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我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标研究进展综述

    时间:2023-06-17 15:2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 对近年国内国外在先行经济指数体系构建等方面的重要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以综述形式反映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important literatures about leading economic index system structuring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reflects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is area.

    关键词: 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国民经济;区域经济

    Key words: macroeconomic;leading-index;national-economy;regional-economy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35-01

    1先行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

    先行指标作为一种指数预测方法,在预测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经济本身在客观上存在着周期波动,同时在波动过程中,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指标率先暴露或反映出来。所以,运用这些能够显示经济体运行态势变化的先行指标来揭示未来经济的景气状况是可行的[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预警监测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从80年代以来,我国也一直在研究建立先行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试算先行指数,以期更好地预测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从以往的结果来看,国家一级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省一级,则较少进行这项工作。我们对地区经济运行态势的把握,主要还是参考经济增长率指标。但是,经济增长率指标本身不具有先行性,而且,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从2004年起,省市一级不再按月发布地区GDP数据。在这种形势下,编制区域性经济运行监控的先行指标体系,作为地区经济短期波动的监测依据,从而为政府、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2我国先行指标体系发展

    我国景气循环问题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至90年代中期,先行指标研究起步和发展阶段。我国的先行指标体系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先行指标的研究建立在西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基础与西方景气指数方法相结合,形成中国先行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在数据处理、模型建立、指标遴选、指数合成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随后,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等政府机构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促进了先行指标方法在宏观和微观领域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先行指标研究调整阶段。在这个阶段,先行指标研究热潮逐渐退去,部分先行指标因预测准确性较低停止发布,同时一些机构又开始了指标整合、遴选方法、预测范围等方面的新的尝试。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一些基础性工作中,如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数据处理方法,建立或完善先行指标信息源等。

    3我国先行指标研究成果

    石良平对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基本结论:中国经济存在着明显的增长型循环波动,但是这种波动不是有规则的周期性波动,也就是说波动的峰和谷不会在若干时间后固定、重复的出现[2]。

    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王洛林主编的《经济周期研究》一书,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周期产生的外在冲击与内在传导机制,特别是其中的产业关联机制,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前向、后向连锁效应和阻尼效应,为我们定性分析经济运行先行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3]。

    先行指标的遴选方面。李宝瑜集中介绍了目前国内关于先行指标遴选的常用统计学方法,包括峰谷对应法、时差相关分析方法、马场法和K-L信息量法[4]。

    张守一、葛新权和林寅在《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新方法论初探》中,分别介绍了先行指标遴选的灰色关联度法、模糊贴近度法和判别分析法[5]。

    2004年,国内先行指标研究的权威高盛公司合成了中国宏观经济监测的高盛经济活动指数和高盛先行指标。不仅考察出先行指标稳步领先宏观经济运行12个月,而且能够预测出未来经济扩张或收缩的量级[6]。

    北京市统计局丁文斌博士引进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做法,合成了北京市先行经济指数,该指数是国内第一个地区经济先行指数,在试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7]。

    4中国先行指标体系建设展望

    如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研究和应用,其中,美国对整个先行指标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相应的基础理论、实际应用等方面一直处在世界前列。先行指标体系的发展几经周折,但其方法日趋成熟。不少专家都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波动幅度逐渐减小,以及世界性大衰退危机的逐渐小时等利好因素都与宏观经济的跟踪监测和及时预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国内关于先行指标的研究都不失为有益的尝试,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内对先行指标和先行指数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内容上,省一级经济先行指标研究严重落后于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监测体系的研究;方法上,局限于时差相关分析和K-L信息量两种方法,并且基本上没有脱开景气指数方法的框架,固定在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三模式联合预测上;成果上,有深度的、比较权威的论文和专著较少,且集中在介绍西方国家的指标体系上。中国的先行指标体系建设起步晚、进步快,但受统计指标规模、口径、时间跨度以及经济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曾一度陷入低谷,时至今日仍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与美国等走在前面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建设还有相当漫长的路程[8]。

    参考文献:

    [1]马立平.宏观经济监测与先行指标的设计[J].北京统计,2002(1).

    [2]马良平.景气循环预警方法的理论思考[J].财经研究,1992(5).

    [3]王洛林.经济周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李宝瑜.国民经济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张守一,葛新权等.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新方法论初探[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8).

    [6]Introducing the CEMAC-Goldman Sachs Coincident and Leading Indicators for China[J].Asia-Pacific Economics Analyst,2004 (11).

    [7]丁文斌.北京先行经济指数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8).

    [8]晏露蓉,吴伟.借鉴和思考:国内外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比较[J].金融研究,2005(9).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宏观经济 先行 综述 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