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工作组网络计算:信息经济下的班组经济核算

    时间:2023-06-26 17:30: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工作组网络计算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基础上,从与工业经济下班组经济核算比较的角度,探索了信息经济下工作组网络计算的目标、主体、客体、内容、经济核算思维和经济核算基础等特征。

    [关键词] 工作组网络计算;班组经济核算;信息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2;F2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7)10-0003-04

    在工业经济下,企业经济核算一般有生产核算、统计核算、财务核算,其基础是班组经济核算。班组经济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是进一步落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一般认为,班组经济核算是我国企业经济核算的一个创新。班组经济核算很早就在我国的企业经济核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52年,大同煤矿第三矿的陈富小组和刘七孩小组就推行小组成本核算,也就是班组经济核算。从此,班组经济核算就在全国企业中推行。如:1954年起,鞍山钢铁公司的初轧厂推行班组经济核算,到1955年,鞍山钢铁公司的56个厂(矿)和直属车间都开展了班组经济核算。在20世纪90年代,班组经济核算又在全国为之轰动的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中展放光芒。

    那么,随着以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注:信息化是指经济主体的生产力或竞争力是以它们能否有效生产、处理及应用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而定;全球化是指生产、消费与流通等经济核心活动以及经济活动的组成要素(资本、劳动、管理、信息等)是在全球尺度上组织起来的;网络化是指经济活动都是在企业网络之间互动的全球网络中进行。具体请见: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91.)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出现,企业经济核算的基本单元(班组经济核算)将会以何种形式存在呢?班组经济核算是随着工业经济的消亡而消亡,还是随着信息经济的产生而呈现新的形式?信息经济下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核算单元又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呢?它们与工业经济下的班组经济核算有什么差异呢?这些问题都是企业信息经济发展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工作组网络计算:企业信息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以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经济下,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核算单元是工作组网络计算,也叫工作团队网络计算。在信息经济下,企业班组经济核算呈现为工作组网络计算。工作组网络计算最早是在道格拉斯·安勒伯特(Douglas Enlebart)于1962年发表的论文《增进人类智能:一个概念框架》中提出的。1967年,安勒伯特又进一步完善了工作组网络计算的思路。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工作组网络计算的特征逐渐呈现出来。本文认为,随着信息经济的到来,企业班组经济核算不仅不会消亡,相反,企业班组经济核算在企业经济核算中会更为重要。主要原因如下:

    1. 信息经济下,企业非线性、网状、动态的业务流程需要动态的工作组(工作团队)经济核算

    随着信息经济的到来,为了实现企业基于快速知识创新的目标,企业经济业务流程从线性的、相对稳定的业务流程向非线性的网状的、相对变化的业务流程转变。传统企业业务流程是线性的业务流程,它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基础上,把企业业务流程按直线分成各个分段工作的作业链。这种业务流程已不适应个性化、多样化的大规模定制生产的要求。由于直线作业过细、过长,各个部门之间缺少信息沟通,缺少合作,从而导致该业务流程具有“粘合”成本高,对外反应速度慢等特点。在信息经济下,企业生产过程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转变为大规模顾客化生产,企业主要生产要素是知识要素。因此,企业生产单位是按非线性业务组成的各个团队,而不是按职能分开的、分段工作的各个部门。在信息经济下的企业业务流程是由各个工作团队来完成的网络化业务流程。由于各个工作团队的随机动态性和非线性,因此有必要对各个工作团队的资源耗费、经营成果的情况进行动态的经济核算,否则,就不能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

