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意思6篇

    时间:2022-10-16 16:00:50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意思6篇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意思 教育研究 2016年12月 256浅谈家校共育的意义及策略 陈勇(重庆市酉阳县桃花源小学,重庆,409800)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学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意思6篇,供大家参考。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意思6篇

    篇一: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意思

    研究

     2016 年 12 月

     256 浅谈家校共育的意义及策略

     陈勇(重庆市酉阳县桃花源小学,重庆,409800)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校共育,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协调家校双方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有效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家校共育

     意义

     策略

     苏霍姆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校共育,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协调家校双方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有效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下面从家校共育的意义与策略两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家校共育的意义

     (一)家校共育能有效地优化孩子成长的环境 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会学习,更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事实上许多学校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种支持可能是精神上的,也有可能是物质上的,也有可能是责任上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相互支持、交流和需要,家校合作才有基础。教师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因此家校共育能有效地优化孩子成长的环境。

     (二)家校共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关系极大。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就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三)家校共育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由于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校交流势在必行。通过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生活情况告诉教师,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师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所以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给孩子带来欢乐,让孩子健康成长。

     二、家校共育的策略

      (一)教师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 教师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耐心倾听家长对教师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家访有着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家访能让教师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少了许多误会和责怨。在家访时要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家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同盟。

     (二)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家长学校尽量引导、促进学生家长这一群体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让家长参与评价教师的教学,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感受教师的责任心,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常规管理提出宝贵意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使家长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在切切实实参与学校的建设,从而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获得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和成就感,从而扩大学校外在宣传的力度,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而且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更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的信任。

     (三)家长会搭建家校沟通桥梁 家长会是家长和老师共同了解孩子的桥梁。教师每天家访或单独约见家长是不现实的,那么家长会就成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要求,学生教育的重点问题。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就会没有阻力,顺利开展起来。家长会使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了共识,这种共识作用在学生身上,产生的教育效果是无法估量的。

     (四)“互联网+”促家校互动快捷方便 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家校共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互联网+”已成趋势。网络拉近了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距离,网络实现了家校之间充分的资源共享,帮助家长和学校更了解孩子,互动更加方便及时,从而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借用互联网与手机短信平台、QQ 群、微信群等家校互助信息化平台,拓展沟通交流渠道,有利于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开辟了家校教育发展新空间。

     总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家校共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更好成长,唯有通力合作,家校共育,才能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郝若平.论家校教育“双通道”思想与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8):11-13. [3]谭细龙.权利的落实与家校教育协同[J].湖北教育:新班主任, 2014(5):15-16.万方数据

    篇二: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意思

    篇 誗 师资建设一、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非常细致的技术型工作,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原理,另外对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也正因此很多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工作热情,而且会间接将这一消极意识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因此,学校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一定要规划好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首先,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师工作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工作, 尤其是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朝气蓬勃的中学生,所以教师们的知识结构、能力、教育思想都需要不断进步。学校以家校合育为纽带,帮助教师规划出教育发展的明确方向,可以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使教师深知自己肩上责任之重,同时学会整合资源,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其次,能够帮助教师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一些新上岗的教师初期工作热情高涨,随着时间的推移,遇到的困难增多,教学瓶颈限制等,很多教师会失去前进动力,找不到发展目标。家校合育帮助教学明确了专业成长的方向,让教师开阔了视野,同时学会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三,提升教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教师自身的组织、管理、统筹协调能力等,需要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

     工作的热情、职业生涯规划都可以依靠外部因素来补充和完善,但是教师自身的能力必须放置于实践中提升,家校合育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学生都是教育因子,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的工作能力。此外,家校合育的过程中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教师亲自去落实解决,这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青年教师经验不足,老年教师教育理念守旧的现状,促进整个教学队伍焕发出凝心聚力,积极上进的崭新工作姿态。二、家校合育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视角(一)立足实践做好校本教研学校是教育开展的第一阵地,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立足校本现状,做好教研工作,针对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采取积极有效工作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茌平县博平镇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农村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学校领导小组树立立破并举的科学工作方针,带领教师共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教育调研、深入家访的方式,深入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迷惑和盲点。

     接着学校聘请家庭教育方面专家围绕“学习、感恩、沟通、创建民主型家庭;学生学习困难的预防与疏导;培养孩子健康的人际关系;家长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耐挫能力培养等敏感问题”为家长做专题报告;教师方面通过组织年级家长会、学校家庭委员会、家长学校教师团队、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多项工作,以方式的多元化、参与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为家长带去科学的教育资讯,同时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了能力,增强的信心,深化了投身教育的工作热情。(二)重视课堂提升教学水平教学是一名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毕生求索的方向。

