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关于建立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稳定和谐的保障机制研究

    时间:2023-05-27 19:50:0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当前,由于招生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的严峻趋势、“双师型”教师面临的急需职业转型的巨大压力以及现行的职业院校内部机制体制弊端,致使师资队伍的稳定和谐问题日渐突出,人才流失现象与不稳定因素并存,争议纠纷现象与不和谐因素并存,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师资队伍的整体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和谐稳定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刘红委(1965-),男,甘肃天水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兼人事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研究。(江苏无锡214153)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017-03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了前期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急剧扩大。许多职业院校通过新校区高标准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资金设施投入等一系列发展措施,办学的软硬条件与实力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升,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全面加强与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与质量的重要发展时期,特别是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问题直接决定着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质量,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与重要保障就是师资队伍稳定与和谐问题。当前,由于招生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的严峻趋势、“双师型”教师面临的急需职业转型的巨大压力以及现行的职业院校内部机制体制弊端,致使师资队伍的稳定和谐问题日显突出,人才流失现象与不稳定因素并存,争议纠纷现象与不和谐因素并存,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师资队伍的整体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与反思,急需探索与建立一整套促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稳定和谐的保障机制。

    一、当前影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

    当前,尽管许多职业院校通过了国家示范、国家骨干、省示范等建设单位的申报、审批阶段建设以及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验收工作,师资队伍的整体数量结构与建设质量都有了明显优化与提高,但是由于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致使许多职业院校人才流失与争议纠纷现象增多、师资队伍不稳定与不和谐因素增大。要想确保师资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首要任务是全面理清当前影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和谐稳定的一些主要因素。

    1.社会成见的影响。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办学与招生体制直接形成了人们歧视职业教育社会偏见观念的普遍存在,如认为职业教育属于整个高等教育中较为低端层次、生源质量差、办学条件薄弱、师资水平低、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弱、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造成了教师不愿意、不安心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缺乏成就感、自豪感与尊重感。究其原因是全社会还不够真正重视职业教育,仅仅停留在国家政策导向与口号层面上,政策配套与落实根本不到位,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还不大,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严重滞后,国家对于研究型高校与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层次的分类还不清晰,在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与职称评审机制方面还是沿用着本科教育的惯性管理方式而缺乏职业教育特色。这些社会偏见带来了一些职业院校教师价值取向的紊乱,对待工作不够敬业和激情,缺乏责任感和动力感。

    2.生源压力的影响。由于招生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的严峻趋势,职业院校将面临新一轮更为激烈的生源竞争与重新洗牌的生存挑战,教师的职业岗位安全感、归属感降低,焦虑感与危机感增大,使得一大批通过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的优秀拔尖与高层次人才对今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前景感到了迷茫和担忧,产生了严重的不安与浮躁心理,他们开始暗自试图重新选择回到普通本科院校。另外,这些也为今后人才的引进工作带来了困难,生源压力增大、生活成本加重和工资收入提升的不确定性使一些教师产生了各种心理危机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师资队伍的稳定。

    3.选用机制的影响。一些职业院校在引进人才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职业教育特殊的办学规律与人才职业岗位特点要求,草率、盲目引进了许多学术研究型人才,选人机制上存在严重问题与缺陷,人才招聘评价标准依照本科院校标准,专业匹配度不高,专业工作的胜任能力较差,许多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无法胜任,造成了人才流出困难与资源严重浪费,人才的核心作用和创造潜能没能很好地得到发挥,使得他们对自我价值和职业发展定位产生了严重错位、困惑与苦恼,对职业教育和教学岗位失去兴趣和产生厌恶。同时,在用人机制方面缺乏活力与岗位能力匹配分析,造成了教师资源浪费与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热情与动力,直接影响了核心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成效。

