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从本能到自觉:民间立场坚守与批判精神高扬

    时间:2023-07-05 14:2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栗原小荻,有白族的族裔身份和传奇的人生经历,这些构成了他自己的生存哲学——对个体生命、民族历史、人类进程、文学艺术的密切关注和独立思考以及独特表述。他以文学创作的符号,在想象与现实之间寻求着自己来自草根社会的身影;以文学评论的语词,在现象与理想之间圈点着自己不羁的心路历程。在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重叠的视界里,栗原小荻站在民间立场,运用民族之思,展演着对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特别是,在文学创作基础上积累起来的他对文学现象、文学事件、文学作品、作家诗人、文学发展等进行的动态的、宏观的敏感思考和多维观照,无不体现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学观。

    一坚持民间立场恪守民族特性

    不存在没有立场的写作,同时也不存在没有立场的文学评论。立场,首先是文学活动(包括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鉴赏等)的出发点,在活动中的趋向和深度的体现又是对文学活动进行评价的一个尺度。民间立场的文学活动,所呈现的是个人真正的、独特的经验,所展示的是鲜活而具有个性的一种文化追求。这种立场的态度意味着对权力话语的不断消解和解构……

    20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学传统一直是在或隐或显的民间文化语境中以各种文学结构搭建着自己的舞台。特别是8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民间社会”、“公众空间”等概念在中国学术界的宣传和使用,“民间”成为了与权力形态相对立的非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如陈思和所说:

    五六十年代的“民间”,主要表现为某种艺术因素渗透在创作中,稀释了当时对创作干预过多的国家意志和政治宣传作用;“文革”后的80年代的创作中,“民间”常常作为新的审美空间,并以“文化”为特征来取代文学创作中过于强大的政治意识;而90年代以来,作家们从“共名”的宏大叙事模式中游离出来以后,一部分在80年代就有相当成就的作家都纷纷转向民间的叙事立场,他们深深地立足于民间社会生活,并从中确认理想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取向。①

    仅有七年学历的栗原小荻一直坚持在民间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和总结,他说:“我所喜欢读的‘书’,就是思考与体验环环相扣的一部世间活书。” ②至今,他还是未经任何行政机构、专业团体、高等院校等培养和扶持的独立文化人。在栗原小荻的民间立场中,我们能看到的是在艺术上追求一种自由的表达,和保持个人写作的独立性。相对于50年代作家赵树理的与启蒙精神和国家意志相统一的民间立场而言,栗原小荻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采取的是与先锋精神和个人独立意志相契合的真正的民间立场,追求一种自在地探询和自为地表述的生存方式。站在民间立场对当代文坛现实进行透视,栗原小荻认为:当代作家具有一系列的病态情结,如仕途情结、霸主情结、奴仆情结和商业情结等等(《论作家队伍的病态情结》)。正因为如此,所以文人精神失落,整个文坛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危机现象。为此,他主张文学家应该向文学大师看齐,应该逐渐具备“独立的思想武库”、“前卫的思想制导”(《论文学大师的品格》)等,即文学家应该具有对各种思想整合、重构的能力来面对纷繁变化的世界体系。

    对于当代的文学作品,栗原小荻指出所谓“新新人类”、“另类小说”等等其实是性别写作、商品化写作、作坊式写作等,这些毫无思想和品位的作品是在市场经济、文化传媒、大众文化、社会教育等等方面的共同“培育”下出现的,“是在中国文坛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日渐走向衰败的气象和背景下,一类文化掮客适时地抓住部分阅读人的媚俗心态,于新世纪之初,精心制造的一场哗众取宠的时髦骗局”③。

    在对作家和作品进行了相应的点评和观照以后,栗原小荻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应该具有“创造精神”、“理论建设”、“艺术价值”、“主体意识”、“公允判断”、“独特文采”等特点,同时在思想、观点、概念、术语、话题等等方面都应该自成一格。为此,他提出了“多维批评”的观点,主张从“文化值”、“生存值”、“生态值”、“宗教值”、“历史值”、“批判值”、“可塑值”、“哲学值”等等角度来进行批评,多维批评“是一种方位全、向度多、层次深、规格高、极具意识扩张的思维动态;一种灵性与智性互为胶着、感性与理性脉络沟通的鲜活血液”④。而且,他还主张批评家首先应该成为创作家,批评家有实际创作的体验和经验,才能正确合理地评论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同时,创作家应当接受批评家的引导……

