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关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子课题申报的函

    时间:2023-06-26 09:05:0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厅(教委、教育局)教研室、教育技术装备处(部、站、中心、办),有关单位: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的通知”(教科规办函[2007]010号),由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申报的课题已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名称: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课题批准号:DCA070182,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所决定启动相应子课题的正式申报工作。现将《“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办法》(附件1,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附件2,以下简称《子课题申报指南》)印发给你们,希望有关单位支持此项科研工作,并动员有科研能力的单位积极申报,共同努力,以教育信息技术科研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课题申报时间:2008年2月15日~2008年5月30日

    课题申报要求:凡欲申报子课题研究的单位或个人请认真阅读《管理办法》和《子课题申报指南》,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研究题目;认真填写《管理办法》所附的《子课题申报审批书》。申报表格也可在网站(.cn

    总课题秘书组联系人:郭晓萍、鲍亚培

    电话:010-62514748,13311327608

    电子信箱:baoyapei@yahoo.cn

    传真:010-6251473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研究室邮编:100080

    附件1 “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办法

    2 “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

    2008年2月2日

    相关链接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

    课题批准号:DCA070182

    课题承担单位: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 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开题报告及子课题申报指南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现状

    1977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正式公布过一个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各种人、各种方法、各种思想、各种设备和组织机构,而这些人、方法、思想、设备和机构是在分析人类学习中的所有各方面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1994年,该协会又发表了西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书中对教育技术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人)与学习资源(物)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旧定义认为教育技术只是一个“过程”,其着眼点只是实际应用;新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研究如何优化学习过程的理论与实践,因此其着眼点是既重实际应用又重理论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利用技术手段改善人类学习效能、创建便利学习环境与提供教育问题系统性解决方案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范式。”

    目前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应用大体上有以下四种模式: 基于传统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的“常规模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

    2.国内研究现状

    北京师范大学刘美凤教授研究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研究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等。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国内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中理论思辨性研究居多,实证性研究不够。

    新技术的出现和学习理论的进步都将给学校和课堂教学带来巨大变化。就技术而言上述模式都是平面的,数字星球系统综合了上述四种模式,其独特的球面控制、展示技术,实现平面、三维、立体、动态、实时相结合。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数字星球系统突出解决了平面图形的球面展示,展现地球科学和宇宙空间科学三维立体空间的分布信息,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现抽象思维的形象化,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再现历史过程,展现实时信息,系统开放和自动交互的功能,对于满足教学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促进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技术的发展使设计、创建新型的教学环境成为可能,随着技术应用条件和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学习理论的变化会影响技术的应用,反之,新技术也影响着学习理论。本课题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方面的研究应该说是开拓性的,利用数字星球系统提供的丰富信息表征形式来改变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创建便利的学习环境来改进教与学的条件,促进有效学习,培养高效率的学习者,从而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充分整合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同时随着技术的应用条件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必将发生改变,探索实践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出信息技术平台下能被广泛共享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实践范式,并探索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产生的影响,考察新技术环境下认知、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新变化、新规律,丰富和推动原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通过创造生动的新型数字化教学环境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设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使培养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创新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理论意义:本课题基于“数字星球系统”,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强调传递—接受式教学,优点是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优点是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这些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开发为教育教学量身定做的技术,提供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系统性解决方案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范式,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理论。

    2.应用意义: 本课题将最新的教育技术“数字星球系统”应用于教学资源开发和课堂教学,通过将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带来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对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数字星球系统作为平台和突破口,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构出一种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可能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促进教育教学创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多元化背景下教师与学习者数字化教学与学习需求和特征的调查

    研究内容包括开展有关教师与学生对教育技术应用情况的调查,测定被测试者对教育技术的知识、态度,以及教育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情况等,对技术在学校中应用的重要性的认识等。对教育者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除了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外,要更加注意分析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要详细了解教育者和学习者对信息的意识、态度,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者个体当前具备的学习环境状况。经过详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得出结果,才能保证教学策略设计的可行性。

    2.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资源开发

    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也就无从说起。

    研究内容:以数字星球系统为平台,对现有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开展教学资源的建设。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信息技术和资源来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探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根据课程标准和各版本教材,利用数字星球的独特媒体呈现方式,开展地理、历史、生物、科学、环境教育等学科的教学资源开发和科普教学资源开发。总课题组将为子课题研究提供开放的开发平台和技术培训指导。

    拟设子课题举例:

    1) 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学习环境的设计;

    2)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XX版初中地理教学资源开发;

    3)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XX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开发;

    4)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互动教学游戏资源开发;

    5)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探究性课程资源开发;

    6)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历史教学资源开发;

    7)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生物教学资源开发;

    8)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

    9)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科普教学资源开发;

    10)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环境教育教学资源开发;

    11)多(跨)学科教学资源单元范例;

    12)新课程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开发;

    13) 数字星球系统整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14) 数字星球系统整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开展地理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

