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3-05-28 08:05:0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是促进现代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是当今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改革、企业人才库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离不开工学结合特色,依赖于校企合作平台。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1.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概况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协作,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由学生、学校、就业单位共同合作,由企业提出其对未来不同规格人才需求的状况,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规格、课程计划、评估考核标准,学生毕业后去企业工作的一种培养方式。“订单式培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订单式”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采用订单教育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也是增强学校市场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所需人才能在订单培养集中批次得到解决,缩短企业培训时间,减轻企业“二次培训”的费用;订单式培养不仅仅要重视数量,更注重质量,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较好地实现学校与订单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并促进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无缝对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并得以应用,建筑行业对有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这使得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建筑行业的需求而展开;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学校、企业双方培养人才的不二选择。

    2.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本专业的实施

    2.1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

    确定“订单”合作企业首先应进行对相关企业的调研工作。不但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合作意向,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实训的条件等,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信息平台。“订单式培养”是在坚持满足企业需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选择有实力并与校方有共识的“订单式培养”企业。应瞄准行业或领域的领军企业,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增强学校抗御风险和长期发展的能力。目前,我院同中国建设总公司、中海外、中铁建、黑龙江省建工集团等国家特大型、大型建筑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了300多个实习、代培基地,形成长期稳定的顶岗实习合作关系。学生通过在水立方、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松花江公路大桥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实习实践,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大大增强, 企业也比较认可学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教学与管理水平。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三方培养协议,大大提高了我院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

    2.2“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

    校企双方应该量身定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企业化”,与市场、行业接轨,是保证校企合作“订单教学班”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保障。在企业指导下,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核心课程,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企业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岗位课程设置。订单式教学打破了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方式,不仅需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模式及课程的设置,同时任课教师也要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学校应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的思路设置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填充与职业岗位相关度高的项目化课程。由于“订单班”培养方式有别于普通班,因此应单列教学计划,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组织教学,使学生从毫无职业基础向胜任职业岗位转变。在教学形式上充分考虑现场应用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对与职业岗位相关联的课程进行选择,不仅要增加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还应融入企业的理念、文化;在教学方法上,应着眼现代社会职业岗位宽边缘、多接口的动态特征,考虑学生今后能够“适岗”、“应变”、 “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实践教学赋予新内涵、新要求和新方式。充分利用企业设施和实际岗位,采取实习、实训、顶岗及现场教学,结合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和考核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我院自1998年开始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内较早实行该模式的院校之一。“2+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2”是指三年制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两年,以学校为教育主体。“1”是指学生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以企业为教育主体。实现了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办学目标。

    2.3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订单教学班”管理办法

    管理制度“企业化”,学校对于“订单教学班”实行“准员工制”管理,实现学校管理制度与企业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根据企业用工专业需要在各方自愿的基础上择优录用“订单式培养”的学员,企业所选择的学员,应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并经学校担保,学习期满正常毕业并经企业指定的医院检查身体,合格后由企业接收。

    定向培养学员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定向培养学员单独设班的学校应指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参与学员教学工作,选择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班级辅导员和班主任;进入企业或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的学员,由企业委托的工程师和学校指派的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学校委派或认可的教职人员应就学员在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表现等情况做出鉴定,并及时与企业沟通。

    订单式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提高订单式培养的质量,关键也在教师。应采取一定措施激励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要采取措施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途径有三种:(1)利用企业的优势直接从企业请工程师充实到教学一线;(2)订单培养企业安排校内教师到企业调研和实践;(3)聘任企业中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员来校兼课。

    “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质量评价也是一个新问题。校企联合办班的学生管理与考核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学校负责考核理论教学部分,企业负责考核实践教学部分。学生操行管理,学校侧重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考核,包括:成才教育、纪律教育和专业教育。企业侧重学生在实习期的间接管理,包括:岗位规程、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教育等。为了保证学生“今天所学”与“明天所用”之间的一致性,需要把学生的考核评价与企业的录用提拔相结合。企业对“准员工”的评价标准即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精神等做出定性评价;并且在考核团队中以企业人员的评价为主、学院教师评价为辅的过程化考核方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非所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工作能力,也为企业人事部门的最终录用和提拔提供直接的依据。

    2.4在合作企业开展毕业论文答辩会

    毕业论文答辩是学校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形式之一。学院与企业合作的“订单教学班”的毕业论文答辩设在学生实训企业举行并邀请企业领导、技术总监全程参与;同时成立了以企业培训部负责人、学院教师及企业其他技术人员参与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由答辩学生进行10 分钟的论文陈述,即用PPT 介绍论文的基本内容及结构;然后现场抽取专业题目进行回答;最后,答辩委员会成员根据论文内容向学生随机提问。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量、工作态度、创新、论文质量以及答辩中的表现给出成绩。这种在企业现场开答辩会的形式,不仅是企业领导全程参与论文答辩,更主要的是企业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录用和选拔人才提供方便;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提高时间效率,做到学习实习两不误。

    3.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

    3.1企业参与意识不够强

    企业生产一线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到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生产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增加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基层单位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学生顶岗实习时,很可能由于“技能水平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挫伤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学生存在对自身认识过高、好高骛远、对企业忠诚度差的问题。

    3.2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模糊,吃苦能力较差

    在顶岗实习中,部分学生不能很好自我定位,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在思想上有片面追求实习报酬的倾向,当现实与其要求不符时,则会闹情绪,导致实习质量下降。在实习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市场劳动、严格的企业管理,会让学生在学习、角色、心里上出现不适应。

    3.3意外伤害问题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也会受到一些意外伤害的威胁,例如上下班途中的交通安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伤害、人身意外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和化解。

    针对以上问题,在顶岗实习的管理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充分做好思想准备,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职业道德观等,以增强适应能力;学会与人沟通,锻炼自身意志,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学生通过实习,可提前完成由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的转换。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不仅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必须同时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要遵守企业的纪律,学习企业员工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二是指导教师要努力尽到职责,在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整个过程中,做到事前有计划、有组织、有动员、目的明确;事中有检查、有指导、有监督;事后有考核、有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上交学院。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实习日志》,督促指导学生按时完成《实习报告》。三是要注重学生顶岗实习合法权益的保障。如何降低实习风险,使实习的效益最大化,应是学校组织学生实习之前进行的重要工作。一方面,学校在实习前统一进行安全教育,重点是交通安全教育和工业企业通用的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则由企业负责按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另一方面,由学校统一购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以便有效防范和化解学生因在实习期间遭受意外伤害而导致人身伤亡的责任风险,保障学生的权益,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在国家层面,国家应该完善有关政策,对职业院校学生因实习和实训而导致的意外伤害,参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并不与实习单位构成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因此如果在实习中受伤,就不能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在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4.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政府、学校和企业要共同认真研究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工学结合改革取得成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旭辉,刘松青.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素质教育发展[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7.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

    [4]成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中人才培养的研究[J].消费导刊,2008(10):55.

    [5]谢焱,郑秋艳.高职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维权问题探讨[J].大众科技报,2009(2).

    推荐访问:应用于 工程管理 培养模式 订单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