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党史国史鸦片战争9篇

    时间:2022-09-27 10:40:0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党史国史鸦片战争9篇党史国史鸦片战争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第1页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篇一:学党史国史活动方案双堠小学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方案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国史鸦片战争9篇,供大家参考。

    党史国史鸦片战争9篇

    篇一:党史国史鸦片战争

    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第 1 页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篇一:学党史国史活动方案 双堠小学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指示和上级领导的要求,决定在全校青少年中进一步深化“党史、国史”教育活动,现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二、目的意义 在全校范围开展“学党史、学国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史和党的奋斗史,党史、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学习内容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第 2 页 1、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是指中国共产党从 1921 年 7 月 1日成立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历史。

     2、学习中国国史先抓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学习。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中国现代史是指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

     3、学习了解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主动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坚定发奋读书、报效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四、具体措施 1、组织青少年开展党史、国史教育读书活动,通过选学党史国史资料、纪念文章、回忆录等,加深对党的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

     2、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和讲故事等形式,针对青少年特点,系统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第 3 页 3、组织收看建党、建国纪念活动影视节目,观看经典影片等活动,学习革命英烈和革命前辈的事迹,生动具体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组织青少年唱红歌,编演文艺节目,诵读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国家领导人的诗文,抒发我心向党、党在我心中的挚爱之情。

     5、开展党史国史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等,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互联网等,使青少年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6、举办专题黑板报等,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抒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五、组织领导 1、成立两史教育领导小组,马清德校长担任组长,李富明为副组长,学校中层和班主任为组员,张新华具体负责实施。

     2、精心组织,明确责任。两史教育领导小组密切与各班级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交流经验,推动活动扎实开展。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第 4 页 3、建立活动配当,按时活动。及时建立活动配档表,按时进行活动,大力宣传,落实每一项活动。

     篇二:学党史主题班会 一、活动主题:“学党史 知党情 跟党走” 二、活动目的: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培养同学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我班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开展以“学党史 知党情 跟党走”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活动让全班同学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歌颂党的伟大成就,珍惜幸福生活,激励同学们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成长,为实现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三、活动成员:

     光信息 1002 班委及全体同学 四、活动时间.地点:

     2019 年 10 月 31 号 A224 教室 五、活动准备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第 5 页 1.召开“学党史 知党情 跟党走”主题班会的动员工作 2.班干部召开会议,为举行此班会做好思想准备 3.确定主持人,确定活动议程 4.会前文宣委员在黑板书写“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班会主题 六、活动内容 1.团委书记徐卓亮介绍党的发展史 (1917—1927)

     1917 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19年 5 月 4 日,北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呼声,划破长空,震撼中国大地,中国历史又翻开了新在一页。

     20 世纪 20 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第 6 页 (1927—1937)

     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 月 7 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 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到 1928 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 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到1933 年,全国红军发展到 33 万人,共产党员也从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的 1 万人发展到 30 多万人。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 年 7 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 年 6 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

     全面建设(1949-1978)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第 7 页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1976 年 10 月,党中央政治局代表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1978 年 12 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十一届三中会全召开,至今为止的 33 年的时间里,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并紧紧把握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等不少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天,共产党已发展成为有 4800 万党员,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象战争年代一样,在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共产党不愧为我们事业的中流砥柱。我们党定能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祖国富强的大业。

     2.入党积极分子刘奕聪发言 一入大学就积极的写入党申请书,并不断加深了对党的认识与理解。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在我心中,共产党,是一个严肃而又关心人民的军队,人们需要它,它保护着人们。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延伸,我真正的知道了共产党的含义: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第 8 页 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回顾我党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历经磨难,历尽坎坷,最终走向辉煌。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汶川地震,彰显了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八号的升空,展示了党的执政能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对人民的承诺,体现了党对人民的爱戴,对国家负责的博大胸怀。

     3.学习委员吴育明发言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当我们戴着光芒四射的团徽,站在火红的团旗下,高唱我们自己的团歌,心中怎能不为之激动,怎能不为之骄傲,怎能不为之自豪!“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这个坚定的信念在我们脑海中回荡!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

     4.班长周耀辉总结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第 9 页 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

     20 世纪中国的历史,写下了中国共青团和中国青年的光荣,21 世纪期待我们创造新的青春辉煌。青年昭示着未来,”党在召唤,时代在召唤,只要我们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发挥青年的智慧、风采和力量,就能乘风破浪、与时俱进!同学们,让我们团结一致,永远跟党走!

     篇三:初中“学党史、国史”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市**初中“学党史、国史”主题教育 活动方案 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校决定开展“学党史、国史”主题教育活动。为全面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此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第 10 页 开展“学党史、国史”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当前实际,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宣传建党、建国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宣传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伟大祖国的光辉历程,在青少年中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二、目标任务 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正确认识党的光荣历史、伟大成就、宝贵经验、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了解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了解各级党组织对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了解国家光辉的革命历程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青少年真正感受到党的伟大、祖国的可爱,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第 11 页 三、活动内容 1.丰富教育内容,为青少年学生“学党史、国史”提供有效途径。

     (1)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将“学党史、国史”教育活动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学校课外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养成教育、素质教育密切结合,在学校营造学“党史、国史”的浓厚氛围。要注重实效,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认知规律,分年龄、分层次开展教育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2)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广大“五老”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亲历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人。他们德高望重,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人生经验,优良的传统作风,是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大力发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创新务实、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组织“五老”进学校,向青少年讲述亲身经历,讲述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不畏艰难险阻、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和创业史,让青少年真正感受到党的伟大、国家的富强。

     2.创新活动载体,为青少年“颂党恩、国恩”搭建活动平台。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第 12 页 (1)发挥团队优势。开展“党、国家的历史我知道”、“红色故事我来讲”等活动,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团员青年颂党恩、国恩,增强他们对党、国家的认识和向往;开展“我和党员交朋友”、“红领巾寻访”活动,组织青少年访问身边的优秀党员,感受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国家的发展历程。

     在“七一”建党节开展“老师带我们学党史、国史”活动,掀起学党史、国史的热潮。

     (2)做好结合文章。把学“党史、国史”的教育活动与我校每年举行的“精典诗文诵读”活动结合起来,在学生中开展专项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开展“听一个故事、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唱一首红歌做一件好事、写一篇体会文章”等“七个一”主题实践活 动,让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党的历史,感受党的恩情。

     (3)突出本校特色。立足实际,把主题教育活动与每年举行爱国歌咏比赛结合起来,开展 “唱红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青少年诵读描写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荣传统的优秀书籍,唱响《跟着共产党走》等红色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建设美丽家乡。

     党史国史主题班会教案 第 13 页 3.开展社会实践,使青少年学生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1)引导青少年了解当前的形势政策。在学生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活动,组织教师讲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解国家的大政方针,讲解青年关心、关注的社会话题,进一步 激发青年学生成才报国的热情。组织团员学生学习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十二五规划,了解祖国发展的大好前景。

     (2)引导青少年树立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以“缅怀先辈业绩,坚定理想信念,做好领头羊”为主题,开展重温入团宣誓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带领青少年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通过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习惯,倡导文明风尚。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为我乡建设奉献力 四、时间安...

