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小学低年段科学课堂上的表达与交流

    时间:2023-05-27 11:55:0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表达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家在完成一项研究之后,通常会把自己研究的题目、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实验现象和数据、研究结论等写成学术论文寄给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学术期刊的编辑如果认为这篇论文有一定的价值,会请这一领域的若干权威专家对这篇论文进行审读,对其价值和科学性做出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期刊编辑会根据审稿专家的意见做出发表、修改后发表或者不发表的决定。因此,最终得以发表的论文都是经过同行评议并得到认可的研究成果,其他科学家可以通过公开发行的期刊或者电子数据库进行阅读,并通过重复其研究过程来进行验证,或者在其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研究。可见,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是科学家进行表达交流的主要方式,是科学家与他人达成共识的过程,也是科学研究成果得以传播、纠错、积累和发展的过程。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表达交流”视为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重要一环,对表达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充分强调了学生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在科学探究的总目标部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总目标分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8个要素进行描述,前6个要素可以视为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而“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是得出结论后通过交流与评价的方式,与他人达成共识,并对自己的探究过程、结论和方法进行反思与改进的过程,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深入、延伸和拓展。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中表达交流活动的布设

    大象版《科学》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分1~2年级、3~4年级和5~6年级三个学段,循环落实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学段目标的要求。在每个学段的两个年级、4册教材中,每册教材重点落实和强化8个科学探究要素中的其中两个要素。其中,二年级下册教材着重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这两个探究要素。

    二年级下册准备单元《我的气垫船模型》是为学生本学期的学习进行能力铺垫的单元,设计目的是通过制作简单的气垫船模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表达交流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时在表达交流中培养他们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我们的家園》《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四季与生物》《力和形变》是本册的综合探究单元,前三个单元侧重落实“表达交流”探究要素的培养。反思单元《牛津大辩论的启示》则通过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支持者赫胥黎与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牛津大学展开的关于生物进化论大辩论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表达交流在科学学说传播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科学学习中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的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两个要素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对于“表达交流”要素,课程标准规定的1~2年级学段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我们的家园》《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四季与生物》三个单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这一学段目标进行了分解。

    《我们的家园》以鲁滨孙流落荒岛为背景,设置了“假如我们流落荒岛,岛上的哪些资源能够让我们活下来”“我们利用自然世界的资源构建人工世界的活动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坏处”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交流,从而达成“在教师指导下,能基于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的单元目标。《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手工造纸”“装订我的小书”等制作活动,对自己的设计与制作过程进行表达,从而实现“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自己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的教学目标。

    《四季与生物》单元通过四季大转盘、角色扮演、科学交流会、接龙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结合适当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个单元对于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要求和训练逐渐提高,经过三个单元的训练,使学生最终达成“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这一学段要求。

    表达交流活动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科学课堂中运用最多的表达交流活动有三种:第一种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随堂提问,第二种是针对某项任务展开的小组内的讨论,第三种是在各小组完成探究活动之后,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的汇报交流。这三种表达交流活动对探究式教学有着不同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表达交流最常见的形式。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把握和调控课堂教学。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中,探究式教学活动的一般步骤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交流评价等。课堂提问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教学环节,比如在创设情境之后可以通过“对于……你们有什么想要知道的问题吗”“你们想要研究哪个问题”等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聚集问题;在猜想与假设环节可以通过“对这个问题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你们的猜想有什么依据”等来调查学生的前概念。

    组内讨论是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组内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观点、交换意见的宽松氛围。在引导学生经历聚焦问题、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等教学环节时,都可以采用组内讨论的方式。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适当采用组间交流、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等不同形式。

    完成探究活动之后的汇报交流可以用来检测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而引导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结论,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从而达成探究式教学的科学知识目标。学生在每个探究活动中,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搜集证据,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方法得出探究结论,这些结论是否真正成为“科学的认识”,还取决于整个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其中包括搜集证据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处理信息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等。因此,得出结论之后,每个小组需要汇报自己的探究方法和过程、记录下来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的探究结论等,看其他小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再进行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就像科学家的同行评议一样),进而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和改进,直到得出正确结论,形成科学概念(就像科学家达成共识一样)。汇报交流既是对小组探究结论的再次验证,也是改进探究结论、生成新问题的契机。

    在进行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汇报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不要以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关注学生对数据、现象与实验过程的分析;还要关注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差异性,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完善思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表达交流的形式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不同的表达交流的形式,如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书面语言、图示符号、统计图表、辩论会、科学剧、探究报告、调查报告、科学小论文等,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选用。总的来说, 1~2年级应以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为主,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借用记号、数字、词语等简单的书面形式。3~4年级除了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口头语言表达交流之外,还应该让他们借助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形式进行表达交流。对于一些涉及个人观点、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可以采用辩论会、科学剧等形式。5~6年级的表达交流形式应当以探究报告、调查报告、科学小论文等为主要训练内容,当然不排除其他形式的使用。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训练要结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对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训练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切身的生活经验,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和实践活动,将生活与学习进行关联,在探究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例如,在执教《我们的家园》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衣食住行中的物品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表达交流,让学生扩充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我们现在的生活和荒岛上的生活同样离不开动植物。执教《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科技产品体验会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我们还使用过哪些科技产品,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

    表达是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等形式把思想、感情等表示出来,而交流则是彼此间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等传递给对方,是信息互换的过程。表达是单向的,交流是双向的;表达是交流的基础,交流是在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的。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双方都需要倾听对方的表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由于1~2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可以先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为主,并适时提醒他们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为以后更好地培养交流能力奠定基础。对于3~4年级的学生,课程标准强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所以要进一步注重学生倾听意识和习惯的培养。5~6年级学生要“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这更是以倾听或阅读别人的探究报告为前提的。

    3.要注意表达交流的学段特征

    就探究要素“表达交流”来说,课程标准对1~2年级学生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对3~4年级学生要求“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对5~6年级学生要求“能基于所學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可见,表达交流能力的训练是有着明显的学段特征的。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有教师产生这样的疑惑:1~2年级学生是否需要写实验报告?其实,按照课程标准要求,1~2年级只要求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这只是口头语言方面的要求。到了3~4年级,也只要求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但考虑到课程标准对于3~4年级“处理信息”的要求为“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简单的、格式化的材料,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到了5~6年级,应明确要求学生能够采用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探究报告(实验报告)等方式表达、交流探究过程与结论。

    推荐访问:表达 小学 交流 课堂上 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