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

    时间:2023-06-28 08:2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融合教育逐渐成为很多高校和社会的共识。高等融合教育主要包括学习的融合、生活的融合、教育的融合。高等融合教育是以学校融合为基础,以社区融合为依托,以社会融合为目的的教育理想。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应顺势而为,主动转变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自觉提升文化素养,发挥应有的作用,创新执行融合教育方面的政策,组织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关键词:融合教育;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作用发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3-0145-0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special education objectively prompted inclusive higher education. Inclusive education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consensus of 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society. Higher inclusive educ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the integration of lif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Higher inclusive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ideal based on school integration, based on community integration, and aimed at social integration. As a life instructor and intimate friend of college students, counselor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hange their mindsets, reposition their roles, consciously enhance their cultural literacy, play their due role, innovate and implement policies in integrated education, and organize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with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inclusive education; college counselors; role oriented; role play

    一、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融合教育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想。融合教育的提出,可以说是特殊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1]迄今为止,融合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的主要形式。[2]融合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近30年的发展。近年来,融合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取得突破并有所发展。

    (一)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残疾人高等教育是指有高等教育需求的残疾人进入普通高校接受高等教育。[3]中国盲人的高等教育最早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4]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近几年有了较大数量的发展。[5]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实施采取四种形式。目前我国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聾人单独考试、单独录取以及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通过单独考试、单招录取形式,招收听障(视障)等学生就读大学。残疾人接受高度教育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生动体现,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二)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概况

    我国高等特殊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高等特殊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得益于本世纪初国家整个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发展。[5]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支持特殊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高等特殊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70多所高校设有特殊教育专业。2015年5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这是国内首个独立设置的、专门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和残疾人事业专门人才的院校。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特殊教育整体的水平和能力,从而让更多的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可能。

    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是我国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的有力证明。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必将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还可以为推进高等融合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三)融合教育、高等融合教育

    “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梳理相关的研究发现,国内的融合教育的发展是从随班就读开始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提升,融合教育的支持系统也不断得到完善。随着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融合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阶段得到应用和推广。史美君等以长春大学为例,说明我国部分高校近年来才开始“随班就读”的实践和探索。[6]尽管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是他们都认为“相关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融合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顺利开展”;融合教育对于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促进作用。

    曲学利认为,学习资源中心的建立有助于促进盲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融合;残疾人高等教育最终的发展要与健全人的高等教育走到一起,实现残健教育的融合。[4]刘葳等梳理并分析了高等全纳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若干问题,以此为推进我国聋人高等全纳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7]

    融合教育理念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熊琪在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梳理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问题,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钟经华通过对美国盲人融合高等教育的教育技术支持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启示。李丹指出,“结合我国的国情,需要有效利用低成本和高效的技术支持,实现聋人和健听人高等教育的融合。”残障大学生融合教育有助于残疾人大学生和健全大学生互帮互助,有助于促进残健融合,提高残疾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平等、参与、共享”的新残疾人观为残障大学生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二、高等融合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推进高等融合教育的有利因素

    1. 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残疾人权利公约》的指引下,中国政府正竭尽所能改善高等教育体系,并把残疾人高等教育纳入将来的整个融合教育体系之中。[8]《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程,加强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发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特殊教育院系等骨干特教师资培养作用。完善特教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从2014年秋季开始,江苏省高校新入学的残疾学生免学费。为完善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措施,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六所普通高等学校被确定为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试点院校。

    2. 大学校园“扶残助残”文化氛围浓厚

    (1)整体来说,在校大学生态度友好,乐于帮助他人,能够悦纳他人。陈莲俊等通过在上海地区的调研发现,从总体上看,在校大学生对残疾人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认知水平、情感接纳、行为支持趋于正面和支持。[9]

    (2)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残健融合搭建了平台

    残障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特别是残障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文体活动,既挖掘了自身潜力,发挥了自身优势,又可以搭建平台,让残障大学生和健全大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互动。残健大学生交流与互动既愉悦了身心,又增进了友谊。

    3. 残障大学生身残志坚,勇于挑战困难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现有视障、听障、肢体障碍等残障大学生550多名,其中听障学生400多名。以听障学生为主组成的阳光学院(现美术学院/阳光学院)代表队连续多年蝉联学校男子篮球比赛的冠军。

    听障学生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全国竞技比赛及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中摘金夺银。2013年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上,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听障大学生杜先锋喜获男子10000米T60决赛冠军。2012年5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阳光学院学生李昂(听障大学生)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最佳感动人物奖”。

    (二)高等融合教育的不利因素

    1. 残障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现象。学习基础薄弱,听障大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力偏弱。另外部分高校的相关学习资料不足,视障学生的教材缺乏,严重影响了学习进度和效果。视障学生的考试、实习实训也需要根据她们的特点和需求提前规划,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制定个别化的方案。

    2. 社会交往困难。行动不便、自卑心理、性格原因,使得“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往往成为残障大学生的常见障碍”,社会交往的空间范围有限,交往的对象也较有限。语言沟通不畅是听障学生和健全大学生相互交往中比较大的阻力和障碍。

    三、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

    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10]辅导员兼具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角色,赋予了辅导员重要的育人责任;特别是“教师”的身份更是需要辅导员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科研意识。辅导员拥有教育者、研究者、服务者和文化传播者的角色。[11]辅导员是一种多角色的组合,实际工作面广量大,被喻为“保姆”、“勤杂工”“救火队员”等。这些角色模糊、职责不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辅导员作用的发挥。[12]

    融合教育理念下,辅导员应顺势而变,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一)秉承奉献他人、成就自我的理念,做实践活动的守望者和实践育人的先行者

