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双语双文四步转换”实验教学是苗区推普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3-06-03 12:4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推广普通话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昌盛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推广普通话的迫切性显得更加突出。我们苗族地区也不例外。苗族地区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开放和交往,也进一步扩大和日趋频繁。培育外向型的民族经济和开放型的边贸市场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走势。因此,推广普通话不是指令性的任务或是说服和鼓励,而是形势发展所必须,是民心所向,问题在于采用什么方法推广更为有效。

    一、苗区采用汉文启蒙,学习汉语普通话的现状

    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小学教学更是推普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多年來,出于尽快赶上先进民族的迫切心情,也迫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我们湘西苗区长期实行汉语单语制教育,即摒弃母语基础,直接先识汉字,再读汉文,然后学习汉语普通话。这样做,起点太高,难度太大,尽管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竭力给学生创设汉语环境——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不准讲苗语,其实,越是这样,学习汉语的进程越慢,效果越差。我们曾对苗区一所村小一年二期的学生进行汉语听说能力测试,问话只有“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在哪所学校读书”等十句。结果抽查的24人中竟有56.7%的人全部听不懂,更谈不上回答;25%的人听懂部分,但一句不能回答;仅有8.3%的人基本听懂,并能回答部分。所抽查的这所村小离乡镇所在地仅6公里,且紧挨湘川公路边,并不闭塞。若是偏僻苗区,其结果更是不言而喻了。

    苗族学生学话难带来了识字难,识字难带来了读写难,读写难更大大地延缓了学话的进程。这样把苗族儿童语言学习带进了一个恶性循环圈内。根据马克思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观点,思维同语言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而儿童青少年在活动中掌握成人语言的过程,也就是个体思维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苗区小学用汉文直接启蒙,语种差异所形成的语言障碍,不仅阻碍着汉语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贻误时间,一方面把学习汉语掌握普通话的主要任务推迟到苗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消逝之后;另一方面还导致苗族儿童思维发展的迟滞。

    针对多年来在苗区实行先文后语的单语制教育存在的弊端,我们设计了“双语双文四步转换”实验,从而找到了一条符合苗区实际,学习普通话效果好的有效途径。

    二、苗区采用苗文启蒙,学习汉语普通话的主要作法

    “双语双文四步转换”实验,是针对苗族儿童启蒙期的语言障碍,针对苗区还不可能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都使用苗文开展教学的情况下,而设计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其具体作法是:

    (1)由汉语文启蒙改为苗文启蒙,即在一年一期先学苗文,着重培养直呼苗文音节的能力和初步的阅读写作能力,开始由母语口语向母语书面语转换。

    (2)一年二期在继续进行苗文阅读写作训练的同时,利用苗文与汉语拼音的书写形式及拼合规则的一致性,由苗文直呼能力转换成汉语拼音直呼能力。

    (3)从二年一期开始,大量阅读苗文与汉语拼音对应排列的双行文章,读汉语拼音发出普通话的语音,看苗文理解语义,在大量的双文阅读中学习汉语普通话,把母语能力逐步转换成相应的汉语能力。

    (4)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双文阅读,具有一定的汉语口语基础的前提下,开始使用五年制汉语文教材。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上用汉语拼音注音,下用苗文释义,教师着重教字形及构字规律、识字方法,从而使两种拼音的阅读能力,两种语言的口语能力以及在双文阅读实践中形成的“一目双行”的扫读技巧,共同转换成识汉字读汉字文章的能力。

    以上能力转换的四个关键环节,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成“母语启蒙→双文过度→双语双文并进”的三个阶段。据州、县有关领导部门和教育部门多次测查,省教委、省民委及国家语委、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领导、专家测查,实验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取得优异成绩,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整个实验以母语基础为起点,坚持先语后文,特别是在双文阅读苗汉对译的过程中规范了所学语言,促进口语向书面语靠近,从而更加速了汉语获得,培养了汉语能力。