    篇二:党史国史鸦片战争

    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讲:喻滨简介:四川邛崃人。

     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以教书为乐事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以教书为乐事, 与人为善。

     秉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 努力追求人生的快乐。爱好读书、 旅游、 音乐等。与人为善。

     秉电话:13981806937E-mail:yb6201@swpu.edu.cn

     导论一、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2南充校区龙井湖二、 课程的基本内容与主线三、三、 《《纲要纲要》 》 的教与学的教与学

     学学习目的的两个 了 解两个 了 解国情国史国史一、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3习目三个 选择三个 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 先从学习、 研究历史的重要性说起。4原因经过结果过去的事实时间、 地点、人物、 事件历史

     “历史的目的在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

     ”5梁启超梁启超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6

     究天人之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7

     “ “史之为用, 其利史之为用, 其利实博, 乃生人之急实博, 乃生人之急务, 为国家之要务, 为国家之要道。

     ”道。

     ”——刘知几刘知几刘知几刘知几8

     出乎史, 入乎道,出乎史, 入乎道,欲知道者,欲知道者,必先为史。必先为史。先为先为9

     重视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 尤其是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 尤其是1 0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读历史是智慧的事。读历史是智慧的事。11————毛泽东毛泽东

     要懂得些中国历史, 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 2——邓小平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自己的历史自己的历史, 就不可能深自己的历史, 就不可能深就不可能深就不可能深1 3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向未来。————江泽民江泽民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实的明镜实的明镜, 也是实的明镜, 也是也是一本最也是一本最1 4本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富哲理的教科书。————胡锦涛胡锦涛

     第二, 历史的教训和历史的启迪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1 5克罗齐

     第三,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主要学习《纲要》 ?思考:

     中学历史与纲思考:

     中学历史与纲要有什么不同? 或者要有什么不同? 或者要有什么不同? 或者要有什么不同? 或者说中学学了 我们为什说中学学了 我们为什么现在还要学?么现在还要学?1 6

     ①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是我们承担历 史责任 的要求中国近现代历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是我们在政治方面具有明智才能的前提。1 7

     ②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是我们提高个人素质 的需要1、 增强证据的意识与素质1 82、 增强历史的意识与素质3、 增强发展的意识与素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是研究中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历程、 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的历史。史规律和历史经验的历史。二、 课程的基本内容与主线1 9

     一部历史中华民族一百七十年的艰难与辉煌二个社会阶段1 8401 9491 91 91 95620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个历史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上编)(中编)(下编)

     主线:

     中国革命与现代化21主线:

     现代化

     综述(国情)上 编中 编下 编22 基本矛盾两大历史任务(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两种命运、 两个前途必须坚持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共产党领导,中国才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章节(国史)23第一、 二、 三章第四、 五、 六、 七章第八、 九、 十章

     只有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 才能复兴中华, 才能振兴中华,旗帜, 才能复兴中华, 才能振兴中华,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独立,民族解放!24

     三、 纲要的教与学三、 纲要的教与学一是背景知识的丰富化一是背景知识的丰富化1、 教学思路25二是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三是历史分析的深度化

     2 、 本课程的学习实践 研读经典名著名篇26

      网上参访与近现代历史相关的网站2 、 本课程的学习实践27

     2 、 本课程的学习实践 视频资料28

      做练习册的作业2 、 本课程的学习实践29

     三、 纲要的教与学三、 纲要的教与学 你希望通过本课程了解哪些知识?你希望通过本课程了解哪些知识?你希望通过本课程了解哪些知识你希望通过本课程了解哪些知识3、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30 你最关心的是哪些历史热点问题?你最关心的是哪些历史热点问题? 你还希望通过本课程得到什么?你还希望通过本课程得到什么?

     考核本课程考核以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查相结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合。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 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 平时成绩由作业、 课堂答问、 考勤等组成, 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合占总成绩的百分31

     主 要内容专题一 鸦片战争迄今中国国情的演变专题三 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专题二 大变局中的农民革命与农民出路专专题四 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专题五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新民主主义救国方案与实践专题六 共赴国难以求复兴——伟大的抗日 民族解放战争

     一、 近代以来中国国情的演变流程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专题一 鸦片战争迄今中国国情的演变

     2. 西方国家由弱变强:

     革命或改革再殖民扩张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一、 近代以来中国国情的演变流程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 伟大 的 民族, 曾经中华民族是一个 伟大 的 民族, 曾经创 造了灿 烂的 古代文明 。创 造了灿 烂的 古代文明 。

     从孔子时代以来,古埃及、 巴比伦、马其顿、 罗马帝国马其顿、 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 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而依然生存。英国哲学家罗素

     只有黄河、 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惟一持久的国家, 征服无从影响这样的一个帝国。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清朝(1616~1636~1912年)

     由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性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皇太极 1627年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福临 1644年—1661年玄烨 1662年—1722年胤禛 1723年—1735年弘历 1736年—1795年1643年 天聪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旻宁 1821年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载淳 1862年—1874年 同治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溥仪 1908年—1912年 宣统1850年 道光崛兴转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鼎盛危亡

     清朝时期中华各族人民的十大贡献:屹立世界东方奠定中国版图开发三北地区北地区保护文化遗产清多民族的统一创制满洲文字编修文化典籍兴修皇家园林贡献杰出人才中国人口剧增

     思考:清朝是怎样逐渐地衰落下去的?一八二0年前的中国地图

     图强维新的八次机遇八次机遇丧失康熙朝光绪朝顺治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雍正朝乾隆朝嘉庆朝道光朝同治朝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2 西方国家由弱变强:

     革命或改革再殖民扩张2. 西方国家由弱变强:

     革命或改革再殖民扩张一、 近代以来中国国情的演变流程

     视频:

     清朝与世界

     然而到了 封建社会末期, 中国却然而到了 封建社会末期, 中国却逐步落后了 , 西方却越来越先进了 。逐步落后了 , 西方却越来越先进了 。泰西 奇异泰西(奇异)远东(神秘)东 方西 方

     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光荣革命, 工业革命, 对外殖民扩张英国纺织厂对外殖民扩张

     ②法国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彻底革命, 对外殖民扩张拿破仑大革命

     ③沙皇俄国有"欧洲宪兵"之称 对内改革, 对外军事扩张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大约150万平方公里

     ④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后起之秀 争取独立,西进开发, 对外殖民扩张美国独立战争西进运动

     中国发生2. 中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系列的变化1. 大规模的五次侵华战争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3. 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1. 大规模的五次侵华战争(1)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视频:近代与鸦片战争

     1. 大规模的五次侵华战争(2)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后果( )

     资本 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后果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视频:火烧圆明园

     ◆军事上:

     帝国主义对进行了长期的◆军事上:

     帝国主义对进行了长期的不间断的侵略,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不间断的侵略,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三次占领中国首都、 四次使的灾难:

     三次占领中国首都、 四次使中国陷入亡国灭种的境地中国陷入亡国灭种的境地中国陷入亡国灭种的境地。中国陷入亡国灭种的境地。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八国联军攻打天津日 本侵略者杀害中国同胞

     ◆政治上:

     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 破◆政治上:

     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 破坏中国独立, 扶植中国的封建势力和买坏中国独立, 扶植中国的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慈 禧袁世凯蒋介石

     ◆经济上:

     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勒索了◆经济上:

     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勒索了大量战争赔款。大量战争赔款。《南京条约》 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南京条约》 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北京条约》 对英、 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 对英、 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战《北京条约》 对英、 法赔款各《北京条约》 对英、 法赔款各争赔款万两白银万两白银《台事专条》 对日本赔款50万两白银《台事专条》 对日本赔款5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 对日本赔款230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 对日本赔款23000万两白银《辛丑条约》 对英、 法、 德等11国赔款白银45000万两45000万两《辛丑条约》 对英、 法、 德等11国赔款白银

     ◆经济上:

     又通过不平等条约进行商品输出和◆经济上:

     又通过不平等条约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从而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资本输出, 从而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近代中国, 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在近代中国, 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从中国掠夺走白银1000亿两从中国掠夺走白银1000亿两从中国掠夺走白银1000亿两。从中国掠夺走白银1000亿两。1000亿两1000亿两1000亿两1000亿两62.5亿斤62.5亿斤312.5万吨312.5万吨6.25万个 车皮6.25万个 车皮800公里长800公里长

     ◆思想文化上:

     帝国主义又在思想◆思想文化上:

     帝国主义又在思想上、 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上、 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位于上海徐家汇的天主教堂位于上海徐家汇的天主教堂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一带的孩子们传教。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

     帝国主义从中国掠夺走了帝国主义从中国掠夺走了财富, 而遗留给中国人民的只财富, 而遗留给中国人民的只,,有苦难!有苦难!

