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现代职教体系下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的师资建设探索

    时间:2023-05-27 18:40:0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采取理论研究与试点项目配套联动的方式,对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关键难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为涉农类中高职专业开展衔接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背景,结合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实践,从现存问题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中高职衔接贯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建设;涉农专业;现代职教体系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中高职贯通的涉农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B1215029)

    作者简介:马中宝,男,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心理教育;姜桂娟,女,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许纪发,男,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长环境与农业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04-0049-04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黑龙江省启动了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探索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体系,助力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被确立为首批试点院校,依托牵头的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采取理论研究与试点项目配套联动的方式,对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关键难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为涉农类中高职专业开展衔接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顺利实现中高职衔贯通接的根本保证,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本文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背景,结合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实践,从现存问题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中高职衔接贯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一、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到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同时,也明确指出,实施教师专业标准,要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等。[2]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同时为承担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反映了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突出问题。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急需通过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提供落地人才保障,增强农业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而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提升中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由于中高职教育又各具特点,师资的衔接必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二、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理顺管理机制,统一开展不同层面的中高职师资培训

    黑龙江省自2013年启动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以来,积极探索中高职师资队伍的一体化管理,理顺管理机制,通过一体化管理推动中高职师资的一体化建设,对中高职衔接院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开展了不同层面的贯通专项培训,促进职业教育师资的科学发展。如省教育厅于2015年4月,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了“黑龙江省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课程开发及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并先后召开了多次专题培训会议,总结经验,加强中高职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同时,牵头高职学院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提升了对接中职學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对合作中职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如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多次召开贯通培养及师资培训会,对合作中职学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进行了专业建设指导和课程改革培训。

    (二)组建职教集团,中高职教师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

    组建职教集团,贯通试点中高职院学校均加入相应的职教集团,依托职教集团,推动中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系统的对接管理,中高职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协同发展,在管理上互通有无、共建共享。(1)成立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工作委员会,下设“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安排落实教育教学工作,构建了教学管理一体化的统一管理格局;(2)组建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打破中高职界限,充分研讨论证同类课程中高职教学要点,科学设计教学大纲,联合编写贯通培养校本教材,共同开发和使用优质教学资源;(3)科研先导,采取专项研究与试点运行同步推进的策略,中高职联合申请课题,总结提出的成果省内广泛交流推广,为试点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4)吸纳行业指导。在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论证、教材开发、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各院校都能注重吸纳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注重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课堂、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和实践指导;(5)加强沟通协作。借助QQ群和邮箱等手段辅助管理,通过QQ群和邮箱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专业课课件、考核方案的及时共享,以及相关通知的迅速传达和沟通交流,派骨干教师深入中职学校进行专业介绍和专题讲座,接待中职学校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交流学习

    三、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随着贯通培养规模的增加,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的开展,有效拉动了中职招生,规模取得恢复性增长,部分专业的师资已经难以满足现有教学需要,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尤其是随着职业教育的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专业教师严重紧缺,能够胜任中高职衔接教学的更是少之又少。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也是相对不足,存在着授课学时多合大班授课的现象,教师忙于教学、课改和专业建设等工作,制约了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二)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

    鼓励聘任兼职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坚持的政策导向。但大多中高职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战略规划,校企共建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和“双聘”制度尚未建立,兼职教师流动性强,大多是员工层面的个体行为,缺乏对学校的歸属感,工作积极性不高,兼职教师素质良莠不齐,能取得理想教学效果及实践服务的不多。

    (三)中职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不高,难以胜任贯通培养要求

    中高职衔接对专业教师尚未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表明,中职学校的师资学历基本是本科毕业,还有部分大专和中专生,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非常小,中职师资中存在学历偏低的情况,整体理论水平不够高,加上缺乏教育教学经验,使得整体师资队伍素质不高。[3]中职教师对接中高职贯通的培养目标,可能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无法胜任贯通教学模式。

    (四)真正“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实践及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是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极强的“双师型”教师,既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但实际上大多教师来源于应届毕业生,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缺乏一线的实践经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授课时做法理论联系实际。另外,缺少深度校企合作,多是流于形式地到企业挂职或生产现场考察观摩等,无法真正锻炼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严重影响了解决具体实践问题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4]

    (五)中高职缺少常态沟通机制,尚未做到师资的共建共享

    目前,还没有相关制度或指导手册对中高职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事项做出明文规定,缺少“教师互派、常态沟通”的机制。此外,由于缺少灵活而便捷的中高职师资交流平台,致使沟通不畅,教师的交流平台仅限于QQ群、邮箱等信息共享文件,对课程和教学的研究讨论很少,中高职教师间缺乏教学的互相监督和探讨,缺少教研的反思和交流,仍处于分层状态,尚未做到共建共享。

    四、国外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下“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经验与启示