    2.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以企业网络计算为前提

    决策权、信息和企业组织结构构成企业组织的3个主要因素。决策权是企业组织的核心——大脑,信息是企业组织的神经系统,企业组织结构便是企业组织的框架——骨架。企业组织结构、信息和决策权三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应从M型组织结构转向E型组织结构(注:M型组织结构是以劳动量划分(工作横向分担)、权力链划分(决策纵向分担)为特征,体现企业组织的规模精干、职责分明、专业化分工的等级制结构、职能制结构、事业部结构的企业组织结构。M型组织是刚性组织结构,没有好的组织敏捷性,组织变革的速度慢。E型组织是一个外向型的生态系统组织。它是一种体现快速、灵活、整体协调和创新的“无边界组织”的企业组织结构。“无边界组织”是一种边界灵活,没有界限,能够使资源、信息、观念和思维自由而快速流动穿行的组织。它将消除4种硬性的组织边界:纵向的权力边界;横向的职能、纪律、业务边界;对外的企业与供应商、客户、政府的边界;跨国的国家、文化、市场体制的边界。E型组织能够随环境变化而调整组织结构且有权变的敏捷性和高效的变革速度。)。由于信息经济下的企业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层次化的战略联盟型经济组织,企业要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有效使用,就必须有分层次的网络化计算的企业管理会计为前提。从内到外看,企业分层次的网络化计算依次为工作组计算、企业集成计算、企业间计算等网络计算(如图1所示)。

    工作组计算,它是以根据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而承担基本业务流程的工作组(工作团队)为基本计算单位来收集、分享、保存和传递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工作组计算是网络计算的中心环节。

    企业集成计算,它是指在企业组织集成化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对企业各个工作组计算进行整合、集成,为企业各个决策单位的决策提供整个企业动作的交互(相互作用)的和统一的情景(信息)。在信息经济社会之前,传统技术所支撑的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孤立系统(信息岛),如实物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办公资源系统等。在对企业组织结构的集成优化下,依据网络信息技术,企业可解决企业内信息技术岛之间的隔阂和信息集成的缺乏。例如:任何在银行内办理多种服务的人都会有反复填写相同个人信息的经历;企业内为一个目的收集信息,而为另一个目的使用信息。由于企业集成计算,企业各个层次上可以共享信息,可以随意多次重复利用信息。

    企业间计算,是指在构建企业联盟(扩展的企业架构来调整企业外部关系)的基础上,利用企业间信息共享网络技术,来消除企业间的壁垒,为各个联盟企业提供决策信息。企业间计算为企业联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各个经济单位(如供应商、采购商、企业、政府、顾客、竞争者、合作者等)的经济决策提供共享信息。

    3.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网络核算提供物质基础

    网络计算是自电话和电视改变人类处理事务和信息交流方式之后最具革命性的人类信息交流方式的革命:用因特网和强有力的专业处理信息网络来提供信息。网络计算以网络计算机(PC机)、客户/服务器和以因特网的标准为基础的网络连接作为基础设施,以各个对自己所在网络结点的数据熟悉而且处理专业的信息网络工作组为基础来提供信息。因此,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网络核算提供物质基础。企业联盟是企业间计算的组织保障,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网络技术是企业间计算的技术保障。企业间信息共享网络技术主要有:信息共享标准、企业联合数据库、语音识别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及新的信息共享软件系统等。

    二、工作组网络计算的基本特征:班组经济核算的创新

    信息经济下的工作组网络计算和企业经济下的班组经济核算的性质一样,都是企业组织经济

    核算的基本正式组织,都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它们在经济核算的目标、主体、客体、内容、服务对象、思维、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体如下:

    1. 经济核算目标上的差异

    工业经济下班组经济核算的目标是为M型组织结构提供“控制型”的信息。M型组织结构具有“命令和控制”的特征。工业经济下的等级制以及与它相关的计划、控制和人力资源系统主要适合于对事务的控制和管理。因此,以“命令和控制”为特征的等级型组织虽然有着丰富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主要用来进行控制而不是被转换为有用的信息。信息经济下工作组网络计算的目标是为E型组织结构提供“决策型”的信息。E型组织结构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型组织,主要由专家团队(工作小组)组成。企业的任务主要由企业的任务小组而不是企业的管理部门来完成。“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经常不断地思考:自己需要哪些信息来进行工作并作出贡献”。因此,信息经济下工作组网络计算的目标是为E型组织结构中的各个工作小组(团队)提供“决策型”的信息。

