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南金农民博物馆:沉淀600年农村光阴

    时间:2023-07-02 10:05:0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原始的木轮小推车、种麦子用的耩子、著名的东方红拖拉机……农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今天的都市人心中是模糊的,日新月异的新农村,让享受现代生活的我们离传统的农耕文化越来越远。“五谷不分”已经变成都市人,尤其是都市青年人的常态。到哪里去寻找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踪迹?当农村变为城镇,我们如何保留那份流淌在血液中的对土地的热爱与依恋?在淄博市临淄区,南金农民博物馆给了我们一个现实的答案。从服饰到农具,从日常用品到风俗礼具,两千余件农村“老物件”在这里集合,给往来者展示出齐鲁腹地农耕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结合南金村六百年村史,这里已经成为现代人寻找并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

    老物件的无声讲述

    近五千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让南金农民博物馆颇具气势。沿着展厅缓步前行,木轮小推车的静物雕塑、葫芦瓢、锡茶壶、炊帚、木勺、锄头、钉耙、辘轳井、手扶拖拉机……这里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从走街串巷的小货郎、到磨剪子戗菜刀的老艺人,从“裹足”老太太穿的“三寸金莲”小布鞋,到极具象征意义的东方红拖拉机……20世纪50年代古街闹市的泥塑一景、7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传统的农家院落,都在这里以实景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一个陌生却又似曾相识的世界,就这样一点点掀开她的面纱。

    据南金村路桂香书记介绍,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各类农业用具,如今,南金农民博物馆共收集了如实反映和印证中国农村民俗的藏品超过2000件,而且仍在逐步丰富之中。这些藏品代表性强,集中反映了鲁中农村民风民俗的特色;种类齐全,以民居、服饰、饮食、婚丧嫁娶、交通运输、农具六大类为主;展陈形式丰富,利用浮雕、展板、雕塑、场景、实物等立体展示。

    路桂香参与了整个博物馆从筹建到设计直至建设的全过程。据她介绍,秉承“不忘过去,创造未来,建设南金”的办馆理念,南金农民博物馆始建于2007年,由南金村投资1500万,历经五年,于2012年正式开馆,建筑面积4774平方米。博物馆选址在村内原来的翻砂厂旧址上。

    博物馆共分五大展厅,分别是:“苦难时世 长夜难明”“金鸡报晓 农民翻身”“十年内乱 航船偏向”“卅年创业 铸就辉煌”“展望未来 欣然追梦”。每个展厅,或实物或图片,都陈列着村里人从各地收集到的各时期涉及农村生活起居、农耕生产等各方面的展品,从宏观和微觀互相融合的视角,全方位地真实再现南金人在旧中国和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之后,艰苦创业、拼搏进取、苦难辉煌的历程,真实再现了中国农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国农民生活从贫穷逐步迈向小康的转变,中国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的转变。用沙盘按1:50比例还原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南金村全貌,更是直观地展现了这些年南金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凝聚着鲁中人乡愁的南金农民博物馆,就此受到更多关注。

    如今,南金农民博物馆属于村集体所有,自开馆以来,常年免费对外开放,现已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共4万余人次。

    600年古村演进史

    在博物馆入口处,一口硕大的铜钟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这座钟还原自古时南金村村内玉皇庙钟楼,上有文曰:“杜山之右,金兆之阳……崇祯十三年春大旱,地龟裂,禾嫁如烤。村社之众,祈玉皇降雨以拯禾嫁,救黎庶。五日白云始现……”落款为“崇祯十三年夏月”。显然,早在明代崇祯年间,南金村就已经存在,并颇具规模。

    到清末民初,南金村农家子弟受教育者寥寥无几,女孩子更是基本不上学,文盲、半文盲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民国六年(1927),落榜秀才孙祥龙办起了村里第一所私塾。

    南金人多才多艺,上世纪二十年代,南金村民从桓台引进了耍狮的技艺,历经几代人的改进创新,练就了独特的雌雄双狮交配、分娩幼狮的技巧,堪称一绝。不仅丰富了村里人的农闲生活,还到附近的索镇、辛店、桐林等地演出。

    解放战争时期,南金村的农会、妇女会、青年救国会、青年联合会等青年组织,积极参加活动,配合解放军参与战斗,为取得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勤劳致富的道路上,南金人一直走在前列。1959年,南金大队用上了锅驼机带动水泵抽水,提高了灌溉效率。1972年,南金大队购进两台8马力手扶拖拉机,改变了人推牛拉的运输方式。1980年,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南金人在全公社率先喝上了自来水。

    关于南金村,还有一段传说。相传二郎神担铁山、奉还山追日至此,饥渴难耐,腿脚乏力,便停下歇息,脱靴磕土,形成了一个小山包,就是坐落在南金村东南的山埠子。它呈南北走向,长近千米,宽二百米,高约十五米。埠顶石板上有椭圆形凹坑,传说是当年二郎神竖扁担所致。而这个石埠子最终成为改变南金人命运的关键所在。

    山埠子富含石灰岩,最早村里人用来开采建房。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上的石料、石子、石灰远销临淄周边桓台等地,远至东营,山埠子也就此成了南金人的致富宝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埠上逐渐建起了铁矿厂、机械厂,山埠子也就此旧貌换新颜。1992年8月,宏达鐵矿正式成立,从此南金人抱上了“金娃娃”,走上了跨步迈向小康的康庄大道。

    如今的南金村,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全国小康示范村”。南金农民博物馆,也已经成为南金村的文化标志,并被确定为临淄区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和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成为对青少年以及村民、集团职工进行爱党、爱国、爱家乡、感恩、艰苦奋斗等教育的宝贵资源。

    推荐访问:光阴 沉淀 博物馆 农民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