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新中国60年来对西方经济学引进和研究的回顾与评价

    时间:2023-06-19 20:5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引进和研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29年和改革开放后31年。前29年主要是对西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改革开放后31年主要侧重对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体系、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引进和研究。前29年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对西方经济学以批判和否定为主,借鉴与吸收较少。改革开放后31年实现了对西方经济理论从全面否定到吸收借鉴的转变,并运用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

    关键词:改革开放;西方经济学;新中国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11-0024-0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经过了从引进、学习到自主创新的过程。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同时,也积极引进和研究了西方经济学理论。60年来,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引进和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29年和改革开放后31年。

    一、改革开放前29年西方经济学引进和研究的回顾

    改革开放前29年我国在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介绍上,深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我国学术界对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的解读是围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展开的。

    (一)对西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劳动价值学说为基础,对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性质进行了分析,从而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正如列宁所说:“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研究经济制度的时候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继续了他们的事业。他严密地论证了并且透彻地发展了这个理论。”改革开放前29年,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中国经济学界对西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基本持肯定态度。这样,对该学说的引进和介绍就成为当时对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商务印书馆于1965年出版了王亚南主编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这是一本专门系统介绍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观点的著作。该书介绍了英国、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如,威廉·配第、布阿吉尔贝尔、魁奈、杜尔阁、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等人的生平、主要思想和学术地位,并选辑了最能反映其理论观点的论著,使中国经济学界对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有较全面和较准确的了解。此外,商务印书馆还系统地出版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及国内学者的相关论著。总体看,改革开放前29年,我国学术界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核心,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其劳动价值论给予高度评价,而对其“庸俗成分”则予以批判。

    (二)对西方“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马克思之所以将李嘉图之后的西方经济学称为“庸俗政治经济学”,是因为他认为这一阶段的西方经济学是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庸俗成分汲取营养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的理论。“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一切科学的东西,只描述资本主义经济的表象,而抹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而将资本主义看做是合乎人的本性的、合乎自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制度体系。“从今以后,问题已不在于这个或那个定理正确还是不正确,而在于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合警章还是不合警章。公正无私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论战,不偏不倚的科学探讨为怀有偏见、谄媚的辩护所代替。”我国经济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对西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

    商务印书馆于1964年出版了季陶达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选辑》,选编了马尔萨斯、萨伊、詹姆斯·穆勒、西尼尔、巴师夏、凯里、约翰·穆勒、李斯特、罗雪尔、施穆勒、庞巴维克、维塞尔、克拉克及马歇尔的理论,对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各个时期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批判。此外,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上述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的著作及国内的相关研究论著。

    改革开放前,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学术界普遍认为,与古典政治经济学所持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不同,庸俗政治经济学用供求论、生产费用论及边际效用论来说明商品价格的决定,忽视了对商品价值的界定和分析。由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庸俗政治经济学无法揭示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从而得出了一些错误结论。

    二、改革开放后31年西方经济学引进和研究的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蔚然成风。

    (一)对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体系的研究

    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体系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也是我国目前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论证了价格机制如何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从而证明了以价格为中心的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它以国民收入的均衡决定为核心,在对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失业、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并提出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及经济持续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进入我国大学课堂以来,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构成的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体系一直是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翻译和介绍了大量发展经济学的著作。二是利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我国经济理论界不仅注重对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介绍和研究,而且注重吸收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同时,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农业变革与农村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

    (三)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正统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及运行,并揭示制度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作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与新古典经济学在制度既定的前提下对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分析不同,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探讨制度对经济人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影响。虽然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由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契合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而在中国迅速发展。我国由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其实就是制度变迁过程,其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构建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基础,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因此,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内容,对我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翻译出版了一系列制度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同时也出版了一些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著作和教材。

