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产业集聚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时间:2023-06-26 15:10: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 余菜花(1979—),女,安徽旌德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摘要] 基于知识图谱理论,采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中1998-2011年间的产业集聚研究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被引文献、发文和被引作者、发文期刊和被引期刊、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产业集聚研究主要围绕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及其演化、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集群升级和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五个方面展开;聂鸣、胡汉辉、王缉慈、魏江教授等为重要学者;国际和国内一些权威的机构或者课题组以及有关产业集聚概念、理论等开创性研究成果被引较多;《科技进步与对策》、《科技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为高载文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Harvard Business Review等为高被引期刊;南京大学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为高发文机构。多角度清晰地展示了产业集聚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视图,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业集聚;中国;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 F0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3)06—0062—06

    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后人的研究起到铺垫作用,对文献中所包含的若干信息分析有利于科研工作者了解学科研究动向,把握学科研究方向。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成为近年来科学计量学研究的前沿[1],运用可视化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研究状况[2-5],它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等方法与传统科学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方法相结合。近年来,在国内出现运用知识图谱方法分析学科研究状况的动向[6-7]。例如,采用知识图谱对我国旅游管理、低碳研究热点进行分析[8-9]。但目前未有学者对产业集聚研究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可视化展示产业集聚研究状况。

    产业集聚是指产业内的生产活动、销售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销售所服务的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的现象。作为一种典型的经济现象,中国产业集聚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命题,研究论文数量较多,需从整体把握其研究现状,以便于更好地深入研究。本文借助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和中文数据库资源处理软件,分析1998-2011年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产业集聚的文献,用可视化图谱的形式展示这个时期我国年产业集聚研究的知识谱系,以期对我国产业集聚研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学者掌握我国产业集聚研究的状况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是通过数据挖掘、信息计量和绘制图形等一系列手段进行可视化研究的方法[10],它是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的一种方法[11],其概念出现在文献计量学[12、13]。本文利用CSSCIREC软件将CSSCI数据格式转换成能被Citespace处理的格式,然后采用美国德雷克塞大学陈超美博士研发的Citespace软件[14],对命中文献记录中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构建产业集聚领域的知识图谱,探寻研究热点,揭示产业集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

    按照徐康宁教授在《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研究》一文中对产业集聚及相关概念的定义[15],以及多次试检索,确定以“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聚集”为检索关键词, 对1998-2011年间CSSC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经过去重、辨别、整理,得产业集聚研究相关论文3074篇。以此作为分析的对象,利用CSSCIREC软件和Citespace软件进行进一步分析与处理。

    二统计分析

    (一)论文数量年度分布

    我国近14年关于产业集聚研究的论文数量年度分布见图1所示。我国产业集聚研究发文量从1998年的零篇,稳步增加,逐渐增长,到2009年左右基本稳定,现略有下滑。可见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从未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到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逐渐发展为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已成为一个成熟的研究命题。

    (二)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文献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描述,对研究领域内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16]。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所有文献的关键词共被引分析,将1998-2011年为一个时间跨度,选择每一年内高被引的前50个关键词,生成关键词共被引网络。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聚类视角,得到关键词的共被引聚类知识图谱(见图2),在可视化图谱中显示为较大的节点为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共有551个节点,369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066。可见,“产业集群”的使用频次最高(3177),其次是 “产业集聚” (772)、“竞争优势”(183)等。

    对词频(取40次以上)进行统计排序,得到高频关键词分布情况(见表1),并结合关键词知识图谱,可以将产业集聚研究归纳为5个主要方面:一是产业集聚研究;二是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及演化研究;三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四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五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三)被引文献

    基于文献共被引关系,按照一定的共被引频次,可以在引文网络中形成不同的文献聚类。在知识图谱中处于中心位置的聚类代表了产业集聚研究的核心学术群体,拥有强大的学术团队和科研实力。将“参考文献”作为网络节点,以“标题”、“摘要”、“描述”作为术语来源,绘制文献共被引聚类知识图谱(见图3),其中被引越多的文献在可视化图谱中表现为圆点越大。共有345个节点,478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131。

