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苏珊•哈克基础融贯论的认知启示

    时间:2023-05-25 20:35:0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B15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279-02

    摘 要 美国当代著名逻辑与实用主义哲学家苏珊•哈克的《证据与探究•走向认识论的重构》及《逻辑哲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传统认识论,在分析和融合了传统的认知证成理论——基础论和融贯论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她独到的基础融贯论,即是对传统认识论问题的合理的并带有原创性的解决方案,又对自然化认识论的分析给予了审慎而有见地的阐述,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经过多年的证实,她的基础融贯论被广泛验证。本文旨在对苏珊•哈克的认识论渊源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其认识论思想对认知哲学的启示。

    关键词 传统认识论 符合论 基础论 融贯论 基础融贯论 自然化认识论

    知识与信念的关系被看作是认识论中最为紧迫的问题。苏珊•哈克的《证据与探究•走向认识论的重构》(Evidence and Inquiry:Towards Reconstruction in Epistemology)这样定义认识论:“认识论,即关于知识的哲学理论。至少从柏拉图以来,人们在其中一直重点关注的事情是,理解在真正知道某个东西与仅仅相信某个碰巧是真的东西之间的区别——人们在其中一直重点关注的事情是:是什么使得一个信念被证成,是什么东西构成了好的或适当的根据、理由或者证据。”

    一、传统认识论观点的局限

    1.符合论

    符合论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一直是一种主要的关于真的理论,分两种形式:对应符合论和传统符合论。传统符合论认为一个命题的真不在于它与其他命题的关系,而在于它与世界的关系,即在于它与事实的符合关系。符合真理论的显著特征是真理寓于信念与世界的关系已经被修改了。除了感觉陈述之外,所有陈述的真实性的检验都来自它们与感觉陈述的关系,而感觉陈述则被认为是通过直接与事实对照而得到的证实。

    仔细分析传统符合论的主张可以发现,其关键概念即“符合”概念定义本身不够清楚,只是用“适合”、“经验”、“实践”等词语来表述。人们直觉上认为判断语句或信念的真假,取决于他们与所断定事物的事实是否一致,但对于“符合”或“一致”的标准没有清楚的认识。哈克论证道:符合关系不是用命题与事实间的同构关系来阐明的,而是由两种“相互关系”根据语词与世界之间纯粹的约定关系来阐明的。她指称奥斯汀不足在于:“这种符合说本质上依赖于两种相互关系”,“只能直接运用于那些索引性语句所做出的陈述”。

    2.基础论

    哈克认为,认识论传统可以视为基础论和融贯论相互竞争的发展史。基础主义的理论认为,证成需要立足于这个世界,简言之就是,一个理论是有资格成为基础论的前提是承认下述两个论题:某些被证成信念是基本的;一个基本信念之被证成,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信念的支持。所有其他被证成信念都是导出的;一个导出信念之被证成,要借助于一个或多个基本信念直接或间接的、单向性或单向度的、从基本到一般的支持。苏珊•哈克的基础论评析是在反驳C•I•刘易斯《知识和评价的分析》中的基础论提出的,指出基础论局限在于其划分没有穷尽所有的选择。

    3.融贯论

    融贯论理论的特殊论题是:证成是只与信念之间的关系有关的事情,并且一个集合内信念的融贯证成了那些作为其元素的信念。苏珊•哈克的融贯论评析反驳了邦约尔《经验知识的结构》、戴维森《真理与知识的融贯论》中两种融贯论,认为真理在于信念集合中的融贯关系;一个理论是有资格成为融贯论的前提是它赞成下述论题:一个信念之被证成,当且仅当,它属于一个融贯的信念集合。信念之间必须具备什么样的适当关系,才能使它们在所要求的意义上是“融贯的”,这点需要精确地说明。苏珊•哈克指出了融贯论所面临的问题:要提供一个论证程序用以从不融贯和可能不一致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有特权的集合,以帮助人们寻求据此认为它们为真的信念。苏珊•哈克指出莱谢尔的局限:可信性标准的确定和辩护相应地低估了寻求新资料的重要性。

    二、苏珊•哈克的基础融贯论(Foundherentism)