     2. 中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

     社会性质的变化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民族矛盾民族矛盾中国革命中国革命的性质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封建主义封建主义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民主革命民主革命民族革命民族革命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社会阶级关系变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中 中国 国资资产 产阶阶级级官僚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它依附于帝国主义为帝国主义所豢养(革命对象)(革命对象)它依附于帝国主义为帝国主义所豢养民族资产阶级它自 身具有两重性即革命性和妥 协性(革命动力)(革命动力)它自 身具有两重性即革命性和妥 协性

     1931年7月 , 蒋介石1931年7月 , 蒋介石亲临南昌指挥 “围剿” 。亲临南昌指挥 “围剿” 。孙中山等人在上海讨论组织临时政府。讨论组织临时政府。孙中山等人在上海

     前提3. 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主旋律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现代化)梦想目标

     灾难和痛苦史65教训和辉煌史抗争和探索史中国近现代史

     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开始了 解世界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开始了 解世界主张和方案66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开始自 救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开始自 救戊戌变法:

     地主阶级再次自 救戊戌变法:

     地主阶级再次自 救清末新政:

     地主阶级垂死挣扎清末新政:

     地主阶级垂死挣扎

     太平天国:

     农民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太平天国:

     农民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第二次登上历史舞台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第二次登上历史舞台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第二次登上历史舞台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第二次登上历史舞台67抗日 战争:

     农民阶级是主力军抗日 战争:

     农民阶级是主力军解放战争:

     农民阶级是主力军解放战争:

     农民阶级是主力军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68国民革命:

     资产阶级第三次登上历史舞台国民革命:

     资产阶级第三次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第二次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第二次登上历史舞台抗日 战争:

     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 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作用战场的作用抗日 战争:

     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 民党在正面

     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国民革命:

     无产阶级积极参与国民革命:

     无产阶级积极参与69历史很公正, 都给了每个阶级相当的机会历史很...

    篇三:党史国史鸦片战争

    学生党史国史知识学习辅导参考材料 一、党的诞生及其历史背景 1.1840 年 6 月英国政府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苦难深重。

     2.无数志士仁人为寻求拯救中国的道路而前赴后继、英勇斗争。1911 年 10 月 10 日(农历辛亥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成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但最终未能改变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3.1917 年苏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青年》成为马列主义传播的有力工具。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推进了深刻的思想革命,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全国纷纷建立,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4.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现兴业路 76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二、党的纲领和宗旨 1.党的一大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中国共产党 95 年的伟大征程 1.中华民国成立后,军阀势力仍十分猖獗,割据一方,相互混战。为推进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提出了“联苏、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导致革命进入低潮。

     2. 1927 年 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发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点亮了革命的星星之火,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不断发展壮大。

     4.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建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妄图侵占全中国。

     5.在外敌入侵下,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对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实行围剿。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于 1935 年 1 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决定实行战略大转移,举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于 1936 年 10 月到达陕北,胜利完成了跨越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长征的胜利成为了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6.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呼吁国民党联合抗战,建立“民族抗战统一战线”一致对外,经过艰苦努力,冲破层层阻力,终于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有力推动了全民抗战。此间,中国工农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英勇奋战,重击日寇,为抗战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7.历经 8 年浴血奋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8.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 年 6 月蒋介石不顾民族利益,悍然向众多的解放区展开了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伟大的解放战争,并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在此基础上,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长江,于 1949 年 4 月 23 日解放了国民党发动统治中心——南京。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9.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同志为国家主席,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改北平为北京,定为首都。

     10.1949 年 10 月 1 日,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和发展经济,进行农村土地改革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并粉粹了盘踞台湾的蒋介石反攻大陆的阴谋,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前进。

     11.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社会受到了极大破坏,称为“十年动乱”。1976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粉碎了“四人帮”,

     结束了长达 10 年的动乱。

     12.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深刻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建设的经验和“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定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党的基本路线,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自此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都要硬的指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1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全面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坚持经济结构政策,建立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领导人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4.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路线。在外交活动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得到世界公认,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四、主要名词解释 1.振兴中华 1984 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第一次喊出了“振兴

     中华”的口号,1911 年爆发了辛亥革命。

     2.李大钊 李大钊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

     3.五四爱国运动 1919 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反帝反军阀卖国贼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

     4.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 1927 月 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建立了人民军队,标志着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5.“ 一二九运动”

      1935 年 12 月,北平发生了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北平学联组织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抗日爱国运动。它公开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侵略全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鼓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日” 6.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于日军占领我国东北后的 1936 年 12 月 12 日,针对蒋介石坚持内战和对日不抵抗政策,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及其随行的军政人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兵谏”,在中国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大局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国共两党实现第 2 次合作成了必然大势。

      7.百团大战 1940 年 8 月彭德怀等将领指挥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向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役,重创了日军,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信心。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1954 年 9 月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国家根本大法。

     9.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在党的十七大上被列入新党章。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基本思想,其内容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2.一国两制构想 1982 年,邓小平为了完成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方案,其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实行两种制度。这一构想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3.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是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 100 周年时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嘉定区教育局关工委

      2016.6

    篇四:党史国史鸦片战争

    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人教版

     第 1 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 《南京条约》 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 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 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 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 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 领土完整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 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 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二、教法建议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 200 多卢比1817 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 1785 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 2 618 卢比差额 833 卢比折合银元 400 元或白银 280 多两。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概括归纳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

     人一旦吸食鸦片就不易戒除 一染上毒瘾 则使人倾家荡产 家破人亡。请同学朗读炮子谣 老师再解释含义。

     引用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 1773 年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 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

     ” 在这里 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 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

     这一目的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 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

     马克思曾引用英国史学家蒙哥

     马利马丁的话来痛斥鸦片贸易的罪恶 “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残酷 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还折磨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

     教师请学生阅读动脑筋的问题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几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教师提出你将如何面对这因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的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教师再归纳鸦片走私已严重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讲清楚鸦片的危害林则徐为何禁烟即不言而喻 教师提问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采取了严厉有效的措施并将缴获的 230 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注意提醒学生销烟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方法进行并非烧烟。教师还可指出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 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

     但他们在仔细观察整个销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其紧张有序、滴水不漏的组织措施根本使人无机可乘他们的想法太天真了。林则徐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精神让这些外国人心悦诚服 赞叹不已。

     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 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 “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4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教师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教师提问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引用德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的名言指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 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 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由于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马克思说 “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就被称为鸦片战争。

     5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以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作为小讨论的主题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由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此基础上 教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 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 一是攻广州、 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再归纳提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 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 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6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提示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六个字。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发展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比一比看谁归纳得内容全面、文字简练。