    2. 经济核算主体上的差异

    工业经济下的班组经济核算主体一般是根据企业生产组织的特点、由企业生产工种性质相对一致的员工组成相对稳定的经济核算主体。班组的组员在时间和空间上一般是要求相对一致。如:企业生产轮班制下的班组经济核算主体一般要求为同一时间段的班组;在空间上要求为在同一场所上进行生产班组的成员。但是,信息经济下工作组网络计算不要求工作组的员工在时间、空间上的一致性。组成工作组的成员可以是同一生产经营场所的人,也可以是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人员。他们通过网络来完成同一个计算任务;同时,工作组成员可以在不同时间段上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就可以在不同时间段上进行企业经济核算。由于企业工作团队依据企业随机经济业务发生的需要而组建,因此,企业工作团队及其成员具有随机性,从而,它们也不具有工业经济下的班组经济核算主体的稳定性。

    班组经济核算具体实行的主体一般是企业班组中的某一个人(成本或费用核算员),而不是企业班组中的每一个人(一般来说,企业班组一般有班组长、成本或费用核算员、生产技术员、安全设备员、考勤福利员、政治宣传员等),而工作组经济核算具体实行的主体是企业班组中的每一个人,每个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共享信息处理、共享信息资源等进行经济核算。

    3. 经济核算客体上的差异

    两个经济核算客体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但是,经济核算客体的范围上有一定的差异。工业经济下班组经济核算的对象一般依据数量动因而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容(如:产品或劳务)来进行核算。但信息经济下工作组经济核算对象一般是依据作业动因而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来进行核算。同时,工业经济下班组经济核算的对象一般是根据“生产什么,管理什么,就核算什么”的原则,对本班组生产、管理的内容及特点进行经济核算,特别是对班组生产、管理的成本或费用进行核算。由于信息经济下企业各个工作组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因此,信息经济下工作组经济核算不仅对本工作小组的生产、管理的内容进行核算,而且由于经济业务的相关性,工作组要通过信息网络获取其他工作小组或其他经济主体的工作小组经济计算信息。工业经济下班组经济核算的对象集中在企业生产过程而不是集中在企业的研究与开发上。在信息经济下,企业不仅只是卖产品的实物外壳,而是越来越重视产品所内涵的知识。企业生产的大部分成本投入取决于新产品(或服务)的研究和开发阶段。因此,信息经济下工作组经济核算不仅要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经济核算,也要提供企业在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各方面有关信息,如研究与开发的行为分析,知识(或产品)生命周期耗费,各种知识的社会偏好信息,知识生产所耗费资源的稀缺程度的信息以及对研究与开发的激励与约束相关的信息,各种知识的社会竞争强度的信息等。

    4. 经济核算内容上的差异

    工业经济下班组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是提供物质资源及其配置、分配的信息,而不是提供智力资产和及其配置、分配的信息。在界定清楚班组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工业经济下班组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是班组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物料、人工、机器等生产情况和生产成果。信息经济下企业管理是知识管理、人本管理、智本管理。在信息经济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力是知识生产最根本的要素。因此,为向企业的知识生产及其分配提供最佳的资源配置和良好的激励机制,信息经济下工作组经济核算主要提供智力资产及其相应智力资本的配置及其分配信息。工作组经济核算要为企业网络上各个决策单位输送决策支持信息。工业经济下班组经济核算主要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同时,由于信息经济中各个网络节点上的决策单位的性质不一样,它们需要的信息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管理信息。因此,与之相适应的工作组经济核算提供的信息就不应是单一化的,而必须是灵活的、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与非物质层面的信息等等。

    5. 经济核算服务对象上的差异

    工业经济下,企业的班组主要是一个生产经营的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因此,工业经济下班组经济核算主要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信息经济下,企业的工作小组(团队)主要是由对业务精通的不同专家组成的,企业经济业务主要由企业的工作小组(团队)来决策并执行的。因此,工作组经济核算首先是为企业工作小组提供决策信息。同时,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非线性和动态关联性,企业的各个工作团队及其不同的经济主体(如:联盟企业)需要拥有相互之间的经济信息,因此,工作组经济核算要为企业网络上各个决策单位输送决策支持信息。

