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佛教禅宗文化发展对吉州窑影响研究

    时间:2023-07-04 12:5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作为汉族传统制瓷珍品,吉州窑属于江南地区闻名遐迩的综合性瓷窑,具有典型的汉民族艺术特征以及浓重的地方风格,对当地瓷业、中国陶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吉州窑陶瓷之所以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较高地位,与佛教禅宗文化发展影响不无关系。无论是吉州窑的创烧与发展,还是其类别与纹样、茶文化的渗透等盛况,都与佛教禅宗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主要对吉州窑、佛教禅宗文化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希望对吉州窑的现代化发展起助推作用。

    禅宗文化是基于我国佛教禅宗思想,集禅医文化、禅武文化、禅诗文化和禅农文化等于一体的传统文化。其中禅茶文化最为突出,是茶、禅两种文化相互渗透的结果,文化精神体现在正、雅、和、清几方面,也衍生了具有艺术性、创造性的民间窑场,即吉州窑。宋代,江西盛行禅宗文化,作为陶瓷珍品,吉州窑深受禅意之美影响,极大地推动了自身发展步伐,深远影响。

    一、佛教禅宗在两宋时期的发展盛况

    禅宗、净土宗是宋代最为盛行的佛教宗派,其他宗派相比唐代风光逐渐退却。宋代,士大夫文人对禅宗好感度高,例如,基于禅宗思想的程朱理学改变了知识阶层的性情志趣。

    唐代禅宗宗旨为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宋代禅宗实现了内证禅、文字禅的转变。因此,编纂灯录、语录,如《景德传灯录》《古尊宿语录》等,成了宋代禅宗的典型特征。

    晚唐时的禅宗“一花五叶”,主要指达摩禅宗与二祖直到六祖五位祖师。宋代后云门宗、临济宗发展最为兴盛,其余祖师花果凋零。从云门宗入手分析,直到雪窦重显(中兴之祖),其著作了《颂古百则》,大张旗鼓传播,使云门宗禅法风靡天下,南宋后风光逐渐消退。从临济宗入手分析,直到灵隐契嵩,其著作了《辅教篇》,纠正了人们对佛教的错误观念与态度,受到了仁宗时期朝堂君臣的赏识。

    基于中国化佛教角度分析,雅化以禅宗为代表,俗化以净土宗为代表。净土宗七祖中的省常,为宋代净土宗僧,受具足戒且戒行谨严,在任昭庆寺住持期间,对深刻理论、精致教义进行了民俗化、口号化改革,净土宗主张西方极乐净土,修行过程简化,也受到了民众的推崇。

    佛教思想盛行,当时兴建了多个寺塔,如今保存下来的辽代寺院,仅剩华严寺与善化寺(山西大同)、独乐寺(天津蓟县)、奉国寺(辽宁义县),始建于辽代,金代重修。

    二、宋代吉州窑发展概况

    吉州窑始建于江西吉安,唐宋时吉安称吉州,因此,人们将民窑称为吉州窑。吉州窑创烧于唐代后期,兴于五代,在南宋发展最为昌盛,衰于明代中后期。产品种类繁多、各有特色,如黑釉瓷(建窑)、白釉瓷(定窑)等。其中,黑釉瓷独具一格,褐黑釉玳瑁斑纹胆式瓶,以及剪纸贴花、木叶纹釉、鹧鸪斑等最为盛名。装饰工艺独特且素材丰富,如印花、刻花、洒釉、木叶纹、彩绘等,并独创了贴花瓷与黑釉剪纸等产品。基于瓷器胎角度分析,其包括灰青色、土黄色、米黄色的瓷胎,以及紫黑色、酱紫色的缸胎两种。但瓷器的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吉州窑器物包括瓶、盏、罐、炉等。釉色种类多样,如黑釉、绿釉、青白釉等。

    宋代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随之涌现,民间艺人的出现推动了社会文化市场完善,宋朝皇帝推崇书画艺术,社会文化氛围相对浓重。受磁州窑黑绘白地技艺影响,瓷器工匠融合了水墨画、书法艺术技法,创造了吉州窑彩绘瓷画艺术,丰富了瓷器装饰工艺。彩绘瓷的瓷胎为米黄色,装饰图案为黑褐色,两种颜色分明,形成强烈对比,使瓷器神形兼备、清新雅致等特征更加突出,艺术风格独特,更受人们的喜爱。