     家校共育过程中除了做好学生家长工作外, 教学工作也一刻不得松懈。信息化大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优秀教学方法更应该推广与共享,学校着力打造常规课型,实现教学资源互助。针对校内教师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近年来,我校在县教研室的积极帮助下,探索完善了“新授、复习、讲评”三种基本课型,充分实现了校内教师资源共享。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完善,我校课堂教学“五模块”教学模式已基本成型。

     模块一:整合课堂教学重难点,教师上课前进行集体备课,整合教学目标,讨论确定重、难点及突破方式;模块二:学案教学,保障先学后教;模块三:达标测评精心设置、作业布置,必须都有 A、B、C 三等,保障分层教学的实施;模块四:检测反馈必须使用“变式训练”进行及时巩固,达到学有所获;模块五:培优自助餐,灵活机动,提升学科素养。(三)与时俱进助推教师学习进步时代在不断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充电学习,以适应时代发展。

     为了更好地助力教师学习与进步,学校目前开展了书香校园、校内资源共享、网络学习、外出培训等多种途径,唤醒教师进步意识,创建和谐而又具有生命力的教师团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除了经典诵读外,学校针对各科教师,主推学科阅读,培养教师的阅读习惯,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书香校园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大家一起进行了共读交流,阅读比赛、知识竞赛、作文大赛、网络共读、师生音频在线等多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鼓舞了师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共读活动增进了大家的交流,提升了读书幸福感。

     针对乡镇中学资源相对匮乏,结构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我们本着“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原则,在县教研室的号召下,大力开展教学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校际之间教师近距离、大密度的相互交流学习。此外,网络学习和外出培训更为教师学习打开一扇窗, 使教师们改变了自身格局,拓展了思维空间,从而大大提升了自身素养。青少年的成长是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来都是进行时,而且需要不断创新与突破。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一定要不断立足实践做好校本教研、重视课堂提升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助推教师学习进步,将教学钻研与专业成长进行到底。誗编辑 冯志强家校合育,共促学生成长—— — 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池秀芬(山东省茌平县博平镇中学,山东 聊城)摘 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重点着手推进家校合育,走出了一条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新型教师成长之路。

     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出发,论述家校共育过程中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策略。关键词:家校共育;教师;专业成长231 - -万方数据

    篇三: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意思

    134

     -好家长 / 实践前沿家“语”校同盟,共育促成长——浅论语文学科教学与家校共育活动的融合江苏省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龙锦小学/杨琳【摘要】家长是学校天然的合作者,当前家校育人的背景给小学语文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提高孩子的语文 学习能力,除了老师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将家校共育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促进孩子的成长。【关键词】家校 小学 语文 共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这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校携手,齐头并进,就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一、有效沟通——打造家校共同体小学语文学习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需要有效的沟通。随着家长和学校教育共识的不断增强,家长希望了解学校语文教学的愿望也更加强烈。因此,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沟通平台也成了家长的普遍需求。在信息时代,教师既要吸取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的优点,又要不断创新,利用好现代化的沟通渠道,随时保证信息的畅通,开辟出语文学习交流的平台。1.家长会——家校共育好商量。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互相交流学生情况,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工作,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和途径的有效渠道。不能简单地将孩子的语文成绩和语文课的表现进行汇报,而要针对家长对孩子语文学习方面的困惑进行交流和指导。另外,教师还应该长期与家长保持稳定联系,将家长组建为委员会,这样既能够及时了解到语文学习方面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也便于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2.家校联系本——传递师家心里话。小学的教师,一般都会安排孩子准备一个本子记录当天的家庭作业,这个本子被称为“家校联系本”。在笔者班级里,这个本子除了记录教师的语文作业外,还另外增设了三栏:一是针对自己每天在校语文课表现写一两句总结(包括最满意且值得表扬的或者有不足需要改进的)。二是写下自己放学回家的情况,记录下做语文各项作业的时间,给自己的在家表现进行评价。三是每天积累一个成语或者一句古诗,作为拓展。让古代文学经典成为孩子的人生底蕴。教师每天或者隔天查看一下,有针对性地做些一对一的悄悄话批注。这样的联系本成为家长、学生和教师三方联系的一个纽带,对学生是一种鼓励,同时也是一种无言的督促。3.网络通讯——家校共同无极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可以进行实时沟通,还能够进行视频交流,所以有必要合理运用现代通讯技术,构建家校互动交流平台,促进提升家校沟通的有效性,有助于双方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有必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家长之间保持稳定的有效沟通。笔者在班级里主要有班级网站,QQ群和微信群这三种现代媒介来进行交流,特别是语文学习方面的沟通。二、开放课堂——“引进来”和“走进去”1.引进教室——切身体会语文课。教师可以不定期举办语文课堂开放日,邀请家长在语文课堂中与孩子一起进行倾听和学习。这样既能提升家长对学校的理解,也能够有效拉近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还能够有助于家长与孩子感受亲情,家长也通过这节课明白了语文的知识点和阅读教学指导的方法。2.家长授课——换位感受真课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注重积极寻求家校合力。平时的拓展课程中定期会举行“家长进课堂”活动。在学校这个活动的背景下,笔者根据低段语文教学的特点,为了培养低年级的孩子阅读习惯和兴趣,不定期地举办了“故事家长进课堂”活动。根据事前发动,自主报名,综合考虑,我在班级里选举了一批 “故事妈妈(爸爸)”。根据安排表,每月有一两名“故事妈妈(爸爸)”到班级里给孩子们讲故事。

