,不能收。”两位军人解释说:

     “这值不了几个钱,不是送礼,只是让您尝尝。”陈云接受了他们的心意,说:

     “我吃10颗,叫‘十全十美’,剩下的你们带回去。”13 不要死人和活人争地开国中将张震的双亲辞世时,他未能及时回家奔丧,二老的丧事都办得很简单,坟墓修建得也很简朴。1992年秋,张震的老同学看到将军祖坟荒草丛生,残垣断壁,有几座还被夷为平地种上了蔬菜,便向区里提出将军的祖坟“也应修得像个样子”,并计划向区里申请一笔修整经费。不久,区里拟了几张图样寄给张震。张震却在复函中回绝,他不同意公家出钱修坟, “不要占乡亲们一分地。不要死人和活人争地,如果乡亲们要在坟地上种菜,就将我父母深埋,上面种菜。我是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应该保持艰苦创业的革命本质,不要讲排场,不能因私事动用公款。那种旧社会的‘光宗耀祖’是最低级的、最不光荣的,会受到人民唾骂的。”百年晚年的张震将军。焦裕禄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办公坐的是一把破藤椅。41

     16 这里没有金钱能打通的关节2001年4月,任长霞担任河南登封市公安局长后不到一个月就收到了控诉王松黑恶势力团伙的群众来信,信尾有100多名村民的联合签名和血红的指印。任长霞立即部署行动,然而王松背景复杂,关系网密集,且还有市优秀企业家等外衣作包装,加剧了破案的难度。4月29日,王松手下的爪牙因参与作案被抓获,在外出差的王松闻知后迅速赶回登封,一到任长霞的办公室就把一沓钱往桌子上放。任长霞拍案而起,说:

     “在我这里没有金钱能打通的关节,只有公正的法律。”此时,早已守候在门外的民警听到拍案信号,立即冲进屋来,一举将王松擒获。2004年4月,年仅40岁的任长霞不幸在一次车祸中因公牺牲。14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在长街上泣不成声,争相追随灵车,高呼她的名字。17 永远的巴山红叶在担任四川南江县纪委书记的几年里,王瑛始终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她曾为住房与耕地被河隔在两岸、村民每天只能赤脚过河种田的洋滩村建起一座铁索桥;她曾用自己获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所得的2万元奖金,资助贫困的农村孩子读书;她还为南江的“背二哥”们建起了宾馆和餐厅,让这些贫困的苦力人不再风餐露宿。王瑛一生清正廉洁、不徇私情,先后多次拒收礼金,拒绝了亲弟弟要她特殊关照的要求。她曾说:

     “我是得罪了很多人,但我从没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2008年11月,王瑛因肺癌晚期不幸去世。她被大巴山人亲切称为“永远的巴山红叶”。15 管不住自己,就站不稳脚跟1998年,梁雨润任山西夏县纪委书记。一天,一个老乡以拜访的名义来向梁雨润打探某件案情,还拿出红包请他“高抬贵手”。梁雨润脸色严肃起来:

     “这事必须按原则办,涉及案子上的事,不要说你老乡的面子不给,就是我父母来,也不会给这个面子。”说完,便毫不客气地将红包退了回去。“管不住自己,就站不稳脚跟”,是梁雨润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夏县任纪委书记的3年间,梁雨润被当地民众誉为“百姓书记” “梁青天”。2001年3月5日,他离开夏县赴运城出任市纪委副书记。早上8点多,县委大门口锣鼓鞭炮齐鸣,数百名群众打着“百姓的好书记” “夏县人民想念您”等横幅标语,前来为他送行。2003年12月18日,中央纪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纪检监察干部向梁雨润同志学习。14 孔繁森扶贫济困1993年,孔繁森的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封面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后选择继续留在西藏,到自然条件恶劣的阿里地区担任地委书记。图为孔繁森到农牧民家中访问。王瑛42

     18 百姓心中的“草鞋书记”杨善洲曾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1986年,一个年轻干部了解到杨善洲在老家的母亲已经80多岁,家里的生活很困难,便买了200斤粮食送去接济他的家人。杨善洲知道这件事情后,狠狠地批评了这名干部,并叫家里的人把粮食送了回去。杨善洲的老伴是农民,组织上多次提出把他的家人转为城镇户口,杨善洲都坚决不同意,他的三个女儿也一直在农村种地。杨善洲的足迹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因他总是戴草帽、穿草鞋,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为“草鞋书记”。1988年3月退休以后,杨善洲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20余年,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19 清清白白做人,安安稳稳睡觉2006年,廖俊波刚从邵武市政府副市长调任南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时,就急着买房。他跟妻子林莉说,这工作有风险,会有开发商来“围猎”, “咱有房,就可以一句话打发他们。”廖俊波多次和林莉说,咱清清白白做人,就可以安安稳稳睡觉。荣华山产业组团,一开始就有4000亩土地“三通一平”,工程很多,廖俊波没有介绍过一个熟人或亲戚来承包。

     “谁要打着我的旗号拉关系、搞工程,你们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朋友。”廖俊波走到哪里,都这样强调。2017年3月18日晚,时任福建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的廖俊波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同年,他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 青山常在,初心不改周永开曾任中共达县地委宣传部长、达川地委副书记、达州市纪委书记等职。在职期间,他恪尽职守、苦干实干,带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顶着压力查办案件,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1991年 6月离休后,他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牵头组建退休干部义务护林队,不遗余力参与万源市花萼山护林造林,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对自己和家人始终严格要求,主动放弃单位集资建房选房名额,至今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家属院,绝大部分家具仍是老家具。2020年12月,中共中央授予周永开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百年杨善洲廖俊波生前工作场景。2019年7月4日,周永开在万源市纪委监委机关支部举行的“党员活动日”上讲党课。43

    篇四:党史清廉小故事

    党史学习教育之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8 篇 第一篇: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 7 月 1 日成立以来,风风雨雨间走过了 90 年,从开始的步履蹒跚到如今的带着中国全国人民建设民族富强团结的国家而奋斗。党渐渐的成熟了,虽然在年轻的时候犯过一些错误,经过时间长河的洗涤,淘出真理,去除弊病。在中国共产党的 90华诞到来之时,写下这篇文章。歌颂我们宏大的祖国宏大的党,坚决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使得自己的思想更加的成熟,做事更加的稳健。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是学习党史的过程,1921 年到 1949 年,在风雨飘摇中的中国,1949 年 10 月 1 日 x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那段辛酸的奋斗史。到如今中国不断的进展,虽然在快速进展的同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中国的进展进步,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到如今,始终是中国进展的领路人。这些都是一个大学生应当知道的常识。再次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使得我有新的想法。

