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时间:2023-06-30 08:4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区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面对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以及结构性失调的经济发展特征,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成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调整经济结构成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有力举措。基于此,本文基于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出发,首先对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从我国政府提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出发,对如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态势不断向纵深发展,面对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以及结构性失调的经济发展特征,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成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调整经济结构成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有力举措[1]。区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2]。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协同、共享发展理念对推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政府在坚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东部率先发展”等一系列的国家区域经济协同战略以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发挥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优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3]。

    基于此,本文基于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出发,首先对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从我国政府提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出发,对如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一、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以及结构性失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其中结构性失衡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失衡和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两个方面[4]。当前,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主要表现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经济基础、人才优势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强于我国其他地区,经济发展远超其他区域。(2)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承接其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中部地区的人才吸引政策以及科技进步也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套基础。(3)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由于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逐渐衰败,近年来东北地区凭借着“振兴东北”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积极利用工业基础,承接产业转移,其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4)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人才吸引力孱弱以及科技创新能力落后导致其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我国其他地区。

    二、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

    经济基础、人才吸引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探讨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一)经济基础:东部地区率先进行了经济开发,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中部地区由于相对较好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为其在今后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基础;东北地区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但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资源的日益衰竭,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变得落后;西部地区则由于其偏远的地理位置,人才吸引力弱,经济基础薄弱。

    (二)人才吸引力: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导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在人才吸引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城市开放程度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等原因,我国区域人才吸引力呈现明显差异。

    (三)科技创新能力:一个地区的经济基础和人才储备是决定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排名与人才吸引力排名相同。

    三、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路径

    通过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进行分析,本文基于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出发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一)东部地区:积极响应“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利用东部地区的经济基础进一步进行人才吸引,然后利用该地区的人才优势积极进行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将一系列资源损耗多的产业进行转移,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科技产业,实现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飞跃。

    (二)中部地区:凭借“中部崛起”以及“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发展的契机,一方面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优化该地区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利用该地区的人才资源以及地理优势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崛起。

    (三)东北地区:一方面,东北地區利用该地区重工业基础积极发展工业、现代制造业以构建东北地区工业产业新体系。另一方面,东北地区应该积极推行人才引进政策,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人才到东北地区就业,提升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

    (四)西部地区:基于国家战略,承接产业转移,优化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利用当地旅游等人文资源发展西部经济,教育资源匮乏和人才储备较少阻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因此,西部地区应发展教育事业,吸引人才落户就业。

    参考文献

    [1]吴传清,董旭.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区域经济学科创新发展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1):84-91.

    [2]曾刚,尚勇敏,司月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趋同演化——以中国16种典型模式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11):2005-2020.

    [3]陈西川.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展变化及其研究[J].管理世界,2015(02):170-171.

    [4]董锁成,黄永斌,李泽红,石广义,毛琦梁,李俊,于会录.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J].资源科学,2014,36(12):2451-2458.

    作者简介:

    罗茜 西华师范大学(经济学)

    推荐访问:区域经济 常态 协同 我国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