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破解新形势下警民关系难题的思考

    时间:2023-06-18 08:4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这是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安机关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一根本路线受到了极大冲击,面临重大考验。

    公安工作在许多时候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网络炒作、暴力袭警、警民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执法环境不断恶化,搞好警民关系成为公安机关十分头疼的问题之一。有些人产生了群众路线“过时论”,认为时代变了,群众变了,警民关系不可能搞好。有些人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产生了新形势下的“唯武器论”,认为高科技可以包打天下。

    2010年以来,清徐县公安局连续三年坚持把“铸造两把利剑,打造首善之区”作为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坚持一手走群众路线、铸造人民群众这把利剑,坚持一手抓科技强警、铸造科技这把利剑,较好地处理了“群众”和“科技”的关系。三年来,全县各类案件大幅度下降,刑事案件每年以超过22%的幅度下降,治安案件每年以超过43%的幅度下降,信访案件每年以超过38%的幅度下降,交通、火灾安全管理事故每年以超过21%的幅度下降,队伍管理连续三年实现无违法违纪、无投诉上访、无网络炒作、无新闻曝光事件,走出了刑事犯罪“严打—反弹—再严打—再反弹”、队伍管理“整顿—反复—再整顿—再反复”、信访稳控“接访—稳控—再接访—再稳控”的“三个怪圈”,实现了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清徐县公安局在全县政风行风评议中一下跃居全县第二,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名列全县第一,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达93.1%,位居全市10个区县第一。2013年,清徐县又被评为全国55个平安县之一,实现了首善之区的工作目标。清徐公安以群众满意的好效果回答了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如何走群众路线,警民关系可不可以搞好的问题。

    剖析清徐县公安局三年来在探索创新新形势下公安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做法,大体可归纳为实施了五项工程。

    第一项工程:实施了覆盖全县的治安志愿者工程,破解

    了组织群众这个难题

    毛主席说过,战争之伟力的深厚基础在民众之中。在与清徐县公安局民警的座谈中他们感到,稳定之伟力的深厚基础也在民众之中。只要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维护稳定的正能量就会成几何级爆炸式增加。他们认为,现在群众不是不愿管事,是没有一个组织把他们组织起来管事。现在群众也不是没钱就不干事,从生活上考虑只是不愿贴钱干事。“适当的组织+适当的政治动员+适当的补助”完全可以把群众组织起来。这个适当的组织就是治安志愿者。

    2010年8月,清徐县公安局以治安志愿者的形式,组建了5000名治安志愿者队伍。在给予适当的补助上,他们分为A、B、C三类。一是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的补助标准,在县城组建了100名A类治安志愿者巡防队伍,在巡警带领下对县城进行网格化24小时巡逻控制。二是组建了2000名B类治安志愿者巡防队伍,由乡镇、农村和有关企业补助200—500元,一个派出所一个大队,一个村一个中队,派出所所长是大队长,社区民警是中队长。派出所民警带领在重点时段和重点场所开展巡逻。三是在全县各行各业、各村、各社区培建了3000名C类治安信息员,实行“勤观察,勤记录,勤报告”的“三勤”工作法,第一时间收集社会面动态信息,实行一事一奖励。在政治动员上,他们采取了每周开会、定期培训、及时关怀的方式,许多治安志愿者以每周到派出所开会为自豪,认为自己是半个“公家人”。一些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志愿者得到的奖励甚至超过了一年的种地收入。一些有困难的志愿者及时得到了组织关怀,热情日益高涨。