    对中国当代文坛的观察和思考的过程,其实也是栗原小荻以民族作家的身份不断反思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过程。他把20世纪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分为了三个时期:开拓时期、新史时期、跨代时期。他认为在跨代时期出现的少数民族先锋诗人们都具有一些精神品质,即对人类生存、民族血脉、个体生命等的关注和诗化表述。而且这些诗人和作家的大量涌现,无疑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坛,但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人物、文学实践、文学现象、文学事件等等却被漠视或贬损,出现了少数民族文学话语权“不归位”、“被掠夺”的现象。实际上,少数民族文学“建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库”,“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树立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等等。为此,栗原小荻指出:应该对各自母语民族的文学状态重新定位,反对对少数民族文学的丑化和矮化,建构自己民族的文学理论,再加上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家在当代文坛的崛起和加入,更有利于推进建立华语文学的新秩序!他一再高呼:“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不仅是中国本土文学的创造活水之源,而且也是西方文学世界步入辉煌之路的原始参照坐标。”(《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纵横论》(上篇))在建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的同时,栗原小荻还对当代诸多的少数民族作家,如:张承志、阿来、乌热尔图、南永前、阿库乌雾等等展开了相应的评述。

    站在民间立场,审视当代文坛的发展与走向,在独立思考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恪守民族文化血脉,反思和重建民族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在自由的民间文化空间创建民族独特的先锋品格,这就是栗原小荻的“二民”文化追求!

    二高扬批判精神捍卫艺术尊严

    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在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不断的批判进程中,人类社会走向了物质高度繁荣的阶段。而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消费社会的来临,现代知识迅速膨胀,出现了知识进一步远离了神圣、求知目的世俗化、知识分子结构世俗化等等现象,文化人的批判精神逐渐淡化,他们开始在物质商业化的社会里逐渐让自己的精神媚俗化而失去了独立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良知。特别是在中国当代文坛,虚浮苍白的功利性写作充斥其中,它们借助各种自为的表达手段,通过各种感官的迎合,让作品谋取市场利益;作品的感官化、粗鄙化、表象化,思想格调和文化价值低劣……在此基础上,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对批判精神的片面强调到疏离再到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当今复杂、混乱、充满缺陷的世界里,站在民间立场,以自己独立的思想、人格和精神来对中国当代文坛的现实进行甄别和审视,甚至展开苛刻与激烈的批判,是栗原小荻一直追求的文化批判精神——

    首先,他将“少数民族先锋诗人”推向了文学评论界,并详细分析了这些少数民族先锋诗人独具的精神品质及其创作,他们的多维诗歌创作是“在对旧有的诗歌现代话语和诗歌观念解构之后,所要重新建构的纯粹是一座人类众望欲归的精神家园”(《精神的觉悟与创造的突变》)。与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相比相滞后的却是:对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研究的盲视,对少数民族文学人物和事件的轻视,究其主要原因,他尖锐地指出是“族群文化霸权”、“族群殖民意识”在作怪……他还指出少数民族文学必须进行正本清源,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和对其的必要研究和认识,必将有利于华语文学的发展和丰富。

    其次,他透过当代文坛表面繁荣的现象,看到了某些作家文人精神的失落,某些作品文学特质的消解,指出当代文坛潜在的危机;同时,作为具有良知的他开始为文学发展的前景而焦虑。为此,他试图对“另类小说”的创作意图和价值营构做细致入微的解剖;揭露遵命文学、抽屉文学等的炒作和叫卖背后的运作机制;探析文坛上文人作家之间相互的“骂杀”、“捧杀”现象产生的背景、呈现和对策……

    再次,他认为当代文坛的重要构件之一的文学论坛,很长时间以来,不仅没有自己的文学批评内容,也没有自创的文学评论范式。他透彻地指出:

    我们的华语文化艺术理论工作者的惯常情况是——较能看出政治对文化艺术的支配,较能看出道德对文化艺术的桎梏,较能看出商业对文化艺术的诱惑,较能看出生存对文化艺术的误读,较能看出现实对文化艺术的隔膜;但却从不正视自身的思想贫血,从不检讨自身的思维方式,从不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从不训练自身的批评艺术,从不拓宽自身的视野范畴,等等……(《必须的挑战与必定的构建》)

    因此,他提出文学批评者应该具有人格魅力和文本魅力,具有超拔的前卫思想,且要摈弃各种俗世状态,以独立的品格来重构华语文学批评理论范式:多元审美、鉴别真伪、提升自律、区分档次、捍卫尊严…… 而且,文学批评者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要邀请文学思想家、审美哲学家、文化艺术批评家、学术本体理论家、严肃而公正的文艺史学撰写家等等的加盟,从而实现整个文坛的健康发展!

