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浅论上巳祓禊习俗的原始动因

    时间:2023-05-30 16:10:0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传统节日习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巳节是我国古代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其节俗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绚烂多彩,其中祓禊是上巳节最原始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活动内容。针对上巳节祓禊的内容和演变,本文从祓禊的含义入手,探源祓禊习俗产生的原因,从人们的一系列活动内容可知祓禊是为了消灾疗病、祈子盼育,这源于水的功效、源于上古先民对于水的崇拜。

    关键词:上巳节 祓禊习俗 原始动因 水崇拜

    作者简介:贾丽微,女(1988-),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文献学。

    民族的节日就是文化的生日,传统节日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信仰习俗,信仰习俗则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形态,诠释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上巳节是我国古代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早在周代就已产生,它最初由周朝的祓禊祭日逐渐演变,经过历代文人诗词歌赋的熏染,成为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散发着浓郁人文气息的游宴节日。上巳节节俗内容丰富多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朝代的更替、民风民俗的转变,再加上文人雅士在节日里的酬唱应和,节俗内容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节俗从开始出现时的临水祈子、祓禊、会男女发展到踏青游春、竞技娱乐、曲水流觞及其他一些内容,其中祓禊是上巳节最原始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活动内容。

    有关“祓禊”的活动方式以及民俗习惯在历代诗文中得以保存流传,如东汉杜笃《祓禊赋》、《禊祝》,蔡邕《祓禊文》,晋褚爽《禊赋》直接以祓禊为标题,晋张协《洛禊赋》曰:“夫何三春之令月,嘉天气之氤氲,和风穆以布畅兮,百卉晔而敷芳。川流清冷以汪秽,原隰葱翠以龙鳞。”[1]晋成公绥《洛禊赋》曰:“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盥纤手,或濯素足。”[2]写到祓禊场面的作品也有很多,如张衡《南都赋》[3] “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滨。”晋陆机《三月三日》:“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佳。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4]梁刘孝绰《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董祓三阳暮,濯禊元巳初。”[5]唐崔灏《上巳》:“巳日帝城春,倾城祓禊辰。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6]等都描写了祓禊习俗的盛况 。可见祓禊习俗在历朝历代得以流传,并且几乎全民参与,场面热闹宏大,是上巳节节俗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神秘的组成部分。探讨祓禊习俗的内在动因,首先需要了解“祓禊”的含义。

    一、祓禊的含义

    《说文解字》:“祓,除恶祭也。”可见“祓”有清除凶恶、污秽的含义,是古代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风俗通义》卷第八:“禊者洁也。”[7]则禊指临水清洗,是祓的一种方法,指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祓”与“禊”合成一个词,即指用水洗的方法来祓除不祥。祓禊与平常洗浴的区别在于它能除恶去秽、祓除不祥。这一风俗最早出现于先秦时代,《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8]《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9]祓禊就其字面意义来说是临水沐浴,以达到去疾病、辟凶邪、祭鬼神、祈福祥等一系列功用,为什么古人认为临水清洗就能除恶去秽、祓除不祥呢?这与先民对水的认识观念和崇拜心理有关,祓禊习俗的产生与水的某些特殊的功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人看来,水具有神奇的功用:水不仅可以达到除垢去凶的“禳灾”目的,而且水是男女情爱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生殖力,可以使妇人怀孕生子。祓禊具有全民性、公开性、节日性,也必须放到更为广大深厚的华夏民族水崇拜的背景中才能作出更合理的阐释。

    二、古代先民的水崇拜

    水乃生命之源。古代先民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生命的起始,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天地万物源于水的古老神话,他们认为各种不同的生命形式从本原上来讲都是由水转化而来的。这种观念延续到后世,在古代典籍中多有所反映。如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管仲就表达了这种认识,他在《管子·水地》中说:“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故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10]另外,《旧唐书·史思明传》[11]记载:“其夜,思明梦而惊悟,据床惆怅。……及此,问其故。曰:‘吾向梦见水中沙上群鹿渡水而至,鹿死水干。’言毕,如厕。伶人相谓曰:‘鹿者,禄也。水者,命也。胡禄命俱尽矣’。”将水释为命,水干则命终,反映的正是水为生命本原的思想意识。由于这种生命源于水的思想,使水这种物质产生了无穷的神秘感,具有巨大的力量,水的这些功能和作用使人们对水的产生了崇拜与敬畏之情,进而也就出现了全民性、节日性的祓禊习俗。

