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理解,沟通,交流

    时间:2023-06-17 09:2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2009年7月1日至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主办、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协办的第三届民族宗教论坛“穆斯林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颐和宫酒店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和北京、上海、江苏、陕西、山西、甘肃、宁夏、西藏等地的中外学者和民族工作者、宗教界人士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0多篇,共分6个专题,20多人进行了大会发言和讨论交流。

    “宗教变迁与新时期宗教界人士积极作用”专题有4位学者发言。金宜久较系统地回顾了建国后我国开展伊斯兰教研究的过程和改革开放后几次伊斯兰教学术研讨会的情况,评价了近年来学术界所取得的优秀成果,阐述了学术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李向平从精神鸦片、社会适应、宗教文化、社会资本等基本概念,梳理和讨论中国宗教工作、中国宗教管理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当中的基本变迁,认为改革开放使宗教由“毒品”变成了“药品”,随后又经历了适应论、文化论、社会论三个阶段。李健彪客观地回顾了陕西的伊斯兰教在中国伊斯兰教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论述了清同治元年“秦不留回”的屠杀政策使陕西的伊斯兰教几乎消亡,研讨了民国年间外籍穆斯林迁居陕西和伊哈瓦尼、赛来菲耶的传人,探讨了延安时期陕北伊斯兰教迅速恢复的具体原因和基本概况。定纪平从伊斯兰教教义出发,围绕应该发挥作用、能够发挥作用、怎么发挥作用,提出要发挥榜样作用、讲真话,要履行建言职责、说实话。

    “伊斯兰教和谐思想及价值观”专题有4位学者发言。马贵平从人与神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宗教与宗教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阐述了伊斯兰教的价值观和和谐理念,以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赵宝贵从伊斯兰教教义出发,认为两世吉庆的价值观是伊斯兰和谐思想的精神源泉,只有命人行善、止人作恶才能从“家庭和谐”逐渐达到“社会和谐”。槐亚婷、哈宝玉梳理、解读、诠释了王岱舆伦理道德的“三品”学说,包括道德主体“三品”(即有有“三品”、性命“三品”、利害“三品”)和道德实践“三品”(即正教修道“三品”、忍“三品”、孝“三品”),并与儒家相关思想进行比较,探究了伊斯兰与儒家精神的相通性。马媛媛、韩中义王岱舆的妇女伦理思想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分析了王岱舆的伊斯兰教妇女伦理体系以及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女性观的横向联系,认为凡与儒家伦理思想不相违背的伊斯兰教基本原则,王岱舆全盘予以吸收;凡与儒家伦理思想相违背的伊斯兰教基本原则,王岱舆会作出新的解释,使其既符合儒家伦理的传统,又符合伊斯兰教的基本原则;王岱舆的妇女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交融特征。

    “民族关系与宗教对话”专题有4位学者发言,丁宏从历史与现实的回顾中总结出影响回汉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历史记忆、杂居、文化误解,认为对伊斯兰文化的“封闭”是造成“文化误解”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呼吁在中国进行伊斯兰文化知识宣传的必要性。萧希殉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组织的“田野调查”人手,认为实现不同宗教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了解是化解不同文化和信仰之间误解和矛盾的主要途径。赵国军认为我国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伴随着各族穆斯林的发展历史,其传承方式,由最初始的家庭形式,发展到当今以家庭和清真寺为主,并通过与经堂教育、新式教育、报刊、社区和网络传媒、汉文译著与学术研究著作文本等形式在互动、互补中共同实现了我国当代伊斯兰文化的传承。马文超着重回顾了建国以来回族穆斯林在中阿民间外交中的作用和历史贡献,探讨了目前民间外交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穆斯林经济及现代化”专题有4位学者发言,马新芳通过详尽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西安回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提出了回族经济社会新的发展思路,认为要开发利用民族旅游资源,发展清真饮食业和食品加工业,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护和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王超围绕西安回族聚居区的发展,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提出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文化的变迁与创新是民族聚居区发展的症结所在。白凯通过结构方程的方法,分析了入境游客对西安回坊伊斯兰传统社区的情景认知及评价·从实证层面初步构建了城市民族旅游社区外部认同的结构维度。蔡宇安、范婧婧对西安回族餐饮业的源流、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通过详尽的田野调查,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清真餐饮业如何才能既保持其传统性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问题。

    “穆斯林流动人口及移民研究”专题有4位学者发言,李琪,从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家乡认同、国家认同的角度,认为平安和谐是中亚陕西村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文化认同的核心,中原文化是中亚陕西村回族身份认同的历史凭证和延续之源,对外“输出”、对内“引进”是中亚陕西回族走向未来的发展路径。王国杰,论述了沙俄政权接纳数千陕甘穆斯林移民的深层次原因。尤佳,通过详尽的田野调查的统计,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制约流动穆斯林城市经济生活适应的各种因素,认为流动穆斯林社会适应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改变,也需要流动穆斯林个体的主动转变。祁莉霞,通过对兴泾镇多元文化认同的解读,从人类学的角度,为促进族群间的良性互动、移民社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现实依据。

    “西北穆斯林文化”专题有2位学者发言,王欣研究了社会转型期牧区民族文化价值体系的建设,认为只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宗教在新疆牧区社会稳定、文化转型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马桂芬,以甘肃临夏州广河县太子寺胡门拱北为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通过伊斯兰教“尔麦里”活动中门宦穆斯林妇女在“尔麦里”中扮演的角色,探讨“尔麦里”仪式对当地穆斯林妇女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门宦穆斯林妇女的宗教行为和宗教生活。

    这次研讨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涉及宗教政策的演变、回族的历史、伊斯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中外关系、穆斯林流动人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方面。二是参会人员范围广,既有中外学者、教授、专家,也有长期从事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的政府官员,还有宗教界人士和在读的博士生。三是学术研究的方法多样,会议的论文涉及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方法既有严密的考证、详细的统计,也有田野调查、数据模块的分析。四是学术与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不少论文围绕现实问题展开研究,有建议有对策,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与现实结合。五是讨论深入,每一场专题发言之后,都安排有较充分的大会讨论时间,中外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不同的观点得到了很好的交流,达到了会议的预期目的。

    推荐访问:沟通 理解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