      目前,社会上会有这样的声音,说中国共产党很黑。这样的论调太以偏概全,对于刚入党的同志,可能思想还不够笃定,对于党内发生的一些事情,认识还不够深刻。党内存在的腐败的想象,并不能一棒子打死说共产党是贪污腐败的,你这样会冤死了那些兢兢业业在为祖国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奉献的共产党同志。从共产党的党史来看,也存在着蠹虫搞得党内乌烟瘴气,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党的三大作风不变。而且国家党政机关也在重视党内的问题,每年被双关的党员,被逮捕判刑的官员就是在向社会发声说:我们党在进展,在不断的自我完善。我总是翻出我入党时候的那句话,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这里有我志同道合的伴侣,我照旧要大声的说出,我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骄傲。党需要我时,我确定要站出来。

     每次有这样的学习经受,都是心灵的一次净化,尘世嘈杂不堪,唯有心田安静如水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一份纯真。才能燃烧尽自己的力量为事业奋斗。为党业尽力。

     第二篇: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我和支部其他成员一起读了《中共-党史读本》,再次走向中国共-产-党的过去,重温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真理标准问题大商量,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我党始终把思想文化作战摆在重要的位置。民族魂、民族精神更是各个时期的领导人不断强调的问题。没有思想的坚固堡垒,任何作战行动都付诸空流,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不断强调开展批判与自我批判,这确实是其他政党难以做到的一点。今日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一良好传统,我觉得能够有幸在党组织下参与这样的活动,更要懂得珍惜,作为一名一般的预备党员,我想,我也是在创造历史,我也是在继往开来。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反动,在混乱的年月为人民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在很多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从 1920xx 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不敌人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是

      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再险,同样可以制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可以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战士,可是我们最终以一支部队的名义克服天险,走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长征就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将会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唱响耳畔。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 30 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 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亲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 8 年最终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牲,多少无辜的和善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哀,义无反顾。

     在党过去的不到百年的历史上,经济进展不常提及。由于历史的缘由,过去我们确实无法一心一意进展生产力。可是如今不同了,历史已经被我们改写,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经济同样

      可以向革命一样焕然一新。有理由信任,我党会带着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的 120xx 年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

     第三篇: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延安时期,条件虽艰苦,但在山沟沟里的窑洞中,毛泽东领导全党学马列、用马列,创作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作,用以武装干部头脑,指导革命实践,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使命。

     长征结束到陕北后,毛泽东特殊注重学习马列主义著作。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名论断,推动全党掀起了学习马列主义的高潮。1940 年底,毛泽东对从前线回来到中央党校学习的同志们说:“不习惯蹲窑洞,这是要不得的。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战争。〞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特殊强调精通马列主义的重要性:“没有大量的真正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的干部,要完成无产阶级革命是不行能的。〞 为了学习宣扬马列主义,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毛泽东带头学习马列、宣扬马列,全党掀起了学习热潮,

      组建了很多学习团体与学习小组、举办了很多学习讲座、出版了很多马列著作。

     毛泽东在凤凰山麓李家窑里夜以继日创作《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其中的《实践论》《矛盾论》,用中国革命惨痛的教训论述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在吴家大院的窑洞里七天七夜不出门,创作了《论长久战》,用辩证法分析了中国与日本的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抗战的基本规律、进展过程,指明了中国抗日前途。在杨家岭的煤油灯下撰写《新民主主义论》,向全国人民说明了“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以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为代表,《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四卷共收录文章 159 篇,延安时期创作的就有 112篇。

     毛泽东的一篇篇光辉著作花去了他很多个日日夜夜:为了写《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胳膊得了严重的关节炎;为了写《论长久战》,炭火烧着了棉鞋,焦糊味儿都没有打断他的思绪;为了写《新民主主义论》,熬干了多少盏油灯,让勤务员不禁落泪。

     在毛泽东的带着下,很多中央领导同志也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究,创作了很多经典名篇。这些在

      延安的土窑洞中诞生的著作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的光辉典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

     第四篇: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一生清廉的粟裕也曾走了一次“后门〞。大儿子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从一名一般士兵干起,在祖国的南陲驻扎了 4 年。当这支部队调回内地的时候,恰逢中苏边疆形势紧急,珍宝岛燃起战火,粟裕托“关系〞走“后门〞把粟戎生送到前线。次子粟寒生入伍后,始终在条件艰苦的海军舰艇上工作,因长期海上作业,寒生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根。

     第五篇: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彭德怀开解下属 夏纳是抗大总校的学生,毕业后被安排到八路军总部作战科当参谋,但他对安排给他的工作有点意见,心里不大痛快。彭德怀知道这一状况后,确定亲自找他谈一谈。

     一天,彭德怀来到夏纳的住处,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你就是夏纳同志吗?我叫彭德怀。〞一听是彭

      德怀,夏纳立刻紧急起来。彭德怀看到他这个样子,温顺地笑笑,尽量把神态放得随便一些,说:“听说你是从抗大总校来的,我们很欢迎。咱们这里真正有文化的人不多,很需要像你这样的学问分子前来工作。可是,据说让你到作战科你不很满意,是吗?〞夏纳局促地说:“我学的专业是工程技术,没有特地学过军事学问,我怕到作战科完成不好任务。〞 “是呀,〞彭德怀深有感受地说,“根据你所学的学问,本该让你去搞工程才对。但是,如今的形势不允许我们这样支配,我们正在打仗。根据地里又没有什么工程可搞,要搞也只能等到抗战胜利才行。眼下,摆在我们面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跟日本帝国主义打仗。特殊是作战科,很需要一些有文化的同志去加强工作。为了对付日本鬼子,临时只好让学问服从抗战,你说是不是?〞 听了彭德怀这番话,夏纳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彭德怀趁热打铁,继续开导他说:“其实,什么学问也是从实际工作中学来的。别以为军事这门学问高不行攀,事实上也没有什么了不得。只要肯学习多动脑子,很多科学学问也都是可以学习到的。到那时,你就会觉得学习军事,指挥打仗,还真有意思多了。〞

      一天,彭德怀在作战科看到夏纳写的一篇题为《论敌人的“铁壁合围〞战术》的文章,便坐下来认真地阅读起来。原来,这年夏天,日本侵略军为了一口吃掉抗日力量,对华北根据地施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后来,在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指挥下,经过广大军民的同心协力,奋勇抗敌,最终粉碎了敌人的“铁壁合围〞。夏纳亲自参与了两次反“扫荡〞的激烈战斗,便琢磨商量一番,写出了这篇论文。

     彭德怀看完文章后,说:“小夏,你这样做是很对的。实践出真知。一个青年应当好好商量点实际问题,尤其是敌人使用的那些战术,特殊值得我们认真商量。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不过,你写的这篇文章还存在某些片面性。你只从外表上说了一下敌人战术上的一些形式,没有从本质上明确指出敌人‘铁壁合围’战术的特点和弱点。假如能够就如何打破‘铁壁合围’战术做进一步的商量,这篇文章就会生动有力,有理有据,说得让人心服口服,产生确定的教育意义。〞 彭德怀又说:“另外,文章的题目也有点大,不够贴切。〞说罢,他摸出钢笔,在原标题上边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关于‘铁壁合围’战术的商量〞几个大字。彭德怀走后,夏纳从实际工作和实战中学习商量军事学问