    5000名治安志愿者成为全局300名民警连接全县34万人的纽带,每位民警身后平均有15名群众在为公安机关工作,公安工作的触角和根基深深扎在了群众之中。三年来,治安志愿者队伍共提供重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线索600余条。这支队伍除收集社情敌情、日常巡逻防范外,尤其是在处置突发事件和上访闹事事件中,成为民警和群众的中间人。民警指挥、志愿者出面,激化不了矛盾,还能平息了事态,大家评价他们“游击队胜过了正规军”。2012年7月16日晚,清徐县西谷乡碱场营村突发800余村民围攻法院和乡政府工作人员事件,在县公安局统一指挥下,仅靠派出所7名民警、5名B类志愿者巡防队员、9名C类治安信息员出面疏导群众,劝走闹事者。由于志愿者人熟情况熟,平时威信高,十几个人就妥善处置了事件,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二项工程:实施了“五必访”工程,消除了群众对公安

    民警的隔阂和误会,最大限度弥补了对群众

    的感情欠帐

    由于诸多原因,有的案件和事故,公安机关费了很大力气,但是就是破不了,正义得不到伸张,罪犯得不到惩处,损失得不到弥补,受害群众有意见、有怨气。对上访人员、贫困户、治安积极分子,有的敏感时期需稳控民警才上门;有的逢年过节民警才慰问。群众认为是民警有用才找上门来,是“作秀”才做工作。针对这一情况,2010年底,清徐县公安局结合实际,确定了上访人员、未破重大刑事案件受害人、未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受害人、全县最贫困群众、全县治安积极分子等五类对象,全警开展“五必访”工程。不等群众找上门来,不等敏感期,不等逢年过节,实行包案局领导或办案民警定期回访、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定期上门解决生活困难,要求民警多想自己工作不到位的地方,多采取一些真诚行动来弥补他们精神和心理上受到的伤害,要多想想怎么通过公安机关的努力来体现公平和正义,多说贴心话,多办暖心事。

    三年来,清徐县公安局定期对370名上访人员、42名未破重大刑事案件受害人、37名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受害人、1200名困难群众、5000名治安志愿者定期走访,对生活困难人员主动帮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通过定期回访,民警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增加了做好工作的责任、压力和动力;受访群众不同程度地消除了误解和猜疑,感受到了公安机关的辛劳、诚意和关心,增强了信任和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实际困难的解决,赢得了群众,争取了民心,化解了矛盾。王答乡龙家营村民龙耀斌之子1997年因交通事故致残,因赔偿问题15年不间断上访。包案局领导设身处地为上访人着想,多次到其家中回访,带去生活慰问品,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力量筹集到17万元的救助资金,解决了赔偿问题。龙耀斌深受感动,主动写下了息诉罢访保证书。2012年12月30日晚,集义村村民李XX交通肇事后畏罪外逃,死者家属情绪激愤,准备组织亲属集体上访。办案民警在全力抓捕逃犯的同时,深入受害人家中一次一次回访,安抚受害人情绪,促成了民事赔偿问题的妥善解决,随后又动员嫌疑人李XX投案自首,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回访就是一种姿态,就是一种态度,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好抓手。

    第三项工程:实施了农村社会治安“五个全覆盖”工程,

    靠平安温暖民心、赢得民心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之中,由于警力不足,信息不灵,加上基层组织功能弱化,导致小事没人管、小案没人破,往往等到小事拖成大事,小案变成大案,矛盾引发冲突,才能引起重视,群众意见很大。为解决这一问题,2012年,清徐县公安局在全县188个村全面完成了以社区警务室为中心,全面建立视频监控、巡防队伍、治安信息员、外来人口管理站、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农村社会治安“五个全覆盖”工程。真正把派出所搬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全力实现小案小事不出村,大案大事不发生,矛盾事件不上交的目标。

    一是每村一套视频监控成为公安机关永不眨眼的“千里眼”。全县188个村安装了782个监控探头,在农村地区实现这一目标,应当说难度不小,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公安机关前期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辖区群众高兴地称赞:视频监控全覆盖,清徐进入安全带。

