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论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文课程有效教学的内容设计

    时间:2023-06-30 16:10:02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存在着重视自身专业而忽视人文学科的情况,目前,《大学语文》等基础文化课程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为增强艺术类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能够成为未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艺工作者,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国学导读》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学生专业需要,突出国学的实用性,以提高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宗旨,可使其在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两方面均得到提升,进而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国学导读;职业素养;专业素养

    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高职毕业生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艺术类高职学生未来将引领我国新时代的文艺风气,也将代表我国新时代的社会风貌。这就要求未来的文艺工作者在掌握精深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因此,加强对艺术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有利于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现状

    (一)人文知识缺乏

    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对自己的专业一般都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艺术基础较好也都比较注重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希望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理想,但长期忽略人文课程的学习,高考成绩不高,语文基础较差,文史知识贫乏,对人文课程不重视,甚至敷衍了事。

    (二)人文素养不足

    因为自中学时代起,学生长期地忽视人文课程的学习,导致人文素养不足,学生自律性较差,缺少大学生应具备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身修养,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和集体观念等综合素质不高,容易没有主见而随波逐流。甚至有的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和正义感。

    (三)人生观和价值观错位

    正是上面的两种原因,长期对文化课淡漠导致的文化素养不高,大部分学生急功近利,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定位于对金钱名利的追求,这种过于物质化的人生目标,使他们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甚至陷入不思进取的自我麻木状态。

    二、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宗旨的《国学导读》内容设计

    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术,以经史子集四部为主体,主要包括儒释道三家、史学经典著作、古代优秀文学作品赏析等几大板块。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与道德伦理观念,内容博大庞杂,若面面俱到的讲解,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是学生不能接受的。那么,究竟选取哪些内容为侧重点,以哪些内容为切入点,这就必须与艺术类职业教育的特点相结合。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主要目的,体现在《国学导读》中,以提高学生的人生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为主,分以下几点:

    (一)提升人生素养和职业素养

    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具有较好人文素养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员工的专业技能是工作的基本需求,其人文素养则决定着他能否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因此,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保证为用人单位输送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由此,在《国学导读》的教学内容选择上,不能按经史子集的类别分别讲解各类典籍的理论体系和典型代表,而是着力培养学生坚定执着的人生理想、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真诚融洽的人际关系。比如,《论语》的教学,不同于普通高校国学课程以讲授《论语》的哲学、伦理学思想为主,而是分为“心灵之灯”“理想之翅”“处世之道”“交友之法”四部分讲解。

    以“理想之翅”为例,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孔子之志,也就是以圣人的境界为导入,鼓励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于理想的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理想并不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权势或者金钱,而是人生中心灵的寄托。而理想的实现必须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规划,学生往往并不缺少远大的理想,缺少的是实现理想的切实可行的人生规划和坚持下去的毅力。但是,在今天看来,最重要的不在于大家的理想有多么高尚,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引导学生认清自己,认清自身的现实和发展方向,教育学生既要有远大的抱负,又要有到达理想彼岸的切实可行的规划和途径。

    (二)提升专业素养

    对艺术的各个门类,包括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各种器乐等,学生不仅要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深的艺术修养。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增强文化底蕴,艺术生真正掌握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髓,不仅能对各类艺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能提高自身专业的学习效果。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正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者相互交融渗透的产物,为此,在《国学导读》的课程内容设计中,把儒释道三家的美学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此,笔者以文化常识一章中色彩文化为例,论述《国学导读》对艺术类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中国古人又从传统的哲学思想出发,对色彩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以“自生其明”而“首先黑白”为基础,根据四季交替和自然万物的变化,把色彩同天道的运行联系起来,形成五色学说。即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为正色,并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形成了独特的中华色彩文化。色彩在古代的礼仪制度中具有极大的作用,在传统风俗中,色彩文化更是浓郁。例如,黄色是帝王之色,皇家宫殿、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多用黄色;逢年过节或有喜庆之事时多用红色装饰是因为红色接近太阳的颜色,在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中国象征吉祥如意。紫色代表祥瑞、庄重之色,民间有“画梁紫燕,对对衔泥,飞来又去”之说。白色是萧瑟之色,古人遇凶事穿白色衣服。色彩文化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一种视觉现象,更是一种艺术语言,能够传情达意、宣泄情绪。比如,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舞台的布置可以更好地做到内向与张扬的矛盾统一,野性与宁静的矛盾统一;掌握古代服色所传递的尊卑观,在历史剧的演出中,表演服装颜色设计选择就可以避免出现同历史文化不符的情况。

    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色彩的运用更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优秀的艺术设计风格总是要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文化、风俗以及审美传统。不少杰出设计师自觉地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了传统的因素。无论是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还是极具现代气息的艺术设计,艺术设计风格要经得起市场的洗礼和历史的检验,总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地与时代需求发生共鸣,而色彩是艺术设计中重要的表现形式。

    总之,无论是音乐、舞蹈、影视、美术等艺术形式,凡具有文化底蕴的作品,都是用现代艺术语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国学导读》教学设计中加重美学的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意义重大。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文化素养提出要求,以培养基层文艺工作者为目标的艺术类高职院校更应领会这一要求,对人文课程的重新构建正是对这一要求的践行。

    在《国学导读》教学中,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宗旨的课程内容,辅以师生间深入的互动课堂,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的各种弊端,不仅避免了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使讲课的内容富有趣味性、高于课本、活于课本,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乐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两方面,提升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文艺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明玲.雅俗文化书系:色彩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4]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5]许正中.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克劳斯·贝克编,徐国庆译.职业教育教与学过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责编:赵 东

    推荐访问:艺术类 人文 课程 高职院校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