    在以独立的姿态高扬批评精神的同时,栗原小荻始终想捍卫的是文学艺术的尊严。“文学是一种高屋建瓴的、绝对独立的精神宗教。它的使命和责任主要在于:探究人性的本体和引渡人性的归宿。”⑤他认为,文学是发自作家灵魂深处的,需运用灵魂语言来展示个人的情感体验、民族的精神史诗、生命的运动轨迹、人类的生存境遇。文学作品因此才能用健康的人性来提升残缺的人性,使人能在生活中感受人生的艺术。为此,他一再提倡对伪文学和非文学的一系列思想、现象和行为的鉴别,并力主摈弃之,以确保文坛的鲜活明亮!他想借此来建立文学艺术发展的健康生态!

    三生命之思与思想之诗的合一

    柏格森认为,文学艺术是个体生命绵延和冲动的凝聚⑥,是生命之流的一部分。艺术是作者对人的存在及其本质创造性的体悟和表现。同时,存在主义的人学辩证法也强调的是个体本体论、个体体悟论和个体实践论,在个人生命的前进途中不断地逆溯,将个体的分析推延到对社会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在后现代社会中,艺术更强调的是个体特性的张扬和对民族文化底蕴的凸显。随着现代人类学的发展,多元文化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自在地进行着各自文化多样性的演进,文化多元性的组合实质上也就是对各种生存思考的不同认识和对民族文化血脉的认同与反思。

    栗原小荻从个体生命的体验开始思考整个民族和人类的生存命运,在其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中,他不断地把自己的感悟和独特的思维通过文辞表达出来:

    思维方式。他没有采用西方的文学创作方式和文学批评话语,也没有矫情地迎合社会而媚态十足地去表演,他采用了自己的方式来搭建自己对文学批评的展演平台,如其《多维批评论纲》,把民族身份的作家对文学活动的思考以发散型的方式来确立起包括少数民族文学在内的各种华语文学体系。

    话语方式。他在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的时候,使用了一系列自己的话语,如:制导论、霸主论、精神率、铀增值、多维批评、精神熵值、零度启蒙等等,无不体现出他自己对个体生命、文学生命的独特观照。

    言说方式。他拒绝电脑写作,坚持以“笔式”来进行创作。同时,他一贯以自己独立的学术人格来追求自由的言说,从不受雇于任何团体,也不屈服于任何权威,因此他的言说是冷峻的,同时兼具鞭辟入里之功,如其《论作家做官的负面影响》、《论作家队伍的病态情结》等等。

    如上种种,是栗原小荻以对生命的真实体验、发掘和总结,折射着对人类发展的真实而灵锐的思考和探询。他在诗性的思维空间,彰显了具有自己思想特质的文化诉求。在《客体世界与诗性感知》中,他运用诗歌的铺排、设问、拟人、比喻等等手法,将自己对文学、对民族、对人类的关怀和凝思真实流泻在笔端;在《论文学思想的领主地位》中,他高度提倡的是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应该具有批判性和创构性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精神……除此之外,在他的诗作《血虹》、《背水历程》、《黄房子》等等中,皆凝聚着他对个体生命、民族生命、文学生命、人类生存的哲理性思考。他以自己的文学批评和文学作品来建立起诗学的思想性构架,而且实现了生命之思与思想之诗的高度结合,在诗学追求与文化精神方面都实现了双赢!

    总之,栗原小荻以民族作家的本能,站在民间立场,自觉地高扬着独立的批判精神,标举着自己独特的文学批评大旗!其无畏的先锋精神是值得当代文坛关注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许多观点和看法似纲领性的,缺乏相应的、细致的阐述和论证,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

    注释:

    ①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3页。

    ② 阿石尼古、王忠明:《傲视喧嚣:栗原小荻访谈录》,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③栗原小荻:《另类小说:妖艳迷人的面孔背后》,见《栗原小荻文学评论选》,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页。

    ④栗原小荻:《多维批评论纲》,见《栗原小荻文学评论选》,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201页。

    ⑤阿石尼古、王忠明:《文学是提高人性的最高境界》,见《傲视喧嚣:栗原小荻访谈录》,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⑥参见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

    责任编辑陈林

    推荐访问:坚守 批判 能到 自觉 立场