     主要有 一是白银外流 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至 1839 年 中国外流白银多达 1 亿两 。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由原来的 1000 文抵 l两到 1500 文抵 1 两再到 2 000 文抵 1 两。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是通过卖粮食换铜钱再由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 100 斤稻谷卖 1000 文铜钱即可纳 1 两白银的税。现在却需要 200 斤稻谷才能完税。三是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四是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练一练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活动与探究 1小讨论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言。提出为什么英国只出动一支拥有几十艘舰船、几百门大炮、 一万多士兵的侵略军就能轻而易举地打败庞大的清王朝呢然后在原有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 一直处于萌芽状态。

     相反 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发展。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英国成了号称“世界工厂”的资本主义第一强国。这样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就明显处于优势 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2动动笔 可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等然后写出一篇观后感。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或录像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观后感。

     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 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 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可 但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标题 讲述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课文内容上下衔接。

     “列强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课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英、法、“割地最多”俄。

     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二、教法建议 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 导入新课 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 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 ②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 1英法——火烧圆明园 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具体的授课方式 ①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

    篇五:党史国史鸦片战争

    次鸦片战争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而且这个班还成立了文科学习小组,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 1840 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西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丧失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丧失了对外交往的主动权,被西方列强强行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又引起社会主要矛盾、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学难点分析

     (1)对一些专用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如“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由于这涉及到外交、外贸方面的专业知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2)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即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是难点。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性质变化等问题较为抽象,初中学生不具备足够的理论基础,所以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可以进行复习提问: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时,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其目的是什么?开辟中国市场,推销英国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就是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先后采取了哪些手段来掠夺中国?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下步骤:

      商品→特殊商品(鸦片)→炮舰

      1839 年 8 月,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的英国外交部。10 月 1 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去”。第二年就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 西 方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的 第 一 次 较 量 — — 中 英 鸦 片 战 争 。

      林则徐虎门销烟:

     1.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 200 多卢比,1817 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 1785 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 2 618 卢比,差额 833 卢比,折合银元 400 元或白银 280 多两。)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概括归纳: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鸦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请同学朗读炮子谣,老师再解释含义。引用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 1773 年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马克思曾引用英国史学家蒙哥马利马丁的话来痛斥鸦片贸易的罪恶:“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残酷,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还折磨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

     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教师提问: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学生回答后老师进

     一步提出:采取了严厉有效的措施,并将缴获的 230 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注意提醒学生,销烟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方法进行,并非烧烟。教师还可指出,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但他们在仔细观察整个销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其紧张有序、滴水不漏的组织措施,根本使人无机可乘,他们的想法太天真了。林则徐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精神让这些外国人心悦诚服,赞叹不已。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二是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教师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教师提问: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引用德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的名言,指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由于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马克思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就被称为鸦片战争。

     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以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作为小讨论的主题,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由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再归纳提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六个字。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就成

     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此时可以思考:请同学们来谈谈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该题难度大,在组织讨论中,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史实中概括结论;二要视学生水平和课堂时间引导讨论深度。第一种讨论,可从统治阶级的昏庸、妥协、投降的行为,深刻揭露清朝封建统治的腐败,得出这是导致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的结论。第二种讨论,可从清军装备及作战情况诸方面,概括出清朝的政治腐败、经济技术落后,军队战斗力弱等;得出中国的封建统治已经走向衰落,清政府根本不可能在战争中组织有效的、始终如一的抵抗。第三种讨论,如果学生在分析时谈到英国军事装备先进;又是蓄谋侵略,教师可从内因外因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的腐败,因而无法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有的较量中取胜。

     1.中英《南京条约》

     1842 年 8 月 29 日是中国的“第一个国耻日”。教师可以提问:英国侵略者通过条约获得了哪些侵略权益?清政府是怎样丧权辱国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一一分析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注意结合外交知识分析其破坏中国主权的类型。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的门户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敞开了。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变化的转折点是鸦片战争,此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建议教师利用图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推导出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时期的变化这一逻辑关系,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结论。

      板书设计: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堂练习 鸦片战争 巩固强化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

     A.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B.为了打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为了割占香港岛 D.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2.鸦片战争正式开始的时间是

     (

     )

     A.1839 年

      B.1840 年

      C.1841 年

     D.1842 年 3.1841 年 1 月,英国侵略者派兵占领

     (

     )

     A.广州

     B.香港岛

     C.宁波

      D.牛栏冈 4.英军进攻虎门时,率军抵抗、壮烈牺牲在炮台的爱国将领是

     (

     )

     A.关天培

      B.陈化成

     C.葛云飞

     D.林则徐 5.在抗英斗争中,英军被我国人民打得被迫向清军求救的地点是

     (

     )

     A.广州

     B.宁波

      C.牛栏冈

     D.定海 6.允许外国侵略者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南京条约》附件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7.__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__逐步变成了______社会。

     8.在鸦片战争中,广州北郊的______抗英斗争,宁波一带的农民组织__杀敌抗英,谱写了中华民族敢于反抗外国侵略的赞歌。

     9.为捍卫民族利益,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有广东水师提督____、定海总兵______、江南提督______等。

     10.列举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迁移拓展 11.在右图(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填出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

     A.__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__

      应用创新 1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作业安排 材料分析题 7.材料一: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池地视之,是使数

      十年后,中原无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

     响之银。”

      材料二:“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鸦片的输入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②上述材料反映了林则徐什么思想和决心?

      ③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篇六:党史国史鸦片战争

    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

      鸦片战争 二、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 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 五、教学过程 【单元体系概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最初 20 多年的历史。

     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接连对中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在中国进行的这两次民族战争中清政府是民族自卫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和战争中推行的妥协投降政策致使中国的两次民族自卫战争都遭到失败。英国等外来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大量主权如领土、司法、关税、通商等一些特权沙俄乘机割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中国的门户被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的性质和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农民革命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时代特征肩负起民主革命的任务。在思想界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师夷长技以制夷 洪仁玕则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资政新篇》  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在对待西方侵略者的态度上 清朝统治者由对抗到 “和好” 中外反动势力在镇压中国革命的基础上勾结起来。

     “借师助剿”标志着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

     1 第一讲

     鸦片战争 一 背景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背景 1、2、3原因 2、3

      中国近代史分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概念阐释 1、 自然经济 特征 、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特征、发展条件 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问题设计 1、 英国为什么侵略中国必要性、可能性 为什么英国率先侵略中国

     2、如果中国不禁烟战争会不会爆发

     3、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什么其会处于入超地位

     4、 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道光帝任用林则徐禁烟的根本目的

     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2

      国 概

     家 况

      政治 1、中国封建统治日趋衰弱清政府危机四伏 2、世界英 欧洲资本主义强国迅速崛起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640-~1688 年资产阶级革命后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1644 年清军入关后逐步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君主专制逐步加强 成为腐朽没落的封建帝国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腐朽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装备陈旧、 训练不勤、 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大兴文字狱 加强思想控制 闭关锁国 几乎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盲目自大

     经济 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9 世纪上半期英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建立强大海军树立海上霸权 军事 文化 兴起资产阶级文化文艺复兴、启蒙思想 开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树立殖民霸权 外交 3、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①鸦片输入 原因鸦片战争前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居于首位。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便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

     实质是一种卑鄙的侵略行为充分暴露了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为获取更大利润而不择手段的掠夺本性。

     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A、银贵钱贱影响人民生活

      B、清政府统治更加腐败

     C、军队战斗力削弱 “无御敌之兵” 

     D、财政危机 “无充饷之银” 。

     ②禁烟运动 注意道光皇帝采纳林则徐建议实行禁烟的根本原因是银荒兵弱威胁清政府的统治。(强调虎门销烟的有关知识) 二经过 1、1840 年 路线广东-- 厦门--定海-- 天津 2、1841 年-1842 年路线广东香港岛-- 厦 门-- 鸡笼--定海、镇海、宁波--吴淞--镇江--南京

