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新型媒体对大学生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3-07-04 19:25: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大学生社会融入指的是大学生走上社会后,对社会需要、发展态势和未来趋势的应对能力,主要是对自身的属性和功能做改变。一是从心理上要强调个体与环境的协同,另一个要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整合。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许多大学生对融入社会有心理障碍,出现就业焦虑、社交恐惧等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受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带来的社会信息既有助于了解社会,也容易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融入;新媒体

    一、大学生社会融入存在的障碍

    当前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就有严重的心理焦虑,这种心理焦虑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来自家庭的原因,目前的大学生都是出生于90年代,从小物质生活富足,家里人对他们关怀呵护,他们的生活衣食无忧,并且什么活都不用干。家长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好好读书,考一所好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

    但实际情况和家长的要求却大有出入,现在的大学生远非上世纪80年代可比,那时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出人头地。现在的大学已经从以前的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毕业后也不再是以前的包分配,需要自己去寻找,用人单位还要择优录取。这样的社会变化使大学生刚刚从高考拼搏中走出来之后,立即投入到更艰苦的学习中,并且还常常为就业问题感到焦虑。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具有功利性,很多家长都希望高投入就有高回报,读完大学就要找一份高工资的工作,才能对得起多年付出。还有些家长在就业问题上存在偏见,认为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作都是有失身份的,一定要当高级白领才体面,这样的偏见也给大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

    大学生融入社会的另一个焦虑是社交焦虑,目前的大学生从小就被家长要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不用像父辈那样从小为家庭生活出力,主要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有的家长甚至不让孩子看电视,看课外书,对社会上的事情一无所知,显得不谙世事。进入大学之后,才猛然发现社会存在着各种问题,有陷阱、有骗局,这些都能给他们带来强烈的冲击,对走上社会产生恐惧心理。

    由于这些学生在中小学读书时,都是将所有精力都用在读书上,没有艺术和体育方面的爱好,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在家里又是独生子女,因此这一代学生普遍存在不善交际的现象,而走上社会必须要学会推销自己,这样的现实与生活的矛盾也使大学生产生焦虑。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融入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面对社会融入存在的障碍,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反映,但更多的是受新媒体传播的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与新媒体的运用

    所谓新媒体,主要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传统媒体指的是报纸、广播和电视,这些媒体传播的特点都是单向性传播,接受者只能被动接受,不能反馈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且这种传播还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传播迅速、可以互动、信息量大、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等优点。新媒体的传播工具主要是电脑和智能手机。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网络发展时期,几乎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他们从小就与手机、电脑为伴,对这类媒体工具的熟练使用超过他们的父辈和老师。

    新媒体工具改变了这一代学生的生活习惯,他们不再像自己的父辈童年那样玩各种游戏,甚至不同小伙伴玩耍。从小在电视机前看卡通片,进入中学之后就学会在网络上玩游戏、用QQ 与人进行交流。繁重的学业之下,只有网络才让他们放松。进入大学之后,电脑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他们利用电脑查找学习资料,也用电脑与人交流,甚至连购物也在网上进行。

    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大学生又成为智能手机的使用者,智能手机将电脑、电话和照相机的功能集合于一身,使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利用手机进行交流和娱乐。

    (二)新型媒体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新媒体的使用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包含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新媒体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媒体可以克服时空限制,这样给人们的交际带来了空间扩大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自己感兴趣的论坛、聊天群找到具有共同话题和爱好的朋友进行聊天,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这种交流具有多元性、去权威化的特点,只要双方有共同的话题,可以不受年龄、身份和性别的限制。

    大学生通过网络能认识到社会上各种年龄层次,身處不同行业的人士,在交往中可以学到一些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通过文字交流,还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产生的尴尬,可以方便思想交流,因此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适合活泼的外向型人群,它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更方便性格内向的人进行思想交流。

    新媒体的开放性、虚拟性和跨地域性的特点可以使大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爱好的圈子,在圈子里畅所欲言。还可以就社会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可以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中,还能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的心理减压,使大学生的思想更为活跃。

    但不容忽视的是,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由于新媒体工具具有虚拟性,很多人用虚拟的身份与人交流,在表达感情方面都是通过敲键盘的方式,长久以往,就会出现感情冷漠的现象。有的人在节假日也向朋友进行问候,但往往是将别人编好的祝福复制过来,没有自己的感情。还由于是虚拟性,容易造成学生的诚信缺失,有些人与人交往好几年都是用假身份,包括假性别、假年龄等,这样长时间使用,往往就有“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危险,习惯于在网络前戴着假面具。

    还有一个风险就是一些大学生沉湎于在网络上与人用文字、符号进行交流,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反而无法用语言进行正常交流,这样在融入社会后就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不仅妨碍正常交流,也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影响

