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加快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

    时间:2023-06-09 13:30:0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我国外贸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9727.6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贸易总量不断增长,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对外贸易还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我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数量扩张型的,即贸易的迅速增长和贸易规模的扩大主要是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效益、高能源消耗实现的,出口效益低下,竞争能力弱。出口产品大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关键技术设备都是依靠进口。

    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贸结构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区域分布不合理、进出口贸易方式不均衡。首先,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现为高度集中,主要进出口是市场仍然集中在美欧、香港以及日本等市场(见表1和表2)。

    从表中可知,2001年,我国出口商品的前5大国家(地区)依次为:美国、香港、日本、欧盟和东盟,占出口总额的77.1%。2004年和2007年此5国(地区)仍为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要地区。进口商品的主要国家(地区)也存在此种情况,2001年的前5大进口国家(地区)依次为:日本、欧盟、台湾、美国和韩国,2004年此5国占我国出口额的比例比2001年有所上升了12.2个百分点。2007年该5国占我国出口比例相对下降较多,但是仍然超过我国出口额的一半。因此,我国外贸结构的这种区域性失衡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其次,我国外贸进出口贸易方式也不合理,在巨大的出口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出口约占外贸出口的一半,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见表3)。

    由于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产业分工链条的低端,所以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不高,增值效益较低。因此,我国亟需扭转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大的趋势。

    二、外贸依存度不断偏高。外贸依存度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个年度内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从表中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在大幅上扬。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后,以每年近10个百分点的速度不断推进。进出口依存度从2001年43.4%上升到2006年的65.7%,出口依存度从22.6%上升到36.1%,进口依存度则是从20.8%升到29.6%,反映出了我国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赖。长期以来,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加大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风险。可见,我国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三、出口效益不高,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我国对外贸易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但是效益并没有同步增长。虽然我国外贸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但是我们从中获得的利益却非常少,出口效益低下。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不强,在国际市场是仍然是采用低价竞争的方式,过度依赖于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低价资源。

    四、贸易环境形势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威胁较为严重,遭遇的贸易摩擦持续增多。已连续多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投诉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出口产品遭遇贸易保护措施最多的国家。据WTO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球19.8%的反倾销立案和21.9%的反倾销措施针对我国产品。仅2008年,我国出口产品就遭受21个国家和地区的9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为61.4亿美元。其中遭受反倾销调查70起、反补贴调查11起,分别占全球反倾销立案总数的35%和反补贴立案总数的71%。其中,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23起,337调查8起,涉及中国年出口金额约76亿美元,案件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53%和8倍。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

    199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ter)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书中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指出一国能否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国在国际市场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即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撑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以及两个辅助要素——政府和机遇,并且这六个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

    一、生产要素,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类。初级生产要素是一国先天所拥有的生产要素, 高级生产要素则是一国通过投资和发展创造的生产要素。随着生产的发展,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越来越低,而高级生产要素对一国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据主要地位,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却明显处于不利地位。这说明我国还是很缺乏高级生产要素,要想在国际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必须加快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

    二、需求因素,波特认为本国市场对有关行业的需求状况,是影响一国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我国市场需求广阔,对某类产品的广泛需求可以在一些行业就可以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有利于建立国际竞争优势;同时,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层次正逐步提高,且需求具有超前性,无形中对厂商产生一种压力,迫使在品质、性能、服务方面尽量持续改进, 从而形成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国际竞争能。

    三、相关和支撑产业状况,波特认为相关和支撑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相关的关系。波特十分重视“产业集群”,认为一国的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 而是与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发展的,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相关和支撑产业的同步发展。

    四、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波特反对传统观念中认为国内竞争激烈会导致资源消耗过度,不利于形成优势产业的观点。认为创造并保持产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关键因素是国内市场中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同国家的企业应采取适应本国社会经济环境的竞争策略、生产和管理方式,这样有助于提高本国国际竞争优势。

    五、政府和机遇两个辅助因素,波特认为从事产业竞争的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归根结底会反映到企业上。但是政府作为生产力要素的组织协调者,能够通过政策调节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机遇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它能够打破常规,如果运用得当,能够使落后的公司获得竞争优势。

    (第一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第二作者单位:合肥英孚英语学校)

    推荐访问:竞争优势 增长方式 加快 外贸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