     强调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有关知识 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英国在 17 世纪下半期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到 19 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由于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海军实力强5、 为什么这场战争以 中 国 的 失 利 告终我们从中得出何种启示

     6、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大战争准备充分战胜清政府是必然的。

     ②主观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自然经济造成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土地高度集中使农民丧失土地现象严重国库空虚军备废弛综合国力衰弱。长期闭关锁国不了解西方世界对于战争的发生缺乏准备。在战争中组织抵抗不力又不敢发动人民虽然有爱国官兵与人民群众的奋起抵抗但终不能挽回败局最后只有居辱求和。

     ③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 二 鸦片战争的影响

     复习有关条约的内容和名称 学生答 1 复述《南京条约》的内容 2 列举英国人在《南就条约》附件中取得的三项特权 1、丧失主权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①割香港岛——领土主权 ②外国军舰可以到中国沿海港口航行——领海主权 ③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 ④协定关税及低税率——关税及贸易主权无法保护工农业生产 ⑤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造房、永久居住——导致日后租界形成使之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据点和国中之国。

     2、外国商品倾销促使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成为半封建社会。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变化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① 原因课本第三世界国家 29 页 ②时间19 世纪 40年代

     ③表现形式开眼看世界人物

     、

     、

      

     ④主张师夷长技 ⑤思想核心向西方学习

     ⑥作用 课本第 30 页

     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⑦评价 新思潮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道路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然而该思潮代表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思想有着深刻的阶级和时代烙印没有也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藩篱他们虽提出了学习西方、改革内政的主张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从而不可能使中国强盛起来。

     4

     6、使中国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早期的无产阶级激化中国的阶级矛盾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典型例题 ●英国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但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战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 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斗争的开端。

     ”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你对鸦片战争原因的理解分析评论之。

     答题思路①作出判断错误。②概述鸦片战争的原因。③结论鸦片战争不是由禁烟运动引起的也不是为了决定东方和西方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它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侵略掠夺中国的必然结果。

     ●英国史学家马丁写道 “同鸦片贸易相比奴隶贸易是仁慈的……”结合史实评析该观点。

     答①该观点对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罪恶进行揭露和批判是正确的但说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是不确切的。

     ②指出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影响和危害贩卖黑奴的残忍及影响。

     ③结论无论是鸦片贸易还是奴隶贸易都是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和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获得高额利润所以奴隶贸易毫无“仁慈”可言但鸦片贸易危害更大从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表现出来

     该观点实际上未揭露出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篇七:党史国史鸦片战争

    党史学习资料汇编 简答题1、 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社会发生了 怎么样的变化? 答: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一方面,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破坏, 一些商人、 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兴工业。中国资本主义成长起来并得到了初步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虽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是, 中国传统的封建剥削制度却依旧保持。

      另一方面,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 共同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时候的中国, 尽管仍然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 但是其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清政府成为替洋人服务的政府。

     这种状况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社会。

      因此,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而是一步步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从此, 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 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党,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 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 党的二大有哪些内容? 答:

     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

     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样, 党的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二大通过的决议议案提出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 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 旗帜鲜明地表明了 党的先进性。

     大会还通过了 党的第一个章程。

     党的二大还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国际共产主义的一个支部。

      4、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 新的阐释, 一定程度上克服了 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表现在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 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和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5、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答:

     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是因为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犯了 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在革命的紧要关头, 没有能够领导全党采取果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断有力的措施,受到了反革命势力的欺骗, 致使革命遭到失败。

     在客观上, 由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受到共产国际的一些错误指导。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 但是它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大革命中,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喊出了 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在大革命中党的政治影响力迅速扩展, 党组织得到很大的发展, 主张团结革命的力量,组织工农群众革命斗争, 党还掌握了 一部分军队。

     在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中, 党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重的考验, 初步积累了 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这一切, 为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阶段准备了 条件。

      6、 简要论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答: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

     会上, 毛泽东、 张闻天、 王稼祥作了 重要发言。

     他们尖锐地批评博古、 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 在长征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

     会后不久, 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

     并成立了由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 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 红军、 挽救了 党、 挽救了 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他关的转折点, 它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 独立自主完成的,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7、 怎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 答 (1)含义:

     中国共产党强调, 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是既统一, 又独立。

      (2)具体运作:

     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 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 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 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 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3)

     目的和实质:

     目的是保持并发展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 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8、 简述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答:

     (1)

     定义: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 现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已不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 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2)

     关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 使革命向前发展, 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 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9、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 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 经济、 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在中国建立一个 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就是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 大工业、 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结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发展合作经济; 同时, 容许富农经济的存在。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就是废除封建的买办的文化, 发展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反帝反封建文化, 即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

      10、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地位。

      答: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

     “只要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 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主要武器,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

      11、 简述南昌起义及其历史意义。

      答:

     1927年8月1日, 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 在南昌举行起义。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 起义军全歼守敌2万余人, 占领南昌城。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 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

     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2、 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

     从1942年2月—1945年春, 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整风运动。

     这次整风运动的任务是: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延安整风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大大提高了 党员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同时, 它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

     它端正了全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破除了 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

     延安整风运动的结果, 实

     现了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的全党的新的团结和统一, 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 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它对于加强党的建设, 增强党的战斗力, 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和创举。

      13、 党的七大的历史功绩。

      答:

     (一)

     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即“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 在我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 (二)

     批评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 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七大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 是一次“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 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15、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答: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这场战争中, 中国付出了 巨大的民族牺牲。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创造了 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

     这一惊天地的伟业, 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 在世界上展示了 新的形象。

     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 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这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16、 《中国土地法大纲》 何时颁布, 其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

     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 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 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还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 由乡 村农会接收, 连同乡 村中其他一切土地, 按乡 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 统一平均分配, 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 质量上抽肥补瘦, 使全乡 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 并归个人所有。

      它是一个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

     它的公布与实施总体上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首先是贫雇农的土地要求, 尤其是它规定了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 规定可以组织人民法庭来保证贯彻土改的政策法令,维护革命秩序, 保证了 土改运动得以彻底地进行。

      17、 解放战争时期, 党组织了哪三大战役及其意义。

      答:

     1948年,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 连续组织了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的胜利, 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 歼灭敌人173个师, 共计154万多人,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自己反动统治的精锐部队, 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到来。

      18、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49年3月,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其主要内容是:

      (1)

     规定了 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 经济、 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

     指出了 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

     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 谨慎、 不骄、 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 论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

    篇八:党史国史鸦片战争

    国史学习材料集合 7 7 篇

     党史是养分,是教科书,是发人深省的剂。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国史学习材料的文章 7 篇 ,欢迎品鉴!

     党史国史学习材料篇 1

      党这一百年的旅程是血泪史,作为祖国未来的支柱,在现在稳定的氛围下怎么能忘记党历史上的血泪呢?在血腥风民无聊的时代,一个时代的象征悄悄地诞生在画芳,她的到来表明她在血腥风中流下坚毅的血泪,她用响亮的声音向世界宣布新王朝的到来!