    4.职业转型的影响。目前职业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到了一个注重质量效益、提升内涵建设的关键发展阶段,这就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刚引进不久的一些教授、博士、工程师、能工巧匠等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因短时间内还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特殊实践教学与科研开发环境与学术氛围,他们感觉到职称晋升、课题申报与发表学术论文相对于本科院校较难,生源层次与科研条件也远不如本科院校,对于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量较大与质量要求较高,使得他们职业转型的心理落差大、速度缓慢和职业岗位适应出现困惑,职业转型困难形成了这部分教师工作效率低下。另外,专业发展不平衡或新开设专业而导致了部分教师超编,新补充的一些青年教师与一些新设置专业的老教师,还不够熟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与要求,实践教学质量不高,急需职业转型发展。

    5.收入分配的影响。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导致的心理失衡现象,工作业绩与贡献大小与收入挂钩不够紧密,排资论辈与权力职位现象依然严重。物价上涨速度太快,教师的工资增长速度严重滞后引起了人才流失,福利待遇偏低形成了幸福感指数的降低,不合理收入分配差异的过于悬殊造成了部分教师严重的心理失衡与不健康心理,成为师资队伍中的潜在危机与不和谐因素。一部分教师由于招生减少、专业发展之间不平衡、教学工作量不满而形成教师超编,绩效工资待遇受到了一定影响,他们不安心本职工作却到外校暗中兼职和代课,他们的主要精力受到了影响,对于整个师资队伍发展产生了严重负面作用。

    6.管理考核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管理方式的粗放引起了各类争议纠纷现象,考核机制陈旧使得绩效工资分配不公,激发创造潜能的人才机制还不健全,管理与考核手段还比较简单、粗放,岗位目标绩效指标考核与量化精细化管理还不到位,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环境还没有全面营造形成与重奖激励力度不够大,过程监控环节还较为薄弱,评价渠道还比较单一,评价结果在解聘、待岗、转岗、续聘等淘汰与惩罚考核聘任机制中的实际运用力度还不够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挫伤了一些创新人才的积极性,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违约离开。

    7.晋升发展的影响。教师职业生涯设计错位带来了部分教师职业发展的困惑,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自信与动力。同时,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的限制,使得一些教师国内外进修访学的机会较少,知识的更新、提升、发展受到影响,培训提升机会少也形成了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性问题。另外,一些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由于国家开展岗位设置工作后对于岗位结构与晋升职数进行了严格限制造成了晋升通道不畅,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化解现实存在的突出矛盾,将高一级的岗位指标预留不足,使得年轻优秀教师晋升通道不畅通,他们正在考虑调往其他学校。

    二、建立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稳定和谐的有效保障机制

    1.建立人才“适岗选用”机制是保障师资队伍稳定和谐的首要前提。第一,“适岗选用”人才时要重点考察教师素能与岗位适合之间的匹配度。对于一所高职院校而言,保证师资队伍稳定的第一步就是要选好人,要选出最为适合高职教育教师职业特点与素能要求的人才,并不是所有素能优秀的人才都适合教师职业,要考虑教师职业特点的适合度与吻合度。高职院校在选拔引进与聘任使用师资方面首先要全面和综合考虑教师应具备的教书育人基本素质与职业技能是否符合岗位关键绩效目标要求,要通过有针对性的笔试、面试、实际考试等技术手段来测试其专业知识储备、专业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其基本素养与岗位之间的匹配度,要选拔出真正热爱高职教育事业和符合“双师型”教师能力要求的人才补充与充实到教师岗位上去。如应该重点引进一些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高技能、技术管理的专家型高级专业人才,也要更多地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校内“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与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适岗选用”人才时要重点考察教师素能与岗位要求之间的胜任度。在适岗选好人的基础上,用对人与用好人就成为关键,用对人与用好人就要求以核心胜任能力为选人的主要依据,可以通过现场设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来考察其敬业精神与职业心理成熟度,之后再参考可以证明其教学能力与工作能力的各类证书与荣誉。只有当一名教师在自己热爱、喜欢、感兴趣、有激情、最适合的岗位上工作时,他才能激发出最大的工作潜能、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运用科学的手段考察教师的岗位胜任能力,让教师在自己最适合的岗位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充满自信与实现自我超越,这是保证师资队伍稳定的基础与前提。如高学历、高职称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应重点发挥他们的科研开发能力与社会技术服务能力的特长,可以让他们少上课,主要精力去搞科研课题项目与技术开发;那些擅长于讲课的优秀教师应鼓励他们适当多代些课程,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讲课优势。