    二是每村一个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成为群众随叫随到的“和事佬”。选任了196名热爱公益事业,在群众中有威信、有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民警助理,常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今年2月,王答乡常家庄村社区民警助理王志德在街谈巷议中了解到本村十余户人家因村委会未按期交付住宅小区问题,准备联名到省市上访告状的情况后,立即向社区民警报告,并利用自己的声誉和威信,挨家挨户做工作,促使村民放弃了上访告状的想法,坐在警务室中平心静气地解决了问题。

    三是每村一个外来人口管理站,成为防堵不法人员的“照妖镜”。269名外来人口管理员按照县局外来人口“六个一”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全县外来人口犯罪下降70%以上。

    四是每村一支巡防队,扎起了违法犯罪分子难以逾越“铁篱笆”。通过规范、充实、整顿、培训,全县188支2000名巡防队员统一标识、统一装备、统一制度、统一培训、统一考核,建起了严密的防控网络,守住了太原的南大门。

    五是每村一批治安信息员,成为公安机关掌握社情民意和治安动态“顺风耳”。县公安局编印了《治安信息员“三勤”工作法》,对全县3000名治安信息员普遍进行了一次轮训,使大家会工作,敢工作,成为维护全县治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012年7月27日,集义乡大常村“活立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受害人胡凤兰跳房自杀后,该村30余名“活立木”受害群众准备到县委、县政府上访。村治安信息员第一时间获悉情况,使公安机关掌握了事件处置的主动权,成功化解了这一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群体事件。

    农村社会治安“五个全覆盖”工程,带给群众的是平安、方便、快捷,公安机关赢得的是群众满意,构筑起的是“民警+群众+科技”三位一体的铜墙铁壁。

    第四项工程:实施了“到群众中去,破解五大难题”工程,

    通过一帮一结对子,最大努力地帮助群众

    为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公安机关和全县稳定的难点热点问题,改变一门心思抓案件侦查、抓事件处置、抓人员稳控的被动局面,清徐县公安局主动为党委政府分忧,主动为稳定大局担责,2013年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在全局300名民警中开展了“到群众中去,破解五大难题”活动,目标是化解300起信访案件,帮教300名“两劳”释放人员,帮教300名治安积极分子,化解300起矛盾纠纷,帮助300个贫困家庭。

    一是全局每个民警至少化解一起信访案件。三年来,清徐县公安局从维护稳定大局的高度出发,对信访案件不论是否涉及公安机关,都坚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逐一化解了全县的重点和历史遗留信访难题。今年又乘势而上,继续把清理信访问题作为民生警务的重点,对全县300起涉及各个领域的信访案件一包到底,各级领导专挑重担、专攻难点。目前,已成功化解信访案件96起。

    二是全局每个民警帮教一名“两劳”释放人员。本着将全县300名“两劳”释放人员“扶上马、送一程、争做对社会有贡献人”的目标,科所队长们承担了全县最危险的26名“两劳”释放人员的帮扶任务。网监科副科长程艺将装潢一新的新房免费借给无房的“两劳”释放人员居住,帮助其度过了出狱后的不稳定期。东于派出所教导员李国栋定点帮扶“两劳”释放人员闫中发,自筹资金为其蔬菜大棚送去地膜、化肥、种子等农资,帮助他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已帮扶转化210名,

    三是全局每个民警布建一名外来人员治安信息员。针对外来人员流动性大、老乡观念重、与本地人员交往少的特点,组织民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员工作对象布建为治安信息员,进一步加强了公安工作的基础,延伸了工作视线和触角。今年已新建治安信息员103名。

    四是全局每个民警至少化解一起矛盾纠纷。局领导每人分包一个难点村、重点村,全局民警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取得了群众信任,截止目前已化解矛盾纠纷89起。

    五是全局每个民警至少帮扶一户贫困户。上访老户王爱已80多岁,1958年因一起反标案件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被平反后疾病缠身,生活一直无着落,走上了漫长的上访路,并扬言如不解决将要死在北京。帮扶民警多次协调马峪乡刘家园村某养殖专业合作社,对王爱予以资助,解决了其生活来源问题。通过一系列真诚的帮扶行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个别群众中存在的仇官仇警心理,也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民警的群众观念,取得了双赢效果。

