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大教育观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探究

    时间:2023-06-06 15:40:10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当前青少年运动员大多都能意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渴望能够在文化理论方面有一定提高。但由于文化底子薄,日常训练、比赛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学校对文化教育不够重视,导致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方面呈现了一个缺口,文章尝试在大教育环境下对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模式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解决训练与学习之间的这种矛盾,为广大青少年运动员将来能够成为一专多能的通才的文化教育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教育环境;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32

    从事竞技运动的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退化、伤病、新老交替等因素会慢慢地退出竞争的舞台,直至运动生涯结束,然而退役之后的出路是任何一个运动员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他们当中只有少部分佼佼者能够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如教练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为了生存,其余的都将自谋出路,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因此,在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时一定要打好根基,不能只是追求完美、高超运动技术,而忽略了文化知识、道德品质、人格塑造等能力培养,不然这些青少年运动员退役之后将会成为社会的劣势群体。因此,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级部门、各类学校应当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综合素养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专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广东省青少年运动员中随机抽取160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其中男生104人,女生56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撑材料。

    1.2.2访谈法

    通过对广东省体育局的运动管理中心、广州市体育局等相关领导、专家、教练员和部分文化课教师及部分学生运动员进行了交流,了解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1.2.3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广东省的省、市级训练单位共计160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54份,回收率为96%。

    1.2.4数理统计法

    应用SPSS13.0及Excell对所采集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教育观背景”的界定

    现代大教育观背景是基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的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而形成的一种新颖的教育理论,它是以大经济为基础、以大科学为内容、以大生产为服务对象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1]。它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是从始至终的,教育内容是广泛的,不仅要求学会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为人处事、生存之道的本领。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持续性,二是广泛性,体现出了人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涉猎的知识范畴更加广泛才能有一席立足之地。大教育环境代表着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方向,它希望每一个社会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的青少年运动员当然也不例外。

    2.2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状

    2.2.1青少年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基本情况统计,14-16岁的青少年运动员占所调查人数的78.4﹪。这些青少年运动员年龄大都是处于九年义务教育或高中阶段。

    2.2.2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时间情况

    参考国家的规定:全日制普通学校每周学习时间为30~35h,按每节45min计数[2],通过调查广东省青少年运动员的学训情况进行分析,青少年运动员每周文化课学习时间大约为15h,可见日常的训练、比赛占据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对本身文化基础就比较薄弱的这类群体来说,没有学习时间“量”的保证,很难实现学习成效“质”的飞跃。

    2.2.3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动机

    所调查的对象中:有71.5%的认为社会适应性很重要、有67.4%的认为个人全面发展很有必要、有53.1%的认为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有49.3%的人认为提高运动成绩最重要,由此推断,他们大部分非常认同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当然也有一部分没有弄清楚运动成绩与文化学习关系,其实二者并不冲突,接受先进的文化教育,思维能力增强,才更利于学习、掌握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同时才能为运动员退役后的二次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倘若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逐渐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一败涂地。

    2.2.4青少年运动员对文化课的认可度

    在对接受调查的154名青少年运动员中,其中有99人认为非常重要,占64.3%;有20人认为重要,占12.9%;有14人认为一般,占9%;有54人认为无所谓,占18.8%。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运动员认为文化学习很重要,也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但是,他们经常感觉到力不从心,不知该如何处理,再加上文化课老师又没有相应的引导,久而久之,他们在文化学习的轨道上渐渐偏离,最终导致一心搞好训练,出现不愿学习文化的现象。

    2.2.5青少年运动员学习文化的精力投入

    由于他们是特殊群体,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训练、比赛,又要学习相应的文化课知识,摆在青少年运动员教育者面前的实际情况就是能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则十分重要,然而保证高效率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精力是否充沛。据调查结果统计显示,有着59.4%的广东省青少年运动员认为他们都有较为充沛的精力去学习文化课,这将奠定他们提高学习成效的坚实基石,为文化课课堂学习效率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2.6青少年运动员对所开设课程的满意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3]通过对广东省青少年运动员对所学课程喜欢程度的调查统计显示:很喜欢的占10.4%、喜欢的占46.8%、不太喜欢的占29.2%、无所谓的占13.6% ,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有很高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但还有不小的部分对所学的课程不太满意。据深入了解,部分青少年运动员认为他们应该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应当增加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与竞技比赛相关的科目。

