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全球化与世界历史关系批判

    时间:2023-06-06 20:55:0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zoޛ)j馟i@M=~=M{Ӎ48饨ky总结这些相关论述,可以发现,在当代学界,关于“全球化与世界历史关系”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

    一是对立论,即将世界历史与全球化看成两个有着严格区别的事物和进程。依据它们之间是否有联系,可以将之分为激进派与温和派。激进派认为,真实的进程只有一个,或是只承认世界历史进程 ,或是只肯定全球化进程 。而温和派则认为,“全球化”与“世界历史”虽然有着不同的内涵、产生背景、行为主体、发展趋势等,但两者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二是等同論。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与“世界历史”虽然有一定差异,但仅仅是程度的差异,两者的实质却是等同的,于是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即是全球化理论 。这一看法支配了目前学界对“全球化与世界历史关系”问题的相关论述。三是从属论。从属论也分为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全球化是世界历史进程的横向发展状态,是这一进程的一个构成部分和表现,两者本质上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世界历史”仅仅是“全球化”进程的早期阶段,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描绘的是“全球化”的早期特征,因此,“世界历史”理论也应该是一种早期的全球化理论 。

    我以为,对如上几个观点展开辨析的前提是要先对“全球化”和“世界历史”进程的现实性及其范畴的合法性进行考察与分析,只有搞清楚这样的基本问题,才能为考察两者的关系奠定科学的基础。学界对“世界历史”的现实性基本上没有大的争议,即使上述有观点认为,它是全球化的早期阶段,也并没有否定其现实性。而对世界历史范畴的含义,我国学界也多能达成共识,即指各个自然形成的孤立的、分散的民族、国家和地域日益发展为紧密联系和愈益统一的整体的过程。但对“全球化”现实性及其范畴合法性的认定则存有争议。本世纪初以来,由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化遭遇逆流,“去全球化浪潮”的声音更是日渐强大。反对的论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并非事实。因为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亚非拉国家和地区没有进入所谓的“全球化”进程。二是“全球化”范畴不科学。其不科学性体现为两点:其一,语义不确定。“全球化”范畴始终“具有一种无法减少的不确定性和含糊性。” 其二学科不规范。我国有学者指出,相对来源于世界史学科的“世界历史”范畴,“‘全球化’范畴没有任何的学科依据,当然它也就不是一个规范的学术术语”。 三是“全球化”定位不清。“全球化”究竟是一种现象,还是世界历史进程的某一阶段或者某一方面,抑或是有别于世界历史的一个独立的新进程?直到现在仍然众说纷纭。对某一问题有观点争议本是正常的,但关于“全球化”的这些争论涉及“全球化”存在本质的认定,如果在这些基本问题上都无法达成共识,人们谈论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事实上,全球化的原因、趋势、实质等问题现在还仍然都是有待说明和论证的事物,并未被充分证明和达成共识,而直接将还有待说明的事物作为解释一切的原因,这将会导致问题的堆积,进而给相关研究带来混乱。一直以来,“全球化”研究中的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上述问题所引发的,这也包括了对“全球化与世界历史关系”这一问题的考察。考察的对象都不清晰,又何谈对两者关系的认识与论述呢?因此,我认为,如要科学与全面地考察“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我们必须返回对“全球化”的科学认识与规定,否则,一切基于其上的论述不能说完全无意义,但至少是不严谨的。

    二、全球化的实质

    “全球化”这一范畴无论从学科合法性、问题指向性还是概念明确性上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严格来讲,其在学理层面很难被科学地探讨和应用。但是,“全球化”这一概念的复杂性在于,其有着不可否认的高频率使用性和强大的影响力,正如吉登斯所言“这一术语已经从无人使用变为无所不在” 。而这种强大的使用惯性和使用影响力迫使我们已经无法中止对其的使用。由此看来,我们最合适的做法也许不是废止它,而是应该通过对其的严格界定来规范它和使用它,毕竟其所标志的很多现象与趋势是客观存在的。

    对“全球化”概念的界定必须通过对其本质的揭示来完成。也就是说,必须澄清人们究竟想用“全球化”来概括什么?这是我们厘清“全球化”内涵的关键。虽然学界对“全球化”范畴有着诸多界定,但仍然存在一些共识:一是指人类愈益紧密与快捷的联系;二是指各种商品、生产、资本、技术、信息、人员、文化、包括各种关系等在愈益广泛的地域的流动与扩散;三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一些领域所出现的一定程度的一体化倾向与趋势。从现象层面来看,联系得紧密、广泛、快捷及一定程度的一体化都是人类联系的某一方面的发展结果,确实像一些学者所概括的是一种“联系的扩展”。但这种界定不足以揭示“全球化”的独有内涵,因为,它无法回应这样一个疑问,人类的联系自古就是一个日益扩展的过程,何以专指今日的“全球化”呢?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指明“全球化”是一种怎样特有的“联系的扩展”。

