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跨文化视域下日语教学中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时间:2023-06-05 11:55:0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非言语行为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注重日语语言本身,而忽视了非言语交际能力的习得。日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语言交流示范者,在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文章非言语交际的定义、日语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学生日语非言语交际能力习得状况,总结了日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的特点并就教学中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一、概述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如日语母语者与非母语者之间的交际。它包括言语行为交际和非言语行为交际两个部分。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语言进行的交际行为,非言语行为则是运用非言语符号形式进行的动作或姿态行为表现。

    二、日语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特点

    1.体态语

    鞠躬是典型的日语非言语交际行为,或公务或私交,或上司长辈或下属后辈,无论男女老少或年龄高低,日本人互相见面时都有鞠躬的习惯。

    微笑也是日本人交际中典型的体态语。日本式的礼貌性微笑使人身心愉悦、放松,但日本人可以在高兴、愤怒、伤心、生气等多种场合保持同一种表情,令中国人摸不着头脑。

    2.副语言

    沉默语是日本人重要的副语言。日本人讲究“沉默是金”,交际中为避免误解需要听话人揣摩对方的心思、察言观色。

    3.客体语

    客体语包含服装、化妆、衣着、装饰等信息。日本人女士基本不会素颜上街,男士也很注重服饰、妆容给别人带来的美感。日本人服装图案色彩更加素雅,尤其是社会人,黑白灰成为主色调。特别是职场中的男士们,黑色西装、白衬衣、深色领带成为仪式化穿着。

    4.环境语

    环境语包括空间、时间、颜色、灯光、声音等因素。

    整洁是日本个人、家庭、社会的特点,日语学习者注意日常个人卫生并保持授课教室及活动场所干净是必须的。

    守时亦是日本人的日常习惯。日语学习者应该更严格地遵守学校规定,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提前预约,更充分地利用时间。

    三、日语教学中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1.教学中日语跨文化交际知识和策略的传授

    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基础,非语言行为知识,是灵魂。一名日语教学者首先需要储备丰富的日语非言语行为文化知识,并在合适的场合以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非言语行为举止是否得当应成为检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标准,而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和习得,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该方面知识的传授和培养。

    2.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结合傳统教学模式和现代网络技术的优点,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监督、检验等主导作用,又能够结合先进的网络媒体技术,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日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日语传统教学的不足,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在日语非言语行为知识传授之余,可以安排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并利用网络进行相关知识查阅,更有利于知识的立体把握。也可以以作业形式布置学生观看相关日本电影、电视剧及动漫等,让学生体验并总结里面包含的非言语行为并在课下进行相关交流。

    4.课余举办跨文化交际活动

    为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上教师讲解与传授的非言语知识,课余相关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举办尤其重要。很多学校会设置“日语角”来锻炼学生的口语,为使该活动更丰富,可设置“自我介绍” “告别”“感谢”“道歉” “面试”“拜访”等情境进行会话练习等,学生可以练习语言,也可以更好地体验非言语行为的练习。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蔡二勤.日语教学中的非言语交际处理[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2).

    推荐访问:中非 视域 日语 跨文化 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