    从图3可识别出5个具有主导地位和影响力的关键节点:一是国内王缉慈的《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2001)一书,该书是以地方企业集群为焦点探讨如何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增强国家竞争优势以应对全球化挑战;二是梁琦的《产业集聚论》(2004)一书,该书在国际经济背景下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研究,针对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的情况下,一国产业是否重新布局,产业集聚中心是否迁徙等问题进行分析;三是仇保兴的《小企业集群研究》(1999)一书,该书论述了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尤其是对“小”与“大”的转换,即在某一区域形成“小企业集群”之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作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四是迈克尔·波特(李明轩译)的《国家竞争优势》(2002) 一书,本书介绍了波特的“钻石”模型,是认识国家或地区竞争地位的方法;五是Porter M的《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对基于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取决于能否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另外,Krugman P 的《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该文提出中心-边界理论,即一个地区如何发展成为差异性的区域,中心是工业化区域而外围是农业区域)和韦伯·阿尔弗雷德(李刚剑译)的《工业区位论》(1997)(论述了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也有较高的被引频次。它们共同构成了产业集聚研究领域内的经典文献。

    (四)发文作者和被引作者

    (1)发文作者

    对文献进行发文作者共被引分析,得到发文作者共被引聚类的知识图谱(见图4),较大的节点出现频次较高的发文作者,共有308个节点,67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023。从图4可知,聂鸣出现频次最高,其次是胡汉辉、王缉慈、魏江等。但是在产业集聚研究领域的学者基本处于相对独自研究的状态。

    图4产业集聚研究发文作者的知识图谱(1998~2011)

    对发文量(取15篇以上)进行统计排序,得到产业集聚研究领域高发文作者的分布情况,见表2所示。有14位作者的发文量在15篇以上,其中华中科技大学的聂鸣教授、东南大学的胡汉辉教授、北京大学的王缉慈教授、浙江大学的魏江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的陆立军教授等为产业集聚研究领域的高发文作者。对高发文作者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发现产业集聚研究领域的学者大多数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技术创新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向的研究人员对产业集聚的关注较高。(2)被引作者

    对文献进行被引作者共被引分析,得到被引作者聚类知识图谱(见图5),共有255个节点,404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356。Porter M的被引频次最高,其次是王缉慈、Krugman、魏江、梁琦等。

    按照被引频次(取60次以上)排序统计,重要被引作者见表3所示。结合图5,可见高被引的作者主要有三大大类,第一大类是一些国内各大院所著名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学者,如王缉慈、魏江、梁琦、魏守华、蔡宁等;第二大类是国际和国内一些权威的机构或者是课题组,如国家统计局、OECD;第三类是国外有关产业集聚概念、理论以及论述或者开创性的研究成果的作者,如Porter M、Krugman P、Marshall A、Alfred Weber。

    (五)发文期刊和被引期刊

    (1)发文期刊

    按照载文量(取15篇以上)排序统计,重要发文期刊见表4所示。载文量大于15篇的期刊共46个,载文量从高往低排名依次是《科技进步与对策》、《科技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生产力研究》、《经济地理》、《统计与决策》、《中国科技论坛》、《经济纵横》、《中国软科学》等。

    (2)被引期刊

    被引期刊知识图谱共有232个节点,468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425。从图6可见,1998-2011年产业集聚研究领域被引较多的期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外经济、地理和政治方面的期刊,如American Economic Review、Harvard Business Review、Regional Stud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World Development、Economic Geography、Research Policy等;另一类是国内经济管理方面的顶级期刊,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外国经济与管理》、《科研管理》等。

    按照被引次数(取150次以上)排序统计,重要被引期刊见表5所示。被引150次以上的期刊共28个,《中国工业经济》被引最多,其次是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国软科学》、《经济研究》等。