    6. 经济核算思维上的差异

    工业经济下班组经济核算仅仅提供物质资源及其配置、分配的信息,因此,班组经济核算主要是遵循“传统会计思维定式”,即“货币化、精确、平衡”七字经。这和信息经济下的企业管理核算的思维定式相反。信息经济下的工作小组经济核算不仅仅提供物质资源及其配置、分配的信息,主要是提供知识资源及其配置、分配的信息,因此,信息经济下的工作小组经济核算的思维定式是3个“重于”、3个“并重”。3个“重于”是指:“衡量”重于“计算”;认识性重于精确性;悟性重于理性。3个“并重”是指:量化与非量化并重;量化的各种形式并重;量化的各种形式中,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

    7. 经济核算基础上的差异

    工业经济下班组经济核算的基础是传统借贷会计(Debit-Credit Accounting,DCA)。由于传统借贷会计具有以下局限,所以,以传统借贷会计为基础所收集的信息经常会丧失管理相关性。(1)只能采集到业务活动数据的一个子集,不能提供系统完全的业务活动的信息。(2)只能提供经过高度加工的信息,不能提供具有“本来面目”的信息。(3)只能提供孤立、分散的信息,不能提供整体、集成的信息。(4)只能定期提供信息,不能实时提供信息。

    信息经济下的工作小组经济核算的基础是REA会计(Resources, Event, and Agents,REA)。REA会计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的每个经营事件及其相关的资源、参与者的相关数据按其原来的实际语义(如原始凭证那样以没有经过加工的实际事件的语义来表述)而不是将人为(如借贷分录)的形式及其相应信息规则输入数据库中存储。

    REA会计模式认为,业务过程和事件的本质决定了会计系统如何采集、存储和使用数据。在REA会计模式中,经济活动涉及的实体分为3类:资源,它被定义为稀缺并为企业所控制的有形实物对象,能为组织带来经济价值,而且可以辨认和受组织所控制;事件,所有能从某方面直接影响组织资源变化的经营活动;参与者,参与事件的单位、部门或个人,它包括组织内部参与者如销售员、采购员、生产人员、生产或业务部门和外部参与者如客户、供应商等。在REA会计模式中,这些实体之间存在4类关系:资源—事件关系,也称存量—流动关系,资源为存量,事件为流动,用于表示那些增加或减少资源的事件;事件—事件关系,也称二元关系,是指组成一个业务循环、导致两组资源一增一减的两组事件之间的关系,流入的资源与流出的资源总是相互联系;事件—参与者关系,也称控制关系,控制关系是内部参与者、外部参与者和事件之间的三重关系;内部参与者—内部参与者,也称责任关系,描述上级对下级进行控制和下级对上级负有责任关系。REA会计模式如图2所示。

    由于REA会计模式具有以下特点,所以,以REA会计为基础所收集的信息经常能够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需要:(1)REA会计模式能真实地按原来的实际语义来综合反映经济事件,它能够提供更完整、更有价值的相关信息,充分满足各种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要求。(2)REA会计模式能集成所有的经营业务数据,可以不分散存储、重复存储经济事件。(3)REA会计模式能实时提供决策集成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 余绪缨. 管理会计[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 余绪缨. 管理特性的转变历程与信息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的人文趋向[J].财会通讯,2001,(10).

    [3] 胡玉明. 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制度变迁与解释(1949-1999):从一个侧面总结成本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的应用[C] .第二届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2001.

    [4] 唐·泰普斯科特,阿特·卡斯顿. 范式的转变:企业的信息革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 韦沛文. 信息化与会计模式革命[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 小詹姆斯·I·卡什. 创建信息时代的组织[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7] 许金叶. 班组经济核算建设的思路——邯钢经验的借鉴[J].工业会计,2002,(4).

    推荐访问:经济核算 班组 工作组 计算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