      的劲头就更大了,将那篇文章做了认真修改,又拿给彭德怀过目。不久,这篇文章就在八路军总部创办的《前线》杂志上发表了。

     第六篇: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为了更好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八师石河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前期制定的实施方案,近日,该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重温党史故事 感受红色经典〞的读书活动。

     活动中,该所全体党员干部陆续讲解并描述了对自己影响最深的经典红色故事或人物,娓娓道来的讲解并描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名党员干部。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在座的每个人都接受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教育和思想洗礼,再次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坚决不移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更加坚决了自己的入党初心和使命,今后大家确定会继续多读书,读好书,专心读红色经典,更深一步了解党史,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以更加昂扬的进取的精神开展本职工作。

     第七篇: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xxx 年 11 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看,感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如今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 12 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关心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 1952 年 10 月 27 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特殊突然,他清晰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知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关心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准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 27 日寄去一信,请于 12 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如今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到底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状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

      秘书室〞,时间是 11 月 28 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明显,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看,但年幼的陈云始终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始终把照看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单独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 4 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看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 6 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根据状况对陈星发放了确定的家属优待费。

     第八篇: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王震以爱才而著名。他曾说:“没有学问分子的参与,革命的胜利是不行能的〞,“敬重人才,没有人才可以有人才,人才少可以变多,否那么,多就会变少,有等于没有。〞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王震,幼年时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但在他指挥的部队里,主动主见吸收学问分子入伍。

      1937 年 11 月,时任三五九旅旅长的王震参与八路军会议,他说:“我想要一些人。〞贺龙笑着说:“你胃口真不小,一个三五九旅那么多人马,还嫌少?〞王震笑着说:“我王震用兵也...

    篇五:党史清廉小故事

    史小故事大全 3 到 5 分钟(通用 5 篇)

      党史小故事大全 3 到 5 分钟篇 1

      红九军廿六师七十八团团长刘德全,出生于湖北随县双河观音堂黄家湾,家有田地三百二十亩,宅院两栋,算得上是富豪之家。然而,出生在这个大地主家庭的刘德全,却毅然与家庭分道扬镳,卖掉自己的土地,筹集革命经费。

     1926 年,25 岁的刘德全踏上了革命之路。回到家后,他开始走家串户和农民交往,常常与佃户谈到深夜,有时还和长工同宿。他还经常给母亲及家里人讲什么打土豪、分田地、不信鬼、不求神,中国的出路只有闹革命等等。

     他曾对母亲说:“我们家要对佃户、长工、乡里邻舍客气些,要尊重人家。贫苦农民有困难,我们要尽量帮助,也可以拿钱拿粮周济穷人。”他还劝母亲烧掉契约,把田分给佃户。

     刘德全的这种行为使这个地主家庭尤其是四哥刘稻轩大为恼火。他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地说:“不得了,家门不幸,竟出了个不孝子孙,这个家非给他败了不可!”他还捶胸顿足地对弟弟刘德全吼道:“我们分家算了!”

     刘德全毫不示弱,他警告老四他们:“天下是要变的,工农阶级要翻身解放,任何人也挡不住!”刘氏兄弟就此分了家。

     1928 年秋,刘德全以新集乡联保主任名义组织了地方自卫武装,他将家中的田地卖掉二十亩作为经费。1929 年春,他又建立了新

     集乡公所农民自卫队。他率部击溃了几股土匪,还处决了多名当地农民痛恨的土豪劣绅。此后,农民纷纷参加自卫队,不久,刘德全在新集正式成立了新集农民自卫队。

     1930 年夏,刘德全率领农民自卫大队参加了枣阳蔡阳铺武装暴动。6 月 9 日,红军七十八团正式成立,刘德全任团长。

     党史小故事大全 3 到 5 分钟篇 2

      1940 年 4 月,朱老总根据中央决定返回延安,八路军前线总部只留下彭总和左权副参谋长,彭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夏季的一天,彭总翻山越岭到黄山洞水腰兵工厂视察,总务科的同志知道彭总胃不好,不让他吃小米,就做了些面条,还炒了鸡蛋、豆腐、土豆、白菜,凑成四个菜。彭总问:“工人吃的和我们一样吗?”程明升厂长回答:“差不多。”彭总二话没说,背起手就出门了。他来到工人吃饭的地方一看,是小米饭炒白菜,彭总回来问程厂长:“这是谁让做的?”程厂长说:“您有胃病,为您做面条是经伙食委员会研究决定的。”彭总的表情更加严肃起来:“我有胃病你们知道,难道工人中就没有得胃病的吗?你们知道吗?给我打小米饭来,不吃面条。”程厂长知道犟不过彭总,只好把面条给了伤病员。

     党史小故事大全 3 到 5 分钟篇 3

      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 年 7 月,红七军团进入福建,在闽赣苏区休整补充后率先北上,进入闽浙苏区与方志敏领导

     的红十军团会合后,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地区遭到敌军的疯狂围攻,最终失败,方志敏、刘畴西、等领导人壮烈牺牲。1934 年 10 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八万多人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三万多八闽儿女参加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壮举。在长达一年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八闽儿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到达陕北的,已经不足三千。湘江之战,以闽籍指战员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 师和红三军团第 18 团承担断后任务,血战十天,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7000 多人几无所存。在祁连山脚,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红五军团悲歌高台城下,数千名历经雪山草地考验的闽籍红军指战员马革裹尸。在遵义城下,在赤水河畔,在金沙江边,在大渡河头,在皑皑雪山,在茫茫草地,在六盘山,在直罗镇,到处都洒下了八闽儿女的鲜血。(这是先遣队在那样的历史大背景前提下而进行的)

     一个远离喧嚣的偏僻的小山镇-----赤溪,距城关 53 公里,四面环山,峰峦叠起,每座山峰都在溪中长出,山清水秀,正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尤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叶,我们的先辈们,没有你们这样的幸运,在头上压着三座沉重的大山剥夺了他们的幸福感,或者说是给生活带来了痛苦。他们为了解脱这些痛苦,就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国家,他们抛投骨,洒热血。

     这天你们生长在红旗下,个性在这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你们就很难体味到那时的背景,残忍,是的,此刻我就讲讲,我们赤溪镇的一些党史吧。

     赤溪是一个小山镇,三十年我们那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但是,便于革命志士开展活动的好环境,因此,我们全镇上下基本掀起参加革命风,据完全统计有 108 人参加革命,比霍童镇还多三个,真是一个奇迹啊。