     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像灯一样突破了长夜的黑暗,像初升的朝阳一样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从她诞生的瞬间开始,神州大地上有一群引路人,中华民族有更高的脊梁骨,这个强壮而光荣的集团在黑暗的灰烬中,爆发了新的新中国。100 个风雨春秋,百年奋斗不息,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初创时艰、北伐战洗礼、土地革命探索、抗日战硝烟、释放战炮火,又历经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共产党一次次面临历史重要关头,又一次实现历史选择。无论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飞雪雨,还是井冈山太行山的腥风血雨,延安窑洞的斜风细雨,还是改革开放的惊风急雨,中国共产党始终与全国人民紧紧团结,与中国命运的脉搏一起跳跃,从薄到厚,从年轻到成熟,从二十年代到新世纪。党的辉煌历史是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

     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克服一切困难、发展壮大的历史。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时代,还是在艰苦创业的建设时代,还是在努力创新的改革开放时代,无论是抵抗洪水的危险,还是抵抗非典,冲锋先行,甘于献身的永远是共产党员,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确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共产党员就像绿竹,竹子破了也不会损害那个节日。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刘胡兰为祖国的释放,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的血染红了大地。

     共产党员就像一块普通玉,玉可以破碎而不损害它的白色。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奉献精神,永远是所有革命者的辉煌典范。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杨靖宇,用自己的血染红了东北的大地。

     共产党员就像中流砥柱,在激流的恐怖中稳如泰山。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的叶挺说:名将为了殉国,希望热血保护我华。太行浩气千古,留下清漳吐血花是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指挥官左权。名将阵亡,太行山低咽,全党悲伤。

     党在我们心中是丰碑,是灯塔,是旗帜。敬仰,前进,促进我的奋进。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事业比生命更宝贵。

     作为党员,党组织是熔炉,我们是需要锻炼的铁。让我们积极

     投身于伟大而光荣的教育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践行我的承诺,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阳光,作为教师的我们从小事开始,从自己开始,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温柔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心情爱护学生。用爱执行责任,用爱继续生命的历史。让爱与责任同行,铸造师德之魂,写爱生之歌。

     党史国史学习材料篇 2

      《国史》、《党史》材料。

      鸦片战争。

      从 18 世纪 70 年代到 19 世纪初期,英国为了抵消中英贸易的差距。

      金额,大力发展鸦片贸易,开拓中国市场。随着鸦片销售量的急剧增加

      中国大量白银外流,国民受鸦片毒害,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为钦。

      差大臣,严禁鸦片贸易。1840 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卖烟为借口。

      经历了两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签字。

      订立了屈辱国家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那以后中国变成了一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年(咸丰 6 年至 10 年)英、法在俄罗斯、

      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其本质是鸦片战争的持续和

     扩大。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再次向外国侵略者屈服,非常严重。

      的结果,中国在半殖民地的道路上更深了。但是,很多中国人反对。

      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他们在英法联军到达的地方,奋斗着。

      保卫祖国的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五四运动。

      1919 年,5 月,4 日,北京青年学生抗议帝国主义国家。

      巴黎和会支持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势头很大的游行示威

      最后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

      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拥有第一个。

      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此深入人民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

      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和思想上进行。

      准备好了。五四运动是中国老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生命的开始,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 199 年、12 月、5 月 4 日正式宣

     布。

      国家青年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俄罗斯 10 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1919 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许多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他们在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团队。

      创办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条件。1921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团队。

      的代表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瑾等 13 人。大会确定了党的名字叫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必须和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大会选举党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灾难重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篇章。

      井冈山的艰苦斗争。

      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础。

      石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了中国第一个红色革

     命根。

      据此,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之路。

      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

      界红旗永远不会倒下。

      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1935 年初,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15~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的风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国。

      共同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过整编,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继续北上抗日。

      1935 年 1 月 29 日,红军从遵义向北进军,渡过赤水,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与红四方军汇合。

      抗日。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

      2 月 18 日,

      红军二渡赤水,重新进入贵州,袭击娄关山,再战遵义,取得长征以来。

      的第一场大胜利。为了进一步迷惑和动员敌人,红军。

      3 月 16 日。

      渡过赤水,进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

      3 月 22 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转向东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逼近贵阳。蒋介石突然调动楚军,实现了毛泽东部署的调出楚军的目的。

     从此以后,红军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包围的圈子,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在长征途中取得了决定意义的胜利。

      红军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为了实现北上的战略配置,选择了人迹罕见的雪山草地作为行军路线。

      这是红军长征中最困难的道路。

      1935 年 6 月初,红军开始越过海拔 4900 多米的夹金山。夹金山被当地人称为神山,意思是除了神鸟也飞不动。

      6 月中旬,中央红军越过夹金山,经过暂时的调整

      从 8 月下旬开始进入荒凉的无烟草地。

      在广阔无边的千里沼泽中,找不到道路,不小心陷入泥潭拔不出脚来。没吃的东西是骡子。

      马杀死的骡子吃完了,挖蔬菜,吃树皮草根的蔬菜吃完了,就煮皮。

      带着它吃。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

      意志,红军将士走过了人迹罕见的荒滩草坪。红军三大主力两年。

      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减员不低于万人。

      红军过草坪的牺牲最大

      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红军会师陕北 1935 年。

      月,中央红军终于抵达陕甘宁革命依据地,与刘志丹同志领导的15 个军团胜利会师,首次完成长征。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成立。

      西北革命军委、毛泽东主席、刘志丹第 15 届军团编辑。

      进入了红色的一方军队。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立即命令西北破

     坏总消灭这个。

      支持红军队。在毛泽东的自我指挥下,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全面性。

      胜利,歼灭国民党 109。师又一组,长短枪支 5300 多支,轻机枪支 176 支,强迫炮支 8 枚,子弹 22 支,这对困境中的红军是很大的补充,鼓舞了红军的士气。

      直罗町之战为红军在西北站稳脚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革命依据地,对整个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红军在陕北站稳脚跟,为今后的抗日奠定了基础。

      人民战争的凯歌。

      1937 年,7 月,日军炮击卢沟桥和宛平城。计划已经很久了。

      的全面侵略战争爆发了。8 月 25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了会议。

      会议在陕北洛川召开。

      洛川会议充分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通过了毛。

      泽东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根据华北沦陷、国民党撤退、敌强。

      我的弱势局势,决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的抗日游击战争,游击战争。

      负责配合正面战场,建立敌后抗日依据地的战略任务。

      到 1938 年底,共产党已经建立了十多个基地和游击区,日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人民战争的威力,粉碎了侵略者的梦想。

      1945 年,8 月,15 日

      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中国共产党领导勇敢的中国人民,高举抗日民。

      族统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广泛持久的人民战争,终于打败了日本法西斯,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正义和邪恶和光明。

      与黑暗、进步和反动之间的大战斗。开国大典,从 1948 开始。

      从 9 月到 1949 年,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军相继进行了 3 次主力决战,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战的胜利。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1949 年,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千里长江防线,占领南京,宣布蒋家王朝霸权,中国人民解放。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30 万人聚集在天安门。毛泽东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主席亲自按下电动按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随后举行了盛大庄严的阅兵式。开国大典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布中华民族的新生。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南昌起义到推翻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经历了 100 多年的屈辱与抗争、探索与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改革的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首先从内部改革开始。

      农村开始,1978 年,11 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施;农村家庭。

      共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中国内部改革的帷幕,酝酿了中国。

      农村改革的巨大变化。随后,中国农村普遍落实了土地生产家庭承包责任。

      任制。正如人们在小冈村和其他许多农村看到的那样,土地生产。

      家庭承包责任制发挥着显着作用。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城市的改革也在开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目前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国际地位。

      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是决定现代中国命运的重要选择,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

      拯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强国之路

      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的梦想。

      习近平同志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一重要论述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民群众新期待有机统一,全面系统阐明了中国梦想的科学内涵。

      中国的梦想是强国的梦想,要实现国家的富裕。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才有坚实的基础,人民的幸福才有根本的期待。中国的梦想是复兴的梦想,是实现民族复兴。

      民族复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标志,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中国的梦想是幸福的梦想,是实现人民的幸福。中国的梦想,毕竟是人民的梦想。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的梦想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带来利益的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时代生活在中国人民

      共享人生辉煌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祖先。

      国家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一次。

      会议闭幕式上再次说:中国梦是民族梦、复兴梦,结果是。

      人民的梦想。每个人的未来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密切相关

      只有实际工作,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党史国史学习材料篇 3

      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一重要论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民群众新期待有机统一起来,全面系统阐明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是强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中国梦是复兴梦,就是要实现民族复兴。

     ...

