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以《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为例看新课标的诉求

    时间:2023-06-25 16:10:0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笔者2002年参加工作,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经历了多次课标的修订,每次修订都有不同的诉求,特别是最新的2011版课标强调概念教学,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本文通过比较新课标修订前后两次《生物进化的原因》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分析了教学理念、教学特点和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的差异,也从中看出课堂教学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1.两次公开课的回顾

    1.1教材分析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苏科版八下第二十二章“生命进化的长河”第三节内容.本课的核心概念为自然选择学说,涉及到的重要概念有人工选择、自然选择等.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蛾的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事例;教学难点是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1.2 2010年的教学设计

    1.2.2 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我们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中的应用;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和基本观点.本节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在研究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经典事例,来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一定的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做到学有所得.

    1.2.3 教学过程

    当今世界物种丰富多彩,但也有的物种却再也寻觅不到它们的身影,比如恐龙?到底是谁在决定着生物的进化?反差激趣,导入课题.

    (1)进化论的发展史 引入拉马克图文资料,自学思考:(1)第一个提出进化论的是谁?核心是什么?(2)观察长颈鹿的进化图尝试着用该论点解释.过渡:谁的理论比较合理?然后介绍达尔文生平,初步了解自然选择学说.

    (2)人工选择的概念 出示达尔文当年航行的路线,教师讲述:达尔文在航行途中有了很多发现,得到不少启发,回到英国后他边思考边实践.出示原鸡进化图,安排小组讨论:鸡的祖先是谁?这些品种的鸡是怎样形成的?小组交流,结合书本归纳人工选择定义.完成填空.

    (3)自然选择的概念 教师过渡:在自然界中是否也有一只神奇的手在决定着生物的进化呢?初步分析原因.游戏体验:学生扮演小鸟,捕捉屏幕中黑色背景下的桦尺蛾.时间限定10秒,然后校对答案.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进一步归纳:与环境相似的体色——利于生存(有利变异);与环境差异大的体色——不利于生存(不利变异);前者为适者,后者为不适者.由此归纳自然选择的定义.

    (4)自然选择学说的概念通过阅读书本31页,分析相关语句,提炼出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四个关键论点.

    (5)知识反馈①列表比较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异同.②请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一下长颈鹿的进化.③请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恐龙灭绝的原因.

    1.3 2013年的教学设计

    1.3.1 设计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2011版课标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新课标对于概念教学,重点落实在“传递”上,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使学生对概念不仅仅是了解,而是理解其来龙去脉.因此本教学设计渗透创新思维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切入点,并围绕解决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最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1.2.3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演变》导入课题.

    (1)进化论之父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思考: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谁的最合理?他在科学研究中使用了哪些方法?鼓励学生像达尔文一样开展探索之旅.

    (2)人工选择的概念教学

    第一篇鸡的启示(阅读书本29-30页和信息库回答)

    ①这些现代鸡分别有哪些用途?②它们的祖先都是谁?③现代的鸡与祖先特点一样吗?这是生物的什么现象?现代鸡的后代是否也有这些现象?④原鸡是怎样形成这些品种的?体验活动一:角色扮演.要求:小组讨论怎样用原鸡才能培育出莱亨鸡、斗鸡中的一种?学生交流并提炼出关键词如人们、需求和

    概率=2/3×1/4=1/6,正常的概率=1-1/6=5/6.

    再看色盲的遗传:10号基因型为1/2 XBXB或1/2 XBXb,12号基因型为XBY,所以10号12号结婚,后代患色盲(XbY)的概率=1/2×1/4=1/8,正常的概率=1-1/8=7/8.

    画棋盘:

    子代白化病(1/6)无白化病(5/6)

    色盲(1/8)同时患两种病(1/48)只患色盲(5/48)

    无色盲(7/8)只患白化病(7/48)正常(35/48)

    从表中可以看出, 子女中发病概率=1-35/48=13/48,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5/48+7/48=12/48=1/4, 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1/48.

    参考答案:(1)白化病色盲(2)1/6

    (3)AaXBXB或AaXBXbAAXBY或AaXBY

    (4)13/481/41/48

    棋盘法除了应用于以上的概率计算,还可用于自由传粉等概率的计算.遗传概率计算题多种多样,掌握了棋盘法并且能融会贯通必能使考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中答更多的题,争取到更多的分数.

    爱好、变异不断选择、新品种等.由此概括人工选择定义,并举例.