    15) 数字星球系统整合遥感(RS)信息和影像的在地理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16)数字星球系统整合支持技术(数字化传感器技术)在地理教育和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探究性课程的内容,主要研究地理现象背后的成因、原理;注重环境教育。比如三峡,可以研究三峡对经济的影响、移民问题、三峡对水文和天气的影响、南水北调等;比如黄河,可以模拟黄河上游降水量可能引起的洪灾区域等。

    3.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模式研究

    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在教学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从中选择出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经过研究、改进、发展、归纳成为有广泛指导意义的、可以被广泛共享的教学策略即教学模式。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利用数字星球系统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利用数字星球系统开展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问题式学习、协作发现、建构式学习等,如何利用数字星球系统开展互动性、游戏型教学。

    拟设子课题举例:

    1)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2)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认知学习过程;

    3)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问题式学习;

    4)基于数字星球系统模拟的科学发现学习;

    5)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建构式学习模式;

    6)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7) 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探究性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

    8)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互动教学游戏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

    9)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研究;

    10)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加强地理教育实践性的研究;

    11)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下其他新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12)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研究;

    13)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教学法的研究;

    14)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趋势。

    4.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实施案例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

    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进入教学实践,研究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效果,并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更有针对性。研究内容包括利用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课例、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的研究案例述评,研究探索新教育技术的应用对学生学习和教学实践究竟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密切关注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整合,能否使这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结构相比发生某种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改变了?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目的不仅仅是完成一系列的课程目标,而且要帮助学生提高他们作为学习者的能力。随着学生对信息和技巧的掌握,他们的收获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不断增长的运用于未来学习任务和设计自己学习程序的能力。

    拟设子课题举例:

    1)数字星球系统的应用对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带来的影响与变化的研究;

    2)影响数字星球系统在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变量研究(教师变量,学习环境变量,学生变量);

    3)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研究;

    4)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案例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

    5)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探究性教学案例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

    6)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研究性教学案例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

    7)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协作发现学习案例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

    8)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基于问题式学习案例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

    9)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历史教学案例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

    10)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

    11)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生物教学案例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

    12)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科普教学案例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

    13)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环境教学案例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

    14)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方式中数字星球系统运用研究;

    15)学生学习情感培养与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数字星球系统)的相关性研究;

    16)数字星球系统的运用与落实“三维目标”关系研究;

    17)数字星球系统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中的作用的研究;

    18)数字星球系统与课堂学习情景创设研究;

    19)数字星球系统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研究;

    20)数字星球系统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

    21)数字星球系统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验研究;

    22)数字星球系统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

    23)数字星球系统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实验研究;

    24)数字星球系统与学生注意、观察、想象、记忆等智力技能发展的研究;

    25)数字星球系统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的实验研究;

    26)数字星球系统与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效率的实验研究;

    27)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28)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科教学的影响研究;

    29)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下其他新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案例研究及其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5.教师能力发展与技术支持(对策)

    如何更有效而便利地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是教师能力发展问题和教学指导问题。只有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且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从而有可能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研究内容包括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与发展研究、技术对教师的影响和促进,教师培训问题,教师培训的内容及组织方式问题,教学指导材料,培训指导书的编写等。为广大一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熟练操作要领,提高运用教学技术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学技能,提供出系列化的操作原理、规范标准和操作的行动指南,真正为师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拟设子课题举例:

    1)新技术对教师的影响和促进;

    2)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内容和教学资源;

    3)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基本行为模式研究;

    4)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资源标准的研制;

    5)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开发;

    6)教育技术装备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7)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教学关系的研究;

    8)应用教育技术装备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优化的研究;

    9)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10)数字化专用教室的配置与未来需求的研究;

    11)科学虚拟实验室的研究;

    12)教育技术区域推进的研究;

    13)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与走向;

    14)教育教学改革对教育技术装备需求分析。

    各子课题申报者,可在以上范围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进行选题论证,也可自行设计与之相关的可行的子课题。本课题为开放课题,研究者可根据自身的研究经验、研究特长进行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下的相关研究,丰富、完善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促进新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不论哪种情况,选题时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题目要“小”、要“近”(贴近本地本校本人实际),内容要实(研究的内容要符合实际),视角要“新”(研究的视点要新,要比原有教学超前)。

    (三)研究假设

    本课题的研究假设: 本课题所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够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论和实证,为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四)创新之处

    1.就技术而言,数字星球系统属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将数字星球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完美整合,平面与立体相结合,实时、动态、开放、互动的特点,目前在国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2.以往的研究多注重学习资源,见物不见人。本课题既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内容2),更重视学习过程的开发(研究内容3),并积极探索应用效果及师生发展。

    3.本课题不仅限于实践研究和应用研究,也试图在教学模式的理论上做出新的探索。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依据“教育技术是关于利用技术手段改善人类学习效能、创建便利学习环境与提供教育问题系统性解决方案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范式”的定义,依托数字星球系统这一平台,从教学资源开发入手,利用新技术改进教与学的条件,创建新型学习环境。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策略的变化,构建指导将来实践的设计原则,提出能被广泛共享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在资源开发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研究。主要采取调查研究法、访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二)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技术路线(见框图)

