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对政府调控过程中财政赤字的量化模型分析

    时间:2023-06-19 20:40: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在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和存在社会储蓄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是不同的。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是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作为调控货币来源的财政赤字,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应该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居民社会福利的重要来源。过于传统地强调避免财政赤字,将直接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和整个社会经济的衰退。

    关键词:总量平衡;财政赤字;调控货币;社会福利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005-02

    一、一个社会经济模型的建立

    假设一:一个社会经济有四个利益集团组成,即上游厂商、产业末端厂商、社会居民和国家政府。上游厂商包括最终产品上游厂商和材料性产品厂商等两类厂商,并且上游厂商通过向其产业下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提供其产品,来获取其产品利益;社会居民,通过向社会厂商提供劳动,来获取劳动收入;产业末端厂商从上游厂商处购得各种社会最终消费品,并将其交易给经济社会来获得其所追求的产品利益;政府只向社会厂商征收税金,并且暂时假定政府税收全部被政府用来向政府职员发放工资和购买政府行使其职能所必需的各种最终产品。

    假设二:社会所有厂商(包括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的利润、劳动成本、税金和材料成本各自占其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各均相等,分别以q、k、t、f表示,并令q=20%,k=10%,t=10%,f=60%。如果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经营总金额为10亿元,即本期的社会总供给为10亿元,那么,根据以上假设,对本期的产业末端厂商来讲,上游厂商向其提供了6亿元的最终产品;社会居民向其提供了1亿元的劳动;政府本期向其征收了1亿元的税款;根据20%的利润率市场条件其所实现的经营利润为2亿元。

    下面,我们将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中的上游厂商利润、工资、政府税收等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现在将产业末端厂商直接向其采购产品的社会厂商称为第一级上游厂商,第一级上游厂商直接向其采购材料产品的上游厂商称为第二级上游厂商,……依次类推。若以G表示本期产业末端厂商向产业上游厂商进行采购的总金额,(G=6亿元),于是,有:

    产业末端厂商向第一级上游厂商采购6亿元最终消费品,最终在该产业链条上所导致增加的上游厂商利润、产业工人收入(单位:亿元)分别为:上游厂商利润= Gq+ Gfq+ Gf2q+……+ Gfn-1q= Gq(1+f+f2+……+fn-1)=Gq(1-fn)/(1-f);产业工人的劳动收入= Gk+ Gfk+ Gf2k+……+ Gfn-1k= Gk(1+f+f2+……+fn-1)=Gk(1-fn)/(1-f)。同理可得,政府本期从上游厂商处征收到的税金金额(单位:亿元)为:政府税金= Gt+ Gft+ Gf2t+……+Gfn-1t= Gt(1+f+f2+……+fn-1)=Gt(1-fn)/(1-f)。当n→∞时,(1-fn)将等于零。于是,当n足够大时(其实,当n等于产业链条上厂商的层级数时。因为产业链条最上端的厂商是凭借其对某种经济资源的所有权来获取经济利益的),上游厂商的利润、产业工人的收入和政府税收分别为:Gq/(1-f)、Gk/(1-f)和Gt/(1-f)。将G=6,f=60%,q=20%,k=10%,t=10%代入上面各式可得,本期产业末端厂商向上游厂商采购6亿元材料产品分别导致了3亿元的上游厂商利润、1.5亿元的产业工人收入和1.5亿元的政府税收。

    至此,本期的社会居民总需求为(1+1.5)=2.5亿元,社会厂商总需求为(3+2)=5亿元,政府总税收为(1.5+1)=2.5亿元。如果像上面所假设的那样本期没有社会储蓄,即本期所有的社会厂商和社会居民都将其本期的全部利润和收入用于其本期的生活消费,并且也假使政府本期的税收支出在本期也能完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那么,本期的社会总需求为:(2.5+5+2.5)=10亿元。这时的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这时的社会经济就是一个自动平衡的经济体。

    二、折旧提取下的总量平衡

    伴随产品的生产,进入该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因此,产品折旧成本会成为该产品价格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假设上述社会模型中的社会厂商(包括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开始提取固定资本的折旧基金。如果将折旧率分别定义为社会厂商单位产品折旧金额占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表示为z,并假定社会厂商现在的利润率和折旧率分别为15%和5%,即q=15%,z=5%,而k、t、f不变,那么,在上述模型中,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利润和提取的折旧金额分别为10×15%=1.5亿元和10×5%=0.5亿元。

