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明刻孤本《清署经谈》概述及学术研究价值述略

    时间:2023-06-14 19:55: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zoޛ)j馟iiM;uii^{O_}_駾5iiמ}ۭ}zn׭wi׭M?^m}}书记”(朱文)钤印。“池北书库”为清初著名学者、藏书家王士祯所用印章。清人著名金石家刘喜海《渔洋山人池北书库藏书目》载,“国初新城王阮亭尚书池北书库藏庋之富,甲于山左,且以载书一图更传为美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蒋寅“历年阅读所及,见知渔洋藏书存世及经前人收藏的已有62种”。[3]可见,倾注了王士祯毕生心力的藏书绝大多数早已散落。清光绪年间,这一“孤本”已辗转被藏书家收藏。“民国二十年冬天(1931),傅孟真先生得一书于北平书市”[4],此书收入了当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后转运至台湾。全书16卷,半叶9行,每行18字,近二十万字。书前有作者天启三年春自序:“先后留京二十年,其后又家居十年”乃成进士(先后在京城住了二十年,以后又在那儿安家住了十年,才考中进士)。序末落款:“天启癸亥季春朔旦,西粤马平王启元序于玉署之丽泽轩”。“玉署”为翰林院的别称,当时王启元在翰林院就职,此书应为他告老还乡前刊刻于京师。

    3.3 《清署经谈》回归故里

    该书回归故里纯属偶然。2003年8月,柳州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接待一位来自台湾新竹“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生黄撰禧,他借放暑假之机,自费从台湾来到王启元的故乡柳州收集资料,当时历史文献部工作人员热心为他提供相关资料,并在交谈中得知:他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获得王启元《清署经谈》的扫描件。这一信息让工作人员大为惊喜,经商谈,他答应回台湾后复制一份给柳州市图书馆,果然不久他将《清署经谈》复印本寄来。这部书详细地记载了王启元对古代各大经书的注解,是一部反对心学、批判“天主教”、提出要回归原始儒家经学思想的著作,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就地方文献而言又有着重要的传承价值和文献价值。此书后经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以影印方式出版,使这部从未见于柳州乃至广西地方文献记载的乡贤著述得以流传,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4《清署经谈》学术研究价值

    王启元以毕生精力完成的《清署经谈》是明末清初儒学宗教化思想的一部较为奇特的书。明末政治变动频繁、社会矛盾激化、经济日趋封闭,加之西学东渐背景下西方近代科学思想传入,人们对于传统儒家文化发展趋向的判断更多的是迷茫。而处于这一社会思潮更迭期的王启元,他在《清署经谈》一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显现出“破”与“立”的综合现象。

    王启元反对陆王心学,批判“天主教”。提出要回归原始儒家的经学思想;然而他又以邵雍的“元会运世”理论作为根据,在宇宙论及本体论的论述中,时常引用宋儒的说法[5]。王启元表现出来的思想对研究晚明文人探索社会出路具有重要意义。

    《清署经谈》自问世后300多年间,一直没有进入学术界的视野。民国二十年因陈受颐先生的一次偶遇并撰文,该书首次被学者研究,其后似乎又销声匿迹,直至1998年学者王泛森撰文有所提及,2003年台湾新竹“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生黄撰禧撰写毕业论文专门研究。该书回归故里影印出版后,才陆续引起大陆学者的关注,以下是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论断撷英:

    (1)“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陈受颐先生撰文[4],除对《清署经谈》一书来龙去脉作了简介之外指出:他著书的宗旨,在于报国而不在于争名,然而当时的朝政、士风,哪里会注意到王氏的言论,王氏虽然有宗教的热诚,虽然有另写别篇的愿望,然亦不过空存愿望而已,并指出这是一本卫道的书,主张糅合政教以建立理想的新儒家宗教,称著者王启元的思想自成系统,不大依傍前人。陈教授认为:《清署经谈》系统整然,王启元详说重新建设一整套儒教神学,立论与宋、元以来道学家著述根本不同,其将儒教神道化、原始化;对于后世之儒批评十分严厉,对百家二氏的详论比较宽大,以为二氏百家不能僭越儒教;指斥三教汇通之说。从目前所见研究文献,陈教授这一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2)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王泛森先生撰文,“详细论述了明末清初出现的儒家宗教化现象, 首先谈到明万历年间的王启元以非常复杂的体系, 试图将儒家神道化, 要改儒家为宗教, 他反对天主教, 欲建立孔教 ……王启元却说孔子是上帝的代言人……”[6]。

    (3)“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生黄撰禧撰《王启元〈清署经谈〉在晚明思想史上的意义》[7],接着陈、王两位先生的研究,就《清署经谈》在晚明思想史上的意义做一番讨论,以期获得结论,对阐述晚明儒学思想的演进,填补一小部分空白。

    (4)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王定安撰文[8],除引用王泛森先生《明末清初儒学的宗教化——以许三礼的告天之学为例》一文的研究学说,对儒家 “宗教性”问题的发生,指出:“王泛森注意到了, 只是没有做出断言……”。由此得出:在明清之际, “西学” 与儒家已互相激发,儒家宗教化的事实还发生了, 从那时起儒家“宗教性”就是真问题,真历史的结论。

    (5)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撰文[9],通过对王启元《清署经谈》进行剖析得出:“《清署经谈》是要确立以‘天子’‘上帝’‘孔子’为至尊的崇拜对象……列祖列宗亦应列入‘至尊’行列。作者是企图化儒学为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建立一个政教一体的社会。”

    (6)三亚学院社会发展分院陈彦军撰文[10],天启进士广西马平人王启元覃思二十年作《清署经谈》,目标是将儒家改造为政教合一的国教体系,其拟定的神龛,中奉天,左奉孔子,右奉明太祖。

    (7)北大哲学博士郑安德撰文[11],提出的观点是:利玛窦去世(1610年)之后约十多年,王氏在其《清署经谈》中,响应天主教的天主观,首次提出“孔教”之上帝观:天地有上下之定位、中外之位象,而握天地之大权,则惟上帝。王启元的复兴儒学以儒教的宗教化、儒教学价值取向上的原始化为特色,处处显示了受到利玛窦的启示和影响。王氏以“中国原有之上帝”为口号的神道化儒学思想可以看做是16世纪中国儒家对天主教的有力挑战后作出的思想调整。

    5结语

    《清署经谈》表现了晚明知识分子的思想挣扎,作者想通过化儒学为宗教,建立一个政教一体的社会体制,以为岌岌可危的王朝寻求出路。这对我们研究晚明儒教思想变迁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对本地方人文思想的传承及乡邦文化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

    [2] 辞海编撰委员会.辞海[K]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164.

    [3] 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65.

    [4] 陈受颐.三百年前的建立孔教论:跋王启元的《清署经谈》[J].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1936,6(2):133—162.

    [5] 超星数字图书馆[DB/OL].[2012-12-12].http://nlc.gov.cn.

    [6] 王泛森.明末清初儒学的宗教化——以许三礼的告天之学为例[J] .新史学,1998,9(2):89—123.

    [7] 黄撰禧.王启元《清署经谈》在晚明思想史上的意义[D] .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1—119.

    [8] 王定安.儒家的“宗教性”:儒教问题争论的新路径[J] .历史教学问题, 2008(4):30—36.

    [9] 吴震.明末清初地方儒者的宗教关怀[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13.

    [10] 陈彦军.理解儒教的途径——读葛兰言《中国人的宗教信仰》[J] .博览群书,2011(2):15—1.

    [11] 郑安德.基督徒的上帝与中国人的上帝——“陡斯”的中国名称:明末基督教神名之争[DB/OL].[2012-12-22].http://.

    推荐访问:孤本 学术研究 概述 价值 清署经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