    (3)自然选择的概念教学

    第二篇桦尺蛾的思考

    观察图片(黑色和白色背景下的两种桦尺蛾),两幅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环境变黑可能是什么原因?提出问题:如果环境污染,两种颜色的桦尺蛾数量如何变化?体验活动二:探究污染环境下桦尺蛾数量的变化.黑色大纸模拟污染环境、黑白两色小纸片模拟桦尺蛾.按开始都是黑白纸片各15个,让学生尝试3次共抓取多少,剩余多少?全班汇总实验结果,思考原因.

    引入英国曼彻斯特的真实案例,思考:1.1950年的情况与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分析原因.2.想一想引起桦尺蛾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是谁在选择桦尺蛾的生死?分析交流中提炼关键词:有利变异、不利变异、相似、不同、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等,由此概括自然选择定义.

    (4)自然选择学说的概念图生成

    通过重温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两条途径,比较共同部分,提炼出自然选择学说的4大论点: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5)课堂反馈

    ①辩一辩:出示法国科学家拉马克和达尔文解释长颈鹿进化的两幅图,请描述一下他们的论点,你觉得谁的更合理?②想一想恐龙灭绝的原因.小结:进化还在继续,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不断的生存和发展.

    2 两次公开课的对比剖析

    将两次教学进行比较,可以看到知识目标基本相同,但因课标诉求不同,设计理念、教学特点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两次课堂教学比较如下.

    2.1 教学特征比较

    2.1.1生物进化的原因2010年

    指导思想:认知主义

    教学本质: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本位:使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双基”为主要目标.

    教材处理:充分按照教材主线,适量的加入探究活动.

    教学策略:根据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应用讲解、讨论、记忆、练习等策略.

    教学流程:信息输入——同化操作——记忆保持——迁移应用

    教学模式:“引导——探索——体悟”单线索模式

    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

    信息传递: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

    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接受

    教学特点:“以知识为中心”,重视知识的传授,强化概念的掌握和迁移.

    2.1.2 生物进化的原因2013年

    指导思想:构建主义

    教学本质: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和交往过程

    教学目标:能力多向:根据课程标准重新制定教学目标,落实双基,重视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留出创意空间.

    教材处理: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设计多样合理的探究活动,辅助构建概念体系.

    教学策略:主要应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通过情境学习获得知识的同化.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定向导入——合作探究——总结交流——理解掌握重要概念

    教学模式:探究——提炼,双线索模式

    教学主体:主要是学生

    信息传递: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信息交流

    学习活动: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探究——学生建构

    教学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个别学习也有合作学习,也有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有利于促进知识同化,实现知识整合.

    2.2 三维目标达成情况比较

    2011版新课标关注度最大的就是概念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特别将两堂课的三维目标中的重要部分进行了比较,情况如下.

    2.2.1生物进化的原因:三维目标2010年

    概念传递:学生依靠记忆学习,对内涵与外延理解不够深入,概念仅仅是学习结果.

    过程技能:学生与科学过程有隔阂,认为是科学家才有的,认为太过抽象.

    科学态度: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逐渐降低,把科学过程当做静态的知识去接受.

    科学知识应用:学生把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比较少,认为所学知识与现代问题不能建立紧密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也还是容易受到错误干扰.

    2.2.2 生物进化的原因:三维目标2013年

    概念传递:通过生成形式多样的概念图,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使学生体会概念的学习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从实际活动中领悟,并能用到新的情景.

    过程技能:学生有自我需求,把科学过程当做学习的一部分,认为充实有乐趣.

    科学态度: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逐渐增加,学生把科学当做处理问题的方法.

    创造能力:学生具有分析现象的因果关系的能力,乐于提出自己的、富有创造性的观点.

    科学知识应用:学生积极主动地把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很重视生物学理论的发展,并把它当做科学的意义所在.

    2.2.3比较

    从比较中可看出,2013年的教学强化了重要概念的传递.比如:学生在角色扮演时,从农夫的角度,介绍芦花鸡的培养过程,利用小道具表示原鸡产生的后代中有一年产1个蛋、一个月产1个蛋、一天产1个蛋的三种品种,然后按照需求进行选择.形象的比拟、生动的表演,让听课老师和学生都多次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学生在表演中也体会到了满足感和成功感,整体课堂气氛融洽、积极、和谐.经当堂检测,学生掌握成效比2010年有了显著提升,证明课程设计还是对学生发展有促进的.

    3 课堂感悟

    回首思考:“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什么新课标提倡的是概念的“传递”,而不是认知、理解,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不管什么时间,不变的是概念,变化的是教学手段,这也是提醒我们一线老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毕竟,如何掌握概念比概念本身更重要,这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学习方法的革命.

    推荐访问:为例 诉求 标的 进化 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