    第五项工程:实施了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的“阳光工程”,

    让群众有意见随便提,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主动适应法治社会进程、主动适应公平正义要求、主动适应科技信息创新,民生警务工作才能不断与时俱进。三年来,按照最方便、最直接、最有效、最管用的原则,清徐县公安局搭建了阳光网络、阳光短信、阳光评警、阳光办证四个联系群众和接受群众监督的平台,让群众有意见、有怨气、有困难能得到最方便、最快捷的反映和解决。

    一是搭建了阳光网络平台。在清徐县公安局门户网站——“马天民”警务室设立阳光警务室,在清徐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平台开通局长热线、局长信箱、网上投诉、业务咨询、民生诉求、网上评警等栏目。把网址通过电台、报纸、手机短信向社会公布,并张贴在每个办户、办证、办案、接待群众的窗口。每个科所队、每名民警网上向群众做出公开承诺,网上公开办事制度、办事内容、办理责任、办结时限,网上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网上给群众答疑解难,网上接受群众投诉。三年来,网络平台共受理网上咨询求助548件,办理业务187件,网上征求意见建议 260条,全部一一回复。

    二是搭建了阳光短信平台。清徐县公安局上门实名收集了全县12万余条手机号码,建立了公安短信平台。短信接受群众报警求助,短信为群众发布安全提示,短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短信接受群众投诉。三年来,短信平台共发布短信1200万条。

    三是搭建了阳光评警平台。把每周三定为法定开门评警日,每周局领导参加,以科所队为单位轮流组织一次阳光评警活动,每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地单位、群众代表到公安机关通报近期工作,征求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实行了局党委成员包全县重点村、派出所民警包乡镇重点村制度的上门接受群众评警制度。要求每个民警入村,做到“五个一”。即开一次会、吃一顿饭、住一晚上、办一件事、写一篇调研报告。

    四是搭建了阳光办证平台。针对群众反映办户办证不方便的问题,投资32万元在县城繁华地段设立便民设施齐全、宽敞明亮整洁的阳光集中办证大厅,集中为群众办户办证办照,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清徐县公安局三年来实施民生警务“五项工程”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事实证明,新形势下实施民生警务、打造亲民公安,必须创造性地坚持群众路线。主要感受和体会是:

    一、搞好警民关系,首先要解决对群众路线的定位问题

    清徐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实践证明,稳定之伟力的深厚基础在民众之中。清徐警民关系显著改善的实践证明,只要用心,只要方法对头,群众工作就能做好。一手抓群众路线,一手抓科技强警,手持两把利剑,才能担负起新形势下维护稳定的重任。群众路线“过时论”、只抓科技的“唯武器论”都是片面的。定位问题的另外一层意义是要把群众定位在最广大普通群众上,而不是定位在干部和大款身上。清徐县公安局明确要求干警要做到“三少三多三谨慎”。即下乡驻村少与大款联系,少与领导干部联系,少于家族势力大的人联系;多与贫困户联系,多与“两劳”释放人员联系,多与上访户联系;到村里参加婚丧嫁娶要谨慎,参加村干部和老板的宴请要谨慎,确定帮扶的贫困对象要谨慎。防止他们用民警的身份“摆场子”,强化群众仇官、仇富、仇警心理。

    二、搞好警民关系,主动权始终在公安民警手里

    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警民关系紧张,公安成为网络炒作焦点、社会关注热点的形势下,清徐县公安局始终叫响要坚持靠寒冬酷暑巡逻感动民心,靠冲击“有案必破”鼓舞民心,靠诚心服务温暖民心,靠及时沟通交流争取民心,靠敞开大门接受监督宽慰民心,以真诚感动了“上帝”,赢得了民心。