     党史小故事大全 3 到 5 分钟篇 4 1、王树声大将拒礼

     1959 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时,他天天拿着饭盒到公共食堂排队买饭。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时,外宾送他一些大小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国库。一次,新来的勤务员几次将小礼品拿到车上说:"王部长,人家说了,这礼品是送给首长您个人的。"王树声却严肃地说:"我这个国防部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外宾打交道的,礼品怎么会是赠送我个人的呢?公私分明,是我们革命战士的一个起码准则,今后务必牢记啊。"

     2、王树声大将住平房去世

     60 年代初,总军械部建制撤销,王树声的住房成了其他单位的属地,有关部门为了方便他的工作和生活,决定另选地点为他建造新居。他们先是为他选择了一处某自治区的驻京办事处,这里环境相当幽静,王树声看后感到也满意。但当他了解情况后摇起了头,连说:"不妥,不妥,这有违我们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几年以后,他们又在东城为他找到了一个旧院落,独门大院,相当理想,但当王树声得知这里原是一个民主党派的机关,只因工作人员都被红卫兵赶跑了而空着时,又摇起了头:"这是违反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最后,他们又在五渊潭附近为

     他选择了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如画的宅基地,王树声先很满意,可当他注意到为自己建房要迁走几户老百姓的民房,还是摇起了头:"我看这件事还是算了吧!不要因为我建房而把老百姓赶走了"就这样,王树声大将在他进京时修建的那座平房里,一住就是 18 年,直到他长辞人世。

     3、开国少将肖永正规定面前人人平等

     1935 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向前在雪山上来回巡视正在爬雪山的部队。突然发现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这位战士没有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他立即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徐向前严厉批评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胆怯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出发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

     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仍然是激动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穿上了,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4、粟裕“走后门”

     一生清廉的粟裕也曾走了一次“后门”。大儿子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从一名普通士兵干起,在祖国的南陲驻扎了 4

     年。当这支部队调回内地的时候,恰逢中苏边境形势紧张,珍宝岛燃起战火,粟裕托“关系”走“后门”把粟戎生送到前线。次子粟寒生入伍后,一直在条件艰苦的海军舰艇上工作,因长期海上作业,寒生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根。

     5、傅玉和:亲自下令枪毙贪污抗日税款的堂弟

     1944 年秋,马口维持会会长梁某自当上会长后,勾结日寇,助敌作恶,拒交抗日税费,傅玉和奉命带领十余名队员化妆为马帮,通过了日军两道岗哨,进入马口镇内,把梁某抓了起来。

     傅玉和并没有枪毙这个汉奸,而是向他宣传新四军政策,望其按规定上缴税款,随后将其释放。

     颇有戏剧性的是,傅玉和这一招竟有奇效。三日后,梁某居然如实向新四军缴纳税款。此后,梁某还主动协助新四军购买药材等军需物资。

     还有一次,傅玉和带队前往商户家征收税款时,却被告知已经收过了,并有字据为证。抗日税款竟然有人敢冒领,傅玉和当即下令,“严查此事。”

     事情很快查个水落石出,原来是傅玉和的堂弟带人来收税款,立了假冒的字据,并私吞了税款。依据新四军的规定,私吞税款超过 5块者当被枪毙,而傅玉和的堂弟足足私吞了 20 余块大洋。

     军法如山,傅玉和虽和堂弟感情很深,还是下令将其枪毙。

     6、陈云的“三不准”要求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东北局党组织重要领导职务的陈云,就向亲属子女提出了极为严格的“约法三章”: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不准翻看、接触只供他阅读的文件、材料;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

     对于陈云的“三不准”要求,他的亲属子女几十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认真执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的爱人于若木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上下班和陈云走的是同一路线,尽管顺路,但她一直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从没有搭乘过陈云的小汽车。

     他的女儿陈伟华在 1977 年国家恢复高考后,从农村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人事部工作。

     考虑到教学一线教师紧缺,她在陈云的鼓励下毅然放弃了国家机关的工作岗位,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当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直至退休。陈伟华弃政从教的事迹成为当时教育界的美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陈伟华忆称,“文革”期间,父亲被下放到江西,在那里待了2 年 7 个月,“一家 7 口人分散于全国各地,后来姊姊曾到江西给父亲做饭,照顾他的生活 10 个月”。爸爸对姊姊说,“你在我这儿 10 个月,没有给国家干事,是为了照顾我,你不能拿国家的工资”。让姊姊把这 10 个月的工资全部退给了单位。

     7、徐海东戒酒

     徐海东,在共和国十位大将中,他是出身最苦的一位,也是战斗中负伤最多最重的一位。徐海东刚到革命队伍时,也带来一些旧军队中爱喝酒和打骂士兵的习气。

     一次,徐海东不用菜几口喝掉了半斤白酒,醉倒后敌人打过来差点被俘。受到党组织批评后,他深刻作检查,下狠劲把酒也戒了。

     8、彭德怀摘画像

     1949 年 10 月 1 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诧异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

     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

     9、黄克诚不怕拉下脸

     1980 年 1 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欢迎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共花去 400元。事后有人举报他们公款吃喝,当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张震是老部下且事情不大而放宽要求。他严肃批评了这一做法,指示:“要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谁出主意谁出钱。”在旁人看来,黄克诚这种做法是撕破脸皮,不顾杨勇、张震和他当年共同浴血奋战结下的深厚战斗情谊,其实不然。

     听说黄克诚要查这件事,杨勇当时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心生不快。但当黄克诚给杨勇打电话说:“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杨勇放下电话,立马就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不用查了,是我的主意,随后杨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 400 元补上饭钱。并作了检讨,了结了此事。

     10、陈云写信要求停发接济费

     1952 年 11 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 12 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 1952 年 10 月

     27 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

     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

     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 27 日寄去一信,请于 12 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 11 月 28 日。

     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

    篇六:党史清廉小故事

    廉洁简短小故事 50 篇

     廉洁小故事(一):

      董必武:人民公仆党的“老牛”

      董必武总是把自己视为人民公仆,以党和人民的“老牛”自勉,他常说:“我们的党是为群众利益服务的,如果不为群众服务,还组织共产党干什么?”他赋诗吟唱:“革命原非为个人,支持群众得翻身。”他不仅仅严以律己,而且对子女及亲友求很严格,教育他们正直做人,勤奋学习和工作,绝不允许有任何特殊的行为。建国后,家乡的亲友以为他在北京做了“大官”,便求他帮忙解决工作、升学以及购买拖拉机、钢材等等。他一律加以拒绝,并谆谆教育他们:“我受党的委托,人民的信任,参加国家领导,是各项政策制定的参加者,也是维护者,决不能利用职权给自己的亲属批物资”,“革命不是做官”。1975 年他在北京逝世。叶剑英在董必武追悼会上说:“董必武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愧为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廉洁小故事(二):

