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谈影响“后发高校”超越发展的因素及策略

    时间:2023-06-11 13:00:08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在当前高校发展中,“后发高校”并无先天的优势,但也并非有必然的劣势。“后发高校”应遵循大学理念,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机遇,转变发展理念,创新体制和机制,搭建人才平台,创新发展策略,实现对“先发高校”的超越。

    关键词:后发高校;超越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1)08-0012-02

    我国高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先发和后发两种结构模式。“后发高校”超越“先发高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新的发展时期,后发高校需突破传统局限,创新观念和发展策略,实施赶超战略。

    一、“后发高校”的内涵与特征

    “后发高校”的概念源自后发理论。美国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1962年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是借鉴、引进、模仿并依赖于先发的后发赶超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沃森1982年提出了“后发劣势”的观点。杨小凯解释了后发的诅咒,认为,要克服后发劣势一定要先做个学习成功制度的好学生。以林毅夫为代表的后发优势论指出,“虽然制度是重要的,但一个最优制度实际上是内生的,与发展阶段及历史、文化等有关”。总之,后发劣势理论强调了制度缺失的劣势,后发优势应着重借鉴先发的优势。但是一些高校由于忽略了对竞争对象的发展动态及自身发展时机的分析,使后发理论沦为静态理论,而非科学发展观。笔者认为,后发优势与劣势都不具有必然性,而是依赖于机遇而具有偶发性的,因此,后发是发展状态的表述。

    后发高校的概念来源于后发理论,是高等学校的一种发展状态,是相对于先发而言的参照系,而不应论其优劣性。“先发高校”是先发展起来的高校,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家重点高校。它是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服务社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校,且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高水平大学。它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综合性国家重点大学,二是部属行业的重点大学,三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国家教育部公布的“985”高校和“211”高校都属于“先发高校”。“后发高校”是相对于“先发高校”而言的,是发展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层次较低、科研基础薄弱、社会影响面较窄的本专科层次以上的普通高等院校。“后发高校”以地方经济发展形态为标准分为三大类别:一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普通本专科院校(地方性的),二是发展中地区的本专科院校,三是欠发达和边远地区的本专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也应归于“后发高校”之列。这些学校受办学体制、机制约束大,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科研实力薄弱,在国际、国内还缺乏影响力。具体说是:1)呈现了由规模快速发展所致的大跃进式,超越发展的起步缺乏内在的联系性。2)强调数量规模对内涵发展的支撑,内涵建设转型容易受制于规模。3)学科专业单薄,衍生能力不强,难于支撑规模拓展,难于支撑高水平科研。4)管理上带有集权化和强制性特征,过于强调各类资源的整合利用。

    高校由政策等环境所构成的优势实际是均等的,它们都必须在制度框架内把握超越发展的机会。而既定的体制机制决定了后发与先发结构的稳定性,后发并不存在所谓制度借鉴的优势。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展,“后发高校”的发展劣势也并非必然。

    二、“后发高校”超越发展过程中的因素分析

    如何超越“先发高校”,是“后发高校”发展中必须认真思考并亟须破解的核心命题。随着国家部属行业重点高校的地方共建模式的发展,使“后发高校”建设的处境更加窘迫。但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后发高校”提供了借机超越发展的或然因素。同时,区域经济及产业的发展也为“后发高校”、尤其是为沿海发达地区“后发高校”的超越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1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后发高校”的影响

    1)高等教育大众化把“后发高校”与“先发高校”的内涵建设、规模建设置于高等学校内部重构的相同起点,它们都面临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2)高等学校量的增长推动了“后发高校”质的变化,推动了高校教育观念、教育功能、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质量观念等的转变,使“后发高校”在某些方面有迅速接近先发高校的可能。3)教育分担成本的做法为“后发高校”发展提供了办学资金筹措的多元渠道,有利于积蓄力量。高校财政投资体制从政府包揽投资的单一财政拨款体制转变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通过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高校扩招为“后发高校”资金筹措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后发高校”在政府有限投入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实际,集中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内涵建设。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偏重精英教育的“先发高校”是一种冲击,却是“后发高校”蓄势发展的有利条件。

    2 市场化因素对“后发高校”的影响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高校自主办学、实现学术自由的机遇,市场化对“后发高校”超越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1)高等教育市场化,就是要改变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即以高教发展“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通过市场竞争和提高效率可改进、提高高等教育的服务。2)市场体制改革可引导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可赋予“后发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从而有可能在办学中充分发挥能动性,为“后发高校”的超越提供原动力。3)国家以及省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重新布局和调整,也要求“后发高校”在培养模式、专业调整、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转型,以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市场化有利于打破旧的体制格局,发挥“后发高校”没有发展包袱的优势,比较容易地树立起自主办学的现代大学理念。