    篇九:党史国史鸦片战争

    书       史   学   月   刊             2019 年    第 3期近代历史教科书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宋 逸 炜[摘   要]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人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生改变,通过近百部历史教科书作文本分析,可从战争爆发原因、关键人物与事件、历史影响等三个层面审视“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教科书以事实描述为主,很少对原因和影响进行讨论;之后汪荣宝《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本朝史》在确立战争叙事框架上意义甚大,此后出版的教科书大抵未能脱其窠臼。

     1929 年以后,作为近代史起点的鸦片战争成为教科书讨论的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意义则在帝国主义侵略的叙述中隐而不见。教科书中有关叶名琛和“火烧圆明园”的表述,反映了近代知识体系构建的复杂性,两次鸦片战争历史定位的此消彼长也显示出重审这段历史叙事的必要性。[关键词] 教科书;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历史书写[中图分类号] K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83 - 0214 ( 2019 )

     03 - 0071 - 1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 1860 年)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条约体系的形成和“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的起点 ① 。学界关于这场战争的研究多从政治、军事、外交史等角度切入,积累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②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代历史教科书中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的梳理,观察中国人对这场战争的基本认知,思考教科书与近代知识的创出、流转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近代历史书写中的位置问题。一   战争爆发之原因近代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受日本影响甚大。桑原骘藏 1898 年完成的《中等东洋史》,提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樊炳清的译本以《东洋史要》为名,由上海东文学社印行,其中“卷四·第三篇英人东渐·第三章阿片之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如下:   自五口通商以来,罪徒多受雇于外船,冀免逮捕。日本历二千五百十六年(咸丰六年),有挂英国旗之商船名亚罗者,清廷官吏登船搜索,捕清人十二名以去。香港知事巴笃斯怒,诉于两广总督,不得要领。会法国教士亦于广西为清民所杀,其翌年英法两国,乃合军陷广东,更北上,入白河,逼天津。……当清廷苦内乱之时而英法之军逼天津,于是清廷于天津暂立草约,退两国兵。其翌年批准交换之际,清廷以炮击英法使臣,故两国兵复逼白河,清将僧格林沁防之,大败,大沽天津北京皆陷。文宗幸热河(直隶承德府),使皇弟恭亲王与二国议和,时俄国公使衣固那邱甫在北京,斡旋于英国公使额尔金,与法国公使古禄士之间,遂左约和成,实日本历二千五百二十年(咸丰十年)也。一偿英国金一千二百万两,偿法国金六百万两。二许英法两国遣公使及领事驻支那。·1 7·①②徐中约:《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

     1858-1880 年间的外交》( Immanuel C.Y.Hsü , China ’ s   Entrance   into   the   Family  of  Na -tions :

     the   Diplomatic   Phase  1858-1880 ),马萨诸塞州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 1960 年版。代表作有,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65 年版;黄宇和:《鸠梦:鸦片、帝国主义与亚罗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探索》( Wong  J.Y. , Deadly   Dreams :

     Opium , Imperialism   and   the “ Arrow ” War ( 1856-1860 )

     inChina ),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增订本)》,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年版。

     三许耶稣教徒得自便布教。四南京条约所指五口之外,更开牛庄、登州、潮州、台湾、琼州、九江、汉口为商埠 ① 。桑原笔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历史事件,附属于“阿片之战”的主标题,具体文字则以时间顺序分两部分展开,一为在广州附近发生的“亚罗号事件”前后在广东发生的冲突,二为英法军北上至《北京条约》签订。两部分叙事各成一体,其间穿插有涉及太平天国的叙述。作者没有专门深究战争原因,而是在不同阶段的叙事中略加涉及。就前一阶段而言,“罪徒多受雇于外船,冀免逮捕”是事件发生的大背景,船“挂英国旗”、清方“捕清人”和英方申诉无果、法国教士被杀也均以陈述事实的笔法写就,没有作者个人的价值判断。至于后一阶段的原因叙述也呈现同样特点。中国人自编的教科书则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看作一个独立事件加以叙述。富光年《简易历史课本》(1906 年)第五十四课“英法陷京及内地传教”史实部分的文字虽然简约,却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当发捻大乱时,英法合兵陷广东,虏总督叶名琛,更图北犯。朝廷与订和约未成,英法又率兵犯天津,官军屡挫,遂陷京师,焚圆明园。文宗幸热河,派恭忠亲王与各国议和。偿金千二百万两,开通商口岸凡八埠,约中又许传教内地。”② 在叙事中讨论战争原因,斥英法之非。与之类似,同时期沈恩膏《本朝史》(1908 年)和章睭《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1908 / 1911 年)分别以“英法入寇”和“挨罗船事件及天津条约”“北京协商及天津追加之约”为题进行独立叙述,他们既能简单陈述战争的原因和进程,亦通过遣词造句的选择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 ③ 。汪荣宝《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本朝史》(1909 / 1911 年)可能是第一部详细叙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科书,在第三编第二十五章“英法同盟军之入寇”中,他不仅用近 7200 字的篇幅勾勒了战争的全过程,而且章节体的结构设置也把对战争原因的分析追溯至 1856 年之前的中英关系,在行文中通过“广州绅民之排外”和“叶名琛之外交政策”两小节展开:   广州绅民之排外:鸦片战争之终局,中国政府,许以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英国通商之地,又许英国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住居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既略如第二十三章所述。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既以次建设领事馆,英人得自由出入,以时与地方官相见。而广州绅民自三元里决战后,与英人积嫌已深,乃坚执乾隆朝通商旧制,合词诉大府,请毋许英人入城。时耆英督两广,知所请与江宁条约不相容,置不答。绅民乃传檄远近,大起团练,不支官饷,亦不受官约束,与官为仇。而英人方以条约为词,数请入城,不得,则贻书谯让……叶名琛之外交政策:名琛亦颇能选将募兵,击平境内土匪及群寇之阑入者。五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名望日隆。名琛益自负,常以雪大耻尊国体为言。凡遇交涉事,驭外人尤严,每接文书,辄略书数字答之,或竟不答。顾其术仅止于此,既不屑讲邻交之道,与通商诸国联络,又未尝默审诸国之虚实强弱,而谋所以应之。香港总督包冷,性刚愎,与名琛已积不相能。咸丰六年,英政府以巴夏礼 H.S.Parkes 任广东领事。夏礼尤负气,好争小节,既与名琛争入城约不得,则日夜思构衅…… ④在汪荣宝的分析框架内,自鸦片战争后中英双方围绕广州入城问题而渐生嫌隙,绅民排外情绪高涨,加之时任两广总督叶名琛与英国在华官员的个性龃龉,共同构成了战争爆发的远因;而“亚罗号事件”只作为“衅端”,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此外,改订商约、法国教士被杀、公使驻京、换约构衅等要点则作为影响战争不同阶段的具体原因,依战事的展开而铺陈。以上三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战争原因的分析模式。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后,历史教科书在“本国史”的脉络下,叙述内容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叙述内容发生明显变化出现在 1929 年。承袭“国民革命”和“国耻”言说,1929 年颁行的《初级中·2 7·①②③④桑原骘藏:《东洋史要》(京师大学堂审定史学教科书)卷四,樊炳清译,上海:东文学社 1899 年版,光绪癸卯( 1903 年)宝庆劝学书社校刊,第 31~33 页。关于本书及其影响可参阅邹振环:《樊炳清与上海东文学社刊刻的〈东洋史要〉》,《东方翻译》2010 年第 6 期,第 36~46 页。富光年:《简易历史课本》,上海:商务印书馆 1906 年 2 版,第 18~19 页。沈恩膏:《本朝史》(中学及师范用),朱寿朋校,上海:中国图书公司 1908 年版,第 28~29 页;章睭:《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下册第 4 编,上海:文明书局 1908 年初版、 1911 年 3 版,第 37~39 页。汪荣宝:《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本朝史》(学部审定·中学堂、师范学堂用)第 3 编,张元济校,上海:商务印书馆 1909 年初版、 1911 年 4 版,第 97~99 页。