    为了解决传统认识论的不足,在分析和扬弃了以上传统认识论观点后,苏珊•哈克总结提出了自己的“基础融贯论”,——依据被证成的信念可能为真来显示真理的标准。哈佛大学哲学教授普特南评论苏珊•哈克的《证据与探究•走向认识论的重构》时说:“这本书是是当代认识论的好的引导,又是对它的显著贡献。”

    1.基础融贯论基本理论

    苏珊•哈克的基础融贯论是于关于人的认知能力及其局限的经验假定,允许经验对经验证成做出贡献。在内容上,部分是因果的,部分是逻辑的;在本质上有程度之分,即把“A的信念p或多或少地被证成,这取决于……”当作被辨明相。其理论依赖下述假定:其一,一个人相信某物在某个时间是否被证成;其二,证成有程度之分,在何种程度上被证成取决于他的证据在那个时间相对于那个信念的符合与融贯程度。证成的程度即是相对于时间的又是个人的,可以是非主要的;同时,既是逻辑维度的,又是因果维度的。当她论证关于是什么东西使得证据较强或较弱的说明时,运用了纵横字谜类比,她说:一个人的感觉经验证据和他的理由是同时起作用的,就像字谜游戏中的提示和已经填好的那些格一样;并强调:证据性质不是只有一个向度,而是有支持性、理由的独立可靠性和包容性三个向度。其一,经验保证被认为是基本的信念为真;其二,得到真信念的归纳支持的那些信念可能为真,而且被真信念演绎蕴涵的那些信念为真。由此,基础融贯论的标准实际上就是:一个信念被证成的程度与经验成正比,并且在被整合到一个解释性理论中去时更好地得到其他信念的支持。在信念体系中,苏珊•哈克运用融贯论和基础论的优点,消解了信念与外在事实的裂隙,认为:没有不容置疑的事实存在,任何信念只能在与其他信念相适应时才能存在,任何信念只能在与其他信念相适应时才能被证明是合理的,这与语境论观点相吻合。由此,通过外在与内在立场的结合,她的理论转移了认识论难题的视线,解决了我们的信念如何能被证成这一困境。但是她的“非常温和的自然主义”迥异于激进的“自然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探究,既处于基础论和融贯论之间,又处于关于认识论的狭义先验的看法与科学主义(也称为“自然主义”)的看法之间;同时也区分了基本信念和导出信念:认为支持关系总是从基本信念通向导出信念,而绝非相反。

    2.“基础融贯论”的提出与传统认识论的异同

    苏珊•哈克的基础融贯论提出就是在讨论了大批当代哲学家,如卡尔•波普,剻因,理查德•罗蒂,阿尔文•戈德曼,保罗•丘其兰德以及其他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强有力的批评后得出的,通过挖掘他们各自理论的所长,寻求知识的来源和基础,探寻真理的合理性问题。她力图避开基础论和融贯论所遭遇的困境,总结出自己的认知证成理论,帮助减少对认识论合法性的怀疑。在允许渗透于信念之间的相互支持这点上与基础论相似,而与融贯论不同;在即不要求由一个主体的经验所证成的某类基本信念具有特殊性,也不要求由一个主体的经验所证成的某类基本信念具有特殊地位,还不要求一个关于证据性质的简单、单向度的模型这一点上,与融贯论相似,而与基础论不同。

    三、苏珊•哈克基础融贯论的认知启示

    1.追求知识就需要不断地调整信念

    综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认知信念:“我们追求知识就需要不断地调整信念,其目的在于获得一个尽可能广博的信念集合,只要这个集合是一致的。”知识的内在突破是其内在连续性的一种外在表现。追求知识就需要不断地调整信念,或多或少,解构伴随重构。

    2.认知方案的新探索

    哈克提出了既非纯粹先验又非纯粹是经验的 “非常温和的自然主义”,允许关于人的认知能力及其限度的经验考虑以及关于逻辑的、演绎特点的考虑都发挥各自作用。她对词项“认识论”作这样一系列扩展:提供对于认可方案的一种新的探索,在性质上既不是先验的,也不纯粹是经验的,而是非常温和的自然主义,允许关于人的认知能力及其限度的经验考虑以及关于逻辑的、演绎的特点的考虑都发挥各自的作用。这种扩展的作用是:(1)不仅指称关于知识的哲学理论,而且指称关于认知的自然科学研究;(2)提议应把认识论重新解释为包括认知科学在内的一项共同事业的哲学组成部分,在此,包括由自然科学工作提出的新的问题领域在内,哲学所处理的关于人类知识的问题将会得到扩展;(3)传统认识论问题可以在经验信念之网内后验地得到解决;(4)传统认识论问题可以由关于认知的自然科学加以解决;(5)传统认识论问题可以由关于认知的自然科学加以解决。