    2.实施步骤

    实施策略

    总课题组将选取省、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少量具备科研条件的重点学校合作,分别设立“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承担子课题研究(“实验区”下设“实验学校”,共同研究一个子课题,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学校可独立承担一个子课题研究),通过个例对比、调查分析等,总结研究教师的教学效果,起到示范与带头作用;制定课题组管理办法,以保证研究工作的开展; 积极开展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并重的交流活动,共性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定期举办骨干教师培训会、研讨会、“大课堂”观摩课等学术活动;依托互联网,办《课题通讯》,与有关报刊合作,为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实施的步骤和措施(共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8年1月~2008年5月

    制定总课题实施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分地区分层次落实实验学校和组织子课题申报工作。并于2008年5月底各子课题完成申报,制定子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并报送总课题组,由总课题组协调、审批后,子课题开题,按计划进行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08年6月~2010年6月

    1)本课题是一项从理论上、实践上都具有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要加强领导和计划管理,尽量少走或不走弯路,保证研究、开发和实验的正常进行,争取早出、多出成果。各子课题单位的研究开发和实验研究方案确定后,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各实验学校要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发挥好向本省、市、县、区、各乡镇的科研辐射作用。

    2)各子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总课题组组织相关指导、培训活动。每年的7月~8月召开课题研讨会,各子课题组汇报交流研究进展情况。通过研讨活动,加强交流和专家指导,理清研究思路,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

    3)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科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多种教科研活动包括: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的调查研究活动; 各省、市、县(区)、校的优质课评选和交流活动;教改前沿性问题、热点问题的研究课; 优秀教学设计或运用的比赛等活动。以上活动应分年度或学期做出工作计划,订出内容,提出要求,安排好研究活动时间等。总课题组适时组织对子课题的中期评估。

    4)应用效果研究。选择实验校进行实验研究,对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应用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提出建议和对策。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评比阶段 2010年7月~2010年12月

    课题组接受子课题的结题申请,开始结题。在各子课题陆续结题的基础上,总课题组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搞好总结,开好总结、结题会,做好表彰工作,接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结题验收。

    四、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和主要参考

    文献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自2006年从美国引进“数字星球系统”以来,先后争取到企业资金和北京市科委项目资助资金,用于设备的购置、运行平台的汉化、资源软件平台的建设和配套资源的开发。目前已完成运行软件的汉化,资源软件平台的建设和部分教学资源的开发,已有35所学校参与教学设计和实验,系统也实际运用于北京、山东、广东、上海、江苏、四川的数十所学校和科技馆,令教师、学生和公众耳目一新,引起强烈反响。在学校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环境的优化等方面效果明显,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课题是前面研究的必然要求和发展。相关成果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 (AYA010034)子课题《基于课程改革的资源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子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已完成。本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各科研机构和科技场馆。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学模式》,荆建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2]S. F. Loucks. Curriculum Adaptation. In A Levy, (ed).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91.

    [3]何克抗,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等数十篇论文,百度搜“何克抗教授”。

    [4]袁孝亭、王向东编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Robert P Taylor, Communicative technology and the emerging global curriculum[M],,Fall 1991 ().

    [6]李勇帆.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优化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2(3)

    [7] 《教育技术学基础》,[美]罗伯特·M·加涅主编。

    [8]《教育技术的心理学研究》,当代教育与技术译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9]《教育技术的设计与开发》,当代教育与技术译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10] 《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与策略》,当代教育与技术译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各子课题申报者根据所选择的项目自行选择参考文献。

    五、预期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论文、课程资源和素材库、指导丛书、优秀课例集和论著等多种形式呈现,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和教学实践起到促进深化、示范指导和具体实用的价值。

    (一)课程资源和素材库:形成“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的各学科、多版本的课程资源和素材库。

    (二)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开题结题总报告、调研报告、“数字星球系统”在教学中的地位、功能和效果的阶段报告、子课题报告和若干专题报告等。

    (三)论文与丛书:“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系列专题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指导丛书(各重点子课题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专集,主要包括理论研究论述、实验学校教学设计与案例、校本课程教材等)。

    (四)优秀课例集:“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各学科课堂教学课例集(按学科整理为系列光盘)。

    (五)论著:《“数字星球系统”教学模式指导和应用效果研究》,由总课题组主要成员集体编写。

    (六)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提高研究成果及实效,本课题本着边研究边出成果原则,积极鼓励课题组成员总结阶段性成果。

    1.每年一次的论文评比,将一等奖论文经筛选后合编成论文集,并正式出版。

    2.每年一次的优质课评比,将一等奖的教学课例筛选后汇集成册,并正式出版。

    推荐访问:课题 教育部 十一五 资源开发 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