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有关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三种形式的探究

    时间:2023-05-24 17:55: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封建政府的统治息息相关。每个时代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又不尽相同,但是作为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又与其他两种形式相互作用。

    关键词: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探究

    “经济是最大的政治”。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状况的好坏,是一个朝代或政权兴衰的晴雨表。经济史一直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在高中历史新教材经济史模块的授课过程中我们会涉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在讲解时有些枯燥,学生听着也有些晦涩难懂。笔者在翻看了大量相关书籍和原始文献后,稍作整理,相信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封建土地制度主要存在有三种形式: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即国有土地。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历代封建政府和皇帝都直接掌握着一部分土地。如北魏、隋唐的均田制;曹魏、明、清的屯田制等。国家占有大量的土地,一方面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这是因为这种土地制度在封建王朝初期起着调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的作用。但到了这些封建王朝的中后期,封建政府无田可分的时候,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农民起义便风起云涌……如唐朝的“均田制”,王莽的“王田制”的失败证明,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不适合存在于一个封建王朝的中后期。在中后期,政府要实行这种土地制度,就必须剥夺地主(主要是大地主)的部分土地去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是大地主所必然强烈反对的,同时,期盼土地的农民又得不到土地。这样,三者之间矛盾尖锐,这个王朝便该寿终正寝了。宋代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等,虽不似“王田制”那样激烈,但实际上也是要限制大地主获得更多的土地,保证个体农民的土地数量,这是注定要失败的。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战国确立。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政府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允许自由买卖,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这种制度是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它是封建社会统治的经济基础。封建地主阶级垄断了绝大部分土地,造成自耕农的不稳定性。这种土地制度曾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但自给自足的特点却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从根本上看,封建政府是要全力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这样,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地主占有的土地都会越来越多,这便是土地兼并。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会出现土地兼并,而面对这种问题,封建王朝采取的态度一贯是抑制兼并,因为不抑制土地兼并,会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地主会千方百计地隐瞒所兼并的土地,将赋税负担转嫁到佃农身上,这样阶级矛盾就会激化,农民就要揭竿而起。但抑地兼并,连地主都要“造反”,造成大地主和封建国家之间的矛盾很尖锐。但是到了宋代,却一改之前的土地政策,转而“不抑兼并”。不过封建王朝政府也很纠结,在抑与不抑之间轮番用药,同时也加剧了王朝危机。

    封建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即个体农民的土地。这种土地形式虽不占主要地位,但人数众多。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能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主要基础,所以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扶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由没落贵族或是平民转化而成的拥有私田的土地所有者,成为自耕农。由于自耕农拥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不受地主的剥削,仅承担政府的赋役负担。农田产量越高,他们经济上收益就越多。因此,他们在生产上有较高积极性,劳动时间亦可以灵活安排。但自耕农又是一个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极不稳定,稍遇天灾人祸,即有破产可能。在地主的频繁土地兼并下,自耕农也极可能破产沦为田农。历代封建政府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和维护政权长治久安的角度考虑,也会采取多种措施维护和发展小农经济。例如,在许多王朝如汉代,明清政权初建时采取的“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由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保持了大量的自耕农,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社会秩序的长期安定以及对科技文化的繁荣。尤其到明中后期以后,有一部分自耕农,开始雇工经营,发展商业性农业。因此,农业资本主义萌芽能较早、较易地从这里发生发展起来。

    曾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这三种土地形式之间的关系,在封建社会,地主私有制和个体农民私有制就像是一个人的两条腿。不过,“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条腿一开始就营养不良,患有先天性的“小儿麻痹”,需要“国家土地所有制”这个拐杖去帮扶,才能与“地主私有”这条腿平衡而支撑成一个“人”即一个稳固的封建王朝。但是,“土地兼并”这一“顽疾”会使“地主土地所有制”这条腿越来越粗,而使另外一条腿“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越来越细,最后使“封建王朝”覆灭。总之,封建社会存在的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各有特点,相互作用。封建政府也很难从中调和三者之间的矛盾。要想稳定其统治阶级——地主的经济地位,就必然会损害到部分自耕农和国家的利益,结果导致大地主势壮,国家根基不稳,矛盾激化,王朝覆灭。有一种出路可以使封建政权长治久安:保留大量的国有土地,并确保自耕农长期大量存在,以保留这样一个群体即一个人数众多的个体农民阶级为国家服务,对起破坏作用的地主土地所有制要加以控制;同时治理国家离不开地主阶级,尤其是地主阶级中的精英分子。但是,对地主阶级既要依靠,又要限制,对统治者来说这是一个难题。因而每一个朝代都无法避免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命运。中国的封建社会,就这样循环更替,走过了两千多年。

    【责编 张景贤】

    推荐访问:封建社会 三种 探究 形式 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