    (六)发文机构

    1998-2011年间,产业集聚研究高发文机构分布情况见表6所示。从表6可知,产业集聚研究的高发文机构主要是高校,发文量最多的是南京大学商学院,其次是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等。这些研究机构是产业集聚研究的重要单位,在产业集聚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显示出较强的科研实力。高发文城市主要位于南京、上海、武汉、西安、天津、北京、广州等中心经济城市。

    三总结

    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对我国产业集聚研究进行分析,通过对其发展趋势、研究热点、重要学术文献、学术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机构和高载文期刊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帮助研究者发现产业集聚领域研究状况及内部关联,为深入进行产业集聚研究提供参考。

    (1)产业集聚研究从未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逐渐发展为经济学研究领域内一个成熟的研究命题。

    (2)现有产业集聚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研究、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及演化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和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五个方面。

    (3)王缉慈的《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2001)、梁琦的《产业集聚论》(2004)、仇保兴的《小企业集群研究》(1999)、迈克尔·波特(李明轩译)的《国家竞争优势》(2002) 以及Porter M的《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是被引最多的文献。

    (4)聂鸣、胡汉辉、王缉慈、魏江、陆立军教授等为产业集聚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国内各大院所的经济管理类学者、国际和国内一些权威的机构或课题组以及国外有关产业集聚概念、理论以及论述或者开创性的研究成果的创新者为被引最多的作者。

    (5)《科技进步与对策》、《科技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生产力研究》、《经济地理》、《统计与决策》、《中国科技论坛》、《经济纵横》、《中国软科学》等为高载文期刊。《经济研究》、American Economic Review、Harvard Business Review、Regional Stud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外国经济与管理》、《科研管理》等为高被引期刊。

    (6)产业集聚研究的高发文机构主要是高校,南京大学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等为高发文机构。高发文城市主要位于南京、上海、武汉、西安、天津、北京、广州等中心经济城市。

    [参考文献]

    [1]沈建通,姚乐野.多元统计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知识图谱应用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 8) :33-36,20.

    [2]FéLIX MOYA -ANEGóN,BENJAMíN VARGAS - QUE-SADA,VICTOR HERRERO-SOLANA,et al.A New Technique for Building Maps of Large Scientific Domains Based on the Cocitation of Classes and Categories[J].Scientometrics,2004,61(1):129-145.

    [3]Fidelia Ibekwe-SanJuan.How Thematic Maps can Assist Collection Management:A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Journals"Thematic Focus[J].Library Collections,Acquisitions&Technical Services,2005,29(3): 295-306.

    [4]Katy B,Chaomei C,Kevin W B.Visualizing Knowledge Domains[J].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03,37(1): 179-255.

    [5]I Samoylenko,T-C Chao,W-C Liu,et al.Visualizing the Scientific World and Its Evoluti[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 11) :1461-1469.

    [6]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23(2):149-154.

    [7]Persson O.The Intellectual Base and Research Fronts of JASIS 1986-1990[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4,45(1)31-38.

    [8]廉同辉,余菜花,宗乾进,等. 基于CSSCI的2000一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旅游学刊,2013,28(3):114-119.

    [9]余菜花,廉同辉,刘军.中国低碳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资源科学,2012,34(10):1959-1964.

    [10]Shiffrin R M,Brner K.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2004,101(1): 5183-5185.

    [11]陈悦,刘则渊,陈劲,等.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J].科学学研究,2008,26(3):449-460.

    [12]Price D. Science since Babylon [M].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1.

    [13]Garfield E,Sher I H,Torpie R J. The Use of Citation Data in Writing the History of Science [M].Philadelphia: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1964.

    [14]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15]徐康宁. 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系,2003.

    [16]赵蓉英,王菊.图书馆学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192):40-50.

    推荐访问:图谱 产业集聚 知识 分析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