    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实践活动中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实践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相互帮扶与共同成长相结合。残障大学生通过暑期社会实踐活动、见习及校外实习了解社会和特殊人群的需求。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换位思考、关爱他人。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特别是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沟通协调和社会交往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鼓励残障大学生勇于突破自我,积极申报奖助学金,争取勤工助学的机会。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于2006年成立,成立以来一直资助农村地区品学兼优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符合条件的残障大学生碍于行动不便,或其他原因可能有所顾虑。申报成功的同学不仅能够获得经济上的帮助,通过参加陶欣伯基金会或伯藜学社组织的创业大赛、志愿服务、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更能够收获能力的成长。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墙上咖啡厅积极创造条件,为听障大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机会。在勤工助学的实践中,在服务同学、老师的过程中,听障大学生打开了心扉,增强了信心,无形中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及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做好残障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师和就业指导师,着重于就业能力提升。鼓励残障大学生参加“创青春”挑战杯大赛,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通过讲授《就业指导》课,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讲座,举办简历制作大赛,举办模拟招聘会等提高残障大学生的自我营销、语言表达与沟通、搜集就业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她们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将为残障学生的校园融合、社区融合及社会融合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二)增强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了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指出“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大力建设校园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道家老子言自胜者强[13]。孔子也怀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既蕴含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又体现了“厚德载物”包容万物的胸怀,“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在一定意义上还体现了融合的理念和思想。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应以实际行动去实现人生理想和崇高使命,辅导学生“修身做人”,知晓道德义务,注重内心的宁静平和与超越自我;以一种厚德载物的精神去理解社会,理解别人。[14]有计划提升文化素养,用优秀文化培养人、塑造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养残障大学生身处逆境不屈服,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进取精神;通过学习经典文化、传承经典文化,弘扬真善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形成“人人追求真善美”的氛围。残障大学生对于精神文化有着特别的需求。主动的文化参与可以让残障大学生享受到文化活动带来的愉悦和满足,从而充分调动残障大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三)弘扬博爱自强精神,做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平等、参与、共享”是新残疾人观。残障大学生同健全大学生一样渴望与他人进行交往,有参与校园文体活动等社会文化生活的愿望和需求。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残健融合的重要手段。

    营造浓厚的感恩文化、励志文化氛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当代大学生中存在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很多受助大学生视获得资助为理所当然,对学校、社会、国家没有感激之情,无视学校、社会、国家的良苦用心。更有甚者,部分受助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存在助学贷款逾期不还,考试作弊等违规违纪现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结合“青春故事报告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和励志教育、感恩教育活动,树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的励志典型,特别是表现突出的残障大学生,更有说服力,更能充分发挥朋辈的教育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教师、同学等优秀代表现身说法,增强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让广大同学特别是受助的同学学会知恩、感恩、报恩,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健康成长。

    组织策划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体活动。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举办体育比赛来锻炼身体,收获友谊,让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通过心理健康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来健康心灵,做好残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员。针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生,鼓励她们学好琴棋书画,通过举办演讲赛、辩论赛、专业技能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训练师范生基本功,为全面发展做好铺垫,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传承特师精神,弘扬博爱文化。“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爱就没有特殊教育。学生无小事,处处总关情。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志愿帮扶活动需坚持自愿及助人自助的原则,以尊重残障学生的意见为前提和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若缺少陪伴,残障大学生们会更显孤独。在中秋、国庆、元旦等重要节假日竭尽所能,通过实际行动为特殊学生送去温暖,送去关怀;动员同学们为她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待残障学生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和人文关怀。积极与学校学工处、后勤、图书馆等相关部门协调,为残障大学生创建无障碍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展好“全国助残日”、“孤独症日”、“爱耳日”等活动,组织策划展现海伦·凯勒、贝多芬等残障名人成长故事的情景剧、课本剧,让更多的师生进一步了解特殊人群。

    (四)不断创新网络沟通的方式方法,做健康网络文化的维护者

    做网络平台的及时发布者和传播者,对问题不隐瞒,不搪塞。利用好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体,借鉴网络流行语言,做健康网络文化的引导者和创造者。

    以平等的姿态与残障大学生互动交流,及时关注她们的QQ空间、微信、微博,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察觉她们的所思所想。互动中教会残障大学生学会爱,懂得珍惜,学会爱他人。因为个体的特殊原因,部分听障大学生产生情感问题、学业问题时,会出现过激行为,特别是在春夏之交、毕业季等时间。辅导员老师要通过网络等途径及时关注,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乐于使用,善于使用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体,网上网下、线上线下与残障大学生以朋友相处。鼓励学生以微电影、视频等形式制作格调高雅的网络文化作品。安全教育对于听障、视障等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防火、防电、防诈骗等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要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参考文献:

    [1]邓猛.融合教育:理论反思与本土化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5-76.

    [2]邓猛,等.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学报,2013(7):75-76.

    [3]馬宇.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研究综述[J].现代特殊教育,2015(05):8-13.

    [4]曲学利.以学习资源中心促进盲人高等教育的融合[J].中国特殊教育,2007(7):42-44.

    [5]曲学利,吕淑惠.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06):73-99.

    [6]史美君,李欣,宋立军.普通高校开展高等全纳教育的实践和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8(3):73-74.

    [7]刘葳,肖淑英.聋人高等全纳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4(4):48-49.

    [8]张悦歆.联邦德国高等全纳教育的现状、支持模式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5(1):3-4.

    [9]陈莲俊,卢天庆.在校大学生对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态度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24-27.

    [10]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1]盖逸馨.高校辅导员角色困惑及调适[J].高校辅导员,2015(1):34.

    [12]徐子良,董绍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91.

    [13]唐君毅.哲学概论(上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4]李德顺.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辅导员 融合 发挥 作用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