    如果我们把“全球化”放在漫长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可以明确这种独特联系的实质。从人类交往的角度看,世界历史是一个人类在逐渐消除狭隘的利益与区域界限的基础上实现“普遍交往”的历史进程 。从逻辑上来看,我以为,这一历史进程宏观上需要经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即按照世界历史各构成部分彼此交往联系的特点和程度可以将之分为如下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见如下图示):

    第一个阶段是人类交往形式的“孤立分散阶段”,指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至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世界历史的主体主要是各个国家、民族、地域等,各主体之间的交往联系由于受不发达的生产力、交通与通信技术等的制约和影响,并不广泛和快速,因而,交往主体的孤立化与分散化居主导地位。第二个阶段是指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至资本主义时代结束。在这个阶段,因世界市场的形成、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与扩散而导致多民族国家及地域之间的频繁与快速联系。在这个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各个层面得到快速发展,其市场化、工业化、民族国家体系化、民主化的进程促使了世界历史的主体愈益多元,除各个国家、民族、地域等之外,出现了很多超国家和非政府的组织与机构,且次国家组织日趋活跃和壮大,多元主体间交往的范围与内容也日益广泛和多样,以往孤立分散状态退居次要地位,相互间联系与影响日益快捷,共性因素开始增多,整个世界呈现一种相比以往急速聚合的态势。这种聚合是指多元主体间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等的紧密联系,活动范围与领域日益聚集且在此基础上一定程度的融合状态与趋势。各交往主体因对这种进程作出的应对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程度与趋势。第三个阶段理论上应该是指社会主义时代开启之后,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因为最终消灭了异化的分工,消除了主体间狭隘的利益与区域界限,从而真正实现普遍交往的阶段。

    由上述分析可见,所谓的“全球化”即是指世界历史各主体间多元聚合的状态与趋势,其产生于“世界历史”的第二个历史阶段。正是经由这个阶段,作为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所应该具备的普遍性、统一性、整体性才能逐渐形成。多元聚合阶段既会存在“紧密、快捷与广泛及一体的联系”特征,也会有与之不同的“松散、封闭、孤立及离散化的联系”特征。在总体上而言,多元聚合阶段是一个促使世界历史各要素集聚与融合的过程,但在这一阶段,由于自然及社会因素所形成的界限还无法消除,因此,不可避免一定也會存在反聚合化及非聚合化的现象与特征。总之,“全球化”是世界历史进程发展到第二阶段所出现的多元聚合的现象与特征,其产生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之中,受到世界历史进程机制与矛盾的规定与制约。

    需补充的是,在目前学界有关“全球化”的探讨中,有些是针对“全球化是否具有历史性”这一问题而展开的。居主流地位的看法是“全球化一经开启(尽管对其开端充满争议),其将永远存在”。我以为这一判断是有待商榷的。全球化究竟是什么?全球化中的什么方面将永远存在?全球化为什么会永存?对这些问题,要么是歧义迭出,要么是缺乏论证。这一判断只是简单地将“全球化”等同于“普遍联系”,进而认为,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高级阶段这种普遍联系当然应该永远存在,但其忽略了“普遍联系”不是“全球化”阶段的经验事实与直接结果,“全球化”是实现“普遍联系”的前提与环节,没有多元聚合,无法实现“普遍联系”,而“普遍联系”是世界历史普遍交往阶段的特征,无论从联系的性质还是程度,其都与“多元聚合”式的联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这从另一问题层面暴露出我们长期以来对“全球化”以及对“全球化与世界历史关系”问题在认识上的模糊与欠缺。由此看来,认识与把握“全球化与世界历史关系”问题就至关重要了。

    三、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的关系

    作为世界历史进程第二个历史阶段的现象、特征与趋势,全球化既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一个阶段的产物,也是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表现形式与主流内容。因此,两者势必存在错综复杂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通过前文论述可知,作为世界上各构成要素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其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会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涌现诸多现象、特征与趋势,而全球化即是世界历史第二阶段所呈现的新的变化。没有这些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所带来的变化,世界历史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事实上,“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阶段而得以实现的。全球化在改变世界历史的同时,也在为实现世界历史创造着有利的条件。全球化是一个实现世界上各种构成要素集聚并融合的力量,正是由于这一力量,作为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所应该具备的普遍性、统一性才能逐渐形成,而普遍性与统一性正是世界历史的本质维度。因此,全球化是促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一种力量。不经历全球化,世界历史无法形成。而相反,没有世界历史也不会有全球化。从全球化的产生来看,其必须建立在地理大发现所创造的地域空间、世界市场所开创的流动场所、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所形成的物质基础、民族国家建立而形成的推动因素等,所有这些条件都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世界历史及其发展,全球化这种现象也无从谈起。而且,没有世界历史生产力的持续和向更高阶段的发展,全球化也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因此,世界历史进程决定了全球化的产生、实质与发展趋势。