    群众看到寒冬酷暑、深更半夜在街头巡逻的民警后,内心被感动了;一些上访人员、“两劳”释放人员被民警一次又一次地上门走访和沟通打消了怨气,对公安工作理解了;一些刑事案件的受害人看到公安民警为了给自己破案挽回损失、伸张正义,蹲坑守候、南征北战、历经艰辛深深感动了;一些治安积极分子、老党员、贫困户从公安民警送去的关怀帮助中感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他们一颗冰冷的心也被温暖了。一次次地巡逻、一次次地走访、一个又一个案件的破获、一次又一次扶贫济困,搬走了挡在警民之间的王屋、太行两座大山。这些事例充分证明,在搞好警民关系上,只要主动去做,真诚去做,坚持不懈地去做,就会有感动“上帝”的那一天。

    三、警民关系的好转,迎刃破解了公安工作面临的诸多难题

    一是迎刃破解了警力不足的难题。清徐县共34万人,警力配备不到万分之十。有了治安志愿者做后援,一个300人的公安局背后就有了5000名的辅助力量帮助公安机关工作,无论是侦查破案,还是巡逻防范;无论是安全保卫,还是处突维稳,任何时候不再感到警力不足,真正体会到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

    二是迎刃破解了处置上访闹事和群体性事件的难题。处置上访闹事和群体性事件是目前全国公安机关普遍面临的难题,从瓮安事件到启东事件,都有着深刻的教训,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清徐县局的经验表明,有强大的群众工作作后援,第一感觉是信息灵了。公安机关能够在第一时间把上访原因、策划过程、挑头人物摸得清清楚楚,做到心中有数,不再打无把握之仗。第二个感觉是民警说话管用了。通过回访活动、帮扶活动,民警与大部分上访户建立了感情联系,打个电话、聊上几句、拍拍肩膀、挽上手臂就能把事件参与人员带离现场,爆发警民冲突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第三个感受是支持民警的人多了。在处置大规模突发性事件的过程中,社区民警助理、治安信息员、B类巡防队员不仅在警民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带,而且能够迅速投入疏导疏散工作,达到减少规模、减少对立、平息事态的目的,几个游击队员胜过了一个正规排、正规连。

    三是迎刃破解了公安民警被炒作、被曝光成为社会焦点的难题。在自媒体时代,公安民警被炒作、被曝光已经成为常态。民生警务“五项工程”的实施,一方面赢得了民心,提高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树立了公安队伍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畅通了接受群众监督的渠道,工作中的不足随时可以得到纠正,伤害群众的地方随时可以得到弥补,防止了小事变大和舆论炒作。

    四、搞好警民关系,关键在民警对群众有真感情

    如果民警带着“群众路线过时了,群众都是刁民,群众工作务虚,联系群众就是联系有钱人和大款”这样一些心理去做群众工作,不仅做不好群众工作,而且会适得其反。

    民生警务“五大工程”的实施,民警们普遍有三个方面的突出感受:一是对群众受到侵害的疾苦有了感同身受。发了案后,公安短信平台第一时间向全局通报案情,派出所马上有了防范压力,刑警马上有了破案压力。在压力之下,民警对群众人身财产受到损失和希望公安机关尽早破案的迫切心情感同身受。二是对自己工作不到位引起群众上访投诉有了内疚耻辱感。“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发生了上访、投诉事件,要么是民警工作有问题,要么是和群众的沟通有问题。通过时刻关注群众评价,民警普遍把群众不满意作为自己的耻辱,增强了工作的内趋力。三是对人民群众对自己工作的不信任、不支持有了失落距离感。每次群体性事件发生前和安全管理事故发生前,民警没有及时获取信息,就会觉得工作还没有做到群众心坎上,群众对自己还不信任、还有距离,在下步工作中就会主动加压加力。事实证明,只要每个民警带着浓厚的草根情结、百姓情结去做群众工作,警民和谐的春天就一定能够到来。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 难题 警民 思考 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