    (一)水的消灾疗病功能

    上巳节正处于冬春交接之际,寒冬将尽,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水边,在流水中洗除污垢,洗去一年的不祥之气,涤除疾病灾祸。对于水能够消灾除病的认识在文献中也多有记载,如《岁时广记》卷十八“上巳”引《后汉书注》曰:“历法,三月建辰,巳既是除,可以祓除灾也。” [12]《风俗通义·祀典》记载:“禊者,洁也。春者,蠢也,蠢蠢摇动也。……疗生疾之时,故于水上衅洁之也。”[13]可见在人们眼里水不仅是清洁的,而且也是神奇的,可以洗去各种疾病。上巳节的沐浴,实际上也是一种巫医的水疗法,特别是利用春天的桃花水洗涤妇女身上的不洁,驱走各种恶鬼,为妇女生育创造条件。沐浴也可以治疗其他疾病。《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卷三十七“上巳”地方志称:“山西宁武关‘三月三日夜拜月牙,祈佑以免风虫牙痛。’”同书又载:“江南仪真县‘上巳老年妇至水边澡目,犹修禊祓除之意。’”[14]可见在古人眼里,水具有特殊的疗病作用,因此人们要到水边进行修禊祓除活动。

    (二)水能够增强生殖力

    古人认为用水清洗能增强女性的生殖能力,许多文献资料反映了这一方面的内容. 如《山海经·海外西经》:“女子国在巫咸北,……水周之。”郭璞注:“有一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周犹绕也。”[15]《梁书·东夷传》:“扶桑东千余里有女国,容貌端正,色甚洁白,身体有毛,长发委地。至二三月,竟入水则妊娠,六七月产子。”[16]女子国繁衍后代以女子沐浴特定河川或在特定时刻触水致孕生子,这一类资料记载表明水是导致女性怀孕生子的唯一的因素。水之所以被视作一种能够孕育生命的奇妙物质,就是因为人们相信水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物质,女子通过临水沐浴,使身体接触到水,就能够汲取生命的源泉,进而怀孕生子。女子沐浴乞子习俗,是原始初民的水生殖力信仰观念的一种体现,是原始神话的遗存。《诗经·商颂·玄鸟》和《史记·殷本纪》中有殷族起源传说,帝喾次妃简狄沐浴时吞食鸟卵而怀孕生下殷民族祖先契。《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松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17]虽然导致简狄怀孕加入“物”即鸟卵的原因,但是还是不能够脱离水的作用,同样,《太平御览》卷四记载:“女狄暮汲石纽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18]表明生禹也与水有关。这些都表明女子的受孕与水有着极大的关系,水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神奇事物。

    三、祓禊源于水崇拜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古代先民认为水是万物的起源,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生命都源于水,因此水就具有了孕育生命的力量,所以临水沐浴就是直接吸取生命的源泉,能够怀孕得子,这就是祓禊习俗产生的一大动因;另外,在我们祖先的意识里,水还具有祓除不祥、消灾祛病的功能,因此在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临水清洗,就是为了洗去一年的不祥之气,消除疾病灾祸,迎来美好的春天,因此水的消灾除病的功能是祓禊习俗兴起的另一原因。由此可见,祓禊习俗的产生既是作用于水,也就是源于水,源于水的特殊功用,源于华夏民族对水的崇拜。

    注释:

    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 中华书局 1999 P1951

    2、《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98 P1795

    3、《全汉赋评注》龚克昌 华山文艺出版社 2003 P394

    4、《中国传统节日诗词三百首》于石编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P91

    5、《中国传统节日诗词三百首》于石编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P92

    6、《中国传统节日诗词三百首》于石编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P94

    7、《风俗通义》汉应劭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卷八

    8、《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 1987 P816

    9、《后汉书》范晔 中华书局 1973 P3111

    10、《管子》 管仲撰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P122

    11、《旧唐书》中华书局 刘昫 1975

    12、《岁时广记》陈元靓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P282

    13、《风俗通义》应劭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P60

    14、《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雷 中华书局1985 P2096

    15、《山海经校注》袁珂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P220

    16、《梁书》 姚思廉 中华书局 2000 P809

    17、《史记》司马迁 中华书局 1973 P91

    18、《太平御览》李昉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4 卷四

    参考文献:

    1、《风俗通义》 应劭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2、《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 中华书局 1999

    3、《全汉赋评注》龚克昌 华山文艺出版社 2003

    4、《岁时广记》陈元靓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山海经校注》袁珂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史记》司马迁 中华书局 1973

    7、《后汉书》范晔 中华书局 1973

    8、《管子》 管仲撰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9、《旧唐书》中华书局 刘昫 1975

    10、《晋书》 房玄龄 中华书局 1974

    11、《梁书》 姚思廉 中华书局 2000

    12、《太平御览》李昉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4

    13、《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雷 中华书局1985

    14、《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98

    15、《中国传统节日诗词三百首》于石编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16、《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1987

    推荐访问:动因 习俗 原始 浅论上巳祓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