      姚崇不徇私情

      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由整理]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姚崇坦然地说:

     “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

      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个性是在玄宗时期,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廉洁小故事(三):

      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理解。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廉洁小故事(四):

      包拯拒礼为开廉洁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 60 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面见包拯,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廉洁小故事(五):

      共和国三位总理的廉洁小故事

      据《光明日报》20**年*月*日报道文章介绍,1958 年*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朱镕基总理“罢宴”――不离开宴会厅,单独吃工作餐。

      据媒体报道说,一次朱镕基总理开完会,被主人带到宴会大厅,他穿过摆满了美酒佳肴的不下百桌的酒宴大厅,先是来到他所应坐的首席座位,但他没有就坐,而是又走到宴会大厅的一个角落,设宴人就在这个大宴会厅的一个角落里另摆一桌,由他和他的秘书,吃工作餐。由于朱总理不肯就坐大雅之处,而就坐在众人的一边吃工作餐,致使上千宾客都不再吃酒宴了。

      温家宝总理“罢宴”――提前打招呼,谢绝摆宴自个吃。

      据 20**年*月*日《人民日报》网报道介绍,“十*大”之后,温家宝总理的第

     一站到了贵州。在吃饭的问题上,他对自己和随行人员求个性的严格,谢绝基层同志的宴请。他对个人吃饭有“三条标准”,即:第一,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进食;第二,求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的质量提出十二个字:“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

      廉洁小故事(六):

      领导干部必读的四则廉政小故事

      “廉洁使人坦荡,奢贪使人悲戚”,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以廉为荣、以奢为耻、廉洁自守、克己奉公。以下四则小故事值得一读。

      其一为“新鞋踩泥”。《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留意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留意,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之后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其二为“子罕辞宝”。《左传襄公十五年》载文: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理解。献玉石的人说:我以前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我们都保有各自的宝物。”故事中,子罕恪守“不贪为宝”的信条,巧妙拒玉,寓意深刻,真正给人教育和启迪。

      其三为“公仪休拒鱼”。《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一个公仪休拒鱼的故事:战

     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理解,此刻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己俸禄买鱼吃,如果此刻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理解啊。”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其四为“灭官烛看家书”。据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必须是朝廷有什么重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状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为官之道,尽在其中矣。

      廉洁小故事(七):

      毛泽东的廉洁故事

      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 年*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 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

     伸,说:“这双袜子还是 1929 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但是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貌。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

      此刻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廉洁小故事(八):

      勤俭一生―老舍廉洁故事

      在北京的西城,有一个小胡同,叫“小羊圈胡同”。“小羊圈胡同”十分小,全是低矮的草棚一样的房子,住的老百姓都是些穷苦人家。每逢刮风下雨,小胡同里低洼的地方就成了水塘。冬天,那里奇寒无比,屋里和屋外一样冷,缸里的水常常冻得结成冰。那里的老百姓吃的东西,常常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有的人家长年只能从菜市场里找些烂菜叶子。

      1899 年*月*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老舍就降生在这个小胡同里。老舍上面有 4 个姐姐和 3 个哥哥,他最小。由于生活艰苦,长大成人的只有 5个――大姐、二姐、三姐、三哥和老舍。老舍出生时是狗年,姑母就给他起了个很不好听的名字――小狗尾巴。老舍的妈妈靠拼命地给人洗衣裳,来养活一大家人。由于长年地洗衣裳,妈妈的手始终都是鲜红和微肿的。而晚上,她还在一盏小煤油灯下,做白天接下来的缝纫活。过年了,老舍喜欢到大街上看人家放焰火,看人家穿新衣、戴新帽。每当他看到街上谁家又宰了两头大猪,谁家又弄了一大筐冬天看不到的水果,妈妈总是说:“孩子,我们家的饺子肉少菜多,是北京城最好吃的,不去看人家的了。别看咱们家穷,可咱们穷出志气来,让别人看到咱

     的腰不是泥做的,硬着呢。”穷穷出志气来,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老舍的心里。

      老舍上小学那年,已经出嫁多年的姐姐,给小弟弟做了一双新袜子。她兴高采烈地给老舍穿上了,看着弟弟一蹦三跳地去上学了。但是弟弟放学回来时,她发现弟弟的脚上却是空空的。她问老舍:“弟弟,你的新袜子呢”老舍从书包里掏出那双新袜子,说:“老姐,我一出校门就脱掉了,我怕穿坏了。我上学时穿,放学了就脱掉。姐姐,我和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比学习,不是比阔气。”

      第二天上学,老舍仍穿着以前穿的旧袜子,头抬着上学去了。走着走着,老舍想,我把鞋也脱下来,不就能够少磨些鞋底吗于是,大街上多了一个光着脚走路的小小读书郎。一天中午放学回到家,老舍问正在洗衣服的妈妈说:“有没有吃的”妈妈正在洗衣裳,头也没抬地说:“没有啊,我还没有时间做呢。”老舍听了,扭头又回学校去了。中午当别的孩子在玩耍,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他一个人在教室里埋头写作业,头也不抬地写,他期望这样能让自己忘记饥饿。下午上课,他仍然若无其事地和同学有说有笑。穷人的孩子个性看重自己的尊严,他不期望自己因为贫穷而被人看不起。

      梅花香自苦寒来。老舍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了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当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持续着勤俭的好习惯。一次,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舞会。舞会是一个隆重的场合,穿着自然讲究一些,但是老舍只有两套灰布中山装,洗过几次后,就显得旧了,穿在身上像个清洁工。老舍就穿着这套衣服进了舞会,他对投来不解目光的朋友说:“对不起了,这已经是我最好的衣服了。

      老舍以是中国的大文豪,但他依然那么的勤俭,那么的廉洁。这都是儿时培养了精神。

      廉洁小故事(九):

     古代廉吏拒贿故事四则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立檄拒礼

      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廉洁小故事(十):

      侯鸣珂杖妻拒贿

      同治四年春,侯鸣珂调任孝义厅抚民同知。厅衙小吏余言吉,不甘忍受无油粗饭,向一百姓勒索了 10 斤猪油,自食 5 斤,将其余 5 斤暗送侯鸣珂夫人杨芝香。鸣珂得知后大怒,当即将余言吉削职为民,并下令其妻杨芝香将 5 斤猪油还给百

     姓,并以受贿罪杖四十。杨芝香当场声泪俱下,后悔莫及。侯鸣珂怒斥其妻:“知过并非无过,尔不杖股四十,尔不会以此为训。”衙役听罢,只得按他的命令,打了侯夫人四十大板。

      同治六年九月,车家河保正杨建武贪污赈银,被人告发。侯鸣珂在察访中,杨建武托人偷将 5 两麝香装在他的行囊里,并附一信,上写:“侯大人:吾以兄、弟、妹三户冒名顶领赈银800两,愿与大人平分。再送上麝香5两,请免死罪。”第二天,侯鸣珂...

