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高校教师师德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3-07-03 15:05: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及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影响,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要结合实际,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重视目标导向,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内涵,充分体现学科中的道德水准。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用

    职业教育不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延伸,也不等同于大学本科教育,但它仍然离不开课堂教学。本文通过对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职业道德的种种表现分析,提出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把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行动,探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途径。

    一、高校教师师德的基本特征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先进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道德应当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先进的要求。正如徐特立所说:“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高校教师必须是“德之自修”与“德之助修”的统一。

    2、示范性

    “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乃至气质、性格等,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教育学生,往往是身教更重于言教;不仅要用丰富的学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高校教师必须是职业活动内的“言教”与职业活动外的“身教”的统一。

    3、广泛性、深远性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作用于每一个在校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且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入到内心世界、灵魂深处的,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体现

    教师除了具备以上职业道德基本特征,符合教师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外,为使教师的职业素质对学生职业素质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应有开拓性,适合时代的要求。

    1、一专多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精神

    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不仅能说更会做。其教学、科研工作要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投入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中去,主动接触实际,勇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自觉竞争、不甘落后的精神

    当今时代,教师要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必须变封闭型思维为开放型思维,勇于挑战,敢想敢干,不断为自己确立新目标,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要有竞争意识,自觉参与竞争,不断创新,讲求效率。

    3、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精神

    任何一名才智出众的教师靠自己的力量都不可能穷尽当今的任何一门学科。为了弥补个人智能的不足,必须发挥群体优势,团结协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成为职业道德的楷模,帮助大学生完善和提高职业素质。

    三、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让人担忧的地方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奉献精神

    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交换性明显地影响到高校,特别是在社会风气不正的情况下,如不求奉献,只求索取,同样影响了高校教师。再加上现行的教育目标和用人政策存在一定的偏差,如过分强调学历,忽视道德品质、忽视社会责任感等等。

    2、缺乏工作动力

    特别是部分年龄偏大接近退休的教师,职称到顶,工资奖金也不少。从而表现为对本职工作被动的服从,满足于无错误,过得去的应付状态,若与同资历但担任一官半职的领导相比,不平衡心理表现突出,厌教心理较为严重,再加上多年的劳苦,身体极度透支,常常力不从心。

    3、缺乏工作热情

    部分教师认为现在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从而不愿意与学生过多地沟通,错误地认为自己花再大的力气也是白搭。如备课不针对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学生,教学目标相同,教学方法相同。还有要么不布置作业,要么布置作业不检查。长期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知识面窄、内容陈旧、知识结构老化,又不愿花时间涉猎交叉领域,这使教师行为远离现实,造成学生感到味同嚼蜡、毫无兴趣。对于职业活动而言,热情和负责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4、缺乏创新精神

    现在很多教室都有多媒体,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部分教师应用他人课件或从互联网下载,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直接对学生进行立体化、全方位“满堂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其结果是教学质量下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往往有三种类型:一是理论为主,二是实训为主,三是理论加实训。不管是哪种类型,都离不开以下几种有效措施。

    1、结合实际,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如理论课教学,由固有的“讲—听—练”的机械过程,向形成个性化的创造性教学活动转变,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创造力;还可以借鉴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创设情趣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

    2、目标导向,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如实训课,如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特别是大班教学,老师根本忙不过来,往往是少数学生做,多数学生看,还有一部分学生玩。这就要求教师每次实训课,都要细心准备,精心安排,耐心纠错。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发展和创新精神的目标上,从技能、认知、道德情感等几个方面对课程目标作方针性要求,从而优化课堂结构,在学生职业目标的规划与修正、知识体系的架构与积累、以及职业素质的积累等方面做好引导。

    3、挖掘内涵,充分体现学科中的道德水准

    重视情感的亲和作用与凝聚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突出道德精神,让师生共处在一种根植于职业道德精神的情怀和人生体验中,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使情感交融,造成既有知识,又有思想内涵,同时包涵审美之情的课堂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职业岗位上确立具体的生活目标,选择具体的生活道路,形成具体的人生观和职业理想。

    好的职业教育体系,目标不应只是让学生在十八九岁时学到一种特定技能,而要让他们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因为人力资本、受教育年限比技能的作用更具有可持续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他应当首先发展他本身的那些优秀的品质”,因此,专业课教师一定要重视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养成自我监督和自我反思的习惯。做到“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世范”,从而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品质,不断地探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方法。

    总之,时代要求高校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只有社会、高校、高校教师都重视和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才能逐步使教师把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行动,共同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太平主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 邹顺康.论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J].思想道德教育,2008.3.

    [3] 邓纯余.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7.5.

    【作者简介】

    童慕南(1961.4-)女,湖北人,大学学历,研究方向:医用化学.

    杜新满(1964.4-)女,湖北人,大学学历,研究方向:医用物理学.

    推荐访问:师德 高校教师 素质 培养 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