    基于彩绘工艺角度分析,分为釉上、釉下彩绘两类,后者比较常见,特征最为突出。前者指在黑釉上绘制草木灰,烧后成品呈金色、灰白色,在盏内壁装饰的瓷器仅为黑釉盏。后者彩绘以着色剂(含铁元素)为主,即铁绘。直接在坯胎上铁绘、施加薄釉的彩绘工艺,三氧化二铁是成品主要彩绘成分,其色调主要受铁元素含量、焙烧火候影响,通常为褐色或黑色,白地褐花瓷器的清新淡雅特征更加明显。三氧化二铁在高温情况下相对稳定,不会出现晕染、散开的情况,施加薄釉后瓷器表面明澈晶亮,彩绘保存时间更长。从出土的彩绘奔鹿纹盖罐、彩绘牡丹纹瓶等文物来看,南宋前期釉下彩绘技术发展相对成熟。

    三、吉州窑受佛教禅宗发展影响

    作为南宋民间窑场,吉州窑的艺术性、创造性特征更加明显,对中国陶瓷史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禅宗文化发展,对吉州窑生产及其发展带来了不小影响,如禅茶文化、禅语文化、禅书文化与禅画文化。唐宋时期,禅宗文化在江西地区盛行,当地更是五家七宗南宗禅的发源地。七祖行思净居寺,与吉州县永和镇一江之隔,朝拜参禅的士流、禅僧源源不断。作为南宋大型寺院,净居寺的发展对吉州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积极促进作用。

    受净居寺佛教禅风影响,永和镇周边佛教胜迹接踵而至,如普光堂、普济庵等兰若,以及慧灯寺、本觉寺等寺院,禅宗发展越发兴盛。南宋紹兴与淳熙年间,永和窑(又名吉州窑)繁荣,与永和镇佛寺兴盛同步。与此同时,南宋庐陵的发展处于鼎盛时期,无论是在文化、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都带动了永和镇地方的经济发展。

    晚唐天复元年(901年)修建的资福寺,驻锡此寺的如宝禅师,是晚唐五代名僧,其“饭后三碗茶”语录与“平常心”禅宗精神,带动了永和镇禅茶文化发展。首先,永和镇周围兴建佛寺,吉州窑发展难免受其影响。佛寺兴盛期间,民用窑场主要制造宗教用器。吉州窑周围的三清殿、清都观与众多佛寺,多从吉州窑购买香炉、供养器、陶瓷茶器等。参照《青原杂记》,永和镇器重仙佛,舒翁、舒娇制瓷艺人分别擅长陶艺、画艺,知名度高,兴盛于乾道(1165-1173)年间,其他见于元祐(1086-1094)、崇宁(1102-1106)年间。其次,南宋时寺院经济发展迅速,僧侣参与生产佛教器物成为可能,或有专供窑场,如本觉款碗盏等出土文物。

    四、吉州窑受禅宗文化传播的影响

    我国禅茶文化历史悠久,尤其在北宋最为兴盛,也带动了茶用具的制造与发展。宋代人独爱黑釉茶盏,则带动了吉州窑发展,北宋中后期,吉州窑黑釉茶盏发展兴盛,与宋饮茶方法无不关系。作为吉州窑魅力产品,木叶纹盏当仁不让,盏内装饰以桑叶为主,与包罗万象、茶禅一味的佛教茶道思想相契合。

    首先,宋代禅僧在参禅悟道中常用桑叶代替菩提叶。佛教认为,桑树属于诸佛成道的灵性,仅次于菩提树。日本临济宗荣西禅师指出,“茶与桑贵重无高下”。陈与义《书怀示友》云“桑叶可通禅”,其中蕴藏禅医文化,与《千金翼方(孙思邈)》的春夏秋的桑耳、桑子与桑叶捣练服用,能达到“得见佛性”意境的意思相同。因此,在茶盏中装饰代替菩提叶的桑叶,与禅茶文化中的佛性、觉悟理念相契合。

    其次,桑叶具有一定的自然美,与禅宗哲学相通。对此,在茶盏中装饰代替菩提叶的桑叶,更有参悟、启发的作用。禅宗僧人注重以物观心,多围绕自然参透自性清净、万法皆空的禅理。《五灯会元(卷十八)》记载,正法希明禅师云:“林叶纷纷落,乾坤报早秋。”其利用纷纷落叶自然景象,比喻生活世界,从秋意体悟佛法,寓意着万物皆可流露佛性。这和体现出一即无量的一尘佛刹、一叶释迦禅宗思想相契合。禅僧在品茶时,也会从木叶纹盏中感悟到自性清净等禅茶精神。

    吉州永和镇禅院饭后三碗茶的坐禅风,在晚唐五代一直盛行,文天祥《游青原》的参禅笋、透佛茶,更是将以茶参禅的坐禅景象描述得淋漓尽致。桑叶盏(南宋净居寺)残片出土文物,也证实了佛寺利用桑叶盏借以悟道的说法。