    篇七:党史清廉小故事

    小故事简短【9 9 篇】

     Word 文档可编辑

     党史小故事简短【9 9 篇】

      对党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洁概括,就是中国共产党自 1921年 7 月 23 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历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小故事简短的文章 9 篇 ,欢迎品鉴!

     第 1 篇: 党史小故事简短

      我向大家介绍了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同志、龚全珍、女性、汉族、1923 年 12 月诞生、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西北高校教化系毕业。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江西省萍乡市南陂小学原校长。

      1957 年 8 月,龚全珍和甘祖昌一起回到江西省莲花县务农,从事乡村老师的工作。退休后,扶贫补助学,开设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大众。纪实作品《我和妻子甘祖昌》。习近平总书记相继两次亲切地见到龚全珍,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2013 年 9 月,龚全珍获得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14 年 2 月,荣获感动中国 2013 年度十大人物。同年 10 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6 年,龚全珍被评为江西省第一个感动江西十大教化年度人物。12 月,龚全珍家庭被评为第一个全国文明家庭。2017 年 11 月,龚全珍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工作者奖。2019 年 7 月 26 日,龚全珍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2019 年 9 月 25 日,被授予最漂亮的奋斗者荣誉称号。

      (2013 年 9 月 26 日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

      她是老将军甘祖昌同志的太太。甘祖昌同志是江西老红军、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但他主见回农村当农夫,龚全珍同志也和甘祖昌同志一起回农村奋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龚全珍的同志始终保持着艰苦的奋斗精神,当选了全国的道德模范,出席了我们今日的会议,我很兴奋。我向龚全珍同志致敬。我们必需继承艰苦奋斗精神的一代。

     第 2 篇: 党史小故事简短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这也标记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虽然期间共产党遭受过许多困难,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可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打响了共产党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然后经过我党不断的探究最终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路途、由此我党便不断的发展壮大给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美妙的今日。

     第 3 篇: 党史小故事简短

      背景故事链接:

      1957 年 8 月,被授予少将军衔不到两年,甘祖昌自愿辞去新疆军区物流部长职务,带着妻子龚全珍回到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乡沿背村务农。缘由很简洁:为了带领村民们建设家乡,让平民过上富有华蜜的生活。妻子龚全珍也全力协作丈夫,去当地学校当老师,把自己的工资大部分花在支持农村建设上。1986 年,甘祖昌因病去世,他留给妻

     子和孩子的唯一遗产是铁箱,里面用红布包着三张闪闪发光的勋章,那是 1955 年他获得的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第 4 篇: 党史小故事简短

      毛泽东一生酷爱山水,工作之余,登山是他的一大爱好。拐杖,成为他晚年登山必不行少的用品。他对拐杖没有什么讲究,不管木制的还是竹制的,只要合用就行。在众多拐杖中,他特殊喜爱一根竹拐杖,这根拐杖来自杭州丁家山。

      毛泽东喜爱杭州,称杭州为其次家乡,生前先后 40 多次来杭州。20 世纪 60 年头初,有一次毛泽东登丁家山,上山前,随行人员没有带拐杖,就到旁边农家砍了一根竹子,简洁处理了一下,当作拐杖,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散发着清爽竹香的拐杖上山。途中,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突然停住了,慎重地问工作人员:这根竹子有没有付钱?工作人员回答说:老乡原来不收钱,但我们还是付了。毛泽东很兴奋,赞扬工作人员做得对。毛泽东对这根拐杖宠爱有加,上山后叮嘱工作人员不要丢掉,要带回北京去。

      后来,无论是在中南海漫步,还是外出视察,毛泽东始终运用这根未经雕琢的拐杖。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曾有人给毛泽东送精致的拐杖,但是他却从不留用。对于从野外带回来的这根竹拐杖,他却敝帚自珍,视为珍宝。

      有一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考察,随身带着的就是在杭州丁家山上用过的竹拐杖。其间,越南主席胡志明来中国访问,到长沙拜见毛

     泽东。毛泽东与胡志明交情很深,两人相见甚欢。有一天漫步时,胡志明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交换拐杖,以资纪念。毛泽东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精致的拐杖,扬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风趣地说:就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你的太美丽了。胡志明拗不过毛泽东,只好带着缺憾回去了。

      生活作风绝不仅仅是一己的好恶问题,还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精神品行的详细反映。生活俭朴是毛泽东的一贯本色,他不太注意物质享受,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拒奢侈崇俭朴。他的拐杖就是最好的说明。

      毛泽东喜爱拐杖,宁可拄杖徒步,也不愿坐担架,更不愿坐轿子。

      1947 年 3 月,胡宗南重兵进逼延安,毛泽东率中心机关部分人员离开延安转战陕北。其时,他肺炎初愈,身体虚弱。卫士们考虑到他行军困难,为他打算了一副担架,可他坚决不坐,非与大家一起徒步行军。毛泽东不坐担架,这让大家很伤脑筋。警卫员孙振国找了根柳木棍,送给毛泽东说:您就用这根柳木棍做拐杖吧,这样走起路来或许会省力一些。毛泽东拄着木棍,试走了几步,很是满足。此后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木棍转战陕北。

      晚年,毛泽东的登山爱好没有变更,但他有一个原则即上山不坐轿。有一次,毛泽东邀张治中同乘专列外出考察。火车到了安徽,张治中建议毛泽东上黄山看一看,毛泽东心有所动,但是,当他得知不能开车上山,只能坐轿登山时,就毅然放弃了,那我就不去了,我不坐轿。

      许多人对毛泽东不坐担架、不坐轿子感到不解,对此,他曾对身

     边工作人员说明说:坐轿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我毛泽东不能坐!

      作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他比谁都更有权力和条件要求好的物质享受,可他从来不搞特别化。宁愿拄杖徒步,也不坐轿子,正是他公仆本色的体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当主席也不能比别人特别,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毛主席之所以被人民爱戴和怀念,缘由也在于此。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日,如何使广阔党员谨守朴实的生活作风,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牢记人民公仆的本色,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对此,或许可以从毛泽东的拐杖中得到一些启示吧! 第 5 篇: 党史小故事简短

      1、1949 年 10 月 1 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伴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彭德怀走着走着,突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觉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忽然拧了起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拦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惊诧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生气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胆怯 ,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情鼓掌。

      2、1980 年 1 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欢迎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共花去 400元。事后有人举报他们公款吃喝,当时任中心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张震是老部下且事情不大而放宽要求。他肃穆指责了这一做法,指示:要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谁出办法谁出钱。在旁人看来,黄克诚这种做法是撕破脸皮,不顾杨勇、张震和他当年共同浴血奋战结下的深厚战斗情意,其实不然。听说黄克诚要查这件事,杨勇当时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心生不快。但当黄克诚给杨勇打电话说: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杨勇放下电话,立马就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不用查了,是我的办法,随后杨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400 元补上饭钱。并作了检讨,了结了此事。