    2.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这种关系是指全球化所处的多元聚合阶段与整个世界历史进程及其各个发展阶段间的交织与渗透关系。多元聚合阶段与孤立分散阶段的世界历史彼此交织,这个交集即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始自1648年欧洲各国达成的威斯特伐里亚公约。民族国家是随着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而出现并发展的,并经由多元聚合阶段,逐渐由国家社会体系向国际社会体系过渡,这个交集阶段的特征是民族性居主导地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逐渐向全球分工转变,国际经济体系开始向全球经济体系转变,在此基础上,世界各主体间的普遍性因素与统一性因素在增长,于是,全球化呈现出一些作为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阶段的特征与因素,也由此作为多元聚合的全球化阶段开始与作为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阶段出现交织与渗透关系,这个交集即全球社会的出现与形成。全球社会形成的基础不仅仅是在全球问题上达成的共识,而是基于民族国家之外的其他世界历史主体要素的发展,而这些主体要素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全球的地域化发展、全球交往的普遍化以及跨国关系的发展等。未来作为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一定是一个全球社会。因此,虽然目前仍然处于多元聚合阶段,国际社会仍然在这个阶段居主导地位,但随着其他世界交往主体的发展,全球社会已经开始出现,这也是当代世界历史发展阶段的新特点。近些年来,国内外已有学者注意到了全球社会的出现,并开始探讨国际社会与全球社会之间的关系。

    3.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从长远和总体来看,全球化是促进世界历史实现的力量和因素。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全球化促使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优化和发展了世界分工体系,分工愈益全球化,其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进而使生产力真正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力。而这种世界性的分工与生产力最终促使了在此基础上交往的世界性。二是全球化促使了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民主化与统一性。全球化促使了世界政治的转变,其改变了世界国家原有的实力对比,优化了世界政治格局,促进了多元主体的发展和全球社会的形成,加强了各政治主体在不同层次间的对话与合作,促使世界朝着多极化和民主化的方向发展,为个人摆脱自身、地域、民族等狭隘的局限性创造了条件并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从而推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三是全球化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其不但加强了人类关于“世界作为一个整体” 的意识,而且还促使人类逐渐向以整个地球作为思考中心的思维方法的转变,而不再是仅以民族国家和人类作为思考的中心。这种全球性的思维方式是普遍性交往实现的思维基础。四是,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与传播,使世界联系的速度与水平不断提高。但也不能只看到或强调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并不都是促进的作用,全球化自身也充满各种力量、倾向与矛盾,有些力量与倾向也会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造成不利的影响。这种不利的作用与影响体现为:首先,全球化使得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而现在尚未解决的很多问题更加复杂和尖锐化了。比如,它虽然能促使世界历史的多极化和统一性,但它目前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增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因而使世界历史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其次,全球化还带来了全球问题,生态问题、毒品贸易、跨国犯罪等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不但世界历史实现不了,连人类的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而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进程对全球化也具有强大的影响作用。其影响作用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体现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为全球化的产生奠定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基础;现有的世界格局与秩序是产生并推进全球化的重要因素;正在形成的新的世界历史的要素推进全球社会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全球化的一些局限性;世界历史的发展机制将会最终解决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的问题,促使全球化朝着好的方向与阶段跃进。而另一方面是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世界历史已然存在的结构和秩序是不平等的,其对全球化的长远发展来讲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并加重了全球化自身具有的某些局限性;某些非国家行为体等在国际关系的各个领域所起的破坏性作用,也是妨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等。虽然全球化与世界历史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着消极的方面,但总体而言,它们主要还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综上所述,通过对“全球化”范畴的反思与批判,才能理性地认清“全球化”的实质及厘清其与世界历史间的相互关系。而科学认识与把握“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的关系”不仅可以重新梳理相关研究的理论预设,进而摒弃错误的见解,推进理论的发展,而且对于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应对全球化进程以及正确对待世界历史整体进程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如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进程,其只是对世界历史进程中某种现象的概括。[叶险明.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与当代中国的全球发展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2012(6)]也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并不已然是事实,其只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自己的全球扩张炮制的借口。[(英)戴维·赫尔德,(英)安东尼·麦克格鲁.全球化理论——研究路径与理论论争[M].王生才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②如有观点主张,当前人类历史只有“全球化”进程,“世界历史”仅仅是“全球化”的一个早期的模糊概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及其理论的日渐成熟,应该废弃“世界历史”范畴及其理论。(此观点的典型代表者是国际关系理论史学家詹姆斯·多尔蒂和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以及社会学家莱斯利·斯克莱尔等。)在这一立场上,学界还有人主张,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而世界历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因此,在资本主义时代只有全球化而绝无世界历史。

    ③周敏凯.马克思“世界历史观”与全球化问题的理论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03(1).吕翠微.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与全球化关系问题初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

    ④我国大多数学者主张这一看法。

    ⑤何顺果.马克思的概念及思想体系——兼谈西方全球史学的成就与局限[J].世界历史,2011(4).

    ⑥朱丽君,阎孟伟.全球化的实质和进程与马克思的全球化理论[J].南开学报,2007(1).

    ⑦同上书,第142页。

    ⑧叶险明.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与当代中国的全球发展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2012(6):6.

    ⑨(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0.

    ⑩对此,马克思指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

    (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梁光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1.

    責任编辑:孙瑶

    推荐访问:批判 化与 世界历史 关系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