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找准基点,做实讨论

    时间:2023-06-26 11:50:0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中讨论环节为例,定好四个基点,以生物学核心概念为“支撑点”;寻求与小学科学的“联结点”;与生活相联系,利用学生前知识促进知识再生长,激活知识“生长点”;最后关注与高中知识的衔接,进而实现知识的“发展点”。结合案例,实现课堂上的真实有效讨论。

    关键词:课堂讨论 联结点 支撑点 生长点 发展点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因此新教材中设计了讨论环节,仅提供背景,提出问题,不直接将把结论写在学生用的教材中,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探究的过程,不断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在体验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但真正实现起来却有不少困难。比较典型的为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中设置了“讨论”栏目,该栏目中的问题设置往往一句话的形式提问,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大量可发挥空间。实际教学中也确有不少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自由讨论,课堂讨论中形似“热闹”,有时却是学生的“胡闹”。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来源于教材,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问题中有情景,问题中有知识,问题中有问题,当然讨论到最后还要做到问题后有评价,有升华。那么如何将讨论做到真实有效,将问题真正解决?本文就以苏科版教材“讨论”栏目为例来谈谈如何找准基点,真正做到有效讨论。

    一、探寻“生活联结点”

    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标准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确定生物课程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连续性。学生背景性认知结构的状况应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因而生物教学应植根于生活,从学生丰富的实际生活出发,充分挖掘生物这门学科中的生活内涵,真正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学习是由外向內的一种传递,也是能力逐渐迁移的过程,而生活化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更容易与学生的内心需求产生共鸣。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对生物学相关概念有了一些表象的认识,但学生对生物概念的内涵以及内在联系认识不深刻,甚至存在认识的误区,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的把握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点、难点,有效的设置讨论“台阶”,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的积极的思考,而后组织学生有效的讨论。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探究根是如何吸水的呢?教者设计了几个讨论问题:①我们家里在腌菜时,在缸内只放入菜和盐,并没有放水,过了一段时间缸中会出现大量的水,这是为什么?②把发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会硬挺起来,这是为什么? ③通过①②对比有什么不同点,又有什么共同点?④通过实验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可到什么结论?如何解释①②中的现象?⑤长时间磕咸瓜子会出现口干舌燥、嘴唇干裂的症状,这是为什么?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以上结论去解释的。

    二、用好“概念支撑点”

    概念的学习是一种理性的概括,这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知觉水平上对一类事物的特征与联系进行分析、比对、区分出一般(共有)与特殊(非共有)因素,从而揭示事物的一般因素和本质因素来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初中课程标准(2011版)给出了50个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是我们教学的支撑,我们的课堂讨论环节也是为构建核心概念、理解核心概念服务的。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图文材料,有的以插图的形式出现,有的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有的以信息库拓展性的资料出现,知识面十分广泛。如果在教学中能将其与讨论的问题有机的整合,对讨论内容适当的分解、对比、区分和深化,往往拉近学生认知和生物概念之间的距离,再结合讨论问题,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有效构建核心概念,同时又达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P94页讨论1: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它们的各部分是花的什么结构发育而成的?运用民间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针对概念,设计问题:(1)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什么?(2)分别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形象生动,学生不但涌跃参与而且学而不忘,学而难忘。进而学生想象珠被,珠被并不容易观察,通过讨论知道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白胖子”是住在“帐子”里的,这样将不易观察的珠被以“无形”的东西转化为“有形”的东西来观察研究。继而点拨学生,胚又存在于哪里?发育成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讨论探究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在学生脑海里便形成了“果实种子的形成”的正确理解,并能对真果实、假果实、真花、假花树立正确的认知。

    三、激活“知识生长点”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不是上帝赋予的“神来之物”,也不是主管自生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外界的知识信息接收、加工、内化并按一定表征形式组织存贮的结果。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并把它们作为呈现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学生自我建构的支点,进一步拓展讨论外联问题,与生活相联系,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在情景中、放在现实中,因为感知、活动、生活是形成体验的直接途径。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景、问题和学生关心的一些科技问题,作为讨论的开始,形成阶梯状的问题系列,实现从生活走向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p31观察酵母菌设计了如下讨论问题:

    (一)同学们我们在观看了食堂师傅做馒头的过程,师傅为我们展示了经过发酵的面团做成的馒头和没有有什么不同吗?(经过发酵的面团做成的馒头松软多孔,没有经过发酵的面团做成的馒头就像面疙瘩。)

    (二)为什么经过发酵的面团做成的馒头就松软多空呢?(加入了酵母菌)

    (三)为什么在经过酵母菌发酵过的面团做成的馒头会松软多空呢?其实酿制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也需要酵母菌,在发酵过程发生的现象也许对你有所启发。酿制葡萄酒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我们小组在酿制葡萄酒过程中发现会产生很多气泡,应该是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会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并产生了酒精。)

    四、关注“发展点”

    关注问题后的反馈与拓展,实现知识的再生成,适当与高中相衔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或讨论过后经过师生总结必然会对所学知识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对知识产生领悟,进而生成意义,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同时一些学生还会生成新的知识困惑,教师通过适当引导,可与高中生物知识适度衔接。

    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P7页讨论3:假设父亲能卷舌(Rr),母亲能卷舌(Rr),子女的可能的基因组成和表现性状如何?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发现都能卷舌的基因型亲代可以生出不卷舌的子代,提出她父母亲都是B型血,而自己是O型血,是不是血型的遗传也和基因有关,并且存在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教师提供关于血型基因的信息:人的 ABO 血型受控于 A、B、O三个基因,但每个人体细胞内的第9对染色体上只有两个ABO系统基因,即为AO、AA、BO、BB、AB、OO中的一对等位基因,其中A和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根据这个信息学生很容易分析出为什么出现上述现象以及其它情况。

    总之,讨论是目前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新课程理念学习方式多样化的一种体现。通过教师有效的组织讨论,既能实现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又能使学生体验了过程、获得了探究与创造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但是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需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孙杰远,叶蓓蓓.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08).

    [2]王晨.生物概念教学设计的策略性因素[J].教学与管理,2014,(04).

    (作者简介:胡艳秋,硕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靶向缓控释制剂。)

    推荐访问:基点 找准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