      3、1952 年 11 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看,感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 12 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 1952 年 10 月 27 日。信

     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心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心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特别突然,他清晰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须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出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刚好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其次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 27 日寄去一信,请于 12 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应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原委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状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 11 月 28 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明显,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看,但年幼的陈云始终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始终把照看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 年 4 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看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 6 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依据状况对陈星发放了肯定的家属优待费。

      4、1959 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时,他每天拿着饭盒到公共食堂排队买饭。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时,外宾送他一些大小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国库。一次,新来的勤务员几次将小礼品拿到车上说:

     王部长,人家说了,这礼品是送给首长您个人的。王树声却肃穆地说:我这个国防部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外宾打交道的,礼品怎么会是赠送我个人的呢?公私分明,是我们革命战士的一个至少准则,今后务必牢记啊。

      5、60 年头初,总军械部建制撤销,王树声的住房成了其他单位的属地,有关部门为了便利他的工作和生活,确定另选地点为他建立新居。他们先是为他选择了一处某自治区的驻京办事处,这里环境相当幽静,王树声看后感到也满足。但当他了解状况后摇起了头,连说:不妥,不妥,这有违我们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几年以后,他们又在东城为他找到了一个旧院落,独门大院,相当志向,但当王树声得知这里原是一个民主党派的机关,只因工作人员都被红卫兵赶跑了而空着时,又摇起了头:这是违反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最终,他们又在五渊潭旁边为他选择了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如画的宅基地,王树声先很满足,可当他留意到为自己建房要迁走几户老百姓的民房,还是摇起了头:我看这件事还是算了吧!不要因为我建房而把老百姓赶走了就这样,王树声大将在他进京时修建的那座平房里,一住就是 18 年,直到他长辞人世。

      6、1935 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向前在雪山上来回巡察正在爬雪山的部队。突然发觉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这位战士没有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他马上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徐向前严厉指责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

     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害怕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动身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仍旧是激烈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穿上了,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7、一生清廉的粟裕也曾走了一次后门。大儿子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从一名一般士兵干起,在祖国的南陲驻扎了 4年。当这支部队调回内地的时候,恰逢中苏边疆形势惊慌,珍宝岛燃起战火,粟裕托关系走后门把粟戎生送到前线。次子粟寒生入伍后,始终在条件艰苦的海军舰艇上工作,因长期海上作业,寒生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根。

      8、1944 年秋,马口维持会会长梁某自当上会长后,勾结日寇,助敌作恶,拒交抗日税费,傅玉和奉命带领十余名队员化妆为马帮,通过了日军两道岗哨,进入马口镇内,把梁某抓了起来。傅玉和并没有枪毙这个汉奸,而是向他宣扬新四军政策,望其按规定上缴税款,随后将其释放。三日后,梁某尽然照实向新四军缴纳税款。此后,梁某还主动帮助新四军购买药材等军需物资。还有一次,傅玉和带队前往商户家征收税款时,却被告知已经收过了,并有字据为证。抗日税

     款竟然有人敢冒领,傅玉和当即下令,严查此事。事情很快查个水落石出,原来是傅玉和的堂弟带人来收税款,立了假冒的字...

    篇八:党史清廉小故事

    1 页 共 23 页 党史小故事简短 党史小故事简短 100 字 50 个 党史小故事简短一 1、1949 年 10 月 1 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诧异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

     2、1980 年 1 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欢迎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共花去 400 元。事后有人举报他们公款吃喝,当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张震是老部下且事情不大而放宽要求。他严肃批评了这一做法,指示:“要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谁出主意谁出钱。”在旁人看来,黄克诚这种做法是撕破脸皮,不顾杨勇、张震和他当年共同浴血奋战结下的深厚战斗情谊,其实不然。听说黄克诚要查这件事,杨勇当时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心生不快。但当黄克诚给杨勇打电话说:“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杨勇放下电话,立马就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不用查了,是我的主意,随后杨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 400 元补上饭钱。并作了检讨,了结了此事。

      第 2 页 共 23 页 3、1952 年 11 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 12 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 1952 年 10 月 27 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 27 日寄去一信,请于 12 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 11 月 28 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 年 4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 6 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家属优待费。

     4、1959 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时,他天天拿着饭盒到公共食堂排队买饭。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时,外宾送他一些大小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国库。一次,新来的勤务员几次将小礼品拿到车上说:"王部长,人家说了,这礼品是送给首长您个人的。"王树声却严肃地说:"我这个国防部副部

      第 3 页 共 23 页 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外宾打交道的,礼品怎么会是赠送我个人的呢?公私分明,是我们革命战士的一个起码准则,今后务必牢记啊。" 5、60 年代初,总军械部建制撤销,王树声的住房成了其他单位的属地,有关部门为了方便他的工作和生活,决定另选地点为他建造新居。他们先是为他选择了一处某自治区的驻京办事处,这里环境相当幽静,王树声看后感到也满意。但当他了解情况后摇起了头,连说:"不妥,不妥,这有违我们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几年以后,他们又在东城为他找到了一个旧院落,独门大院,相当理想,但当王树声得知这里原是一个民主党派的机关,只因工作人员都被红卫兵赶跑了而空着时,又摇起了头:"这是违反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最后,他们又在五渊潭附近为他选择了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如画的宅基地,王树声先很满意,可当他注意到为自己建房要迁走几户老百姓的民房,还是摇起了头:"我看这件事还是算了吧!不要因为我建房而把老百姓赶走了"就这样,王树声大将在他进京时修建的那座平房里,一住就是 18 年,直到他长辞人世。

     党史小故事简短二 6、1935 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向前在雪山上来回巡视正在爬雪山的部队。突然发现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这位战士没有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他立即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徐向前严厉批评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胆怯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出发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 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仍然是激动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穿上了,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第 4 页 共 23 页 7、一生清廉的粟裕也曾走了一次“后门”。大儿子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从一名普通士兵干起,在祖国的南陲驻扎了 4 年。当这支部队调回内地的时候,恰逢中苏边境形势紧张,珍宝岛燃起战火,粟裕托“关系”走“后门”把粟戎生送到前线。次子粟寒生入伍后,一直在条件艰苦的海军舰艇上工作,因长期海上作业,寒生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根。