    2.建立人才“薪酬公平”机制是保障师资队伍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础。第一,在设计人才薪酬体系时要全力体现教师薪酬体系的横向平等性。公平、公正、公开的薪酬体系设计与良好的薪酬水平预期是稳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思想、增强教师对学校归属感、维护教师基本社会生存权的重要因素,不公平的薪酬体系设计会使在面对目前巨大生活压力时,给教师的稳定性带来很明显的干扰。公平的薪酬体系设计要全力体现横向平等性,就是说对于具有相同专业技术职称等级、同等工作经历、相同学历学位背景的教师薪酬等级应该是相同的,薪资水平也应该是基本一致的。当然,平等性是建立在同岗同酬的基础上的,应按照工作量与贡献大小多劳多得。

    第二,在设计人才薪酬体系时要全力体现教师薪酬体系的纵向差异性。公开的薪酬体系设计并不是搞平均主义,要体现出不同教师类别、不同等级、不同岗位之间的纵向差异性,就是说对于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不同教学工作岗位、不同的工作经历、不同的学历背景的教师薪酬等级应该是不相同的和有差异的。在高职院,校教师是人员队伍的主体,应该向教师队伍适当倾斜,但是这种差异性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教师之间的心理失衡与不公平。一套不公平的薪酬体系设计会使教师队伍中产生埋怨、猜忌、质疑、攀比的不良情绪,从而降低教师对于学校的满意度与信任度,最终会影响到整个师资队伍的稳定。

    3.建立人才“绩效考核”机制是保障师资队伍稳定和谐的关键环节。第一,在实施人才“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高度强调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性。高职院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是稳定师资队伍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经济利益与政治待遇,影响到对他们工作业绩与贡献的认可和评价、他们自我价值的成功实现、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与创造潜能的开发。绩效考核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重要、艰难的工作,没有科学的评价与考核工作就没有师资队伍的激励与稳定,要强调科学性、合理性、差异性、和谐性。许多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工作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完整、手段简单单一、过程随意形式化、结果靠主观印象,极大地挫伤了优秀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造成了部分教师的流失。

    第二,在实施人才的“绩效考核”过程中要高度强调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激励性。高职院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激励性,在薪酬利益方面充分体现按劳取酬的原则,要在教师基础劳动工资报酬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工作业绩、工作绩效、工作贡献、工作创新等方面的薪酬奖励与精神激励,尤其是对于那些业绩突出的优秀拔尖人才来说,政治上与精神上的工作成就鼓励更为重要。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有关爱感、归属感、成就感,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稳定师资队伍。只有公平、科学的绩效激励体系才可以对教师的努力和贡献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抱怨、推诿的工作作风,稳定师资队伍,使得教师工作的目标性更强。

    4.建立人才“职业提升”机制是保障师资队伍稳定和谐的核心内容。第一,人才“职业提升”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方式实现教师的发展性。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学习培训与业务能力提升的机会是拓展他们持续成长发展空间与长期保持师资队伍稳定以及防止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持教师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空间可以使他们对于学校形成一种长期的依赖感与满足感以及进一步学习提升的强烈心理需求,使他们在资历积累与能力提升方面有一种愉悦的熟悉感、安全感与发展感,可以通过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国内外访学进修、鼓励攻读学位、“青蓝工程”人才培养、师徒制“结对子”活动、参加学习培训会议、挂职锻炼交流、业务教学竞赛、学科专业优秀骨干教师或带头人培养等方式与途径,实现教师能力提升的发展性与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第二,人才“职业提升”可以通过职业规划设计实现教师的成就性。实践证明,决定教师是否能够在一所高校长期稳定工作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是能否达到预期的薪酬水平、能否有持续成长的空间和能否有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前两个因素相对看来属于生存性、发展性的较低心理需要层次水平,最后这个因素属于规划性、激励性、成就性的较高心理需要层次水平,对于教师职业生涯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可以使教师获得肯定感、成就感与自豪感。同时,在职称晋升发展通道方面要为优秀人才培养预留出一定数额发展和晋升空间,将评审条件与本科独立分开操作,有助于体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与职业教育特色,可以通过教师职称晋升通道、职务提拔、推优评先等形式来科学地引导与规划设计教师自身的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充分发挥高校对教师职业规划设计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主体作用,高校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与帮助他们设计好发展目标,这样既有利于高校吸收、培养、稳定优秀教师人才,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挖掘其工作创造潜能,提高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与对工作的满意度。