     “故事妈妈”到学校讲故事,充实了家校合作的具体内容,对于倡导和实施亲子阅读,起到了榜样引领的作用。三、语文活动——搭建亲子好平台1.亲子阅读,书香满室。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阅读,这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于那些可以识字、自行阅读的孩子,家长仍然要保持“亲子共读”的习惯——因为陪伴学龄后的孩子阅读,才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所在。除了当孩子们看不懂字的时候,家长需要把书的内容讲给他们听之外,家长的“读”,还有“推荐、引导”的作用。2.漂流日记,共同书写。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难点,一写到作文很多孩子都要挠破头,感觉无从下笔。家长们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也有一些想法和困惑。笔者在班级里倡导了“家校漂流日记”这个活动。每组孩子一本日记本,每天一个孩子围绕自己的生活写一篇日记,家长记下最近教育方面的困惑和反思。通过漂流日记这个平台,能让家长经常总结自己,看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不足,同时又可以看到其他孩子的写作水平,学习到其他家长好的经验。综上所述,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科学的方法创新教育方式,注重家校双方的沟通交流,让家长多多参与到学科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家长也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策略,查漏补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参考文献:[1]胡芍.试论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文化课程分析,2017(11).

    篇四: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意思

    姆林斯基曾说过:

     “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心愿。其中,家庭为孩子提供生存学习的条件,而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固然是主阵地,但离开了家庭的协同,这个目标也就难以实现。而为了推动和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落实工作,教育部早在 2012 年就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将各地各级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作为促进家校合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

     2015 年 10 月,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如何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其细化为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等。一、家校共育是家庭与学校协同育人所谓家校共育,也就是家校协同育人。协同是表现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为实现系统总体发展目标,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态势。协同不仅强调几个要素在同一时刻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角色和不可替代的功能,而且强调这几个要素之间通过协调、同步、合作、竞争、互补进而产生新的结构和功能,以实现期望目标。而家校协同则是指学校教育子系统与家庭教育子系统作为学生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既独立运行,又相互关联。当关联作用占主导地位时产生协同效应,形成整个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联合作用,这时的整体功能大于学校系统和家庭系统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即 1 + 1跃2 。因此要实现家校共育,就要完善相关机制,这里的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而家校协同机制是指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学校和家长的功能、结构及相互关系,通过机制的构建可促使学校和家庭实现功能互补、相互兼容,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协同教育理念是一套独特的、全新的理论与方法,是为了改变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长期无法解决的教育顽疾,可通过《班级公约》《家庭公约》《家校公约》《教师公约》《宿舍公约》等约定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很多教育名著里面也有关于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注重家庭教育的经典论述,那么今天的家校共育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古代儿童的成长主要是在家庭中的成长,是一个大的家庭和家长的概念。古代的学校实际上是很小的,面对的是极少数人,并且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校,而是准学校。所以说,古代教育是一个大家庭、小学校的概念。近代学校制度建立以后,我们把儿童的成长、儿童教育的责任委托给了学校。所以说,这个时候儿童的成长、教育主要是学校的责任。这个时候家庭的责任相对来讲就比较小,注重家庭教育的家庭和家长也不是很多。而近代有一个特别大的学校的概念,一般讲教育制度、教育系统,实际上讲的就是学校,学校约等于教育。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教育,都是从古代教育慢慢走过来的,有对学校功能的无限依赖、放大,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初心慢慢丧失。这部分养育的需要可能是家庭教育中最初就保有的,这可能也是中西方教育的一种共同期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在努力推进各个学科的同时,也在关注如何建立知识和生活的关系,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发突显。现在学校的教学更多的偏向于知识,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把知识抽象出来变成各个学科,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学科的发展、知识的迅速系统化积累,也有利于学生的接收。但是,知识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存在割裂的,这种割裂实际上是学校不能够取代家庭的重要理由。因此,目前很多学校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生活教育,如联合国倡导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就是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里让学生面对复杂的任务、复杂的信息,然后做出选择。而家庭教育有几个关键词:一是交往,教育起源于交往;二是互动,实际上就是家庭的互动功能;三是生活。这说明学校也在往家庭“走”,两者之间相互交叉重叠的领域越来越多。交叉重叠的教育是家校协同育人的基本根据,因为有内容的重叠、方法的重叠,所以编者按:校园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制力,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服从管理;而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来说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同样不能忽视这部分的教育。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校共育理念的推出,能够让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学生,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本期将主要阐述家校共育的概念及重要性,下一期将具体论述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