     8、1944 年秋,马口维持会会长梁某自当上会长后,勾结日寇,助敌作恶,拒交抗日税费,傅玉和奉命带领十余名队员化妆为马帮,通过了日军两道岗哨,进入马口镇内,把梁某抓了起来。傅玉和并没有枪毙这个汉奸,而是向他宣传新四军政策,望其按规定上缴税款,随后将其释放。三日后,梁某居然如实向新四军缴纳税款。此后,梁某还主动协助新四军购买药材等军需物资。还有一次,傅玉和带队前往商户家征收税款时,却被告知已经收过了,并有字据为证。抗日税款竟然有人敢冒领,傅玉和当即下令,“严查此事。”事情很快查个水落石出,原来是傅玉和的堂弟带人来收税款,立了假冒的字据,并私吞了税款。依据新四军的规定,私吞税款超过 5 块者当被枪毙,而傅玉和的堂弟足足私吞了 20 余块大洋。军法如山,傅玉和虽和堂弟感情很深,还是下令将其枪毙。

     9、1977 年初夏,王建安到厦门某军视察,军、师领导准备开车陪同前往却被拦下。王建安一脸不悦地问:“你们来干什么?”领导们说:“给首长带带路。”王建安反问道:“怕我丢了不成?你们去,我就不去了。”说罢,领导们只好退下。

     10、1956 年,杨明松刚刚接任贺炳炎的警卫员。前任警卫员交接时告知,司令员有四个子女在成都军区八一小学寄读,每个星期六下午要接司令员子女回家度假。杨松明想,八一小学距军区大院有 7 里多路,难不成接几个娃娃还要去挤公共汽车?杨明松于是自作主张,向司机“发号施令”派车,“周师傅,出个车,把司令员的娃娃接回来!”当天傍晚,一辆苏制吉姆牌高级轿车从八一小学开回贺炳炎居住的院子。在学校憋了一个星期的孩子们欢叫着冲出车门,嬉闹声惊动了正在客厅休息的贺炳炎。贺炳炎走出门外,顿时两道浓眉拧得紧紧的。他把警卫员杨明松叫进客厅,严厉地说,“以后,

      第 5 页 共 23 页 我的娃娃不能用我的车去接。你坐公共汽车也行,喊个三轮车去接也行,这个专车是我工作用的,娃娃不能用!”杨明松低下了头,红着脸默默地听着。从此,他再也不敢用司令员的专车去接娃娃了。

     党史小故事简短三 11、1970 年,吴永光调任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配了一部专车。但他除了外出办事,一般很少用车,上下班 20 多分钟的路程从来走去走回。一次,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吴笑娜请老师到家里教小提琴,离开时突然下起了雨。小女儿想用车送送老师,吴永光坚决不同意,说:“你送老师是私事,不能用公家的车。”最后,女儿只好打着雨伞,一步一脚泥水,送老师去坐公共汽车。后来,吴永光病重,长期在军区总医院住院,而他的汽车停在大楼门口。二女儿吴笑春在隔壁楼上班,一天又是下大雨,她赶着要去火车站买出差的火车票。吴永光的司机看不过去了,说:“我开车送你吧!”吴笑春婉言谢绝了:“爸爸都不随便用车,我办自己的事就更不能用了。我还是坐公共汽车去吧。”说完,就撑伞走向了瓢泼大雨之中。

     12、解放后,吴德峰长期担任政法战线的领导工作。有一次,他继母的一个侄儿因为当过国民党特务而被人民政府逮捕,亲戚前来求情,他严肃地说:“我们是共产党,不是国民党,求情无济于事”。亲戚无功而返。镇压反革命时,吴德峰的胞弟吴世悉被群众举报,当地政府认定他有罪,便派人到武汉将其抓回保康县。亲属们到武汉求时任武汉市长的吴德峰帮忙,让他给当地政府打招呼关照。吴德峰不但没做打招呼的工作,反而一直说服亲属,要严格按照当地政府的政策办。吴德峰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期间,原来的部下曾有人求他解决一些个人问题,每次都遭到他的拒绝。他对来人说,“正因为你原来是我的部下,我才更要严格要求你、爱护你。我们都是党培养多年的干部,可不能拿党的原则当儿戏!”由于吴德峰总是把前来疏通关系的亲朋好友拒之门外,他的勤务员常常感慨,“要走吴老的后门算是没门,他叫你连窗户都爬不进去!” 13、梁斌从 1948 年底到 1952 年初,在襄阳工作了五个年头,领受了四个第一。即第一任宣传部长,第一任襄阳日报社长,第一任党校校长,第一任团青委书记。在这里留下了剿匪反霸、减租减

      第 6 页 共 23 页 息和土改运动,亲手创办襄阳建国后第一张报纸《襄阳日报》等足迹,同时也为孕育《红旗谱》、《翻身记事》等宏篇巨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最终,梁老以其常人无法想象的执着,为人们留下了以《红旗谱》为代表的数百万字的宝贵文化财富。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巨匠,一位功勋卓著的革命者,一位完全有资格高官有位、享受特殊的人,却三辞官。梁斌第一次辞官是 1952 年。那是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亲自点将,调他担任新武汉日报社社长。上任不到一年,他就辞官,为写他的长篇巨著《红旗谱》。随后,他调任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只做一个机关党支部书记。第二次辞官,是梁斌辞去中央文学研究所机关党支部书记,以便专心创作他的《红旗谱》。第三次辞官,是梁斌找到中组部的领导要求辞去职务,那位领导准备安排他到天津去当副市长,又被他辞掉了。后来梁老终于如愿,在河北省文联挂了个名,从此专心地创作《红旗谱》。别人是官越做越大,他却主动要求越做越小。

     14、1941 年,由于受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的影响,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生活条件极其艰难。办事处的财务工作重担由中共南方中央局常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董必武掌管。为了维持办事处机关的正常运转,董必武殚精竭虑地拨打着这把“小算盘”,亲自制定机关伙食标准,实行包干调剂。为了改善办事处的生活状况,董必武在处理千头万绪的工作的同时,对办事处机关的伙食开支严格管理和监督,他要求办伙食的同志既要想尽办法改善领导和同志们的伙食,又决不能乱花一分钱。有一个月,在月底伙食费结算时,账面上有六角钱的开支平不了。为此,董必武十分自责,坚持要做检讨,许多身边同志都安慰董老“六角钱不是大数目,没必要小题大做,也不用做检讨”。董老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之后,董必武执意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并亲自向党中央写了检讨信。

     15、1940 年 4 月,朱老总根据中央决定返回延安,八路军前线总部只留下彭总和左权副参谋长,彭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夏季的一天,彭总翻山越岭到黄山洞水腰兵工厂视察,总务科的同志知道彭

      第 7 页 共 23 页 总胃不好,不让他吃小米,就做了些面条,还炒了鸡蛋、豆腐、土豆、白菜,凑成四个菜。彭总问:“工人吃的和我们一样吗?”程明升厂长回答:“差不多。”彭总二话没说,背起手就出门了。他来到工人吃饭的地方一看,是小米饭炒白菜,彭总回来问程厂长:“这是谁让做的?”程厂长说:“您有胃病,为您做面条是经伙食委员会研究决...

    推荐访问:党史清廉小故事 清廉 党史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