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毛泽东对中国政治制度构建的贡献

    时间:2023-06-07 12:3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毛泽东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的价值基点:人民民主。毛泽东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的制度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国家领导核心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关键词:毛泽东 政治制度

    人类的政治制度是历史的产儿,也是人类自身政治理性的产儿,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毛泽东在现代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又体现中华民族鲜明特色,有科学理论和现实依据,有非常明晰的思路,这对于今天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1.毛泽东构建国家政治制度的价值基点:人民民主

    辛亥革命虽未真正建立起现代国家,但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使人们公认,任何违反这个观念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非法的。”[1]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现代国家成长的历史逻辑。毛泽东继承了现代国家成长的历史逻辑,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孙中山领导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制度都实行民主共和制,两者只是内在价值取向不同,前者是工人阶级领导,后者是资产阶级领导。人民民主是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它是毛泽东现代国家建设的价值基点。

    人民当家作主是由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决定的。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由其历史创造者的地位根本决定的。毛泽东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2.毛泽东构建现代国家的制度基础

    政治价值理念是为政治关系以及政治发展方向确立的一种根本准则,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制度是根据政治理念设计,用以保证社会合理存在与有秩序运行的基本规则。毛泽东根据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结合中国实际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各地普遍建立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为直接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对于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极为重视,他强调“必须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为重要的工具。”[3]从1949年起毛泽东连续起草多个中共中央有关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毛泽东出席北平各界人民会议时指出:“一俟条件成熟,现在方式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即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成为全市的最高权力机关,选举市政府。”[4]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向各中央局负责人批转了上海松江和华北两个典型经验,推动了各地区召开人民代表会议。[5]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使广大人民群众经历了政权建设的教育和锻炼,具备了民主选举的经验,为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它标志着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下到上全面地系统地建立起来了,国家权力开始由人民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

    2.2中国共产党是国家领导核心制度的建立

    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所谓政党政治,是指国家政权由代表一定阶级或集团利益的政党执掌的一种政治形式。.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成为国家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选择,这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坚强的政治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志的体现,是人民的政治自由和政治平等的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群众维护和发展根本利益的关键条件和政治保证,反映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规律。

    新中国立国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6]社会主义国家是通过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群众掌握政权来实现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无产阶级在国家中处于无可置疑的领导地位。但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对国家生活的领导,成为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建国之初,党在处理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上,总体采用党委集权,对国家机构实行一元化领导。这一时期党虽然对国家机构实行一元化领导,但也多次强调克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根据党政分离的原则,建国初期,重大的政策都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过和民主党派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交由政府办理。

    2.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结构决定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中国革命和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必须联合各种进步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在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宪政运动中,各民主党派实现了从同情、倾向中国共产党到公开表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新民主主义道路的根本转变。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可以说是几个政党联合进行的,但是以共产党为首。”[7]

    1949年9月21日,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则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确立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中国政党制度是内生于中国革命,符合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的国家建设只有坚持这样的政党制度,才能保持其应有的合法性和应有的领导力,获得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制度资源和政治基础。

    2.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单一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制度,它和复合制相对。联邦制是复合制的一种,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和联邦制划分的实质是国家权力的来源与纵向配置问题。单一制下的地方政府权力来自于中央政府通过的宪法和法律的授予。联邦制下联邦政府的权力来自于联邦成员的让渡。

    新中国实行何种国家结构是建国的最基本问题之一。对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中央政府要处理好国家同地方的关系,特别是与少数民族地方的关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民族平等、团结的思想已根深蒂固,民族自治的思想已基本成熟,但单一制思想的发展还不充分。在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毛泽东提出:“要考虑到底是搞联邦制,还是搞统一共和国,实行少数民族地区自治” [8]为此,毛泽东就是否实行联邦制征询李维汉的意见。李维汉向毛泽东建议时,特别引用了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中关于民族自决和自治问题的论述,以此来论证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意义。李维汉还分析我国的民族现状和历史发展状况,以此来论证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依据。党中央、毛泽东同意和采纳了李维汉的建议。[8]内蒙古自治区在新中国建国前的成功实践,也为党中央、毛泽东选择成立自治区而不是成立像苏联那样的民族共和国,提供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基础。[9]

    党中央、毛泽东在创建新中国的过程中,选择了民族区域自治,科学解决了国家结构形式问题,并以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发展,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毛泽东作出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理论创新,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继承。◆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 第546页

    [2]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第1031页

    [3] 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7年 第167页

    [4]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年 第548页

    [5]毛泽东: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7年 第51、104页

    [6]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年 第146页

    [7]逢先知 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第22页

    [8]杨静仁:深切怀念我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的著名理论家 [J] 人民政协报 1984年9月12日

    [9]乌兰夫乌兰夫文选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90年版第107-118页

    推荐访问:中国 政治制度 构建 贡献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