    根据上面的讨论,同样的道理可知,产业链条上上游厂商所实现的利润和所提取的折旧分别为:Gq(1-fn)/(1-f)、Gz(1-fn)/(1-f)。当n趋向无穷大时,现在将f=60%、q=15%、z=5%和G=6代入以上各式可得:上游厂商实现的利润= Gq(1-fn)/(1-f) =Gq/(1-f)=2.25亿元。上游厂商提取的折旧=Gz(1-f )/(1-f)=Gz/(1-f)=0.75亿元。也就是说,上游厂商向产业末端厂商出售6亿元的材料产品后可实现2.25亿元的利润和可提取0.75亿元的折旧金额。

    本期提取的折旧总金额为上游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与产业末端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之和,即0.5+0.75=1.25亿元。于是,在没有社会储蓄的情况下,本期形成的实际社会需求为:上游厂商收入+产业末端厂商收入(利润)+居民收入+政府税金=2.25+1.5+2.5+2.5= 8.75亿元。但是,这时的社会总供给金额并没有因为折旧基金的提取而发生变化,仍为10亿元。于是,由于在本期产业末端厂商提取了1.25亿元的折旧金额,使社会经济中出现了1.25亿元的社会需求空缺。为了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平衡,政府必须增加货币投放,以制造和弥补空缺的1.25亿元社会需求(假设政府为此所投放货币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而制造1.25亿元社会需求的过程,也正是政府“制造和背负”财政赤字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存在社会折旧提取的情况下,为维系社会经济的总体平衡,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必需的、不可避免的。

    三、储蓄与折旧下的总量平衡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在其生活消费中会逐渐出现剩余。于是,社会经济中开始出现储蓄。在这里,储蓄泛指人们各种未将其本期收入全部用于本期生活消费的经济行为。由于社会储蓄的发生,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因提取折旧而出现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扩大。在上述存在折旧提取的社会模型中,假设所有社会厂商的平均储蓄率为s1=50%,社会居民的平均储蓄率为s2=30%,那么,本期的社会经济中将出现2.25亿元×50%+1.5×50%=1.875亿元的社会厂商储蓄和(1+1.5)×30%=0.75亿元的社会居民储蓄,从而在原有社会总供给不变的前提下相应制造出(1.875+0.75)=2.625亿元新的社会需求短缺。这时,为了实现和维持社会总供求平衡,政府应在一般性的财政开支和因折旧提取必须增加投放1.25亿元调控货币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社会“额外”投放货币,以弥补本期社会厂商和居民因进行储蓄所造成的2.625亿元的社会需求空缺。由此可见,如果经济社会中既有折旧提取,又有储蓄发生,那么,为了保持本期社会经济的总体平衡,本期的政府财政赤字必须进一步扩大。

    四、结论

    从对上述简化的社会经济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假定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的情况下,无论是折旧基金的提取,还是社会储蓄行为的发生,它们都会造成社会需求的空缺。为了实现和维持社会经济的总量平衡,政府必须在一般性财政支出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安排“财政赤字”,来增加“额外”货币的投放,以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制造出相应数量的社会需求,来弥补由折旧基金提取和社会储蓄造成的社会需求空缺,而政府调控货币投放必然导致传统意义上的所谓的财政赤字。所以,在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搞清一般财政支出与调控货币投放及财政赤字的关系,非常重要。这对于维系社会总量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增进居民福利具有重大意义。相反,如果人们还依旧按照传统的财政理论,总是担心和力图避免财政赤字,则必将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和整个经济的萎靡与衰退。

    参考文献:

    [1] 卢寿祥.经济学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 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01-216.

    [3] 卢寿祥.政府临时性贸易措施影响居民福利的理论量化分析[J].山东行政管理学院学报,2010,(1):56-65.

    [4]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二卷(中译本,197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5] 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 周为民,卢中原.效率公平,兼顾公平——通向繁荣的权衡[J].经济研究,1986,(2):48-50.

    推荐访问:财政赤字 量化 过程中 调控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