    德国双元制的“双师型”教师实质上不是教师和技术人员的简单相加,而是可以把生产、管理、服务和专业能力内化,并能有效地将其重组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德国的职业教育师资特色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1)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特别注重来源的专业性;(2)完善的专兼职比例;(3)形式灵活的教师进修制度。因此,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应努力建立机制、创造条件、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二)美国CBE模式下中高职师资协调发展经验与启示

    美国CBE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教学能力、操作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并不断学习生产上的新技术。对中高职衔接的师资的培养培训制度以及操作指导关注的更为细致,不仅在“衔接协议”中明确规定了中高职衔接项目教师需参加的理论和技能培训项目,某些州政府的教育局还专门对贯通合作双方制定了《教师衔接日指导手册》,以确保社区学院和合作的中学教师开展很好的沟通,对具体的沟通时间作了详细说明并派出相关课程专家指导,特别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对签订协议当天的流程作了详细要求。[5]

    (三)澳大利亚TAFE模式下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澳大利亚TAFE学院对教师的要求相当严格,除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实践经验、熟练的教学方法外,特别注重职业岗位技能。TAFE学院十分重视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每年都要制定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学培训计划,为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鼓励教师保持与产业界的紧密联系,在学生实习集中的企业,派出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与学生一起工作、并组织学生研讨交流。TAFE学院兼职教师的比例较大,一般约占教师总数的2/3,主要是行业企业的从业人员,以使受教育者掌握最新的技术手段。澳大利亚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管理机制上,如严格的录取制度、短期或临时聘用合同制度、多样的中长期培训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建立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五、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一)拓宽教师引入聘用渠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 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引入高水平专任教师。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准入制度,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除学历应达标外,还应具有一定年限企业工作经历,对专业素质、实践操作能力等提出要求。各职业院校应遵循政府部门出台的职教教师标准,根据中高院校现有师资队伍和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明确各校预聘教师的准入标准和程序,拓宽教师准入渠道,尽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中高职衔接教育师资队伍。

    2.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兼职教师团队。中高职贯通项目需要大量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的出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共建兼职教师队伍的长效机制。(1)建立合作企业技术骨干任教的常态机制,校企合作遴选一批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顶岗实习等工作;(2)建立职称的“双聘”制度,允许企业兼职教师申请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支持申报教学科研项目,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构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升双师专业素质

    1. 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培训教师机制,共同制定师资培训计划,适时更新培训内容,加大培训经费安排力度,健全教师培训进修各项制度及相关实施细则,支持专业教师参加企业、行业协会各项工作,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企业的岗位技能在动态中保持平衡。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2. 出台中高职衔接的师资培养制度,安排切实有效的专项培训。加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力度,出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师资培养制度,安排切实有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紧紧围绕中高职贯通的课程内容、教材、学生管理等。此外,还应以微观教研活动保持贯通的后劲,建立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制度,鼓励一线教师跨校合作,联合开展试点专业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研究,解决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提升课堂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3. 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当地政府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建设职业院校教师的集中培训基地,组建优秀的教师培训团队,切实提高中高职现有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中高职院校也要加大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改善校内实训条件,使教师有锻炼实践技能的条件,可以将师资力量和专业教学设施相对优越的高职院校建设成为中职学校师资培训基地。

    (三)形成常态沟通机制,师资队伍共建共享

    1. 建立中高职师资交流平台,提升教师的课程“融合”能力。在中高职衔接模式中,存在着中职教师不熟悉高职阶段的教学要求,高职教师不了解中职学校和学生实际现状的问题,应建立中高职师资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沟通活动,使中高职教师对彼此学校的教学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如合作建课程、合作建基地、合作出教材等,实现中高职的衔接向深度发展,从而实现中高职教师对两种课程体系的衔接沟通,推进教师对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融合”能力。

    2. 深化职教集团建设,中高职师资共建共享。不断深化职教集团建设,推进职业学校、企业、行业等深度合作。在师资建设方面合作育师资,构建中高职师资共同培训和兼职教师共享制度,根据需求高职派兼职教师到试点中职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及专业实践指导,在职教集团成员间实现师资队伍的共建共享,实现中高职师资共同培育、共同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四)优化教师管理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从中高职院校内部来说,管理制度是职业院校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的现实路径,是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在动力。[6]目前各院校普遍存在着教师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各学校需结合实际情况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比如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上应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扭转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在衡量教师水平职称评聘的评价标准上重视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产品开发等社会服务性指标作为职称评审考核内容,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中高职衔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國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 号,2014-05-02.

    [2] 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教发]2014]6 号,2014-06-16.

    [3] 林宇.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1):79-82.

    [4] 唐智彬、石伟平.国际视野下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2(2):57-62.

    [5] 黄礼红、左崇良.欧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J].职教通讯,2016(10):49-57,58.

    [6] 姜桂娟、许纪发、张季中.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关键问题的破解[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34-35.

    [责任编辑 张栋梁]

    推荐访问:职教 贯通 衔接 高职 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