    三、采用苗文启蒙,学习汉语普通话的优势及效果

    (一)苗文启蒙充分调动了苗族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苗文启蒙顺应了苗族儿童语文学习的规律。苗文的拼音文字,易学易记,再加上苗文创制于汉语拼音方案之后,它的拼写规则与汉语拼音有着许多相似、相通之处。所以,双文过度起点高,跨度大,而难点少,使苗族儿童一入学就尝起了成功的甜头,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课堂语言交流十分活跃,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无人敢举手发言,老师只好一讲到底的沉闷局面,儿童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课外能自主学习,独立阅读,实验班学生的阅读量相当于同级汉文班的3倍。

    (二)双文对照,学习普通话速度快,效果好,质量高

    1、抓住苗汉语音的差异,对应比较,重点强化,有效地纠正了“苗音”,所谓“苗音”,就是我们苗族人按自己母语的发音习惯去说汉语,结果出现一些不正确的读音。如“天”读成“千”,“地”读成“记”,“钉”读成“斤”,“晕”读成“阴”,“团”读成“谈”,“电”读成“见"等。这是因为汉语的某些音位苗语中没有。传统的语言教育没有利用汉语拼音和苗文这两套语音工具进行音位差异的对应比较,小学生开始学习汉语时(即启蒙阶段)正处在其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佳期,这时形成的“苗音”习惯往往持续终生。很多人大学毕业,工作大半辈子,还是“苗音”不改,普通话说得十分别扭难听。我们在入学后第二学期开始的苗汉双文对照的阅读教学,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对苗汉语音的音位差异进行对应比较,重点强化、系统校正,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1)抓住苗汉语元音差异及对应规律,进行比较训练

    苗汉语元音差异对学习普通话的干扰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汉语韵母“i”苗语中没有,而代之以“i”,所以“鱼”读“一”,“居”读“机”,“需”读“西”。

    二是苗语中“u”只在“g”和“k”后面作介音,其他声母均不用“u”作介音,所以,说汉话以“但”代“断”,以“谈”代“团”,以“烂”代“乱”,以“参”代“穿”。

    三是苗语中没有“ing”、“eng”两个韵母,所以“英”读成“音”,“朋”读成“盆”。

    针对上述差异,我们在学完苗文拼音之后,从苗文过度到汉语拼音的教学中,突出补好苗语中没有的汉语韵母,在双文阅读中结合语句练习巩固,收到极好的效果。

    (2)抓住苗汉语辅音差異及对应规律,进行比较训练。

    苗汉语辅音差异对学习普通话的干扰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苗语舌尖音“d”和“t”不与“i”项韵母组合成音节,遇到此类汉语音节时,都把“d”换成“j”,把“t”换成“q”,所以,说汉话“地”读“记”,“剃”读“气”等,而“田”、“甜”、“天”等都读成“千”,“听”读成“亲”,“梯”读成“期”等等。

    二是汉语普通话的“n”,在苗语里与“i”项韵母以外的韵母组合成音节时“n”换成“1”,所以“难”读成“蓝”、“奶”读成“来”等。

    教学时,针对苗汉语音的差异,抓住其对应规律,运用两种拼音工具,进行规范的普通话发音训练,在一年二期就可顺利完成。苗族儿童因此能讲出语音准确纯正的普通话。

    2.抓住苗汉语法差异,对应比较,规范训练,使普通话说得通顺。

    苗汉语法差异对学习普通话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词序差异,在苗语中与汉语偏正短语相对应的是中心结构,其中心词在前,修饰词在后,与汉语偏正短语的词序恰好相反。苗族儿童说汉话受这种语法定势的干扰是很大的,总是把“红花”说成“花红”,把“嫩猪草”说成“草猪嫩”。经常讲出或写出“我拿钱吃饭买了一本本子新”(我用伙食费买了一本新书)之类令人费解的句子。