    3.认识论所需要的不是解构,而是重构

    苏珊•哈克提出:认识论所需要的不是解构,而是重构。也否定了“传统的认识论问题是非法的或被错误地构想出来的”言论,指出“他损害的不仅仅是认识论,而且是一切形式的探究”。书中一般地说哲学,特殊地说认识论,都是探究的不同类型,与各门科学是连续的;而且,各门认知科学的结果与认识论中的某些传统的争议问题是协同的,而非穷尽的相关的,并且可以合法地用来解决这些争议问题。对传统认识论问题的探究不能仅用“对话”来取代。“我们人类并非唯一探索世界的动物;由于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使我们不止能探索也能探究。人类的能力具有代表性,人类并非唯一社会动物,甚或并非唯一能传承技术的动物;但是人类如果没有这种特有的探究和清晰表述的能力,我们知道的文明几乎就不可能存在。”这种认识论要旨值得我们深切领会。

    4.认识论动机推动发展

    哲学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当代法裔英国哲学家阿兰蒙特费尔(Alan Montefiore)把哲学家思想发展中的连续性问题称作“哲学拓扑学”,西方哲学讨论的主线是认知论问题,我认为其拓扑主线就是认识论动机推动发展。人区别于万物的本质之所在就是人有理性,而所谓理性无非是指人认识自然的那种认识能力和认识功能。因此有必要对人的理性及相关的认知原理作一下考察,总结这种考察的哲学就形成认知哲学。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试图按照拓扑哲学的方式揭示世界和思想的内在同构关系,在《逻辑哲学论》的影响下,逻辑实证主义者起初赞成关于真理性质的符合论,然而,在强烈的认识论动机的驱使下,他们希望有一个真理检验标准——确定一个语句是否确实符合事实的方法。认识论亦如科学,真实状况必然是:时而摸索时而稳步前进。“只有一个真实世界;科学的目的是发现世界是怎样的。当然,人类介入了世界,并且我们的体力和精神活动都是世界的一部分,这个世界不是无理性的自然状态,而是被我们的活动修改……”

    5.基础融贯论已被各行各业大量证实、广泛援引甚至引申

    苏珊•哈克的基础融贯论提出以来,已被运用到各种领域,得到证实,并被广泛援引甚或引申。例如,当代哲学家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萨伽德的著作中,在解决思维与行动关系问题时,多次援引了苏珊•哈克的基础融贯论理论思想,通过对其基础融贯论理论进行分析,导出了自己的认知连贯性原理,用以解释知识的来源和基础,阐释真理的合理性问题。论述了有关思维如何解释行为;如何体现思维结果;以及做出判断和获得新的知识的途径,也被认作认知哲学力作。其核心理论是,任一主张都要与现实世界相连贯,我们的思维之所以能够去认识世界、反映世界,并得到关于世界的正确认识,就是因为我们关于世界的观点与主张不仅相互之间彼此连贯,更与客观世界连贯。哈克和萨伽德的理论由于其具备的认知系统功能作用的普适性程度而成为认知科学的经典理论之一。

    参考文献:

    [1]苏珊•哈克,罗毅译.逻辑哲学.商务印书馆.2003(5).

    [2]苏珊•哈克,陈波译.证据与探究——走向认识论的重构.2004(12).

    [3]韩彩英.文化关系和文化过程:认识活动在语境中的语言—符号确定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45.

    [4]Susan Haack.Defending Science—within reason Between Scientism and Cynicism.Prometheus Books.2006.02.

    [5]殷杰.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及其意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8).

    [6]魏屹东.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12.

    [7]江怡.思想的镜像:从哲学拓扑学的观点看.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12).

    推荐访问:认知 启示 哈克 基础 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