    在社会认知能力方面,新媒体带给大学生的也是积极与消极并存。

    目前,社会突发事件在网络上传播的速度比传统媒体更快,并且还有无数网民对事件的评论。作为新媒体工具使用的领军人物,大学生对于社会问题不仅热衷于传播,还热衷于讨论,这样可以使大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社会问题中,通过讨论,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像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很多大学生采取的是先取证,后帮助,这样既符合社会道德,又保证了自身利益。

    网络上曝光的一些社会骗术也教会了大学生如何保护自己,一些食品安全知识能让大学生及时分辨事物的优劣,所有这些都能让大学生对社会认知产生积极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认知带来的负面作用还是社会突发事件,像跌倒老人扶不扶这样的问题也使很多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觉得社会上处处是陷阱,从而出现感情冷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社会上的各种骗术防不胜防,也让部分学生对社会充满悲观情绪。这两年的反腐,一方面可以让人感受到国家反腐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让大学生产生偏见,认为“是官皆贪”。这样的情绪会影响大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四)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在中国出现已经有很长时间,几乎是伴随着高校扩招产生的。大学生对就业产生焦虑也和新媒体有关。

    这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很多大学专业设置严重重复,原本有市场的专业,结果弄得专业人才过剩,使大学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很多学生无奈只好放弃专业改行。社会新闻上出现的研究生争当厕所管理、蚁族、大学生不如农民工这样的报道,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就业焦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学习才能适应时代。有的人在这种状况下抓紧时间学习其他知识,以应对社会变化,还有人却由此产生失望心理,认为学好不一定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干脆不学了,在学校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五)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能力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还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产生影响。

    一些大学生因为有了新媒体工具,在学习方面就不再努力探索,而是通过搜索来弥补上课遗落的部分。有的连作业答案也在网上找,毕业论文在网上下载拼凑。

    有些学生长期上网,结果养成了严重的网瘾和手机依赖症,他们将网上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混淆了,遇到不满和挫折都在网上解决。有的为了逃避现实世界的挫折,干脆躲进了网络世界。这样的状况使很多大学生在融入社会时出现严重心理障碍,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无法适应。

    对自我约束能力的影响除了产生依赖症之外,还有上网不能自我约束,有些人上网可以能连续一个晚上,这样不仅影响学习,还伤害身体。随着网上购物的流行,一些大学生,尤其是女学生产生严重的网购瘾,几乎天天要去淘宝看看,买一些不怎么适用的物品回来,浪费父母的血汗钱。前几年曾出现一个女生疯狂购物,败光了自己的学费,最后自杀的事件。这些不良习惯都是缺少自我约束造成的后果。

    自我约束力是一个人性格成熟的标志,如果缺乏这种能力,进入社会后也会影响到工作。

    三、对新媒体影响大学生社会融入的干预方法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社会融入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经过研究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并非是新媒体自身的作用,还是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工具时没有把握好正确的心态造成的。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应当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利用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来影响学生。

    (一)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针对学生使用网络工具,学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明白网络工具只是科技产品,是人工发明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它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使用,不能将新媒体工具当成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部分,从而忽视了现实世界中的探索精神和正常的人际交往。

    在使用网络工具的同时,也要做到有道德有诚信,不能因为是虚拟世界,就任由自己心中“恶”的一面疯狂滋长,本来在生活中是一个诚实的人,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就开始说谎、作假。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学生将自己封闭在虚拟世界,不想回到现实世界,以及上网上到伤害身体的地步都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力。这种能力的缺乏和学生从小在家中缺少家长管束也有关系,要培养这种能力,就要从多渠道来进行。

    首先要通过人文素质的提高来增加约束力,人文素质要从语文学习中吸取,还可以利用多读书来达到。

    其次,学校要开展一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活动,像读书活动、演讲活动,以及有关道德讲座,让学生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第三,学校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让家长通过视频、电话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亲情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家长利用亲情来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和约束力的培养。

    (三)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生过度沉湎于网络,其根源还是精神生活贫乏,少了精神寄托。因此高校应該要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体育、艺术等领域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回到正常生活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体育活动来增加体质。

    (四)利用新媒体工具来进行道德教育

    目前,新媒体上的一些社会事件严重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在学校教育方面,应该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当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找出产生的原因,这样正确的引导,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看清社会问题,也能培养他们的分辨能力。

    目前新媒体流行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互动性,在开展思想教育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一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予以疏导,让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用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

    (五)通过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认识社会

    针对大学生对社会认知存在的障碍,学校应该要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社会,这样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一些高职学校本身就有社会实践内容,这些主要是消化自己的理论知识,对于社会生活还不了解,学校应当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工厂、到民工聚集地、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农村学校去体验生活,这样不仅可以了解社会,还能让学生知道父母挣钱的不易,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参考文献】

    [1]李俊杰,王雷,方鹏飞.新媒体影响下90后大学生社会政治心态调查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李莹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变化规律[D]. 南京理工大学2014.

    [3]彭林.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河北经贸大学 2014.

    推荐访问:融入 影响 大学生 媒体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