    5.建立人才“绿色环境”机制是保障师资队伍稳定和谐的良好氛围。第一,人才“绿色环境”的营造关键在于要提高教师对于校园绿色人文环境的认同性。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它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与较强的凝聚力,特别是高校对人才观的宣传会对稳定教师起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打动的是教师的心,体现的是高校对教师的关怀与帮助。校园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教师对高校的认同,会为教师与高校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依存与信任的关系,最终使教师依恋并热爱自己的学校,使教师自动地产生一种向高校绩效目标奋斗的影响力与内驱力。当然,校园绿色人文环境氛围的营造需要通过教师的认同感、支持感、凝聚力、向心力、团队精神、归属感、安全感、校园精神、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等指标要求来完成。只有通过引导、灌输、示范、建标等手段才可以实现校园文化的落地与生根,只有建立奖勤罚懒机制,才能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文环境,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绿色人文环境。

    第二,人才“绿色环境”的营造关键在于要提高教师对于校园绿色工作环境的感受性。高职院校绿色校园工作环境不仅仅包括干净整洁、美丽舒适的办公环境、教学环境、实验实训环境,还包括活跃的文化氛围、单纯的同事关系、轻松艺术的管理风格等。优良的校园绿色工作环境需要从软件、硬件、人文、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并有配套的管理制度与文化机制。它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与竞争力,使教师获得一种幸福感、舒适感、优越感、自豪感,提高教师幸福指数,防止人才流失,为教师搭建成才平台、建立成才机制。

    6.建立人才“合同管理”机制是保障师资队伍稳定和谐的必要手段。第一,人才“合同管理”要求学校与教师所签订的聘用合同内容须具有合法性。随着国家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及绩效工资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事业单位要全面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全员教师聘用合同管理制度,与每一位教师签订一份严格、合法、合理的聘用合同以及规定相关的竞业限制条款,对于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还是能够给予一定的保障,签订严格的聘用合同仍是防止教师人才流失的有效、关键手段。合同的内容不能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符合国家人才管理与人才流动的要求,避免一些霸王条款的出现,不要让教师感觉到卖身契、抵触感和畏惧感。

    第二,人才“合同管理”要求学校与教师在履行聘用合同过程中须体现灵活性。要确保高校与教师签订的聘用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具有很强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双方都应该认真履行聘用合同内容中规定的各项条款,若任何一方违约都要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当然,合同管理既要体现刚性与严肃性,也要体现出必要的柔性与灵活性,要根据新情况的变化与教师自身能力的局限性时常作出修改、补充、完善,做到动态调整与更新,要把合同契约与心理契约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感到人性化、人情化管理,让合同管理成为一种诚信管理与目标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师无后顾之忧,并释放出自身巨大的潜能、智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晓兵.翟铮.高职院教师资源配置有待优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刘扬林.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浅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3]张德英.地方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体系的途径探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7(1).

    [4]陈斌.浅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优化[J].中国人才,2010(4).

    [5]朱先明.浅议高校教师的“行”与“形”[J].文教资料,2010(12).

    [6]胡晓霞.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教育,2005(7).

    推荐访问:师资队伍 保障机制 和谐 稳定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