    3 国际化因素对“后发高校”的影响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对高等学校现行的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专业结构、管理方式以及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形成了挑战。但是,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为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主要益处表现在:1)国际化是办学经费拓展的重要渠道之一。2)拥有广阔视野的高质量教师和学生,更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术质量的提高。3)可扩大到课程引进、学分互认和跨国办学等。4)先进的科技知识和观念,给“后发高校”技术模仿和制度借鉴提供了机会。5)国际化的高校办学主体将逐步由“国家一政府主导型”转变为“政府一院校协作型”和“院校主导型”。国际化是由各类高校来施行的,而这些大学自身有着重要的决策权力,并能够快速应对变化的环境,从而可进一步拓展高校的自主权,为“后发高校”超越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三、“后发高校”超越发展的策略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三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为“后发高校”冲破计划体制下的高校的稳定结构和超越发展创造了条件,为高等学校的秩序重建提供了机会。因

    此,“后发高校”应把握机遇,转变观念,创新超越发展策略,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

    1 转变高校发展理念

    1)要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基本趋势的前提是首先转变高校的发展理念,消除发展中的假想危机,破除庸俗的发展观念,抓住发展中的新机遇,合理定位,实现超越发展。所谓假想危机是由学龄人口递减产生的生源危机。由此导致各高校继续用精英的办学方式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待预期人口与当前办学条件的匹配,以减少投入的损失。2)金子元久认为,市场力量能够填补由政府有限的经费投入与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财政需求之间所造成的资源差距。市场竞争法则和自由原则才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本质特征,市场化是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变革之路。3)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以国际高等教育界通行的理念、准则和规范指导办学的,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可提高一国或者一所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准。“后发高校”在还没有完成在国内超越的前提下被逐渐引入到国际竞争的范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可推进建设速度,实现后发赶超。

    2 创新高校体制机制

    “后发高校”的超越发展,需要机制体制的创新。首先,“后发高校”的办学观念应尽快摆脱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树立市场观念,增强危机意识,以更加主动、灵活的姿态去调整和适应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其次,“后发高校”应摆脱传统体制下通识教育的影响,树立起实用教育的观念,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期望。斯坦福大学从一所地区性大学发展、成为的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学府就得益于实用教育的理念。最后,“后发高校”应具有高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决心和勇气。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后发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并没有退缩的空间和时间,“后发高校”的超越发展不能仅仅停留于技术层面的模仿,不能等待制度的成形,而应不失时机地创新发展,并不断地完善制度。欧美不少知名大学最初的发展转型是十分有益的借鉴。如斯坦福大学发展、成长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而土地的出租和管理制度、学术的市场化操作模式,是其创新制度实现后发超越的经验。

    3 搭建高校人才平台

    人才是所有高校建设的核心,也是“后发高校”超越发展不可逾越的基本条件。具体说是:一要有高水平的师资。梅贻琦认为,“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美国名校云集,大师众多,据统计,1901年~200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总数达658人,美国人就有280名。二要有高素质的学生资源。美国高等院校接收大批外国高质量的留学生。美国正规大学有4000多所,社区学院有1200多所,人口少,竞争激烈,而教育事业的繁荣主要靠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高素质的生源。在美国高校就读的外国优秀学生,不仅仅为奖学金所吸引,更重要的是,世界上一流大学一半以上在美国,它许多学科遥遥领先,甚至处于垄断地位,真正的人才是冲这个而来的。因此,人才渴望平台,平台凝聚人才,是高校发展的基本生态模型。

    人才是龙头学科的基本动力。高校的未来在于人才,要成为高水平的大学,必须有高水平的人才,故应致力于人才发展的平台建设。人才聚集及其平台的形成是中外高校超越发展中一个不可超越的条件。牛津大学以赛亚·伯林以其人格魅力和学术能力吸引了很多极为出色的教师加盟,吸引了许多学习政治哲学和思想史的优秀学生。斯坦福大学提出了学术尖端计划,吸引顶尖人才。只要有好的教授,他们就会吸引政府的投资,也会吸引研究生和有发展潜力的年青人。正是基于招揽出色人才和造就尖端科系的构想,特曼教授和校长华莱士·斯德林决定把斯坦福的土地变成金钱,以此聘请著名教授提升学科水平,也正是这一计划推动了斯坦福大学的制度创新和变革,并实现了后发超越。

    推荐访问:超越 因素 策略 高校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