     。. .。

     。

     才需要协同。目前,家校协同育人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二、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家校共育指的是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家校共育,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同时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显特色的,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学校教育是学生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除了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时间的、复杂的工程,因此学校教育不可忽视。同时,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曾说过: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由于家庭环境千差万别,每位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家长和教师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是相同的。而家校共育就是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互相配合,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孩子充分享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其次,家校共育与现代学校制度密不可分,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学校制度本质上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学校利益相关者的作用,重视学校与家长互动的制度。其与传统学校制度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充分考虑了家庭教育的因素。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长看法和社会舆论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很大,家校协同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发挥以家长为主体的外部评价的积极作用,其不仅能充分保障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而且能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有效协调和整合学校与家庭教育力量,进而有利于促进学校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制度完善;有利于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达成一致,通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可以帮助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最大限度地协调与统一;有利于形成教育内容的互补,可以使双方的教育发挥出最大化效用,保证学生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有利于保证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可见,家校共育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能够使其健康成长。这种教育理念与形式可以较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情感方面的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因此,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切实为青少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要本着以教育、教学为生命线的办学理念,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家长要将社会上的一些教育建议带到学校,并将学生生活情况反映给学校,学校则应利用家长这丰富、有力的资源,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传统教育理念里,很多家长都认为只要把学生交给学校就可以了,学校有义务把学生培育成才,并且能够对一切情况负责。显然这种思想观念是错误的,很多家长认为学生的性格和行为出现问题都是学校导致的,却忽视了家庭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实际上,尽管教师教授学生知识,培养他们的品德,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比学校更大。家庭教育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性格养成这一点上,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构建一个和谐的家校环境正是新形势下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一种新思考,是本着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做出的一种教育改革。总之,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

     “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唯有将二者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不仅可以使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以便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还可以统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这样不仅可以在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更好地进行解决,家长也可以对于学校教育提出更好的建议,进而就可以促使双方获得更好的提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整理 / 康安莹。

     。. .。

     。

    篇五: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意思

    教研记录 2021 年 6 月 4 日 星期五 主持人

     主讲人 林君旺 课题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 出 席人 签字

     论 要点 及补 充意见

     让老师成为有灵魂的教育人,而不是教书的机器;让孩子成为有灵性的好孩子,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受益匪浅。教育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科技知识就是教育的全部,通过两年的平潭第一中学工作经历,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简单继续。因此,需要加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使家校合一,才能最终促成孩子的健康发展。新教育强调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我们可以家校互动、家访、家长进课堂、亲子共读、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而不是以前的仅仅开一个家长会,或者叫个别家长交流,而是让孩子的父母更多的参与到学校的生活中来,引领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

     学校的协调发展。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家长的职业,让家长进课堂讲一些,他们职业的一些特点。让学生对学校之外的世界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家校合作有利于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育满意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关系,有利于父母孩子共同成长。

     比如:家长如果是医生的话,就可以带一些简单的医学防治内容。家长如果是消防员,可以给小朋友们讲一些消防知识,知道随意玩火的危害,遇到危险我们该如何预防、如何保护自己。一方面这样的课堂孩子听的会更加用心,并且也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另一方面也让父母体会一下教师的职业特点。有效的互动可以减少社会以及家长对校园里的一些误解。总结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做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使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培养高素质的栋梁之才。

    推荐访问:家校共育 共促成长的意思 成长 家校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