    五、吉州窑、佛教禅宗间的关系

    木叶盏是吉州窑黑釉瓷的一种,装饰桑叶、木叶,在黑釉衬托下茎脉毕露、自热生动且金黄熠熠,亲近自然且神秘莫测,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深受人们喜爱。佛教禅宗文化发展,带动了木叶盏的生产。说起饮茶,人们很容易想到参禅,茶文化主张先苦后甘,与佛教禅宗的离苦得乐精神相呼应,即放下俗事,从品茶中获得悠然心境。参禅也有放下的意思,即在清净和寂中感悟。对此,寺庙在唐代以来多植茶、采摘并饮用,例如,法钦和尚种植的径山茶主要用于供佛,径山禅门围绕茶禅文化,发展出了一套仪式威严、系统完备的茶礼与茶宴。茶宴举办时,要求佛门子弟在茶堂围坐,按照佛门教仪、茶宴顺序,依次献茶,并完成观色、闻香、尝味与叙茶等茶礼步骤,即径山茶宴。僧人自古就有嗜茶喜好,也是修身静虑不可或缺的。茶文化、制茶技术在寺庙盛行,与寺庙条件优越不无关系,即名寺出名茶。参照《国史补(唐代)》,西山白露(洪州)、方山露芽(福州)、蒙顶石花(剑南)等名茶都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推崇、需求,直接带动了茶叶生产、茶文化的发展,为禅茶文化传播夯实了基础。

    从佛教禅宗思想角度分析,树凋叶落常指断掉妄念、烦恼,进入纯真、无杂念的心境。例如,南朝时期,洪州窑受佛教禅宗文化影响生产出莲叶、贝叶装饰青瓷。白杨法顺禅师,曾将落叶比作“体露金凤”,体露金凤从佛教角度讲,意指法审、菩提,与“无分别智”意思大致相同,归属于天底万物一体,荣辱得失、贵贱生死无差的精神内,即修行与大道为一。时间、空间在画面中可凝固,理智、情感可升华,这也是对白杨法顺禅师“一叶飘空”“体露金凤”理念最好的解释。其与佛性禅师法泰的“凉风落木楚山秋,满树寒蝉噪不休。红蓼白苹开两岸,不知谁在钓鱼舟”语句雷同,无人间烟火,无荣辱得失,陶醉于大自然,才是体露金凤、明心见性。茶禅文化能够营造出体露金凤的氛围,为营造出此氛围,需要注重禅定需求、饮茶器具间的平衡与协调发展。

    作为一花五叶、五宗七派禅宗的起源地,宋代江西吉州境内的佛寺发展空前繁荣,境内寺庙超过50所。当时,禅宗茶道礼仪在上流社会十分盛行,官宦与社会名士等上流人士纷纷拜谒禅院,禅茶一味属于最高接待。此时,江西吉州窑业兴盛,以黑釉瓷器创烧最为典型,与体现出一即无量的一尘佛刹、一叶释迦禅宗思想相契合,满足了禅茶一味展现对瓷器的需求。茶器上木叶装饰,与一花世界、一叶菩提的茶禅文化相契合,也为黑瓷器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瓷器工匠与僧人合作,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瓷器制作的技能,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瓷器制作的素材,使瓷器思想内涵更加丰富,使木叶盏的研制更加成功,这也是木叶盏兴盛发展的關键因素。据考证,禅宗寺院僧家一直使用木叶盏,它也是呈现“禅茶一味”的专用器具。

    六、结语

    经济迅猛发展,带动了宋代绘画书法等文化艺术发展,社会文化市场逐渐形成,社会文化氛围越发浓重,瓷窑工匠受文化艺术影响,创造了瓷器彩绘装饰新纪元。同时,受宗教禅宗文化影响,佛寺不断涌现,为呈现出禅茶一味等体露金凤佛教精神,促进佛教禅宗文化传播,在瓷器装饰上大做文章,确保器具与茶礼、茶宴相协调。吉州窑瓷器作为周围佛寺专供品,围绕寺庙传播禅宗文化需求,生产了大量与禅道、禅茶、禅医等文化相符的瓷器,对陶瓷业、禅宗文化发展有着现实意义。现代陶瓷业发展停滞不前,与西方文化冲击不无关系,使产品同质化严重,而引入佛教禅宗文化,可增强陶瓷产品的特色性、收藏性与观赏价值,推动陶瓷业实现现代化发展。

    (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吉州窑木叶天目盏的禅宗渊源研究”(项目编号:17YS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推荐访问:佛教 禅宗 文化发展 影响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