    二是词性差异。苗语中不少形容词如“大、小、多、少、好、坏”等可以用如意动或使动,可带宾语,组成述宾短语。受这种语法定势的干扰,苗族学生说写汉话常出现“他小人大志气”,“姐姐张海迪坏一个身体,好一个思想"之类的句子。

    针对上述语法差异对学习普通话的干扰,实验教学主要通过两步程序进行纠正:首先,在双文阅读教学中,系统进行苗汉词序、词性差异的比较,让苗族儿童具备自己发现说汉话的语误的能力;然后,在大量的双文阅读中强化巩固,自觉养成按汉语语法说写汉话的习惯。

    3.抓住苗汉词汇意义的对应联系及差异,在大量的双文阅读中积累丰富的汉语词汇,形成汉语语言能力。

    以苗语为母语的人学汉话,一定要从两种语言的词汇意义的对应关系来掌握汉语词汇。我们的双文阅读就是把一系列组成一定意义,表达一定内容的苗汉词汇——对应地排列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苗汉词汇对应的关系来完成对汉语词汇的掌握积累。语言学专家指出:“语言的内化是一个从记忆层次上升到思维层次的动态发展过程,从陈述性记忆水平到连续性的思维水平的转化有赖于在大量的不同情景中的反复实践和融汇贯通”。所以,苗族学生学习汉语必须具有较高的复现率。而课堂环境中的汉语实践活动与真正的交际语言还相差甚远,因此,不可能仅仅依赖于课堂十分有限的听说活动来培养交际能力,而要通过大量阅读,率先形成一定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以此来进一步发展口头的言语能力。实验中的双文对照阅读教材的编写意图正体现这点。双文对照阅读的教材中,双语文双基的覆盖面大于统编汉语文教材的双基覆盖面,词汇、句式的复现率更远远高于统编教材,苗族学生通过大量的双文对照阅读,从中积累大量的汉语词汇,感知了一定的汉语语法习惯,掌握了一定的汉语基本句式,所以,苗文班的学生个个敢用、会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而且自然流畅。再加上直接从苗文过度到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来学习汉语普通话,避开了当地汉语方言的干扰,使说出来的普通话更为规范、标准、地道。据测查,苗文班二年级学生阅读速度比同年级汉文班每分钟多读32.5个音节,读音准确率高出28个百分点,口头回答准确率高出35个百分点。

    双文阅读教学不仅实现了苗汉词汇的对应联系,而且解决了苗汉词汇差异的辨析和校正。一是排除苗汉词语音同异义的干扰。如苗语表存在的动词“mex”汉意是“有”,而读音恰好和汉语“有”的反义词“没”相同;数词“yil”是“八”,却又与汉语“一”同音;形容词“shangt”“快”的意思,与汉语中“上”的发音毫无二致。在苗汉文双行排列的“双文”中,这些音同而意义相反、相异的词汇排列在一起,给儿童留下鲜明的印象,能起到重点校正的作用。二是汉语中大量存在同义词,与苗语中大量存在一词多义一词多用两相对应的现象,易使苗族儿童说写汉话时词语错用。如“我的鞋子老(旧)了,但还没断(破)。”(弟弟六岁,我老(年长)弟弟两岁”。“老师叫我把毛(头发)剪短一点”。经过多次阅读双文,反复接触苗语词汇在汉语中出现的不同对应现象,也明显收到丰富词汇,减少错用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使用语言,人们主要是依靠语言来进行思维。因此,思维与语言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苗族学生在大量的双文对照,苗汉对译过程中,掌握了丰富而精确的词汇,学会正确运用语法规则,锻炼了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和精确性,使苗族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双语双文四步转换”教学,在苗族聚居区坚持连续实验,大量的事实、长期的实践反复证明,这项实验是开发苗族儿童智力,提高苗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在苗区全面推广普通话的有效途径。

    推荐访问:双语 有效途径 实验教学 转换 推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