    三、新中国60年来对西方经济学引进与研究的评价

    (一)改革开放前29年对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状况

    从市场经济几百年来的发展历程看,西方国家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制度,使人们以为市场经济与私有产权具有天然的联系,从而将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经济运行机制,并据此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水火不容”。基于此种认识,在1949~1978年间,我国理论界对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西方经济学总体上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总体看,改革开放前29年,中国经济理论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占据主导地位,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把马克思的有关论述作为衡量、评价西方经济学是否科学的标准。这一时期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被政治思潮所左右,缺乏足够的独立性。研究内容较为有限,与国际学术界交流缺乏,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研究目的主要是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健全和经济政策的完善服务。对西方经济学以批判和否定为主,借鉴与吸收较为少见。建国初期,政治上的“一边倒”,即倒向前苏联,导致了理论和学术研究上也是“一边倒”,对前苏联的东西“照学全收”,以“前苏联的教本为蓝本,并无中国特色”。中苏关系恶化后,“经济学说仍照搬前苏联模式,并未进行独立思考,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说持全面否定的态度”。

    (二)改革开放后31年对西方经济学引进与研究的状况

    1 对西方经济理论从全面否定到借鉴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对西方经济学研究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态度的转变:由过去的全面否定转变为借鉴、吸收,并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改革开放后31年,我国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92年。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以引进和介绍原苏联经济学、东欧经济学为主,对西方经济学持否定态度。第二阶段为1993~1999年,在此阶段,由于我国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对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研究迅速发展,不仅更加注重对西方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和学派的全面介绍,同时开始利用西方经济学研究我国改革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第三阶段为2000年至今,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批经济学家在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2 运用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第一,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此后,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学术界主要围绕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借鉴原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理论和实践,通过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学术界开始研究西方经济学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不仅重视对各种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而且注重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各因素的分析。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我国形成了“三高一低”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有增长而无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理论界开始将关注的焦点由经济增长问题转移至经济发展问题,不仅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而且更加注重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研究,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认为“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第二,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现代企业理论研究中国企业改革问题。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基础。市场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要求“企业有完全自由的创业权、完全自由的签约权、完全自由的交易、经营权及对剩余的自由索取权”,即企业必须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能进行独立决策的经济主体。因此,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构筑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这样,国有企业改革就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从1978年至今31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日益明确,从最初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到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并最终确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问题,我国学术界借鉴西方现代企业理论,对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的具体形式、内部人控制、股权结构设置、信息披露、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层收购、国企高管薪酬设计、企业治理模式、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与国企改革相配套的就业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了大量有益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得以确立。第三,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研究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问题一直是我国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宏观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宏观经济不稳定,呈现周期性波动。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结构不合理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学术界运用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从收入分配、政府职能、社会保障、就业政策、产业升级等各个角度对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成因及后果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增长结构,抑制了居民收入的增长,并最终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这种增长结构极大地增加了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引发经济剧烈波动。因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提升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使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量。这样不仅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还可有效降低经济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和对出口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政府理论研究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从重商主义开始至今的西方经济理论,就是研究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理论。根据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纠正“市场失灵”,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例如提供公共产品、消除外部性、限制垄断等。二是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三是采取税收、补贴、转移支付等财政手段

    进行收入再分配,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直接配置资源一直被视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而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集政治、社会和经济职能于一身,是全能型政府。由于承担了经济建设的重任,经济建设职能成为各级政府的首要职能,反映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中,经济建设支出占比最高,曾达到57%。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虽然进行了放权让利的改革,开始承认计划和市场可以兼容,但依然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相容,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计划经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促进经济增长仍然是政府承担的首要职能,其主要表现是经济增长率成为考核各级政府工作绩效的主要指标。至上世纪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定后,我国理论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尤其是公共财政理论,开始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对政府职能进行研究和定位,并以此为标准对政府行为进行判断和评价,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途径也日益明晰。

    3 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体现了资源配置的一般要求,具有一般性和普适性。市场经济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无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在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引进和借鉴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引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有关西方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引进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尤其重视对掌握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的人才的培养,西方经济学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而且是核心课程。

    西方经济学作为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理论,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背景和经济条件创建出来的。西方经济学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之上的市场运行机制及其作用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市场机制的缺陷及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虽然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有其基本运行规律,西方经济学作为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为蓝本的理论体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的西方经济学,不仅其资源配置方式背后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与我国不一致,而且,其构建理论体系的前提条件与我国的现实经济状况也有很大差异。所以,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建立适应我国经济体制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以指导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实践,就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现实选择。

    (责任编辑:郭连强)

    推荐访问:新中国 西方经济学 引进 年来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