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凤县种植业现状调查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

    时间:2023-06-02 12:4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一、基本概况

    凤县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源头,全县12个乡镇。总人口11.3万。其中农业人口7.69万人,耕地面积21万亩。年播种农作物24.3万亩,其中小麦11.5万亩,玉米6.5万亩,油菜0.5万亩,复种秋杂粮及豆类2.5万亩,蔬菜1.5万亩,药材1.8万亩。境内交通便利,宝成铁路纵贯全境,川陕、华双、凤太公路穿境而过。

    凤县属半湿润山地气候,县境内高山川谷纵横分布,地形多样,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小气候差异大,光热资源不足。降水集中,主要在7、8、9三个月。冬季不严寒,夏季不酷热。年平均降雨量613.3mm,年平均气温11.4℃,年日照时数1840.5小时,10℃≧的有效积温3556.6℃,光热资源一料作物有余而二料不足。

    1.粮食生产

    小麦和玉米是凤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小麦11.5万亩,玉米6.5万亩,豆类及小杂粮2.5万亩。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只有少量间作套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小麦亩产在100斤左右徘徊,玉米产量在200~300斤之间。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1987年县农技站在玉米上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使秋粮大幅度增产,全县玉米亩产平均达到700~800斤水平,使粮食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在全县每年地膜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二万亩以上。另外,由于市场驱动,豆类及小杂粮近年来市场需求量大,价格攀升,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像黄豆、小豆、绿豆、红芸豆、荞麦等小杂粮品种,面积不断扩大,年播种面积在2.5万亩以上。

    2.经济作物

    由于凤县属秦岭山地气候,生态环境比较复杂,小气候差异大,植物资源丰富,适合栽培的经济作物品种很多,具有农业资源优势。果树中的苹果、花椒、核桃。蔬菜中的甜椒、秋紫豆、秋菜花。药材中的黄芪、党参等都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近年来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苹果和花椒,到2009年,全县苹果面积 7.2万 亩,花椒存量 4400 万株。已经初具规模。

    3.种植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3.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由于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及25°以上山坡地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耕地面积锐减。1989年全县有耕地面积23.83万亩,到2009年,全县耕地面积21.24万亩,二十年间耕地减少了2.95万亩。

    3.2粮食生产:单产水平低,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科技投入不足。种植结构不合理,具体来讲就是小麦和玉米的种植结构不合理。凤县小麦单产水平低且品质差,出粉率低,口感差,没有市场竟争力,而且适生区小,面积过大。玉米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商品性状好经济效益好,但面积不足。豆类及小杂粮市场前景好,但种植面积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3.3经济作物:凤县种植的经济作物品种较多,但是没有形成骨干品种像花椒、甜椒、秋紫豆等品种,虽然品质优良,但仍是长在深山人未识,没有打响自己的品牌。其次是没有形成规模,只是小打小闹,没有规模化经营,因此,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途径

    合理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标志,就是能满足社会对各种农副产品的需求,使农业生产者农民取得最大收益。能保持农业各部门和部门内部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能充分利用自然、经济资源,保持平衡,做到增产、低耗,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已经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好几个阶段,前几轮结构调整都是计划经济时期,短缺经济背景下进行的,虽然也存在“卖难”问题,但是农产品求大于供的状况总体没有改变,市场格局仍然是卖方市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是在过剩经济背景下进行的,农产品总体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并且,这一轮结构调整是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开始的,市场需求约束成为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按照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的标准,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特点,具体到凤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扬长避短,扩大经济作物面积。特别要大力发展凤县的名、优、特农产品,促使其成规模,上水平,使凤县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稳定粮食生产,加强科技投入

    ①大力推广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②抓好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改变小麦品种多、乱、杂局面。抓好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高小麦单产。③推广绿肥压青、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④扩大玉米面积,压缩小麦面积,对二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予以调整。扩大小杂粮面积,特别是黄豆、红小豆的面积。

    2.以花椒为龙头,大力发展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是凤县农业的优势所在,凤县的经济作物有品种多,名优特农产品多,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特点。

    2.1建设花椒大县

    花椒在凤县种植历史悠久,相传唐宋时就有种植,是凤县的名优特产。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直是零星种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需求量大,效益好,规模有所扩大,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外销量很大,是凤县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

    凤县产的花椒又名“大红袍”,是花椒中的珍品,色泽艳丽、粒大肉丰、香味浓郁、麻辣适中,具有独特风味。广泛应用于烹调、食品、医药、化工等方面。市场潜力巨大。从2003年初,凤县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了县情和市场后,提出了“矿业富县、药椒大县、畜牧强县、生态名县”的四县建设战略。在四县建设中,将花椒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来发展。全县干部经过上上下下反复讨论,取得了一致共识:花椒是凤县名优产品,是凤县的优势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可以做大做强。主要原因有四点:①从市场需求看,花椒应用范围广市场潜力巨大。②凤椒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市场销路广③凤县种植花椒历史悠久,广大椒农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④花椒适生区广,全县12个乡镇,海拔900~1500米范围内均可种植。有了这些条件,花椒做大做强就有了基础。过去发展花椒只是群众自发的行为,没有变成政府行为,现在,有了政府的号召,上上下下取得了共识,发展花椒也就形成了一种合力。为了建设花椒大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①增强了品牌意识,县政府申报“原产地大红袍凤椒”获国家农业部认证,这就对外打响了凤椒的品牌。②县上成立了花椒专家大院,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发展献计献策。③“大红袍公司”应运而生,成为花椒外销的主渠道。④县上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在退耕还林、拍卖、承包、租赁荒山中发展花椒,一个建设花椒大县的热潮正在凤县兴起。

    2.2加强无公害蔬菜和药材基地建设

    凤县所处秦岭地区气候独特,环境污染少,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是此项工作还未列入政府仪事日程。近年已建成了凤县长滩坝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但与目前的市场需求还有差距。虽然甜椒、秋紫豆、架豆、秋菜花在凤县形成一定规模,但今后还应该在基地建设、科技投入、市场建设上做大量工作。

    凤县药材资源丰富,是多种药材的适生区,已形成种植规模的品种有黄芪、党参、秦艽、黄姜、柴胡等。但是药材生产中,市场的波动性很大,这导致很多农民因不了解行情而吃亏,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挫伤了部分药农的积极性,政府应信息网络建设,为药农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其次要加强科技培训,对药农进行规范化栽培技术培训,提高药农栽培技术水平,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高标准的药材种植基地。

    推荐访问:凤县 种植业 结构调整 途径 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