    由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现状可以看出,广东省青少年运动员学习动机明确、精力充沛,但对所开设的课程满意度低、学习时间没有保障。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借助于大教育环境的东风,不仅要求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会学、会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更要求他们学会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为人处事、生存之道的本领,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给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大教育问题,需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方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2.3大教育观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途径

    2.3.1构建“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驱动模式

    实施这一模式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在大教育环境下能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不至于受环境影响而随波逐流。首先,课堂上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手段,要把所教内容与所教授群体的特殊性结合起来,通过教师“引导”的作用,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运动员的特殊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个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沟通、交流、意见的表达、特殊的案例等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从而促使课堂教学的趣味化,学生能够注意力集中的投入进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再之,通过学校、家庭、教师及教练员的四位一体联合教育,使运动员自身能够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让青少年运动员在“内因”和“外因”驱动下激发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得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3.2注重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是指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要树立授人予渔,而不是授人予鱼的思想,否则只是事倍功半、南辕北辙,使他们在学习的轨道上越偏越远,这将泯灭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讲解某一个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及相关的例题;更不能让学生产生照葫芦画瓢的依赖,而是要注重所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尤其是将一些跨度大的、分散的、独立的知识点结合起来的大综合,需要他们必须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样,可以把训练场上的问题迁移到学习的问题上来(譬如:难度训练中转体角度、旋转轴等问题可以与数学的几何结合起来;表演项群类所展现出来的精气神、力与美的结合等可以和语文的美文赏析结合起来),这使青少年运动员不仅能很好地解决训练中自己的困惑,更能为文化课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保证,可见知识迁移的重要性。

    2.3.3适时调整课程结构

    顺应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形势,适应竞技体校发展方向和特色,要对青少年运动员全面推进多层次的素质教育,其中课程结构的设置要有所调整,不能再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更不能有只注重传统的学科学习(如:语、数、外)做法。作为新生代的他们,无论是接受新事物、还是获取信息的渠道、看问题的方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等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对整个社会憧憬着各种各样的梦想;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一心只想训练的他们,除了在技能上有所造诣意外还能有其它的生存之道吗?所以,建议从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行为习惯、自身素养、情操等方面着手,安排一些相应的课程,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2.3.4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学习环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譬如:学校的校舍、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校风、学风;家庭的和睦;正确的学习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稍有变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而言更是如此。不仅要通过那些冠军的风采激励他们的斗志,还要适当的选择文人志士成功的典范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建立一种良好的“训练”、“学习”两手抓大环境,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 大教育观背景下不仅要求学会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为人处事、生存之道的本领。

    3.1.2 对于本身文化基础就比较薄弱的青少年运动员这类群体来说,没有学习时间“量”的保证,很难实现学习成效“质”的飞跃。

    3.1.3 他们学习动机明确、精力充沛、对文化的学习认可度较高;但是对目前所开设的课程满意度较低。

    3.2建议

    3.2.1 构建“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驱动模式,通过学校、家庭、教师及教练员的四位一体联合教育,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学习的潜力。

    3.2.2 注重知识迁移,把训练场上的问题迁移到学习的问题上来,二者有机的结合不仅能很好的解决训练中的困惑,更能为文化课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兴趣和动力保证。

    3.2.3 在顺应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适应竞技体校发展方向和特色的基础上,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行为习惯、自身素养、情操等特殊需求,对目前的课程结构进行适当地调整,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3.2.4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一种良好的“训练”、“学习”两手抓的大环境,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鑫辉.现代教育的三大基本观念[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3):58-60.

    [2]  郭春燕等.社会转型期对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要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24(4): 54-56.

    [3]  李杰.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学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42-46.

    [4]  高忆华,暴威.青少年运动员“学训矛盾”及其解决办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64-67.

    [5]  索红杰,王晓军. 安徽、上海、福建、江西四省青少年运动员生涯规划特点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95-98.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500   重庆三峡医药

    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万州404120)

    推荐访问:文化教育 探究 运动员 青少年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