     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写道:“研求中国政治经济变迁的概况,说明近世中国民族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以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并唤醒其在中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同年颁布的《高级中学普通科本国史暂行课程标准》也强调“注意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之经过”① 。此后,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分析,要点虽然与之前大致相同,但在具体行文时却将其置于一个新的叙事逻辑下,即强调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如何祖泽《新亚教本·初中本国史》(1933 年)指出,排外情绪的产生是由于“原来鸦片战争,粤人受帝国主义的压迫,最先感觉苦痛”,因此战争原因是“英人终于不肯罢休,为要完成他的东方侵略政策,便借端开衅”② 。再如朱翊新《新课程标准初中本国史》(1932 年),虽然承认入城问题和排外情绪的存在,但其均是由于“野心勃勃的英、法、俄诸国,就趁此作进一步的侵略”所导致 ③ 。在王钟麒、宋云彬《开明中学讲义·开明中国历史讲义》(1934 / 1937 年)中,这种叙事逻辑更为明显: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者已看破了中国的弱点,便处处挑衅,乘机侵略。同时中国虽受帝国主义的武力压迫,缔结了不平等条约,但政府与人民的排外倾向,并不因此而衰退。以此之故,当太平天国及捻回之乱发生时,又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事情 ④ 。将战争爆发根源归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故作者对“亚罗号事件”的看法是:“其实这是借题开衅,假使中国强盛,或外国不敢引起国际战争时,即使把他们的领事无端杀却,也只好隐忍的。”⑤抗日战争期间,“国统区”和“沦陷区”出版的一些历史教科书出现弱化“帝国主义”色彩的倾向,关于战争起因回到汪荣宝教科书的叙述模式中。如中等教育研究会《高中本国史》(1938 年,北京)以为:“自从鸦片战争失败,逼成城下之盟。民众对外的反感,因愤激而加深,遂致发生感情的冒昧的排外举动。列强方面已经窥破中国武力的薄弱,与内政的腐败,乘太平天国捻回诸乱事继续抗清之际,以武力肆行侵略,而掠取多量的权利”⑥ 。教育总署编审会《高中本国史》(1939 年,北京)与之基本一致 ⑦ 。冯趾祥《本国史纲要》(1943 年,成都)将战争原因归纳为“广东绅民之排外”“徐广缙叶名琛之虚矫,不谙外情,处理交涉不当”“亚罗船事件”和“广西杀死法教士”等 ⑧ 。其余如朱翊新《本国史纲》(1938 年,上海)⑨ 、周景濂《本国史》(1938 年,长沙) 瑏 瑠 、教育总署编审会《初中本国史》(1939 年,北京) 瑏 瑡 等书,在承袭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大幅减省文字,只留下寥寥数语。以上六部教科书无一存在“帝国主义”之类似表述,如果说“敌占区”教科书编写受到日本控制而有意为之的话,但“国统区”的情况却与国民政府 1940 年《修正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其原因,尤宜充分说明,以激发学生复兴民族之意志与决心” 瑏 瑢 要求相左。要之,以 1929 年新学制颁布为标志,教科书中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的叙述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史实表述。如战争“衅端”———“亚罗号事件”,自桑原教科书始,就笔者目力所及,各教科书大多站在中国立场,斥英国主动“启衅”。在以下四方面叙述中,教科书著者的立场不·3 7·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瑏 瑠 瑏 瑡 瑏 瑢课程教材研究所编:《 20 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1 、 30 页。何祖泽:《新亚教本·初中本国史》下册,上海:新亚书店 1932 年初版,第 55 页。朱翊新:《新课程标准·初中本国史》(初级中学学生用)第 3 册,陆光宇校订,上海:世界书局 1933 年 8 月初版、 9 月再版,第44 页。王钟麒、宋云彬:《开明中学讲义·开明中国历史讲义》下册,上海:开明书店 1934 年初版、 1937 年再版,第 367 页。王钟麒、宋云彬:《开明中学讲义·开明中国历史讲义》下册,第 369 页。中等教育研究会:《高中本国史》下册,天津:华北书局 1938 年版,第 186 页。教育总署编审会:《高中本国史》下册,北京:新民印书馆 1939 年版,第 248 页。冯趾祥:《本国史纲要》(最新修订复习适用),成都:开明书店 1943 年版,第 53~54 页。朱翊新编著、陆高谊主编:《本国史纲》,上海:世界书局 1938 年初版。周景濂:《本国史》,长沙:商务印书馆 1938 年版。教育总署编审会:《初中本国史》第 3 册,北京:新民印书馆 1939 年版。课程教材研究所编:《 20 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第 77 页。

     断倾斜。其一,船只属性。

     1929 年前的教科书或直述船属英国 ① ,或仅言“船挂英旗”② ,或云“中船英旗”③ ,三种观点散见,但英方始终在场;而 1929 年后,前两种表述大幅减少,持“亚罗号乃中国船”论者甚众 ④ 。其二,登船原因。

     1929 年前,仅少数教科书确认船上载有罪犯 ⑤ ,大多教科书或隐而不言,或语含怀疑,如章睭《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1908 、 1911 年)称“水师弁兵以是船为清所有,疑为通番”⑥ 、汪荣宝《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本朝史》(1909 、 1911 年)称“巡河水师千总见之,疑为奸民托英籍自护者”⑦ ,等等;但 1929 年后,更多教科书确认船上载有“海盗”“奸商” ⑧ ,以此强调清方登船的合法性。其三,肇事原因。“船入粤河”是指责英方侵犯主权在先的有力论据,持此论者在 1929 年后显著增加;“拔旗”看似中方不当之举,1929 年前的教科书大多予以承认,如沈恩膏《本朝史》( 1908 年)指出“西例以失旗为大辱”⑨ ;1929 年后,教科书虽不回避此事,但多加以回护,或视之为偶然事件,如金兆梓《新中华本国史》(1929 、 1932 年)“偶拔去英国国旗” 瑏 瑠 、赵钲铎《初级中学适用·本国史》(1932年)“偶拔去所悬英旗” 瑏 瑡 ;或以船只属于中国、“不知外国礼节”等原因开脱。笔者暂时无意在此考辨“亚罗号事件”的本相,但 1929 年学制改革之于近代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可见,从桑原骘藏的分期叙事到中国人自编教科书把“第二次鸦片战争”看作一个整体,从汪荣宝确立的“三段式”分析框架到 1929 年后“...

    推荐访问:党史国史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国史 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